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中国服饰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25 10:00:07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一:[中国服饰]中国古代服饰的代称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服饰的代称,一起赶紧来学习下吧!

  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中《执一》、《振乱》、《怀宠》和《战国策·魏策》、《韩非子·忠孝》、李斯《谏逐客书》、《礼记·祭义》等均曾出现。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下诏令谓民为“黔首”,这是秦统一中国后更定名物制度的内容之一。秦始皇三十一年,发布“使黔首自实田”的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封建政府呈报,即可取得国家的承认。从此,“黔首”一词便伴随着这套封建土地制度和法令就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而成为固定称谓。
  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可引申为没有学识的人。
  白袍:旧指未得功名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或有朝客讥宋济曰:‘近日白袍子何太纷纷?’济曰:‘盖由

二:[中国服饰]中国传统服饰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论文

  中国 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称。中国的服饰 艺术 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部分,它经历了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 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各朝代、各个地域、各民族、各阶级有其不同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有时代特色的服饰制度及服饰风俗。并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很多元素可以在现代设计中加以应用,这就需要设计师对中国服装文化有精神方面的了解。并不断地努力挖掘。
  人类服装文明.自走出了唯一实用目的时代以后,它的功能就复杂了。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 政治 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
  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虽在汉朝确立.但其得到重大发展的阶段却在唐代和清朝。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宋代衣冠服饰均沿袭晚唐的服饰制度,新制颁发后,才逐渐将其服饰分为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以及丧服。宋代服饰的主要特点是清新、朴实、 自然 、雅致。元代的服饰比较特别。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明代恢复汉族的传统,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男子流行的网巾有象征国家法令齐全的意思,四方巾象征国家太平。还有瓜皮帽,它几乎被现代的西方人当作中国典型的帽子了。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清代的衣服长袍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成全国的一般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至于汉族妇女的服饰,则和明代差不多。
  承袭历代服饰发展的,都逃脱不了继承、延续、革新的紧密关系。不仅中国古代各朝服饰如此,中国现代的服饰也延续着这样的步伐。在现今世界文化如此频繁的相互影响下,中国的现代服饰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创新、个性化、商业化、强烈的民族风格等等成了如今服装的代言词。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人服装出奇的统一.穿的几乎都是“红一片”蓝一片”绿一片”,款式也非常单一,工装、军装、中山装……而现在.人们的服装不仅在国内设计流派众多.款式百花齐放,面料色彩缤纷.并开始对世界服装时尚潮流产生影响。      立领、刺绣这些 中国 元素一直在影响着时装界。20O0年《花样年华》的戛纳风光无限带动了旗袍的流行;2001年.上海亚太 经济 合作组织APEC会议上,与会领导人身着唐装的集体亮相.又使唐装成为当年的时尚关键词。在国际著名品牌上:亚历山德罗-戴拉夸的中式立领夹克;德赖斯·范诺顿的花朵与竹子图案;赛琳礼服的亮紫红色调;范思哲系带凉鞋和迪奥高跟鞋上悬垂的黑色流苏;襟式的立领和盘扣.香奈儿使用得最多……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得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而李宁为中国队设计的服装装备。融合了“未来概念”和“中国元素”.以中国红为主色,辅助金色、鹦鹉蓝等颜色.在印花工艺上,运用颜色光学原理.达到色彩渐变、金属质感等未来感强的视觉效果。中国代表团出场时候,男运动员穿鲜红的西装.内衬鹅黄衬衫,五环图样烙在领带上;女运动员则鹅黄贴身短西装配白色一步裙,系的是祥云丝巾……,主色调选用了“中国红”和“国旗黄”。正装纽扣材料源白于南美一带出产的一种坚果,正面“祥云图案”,侧面采用了精湛的雕刻工艺。   中国元素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立领、盘扣、收腰、水袖、丝绸,而是寻求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会心所至,自成佳境,以性灵为主,不为格套所拘.不为章法所役。
  结语
  时装是一种 艺术 ,中国的服装还缺少些浪漫和情调.技术上的成熟、学习西方浪漫样式的成衣只是“形”上的进步.但要是没有真正的浪漫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中国人的浪漫是含蓄的,但时装的表现上.还需要大胆。我们一定要有自己最核心的东西,而且要坚持下去。

三:[中国服饰]《易经》对中国服饰的影响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和民族的历史