[健康心跳自测]健康自测

来源: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2018-07-25 15:00:04 阅读:

【www.bbjkw.net--个人工作总结】

一:[健康自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
  作为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这学期,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身教”楷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不可取代的。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因此,我首先阅读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如何保护学生的心理资源、如何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书籍。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学年组教师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并身体力行,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做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二、坚持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我作为一个六年级两个班的汉语文老师,通过汉语文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学习方法辅导,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会学习的人轻松愉快富有成效。进行学习心理辅导,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既是当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益的需要,也是使学生将来能有效地进行终身学习、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学习心理辅导通过包括学习智能辅导,学习方法辅导,学习态度、动机、兴趣和习惯的辅导,预防学生学习疲劳,减缓学生考试心理压力等。学习方法不当是学生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应加以辅导。虽然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常能通过摸索,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多数情况下要走一些弯路,而许多学生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辅导,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
  2、课堂教学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由于我教两个班汉语,每天课时量比较大。因此,只开设了三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两周一次的心理课。这学期根据朝鲜族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的心理课《如何与父母沟通》在校领导的指导下,牡丹江朝小举办的黑龙江省朝鲜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会中,以课堂氛围的轻松、自然、真实博得了与会领导与各校教师们的一致好评。也因此,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3、继续开展学校个别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心理咨询室平均每天开放时间都在三小时以上。心理咨询室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理念,与全体学生沟通,认真开展咨询服务,和每个学生做真诚的知心朋友。个别心理辅导制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在解决部分学生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全校健康心理氛围发挥重要作用。发挥专职教师的作用,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本学期坚持每天中午时间对学生开放,安排好学生预约工作,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心理困惑,甚至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4、利用好本学期的家长会或者是利用六年二班的家长QQ群或者是通过个别通话、个别面谈,向家长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在平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且通过与家长及时的沟通,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取得家长的有效配合。
  5、对三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学生进行留守儿童档案的建立,同时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心理健康自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了解自己。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只要教师要真正融入学生当中,成为他们的知己,在师生和谐的互动中,正确引导、矫治学生的不良倾向,最终会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篇二:
  本学期,我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关注校园心理安全,抓好心理健康。
  我们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安全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氛围和心理环境,真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二、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程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日常教育中,注重整合各种资源,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我注重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和合声,实实在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思想、心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2.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契机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今年,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本学期开展的活动把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因素种植在学生心中。每次活动之后,作为心理老师,在课堂上我都会进行适时教育,让学生将这种种良好品质的种子深深植于心中,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益的。
  3.利用学校各种设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利用好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施,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网、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等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伙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亲密友谊。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高心育实效。
  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觉和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和精神,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会成为强制行为,变得毫无意义。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高心育实效,在实践中尝试了以下的做法:
  第一是利用学校各项宣传,使学生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甚至是心理变态的人,所以难免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抵触情绪。我们利用心理橱窗、心理小报等途径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课堂上加大力度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些途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科学了解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来强化其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来优化自身心理素质,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是针对学生需要,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科教学中是如此,同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一样。我始终本着“心理健康教育要蹲下来看孩子的需要”为原则对学生时时进行心理谈话。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力求联系学生的实际,每课教学只要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大胆进行尝试。
  四、加强心理辅导,关注和保护特殊群体的正当权益和身心健康。
  在学校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群体的利益更容易遭到侵害,包括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比较调皮、淘气的男生,家庭条件差、父母下岗或离异的学生,有亲属患有精神病或正在服刑的学生,以及那些性格内向、怯懦、寡言少语的学生等等。这些少年儿童因生活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件而容易遭到学生的歧视,受到心理伤害的可能性也要比一般学生大得多。女生虽受到各种惩罚的经历比男生少一些,但却对惩罚怀有更多的恐惧,在心理上受到的伤害更大。对这类学生群体,做为心理老师,我努力从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找到自己的自信,防止他们在隐性伤害中过早对社会和自己丧失希望,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具体做法是:
  1.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学期初,都从学生自卑、自悲、自私、自负、学习焦虑、消极、厌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在普查基础上根据其结果设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并在各个班级设立“知心姐姐”信箱以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及有关班级任课教师就能够依据不同情况,协同进行引导、教育。力争将心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是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3.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在教育中本着这样的原则: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提高学生积极进取的自信心,获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五、在行动研究中探索教育之路。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而且各地情况都不一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起到更好的作用,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新的事业,这样,就更加需要有科研意识,在摸索中探索成功之路。在当前情况下,在我校开展行动研究是一线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对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调查等等,无不渗透着行动研究的理念。我觉得,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发挥其作用,在行动研究中积极探索心育之路也是一条可行的方式。本学期,我还和各位班主任老师交谈,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碰到的特殊学生以及棘手事件,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大家群策群力,获得了一定的启示。
  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下学期,我将进一步挖掘、优化自身的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深入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

二:[健康自测]2017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有了计划,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具体的工作程序,欢迎来到CN人才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2017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保障广大社区居民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坚持社区卫生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城市大中型医院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前哨的三级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政府举办为主,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主体责任,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列入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二)坚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填平补齐的原则。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内养老机构联合建设老年护理院(站)等医养结合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充和协同作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其他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予以补助。
  (三)坚持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为主要职能,遵循公益性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卫生产品向居民提供。
  三、工作目标
  (一)到2020年,建立机构设置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补偿政策到位、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适应广大居民服务需求,符合我区城市功能定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服务,使居民人人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到2020年,通过持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服务功能得到完善,服务质量大幅提升。辖区居民普遍与全科医生团队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居民在社区首诊比例、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社区门急诊人次占比均有明显提高。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综合、持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一)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和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调整优化现有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二)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3000名服务人口配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各1名,其中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民族医。设置护理康复病床的,每5张病床配备1名执业医师和1名注册护士;管理、药剂、检验、财务、信息等人员不超过编制总数的5%。
  (三)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登记。政府举办和政府所属医疗卫生机构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是独立法人机构,独立建账,独立运行,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第一名称注册。企事业单位举办或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第一名称登记执业许可证,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保留原医疗机构名称。乡镇卫生院所在地行政区划调整为街道后,应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进行改造,不再保留原名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按照相关文件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并按照相应类别填报相关统计信息。简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称中“街道”或“街道办事处”字样应省略。
  (四)加强科室和床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重点加强全科医学及中医民族医科室建设,可根据群众需求,发展康复、口腔、妇科(妇女保健)、儿科(儿童保健)、精神(心理)等专业科室。综合考虑服务需求、老龄化进程、双向转诊需要和机构基础条件等因素,合理设置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每千服务人口(指常住人口)宜设置0.3~0.6张床位。原则上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不超过50张。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住院床位和内设科室可根据实际予以保留或调整。
  篇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0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5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xx〕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管理
  (一)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综合考虑区域内卫生计生资源、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以及城镇化、老龄化、人口流动迁移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新建居住区或旧城改造过程中,要按有关要求同步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与区域内养老机构联合建设。对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应当根据服务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等情况,适当增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和县级市政府所在地,应当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地同步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化进程中,村委会改居委会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标准将原村卫生室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撤销村卫生室。
  (二)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作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主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门诊部、医务室等其他承担初级诊疗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予以补助。
  (三)规范全科医生执业注册。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含中医)工作的临床医师,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取得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通过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岗位培训,其执业范围注册为全科医学,同时可加注相应类别的其他专业。各地要在2016年6月底前完成现有符合条件人员的注册变更工作,具体注册办法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
  (四)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规范科室布局,明确功能分区,保证服务环境和设施干净、整洁、舒适、温馨,体现人文关怀。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中医药服务区域应当突出特色,营造适宜服务氛围;挂号、分诊、药房等服务区域鼓励实行开放式窗口服务。鼓励使用自助挂号、电子叫号、化验结果自助打印、健康自测等设施设备,改善居民就诊体验。规范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统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视觉识别系统,统一工作服装、铭牌、出诊包等,机构内部各种标识须清晰易辨识。保护就诊患者隐私权,有条件的应当做到一医一诊室。完善机构无障碍设施,创造无烟机构环境,做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全面禁止吸烟。
  二、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五)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重点加强全科医学及中医科室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能力。可根据群众需求,发展康复、口腔、妇科(妇女保健)、儿科(儿童保健)、精神(心理)等专业科室。综合考虑服务需求、老龄化进程、双向转诊需要和机构基础条件等因素,以市辖区为单位统筹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床规模,合理设置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提高床位使用效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床以护理、康复为主,有条件的可设置临终关怀、老年养护病床。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住院床位和内设科室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保留或调整。根据分级诊疗工作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备所需药品品种,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六)加强与公立医院上下联动。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之间建立固定协作关系,探索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协作医院应当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转诊患者就诊。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点执业,通过坐诊、带教、查房等多种方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疾病为切入点,搭建全科医生与公立医院专科医生联系沟通平台,加强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探索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建立公立医院出院患者跟踪服务制度,为下转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开展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利用公立医院等资源,发展集中检验,推动检查检验互认,减少重复就医。
  (七)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卫生统计数据、专项调查等信息,定期开展社区卫生诊断,明确辖区居民基本健康问题,制订人群健康干预计划。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扩大受益人群覆盖面。严格执行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按照服务流程为特定人群提供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合理设置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进一步整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动防治结合。在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数量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关注健康管理效果。
  (八)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慢性病康复中,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加强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宣传和培训,推广针灸、推拿、拔罐、中医熏蒸等适宜技术。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及干预服务,大力推广普及中医药健康理念和知识。
  (九)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岗位结构,加强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为重点的社区卫生人员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支持力度,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医学毕业生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大力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充实全科医生队伍。以提高实用技能为重点,加强社区卫生在岗人员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每5年累计参加技术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各地要定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群众满意的管理人员。
  三、转变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基层签约服务
  (十)加强签约医生团队建设。签约医生团队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根据辖区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团队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签约医生团队应当掌握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危险因素干预和疾病防治,实现综合、连续、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
  (十一)大力推行基层签约服务。推进签约医生团队与居民或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在签约服务起始阶段,应当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长期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人群为重点,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在推进签约服务的过程中,要注重签约服务效果,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和签约条件,确定双方应当承担的责任、权利、义务等事项,努力让居民通过签约服务能够获得更加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引导居民主动签约。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完善签约服务激励约束机制,签约服务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付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解决。
  (十二)开展便民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合理安排就诊时间,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适当延长就诊时间和周末、节假日开诊,实行错时服务,满足工作人群就诊需求。鼓励各地以慢性病患者管理、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相关服务对象为重点,逐步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随访,对有需要的病人进行上门访视。大力发展社区护理,鼓励开展居家护理服务。
  (十三)做好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各地要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根据实际服务人口合理配置卫生技术人员,方便流动人群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流动人口按有关规定与居住地户籍人口同等享受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深入流动人口集中区域,采取宣讲、壁报、发放材料、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使其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程等。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应当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预防接种、孕产妇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十四)延伸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根据社区人群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项目。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协同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向服务区域内的机关单位、学校、写字楼等功能社区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开展慢性病患者俱乐部或互助小组、培训家庭保健员等形式,不断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保障与监督管理
  (十五)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消毒器械等索证和验证工作。对口腔科、消毒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和清创室等重点部门医疗器械和环境要严格执行清理、消毒和灭菌。加强院内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范,按要求处理医疗废物,实行登记管理制度,保证医疗安全。严格遵守抗菌药物、激素的使用原则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合理选用给药途径,严控抗菌药物、激素、静脉用药的使用比例,保证用药与诊断相符。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十六)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推进使用居民就医“一卡通”,用活用好电子健康档案。以省(区、市)为单位,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妇幼保健、计划生育、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严重精神障碍等各相关业务系统,避免数据重复录入。推动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有效对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逐步实现预约、挂号、诊疗、转诊、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收费、医保结算、检验和药品管理等应用功能,加强机构内部信息整合共享,逐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服务数量和质量动态监管。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医患互动,改善居民感受,提高服务效能。
  (十七)加强政策支持和绩效考核。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推动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财政补助、人事分配等相关保障政策,充分调动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文化和医德医风建设。各地要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提升服务质量有关内容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重点内容,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改善服务,提高居民信任度和利用率。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工作计划
3.201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本
4.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计划范本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三:[健康自测]节目《养生堂》观后感

  我和老伴经常收视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节目,根据专家们的指点升华认识,酌情调节个人和家庭生活方式。由于习惯的关系我常把看过的多期节目,听到的专家们的意见串连在一起,联系个人及亲友们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寻求共性要点,排除误区。我感到收视《养生堂》节目在一个一个的医疗、药饮、食疗、运动方法上学习效仿固然可取,而把握基本要领,获取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更为重要。
  我是健康老人,今年78周岁仍在工作,历年体检各项指标正常,体重、体能达标,精神状态较好,医生和同事们都说我的状态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二十岁。我的经验体会和观看《养生堂》节目的收获有四点:
  一、早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年轻时有幸同著名的国医赵炳南先生相识,他在保健方面给我许多指点,送给我九个字:“勤吃素、多走步、少喜怒”。几十年来我始终照他的指教去做,不吸烟、不饮酒,食物品种杂,粗细粮、稀干咸甜食品、蛋肉果菜搭配,质量大众化,吃饭八成饱。平时我爱吃坚果、大枣、山楂等零食,常年喝茶水。退休前后工作上的应酬不少,而我始终自觉地控制食欲;许多年间享受专车待遇,我尽量少用尽可能多的走路,坚持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日常生活自理,经常做点家务事。这样,避免了“体重、脾气、恶习随着级别、年龄长”。
  保健的关键是防病。幼年时每逢换季母亲就给我吃点清热解毒及滋阴补气类型的中成药或自制饮品。成年之后我照此去做,并经常以“吃得下、睡得好,两便通、无痛处,体力、体态、体表和情绪无异常”为量器自测,有不适之处及时“自医”或看医生。数十年来我少病却不少看病吃“药”,力求把“医治”和药吃在得病之前或之初。
  收视《养生堂》节目触景生情,对照自己,深感个人身体健康得益于早保健。抓“早”是重中之重,当今许多人的问题就在于年轻时吃喝玩乐满不在乎,身体健康之时想不到养生保健,而待到年老多病以至得了大病之后才着急养生保健,为时己晚,难求其就,至少令人遗憾。这应引以为戒。
  二、讲辩证,合情适度的养生保健。
  中医的灵魂是“辨证”。《养生堂》的专家们以脏器、气血津液、经络为主体,以阴阳、虚实、寒热、表里为基础分专题论述医疗养生保健问题,从内因、外因与非内外因诸方面具体地分折病因,以典型引路因人因时因事说“宜”道“忌”,强调饮食、静动平衡,持续不断,这对我们很有启示和教育作用。
  我从中学习的主要体会是:每一个养生保健医术的采用都是有条件的,必须适情而用,莫要生搬硬套“跟风”乱用;养生保健是个“渗透工程”需要长流水不断线坚持始终,非一日之功,一时的热情,要避免“一阵风”“拾起一招丢掉另一招”;提倡任何一种医疗、饮食、运动都有其量的规定性,相关的营养要补充,适可而止,并非多多益善;每一种养生保健的饮食和举措有其正作用也有负作用,要讲“两面理”分主次,取其利防其弊,莫要“一点论”“眉目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0502/

推荐访问:健康心跳自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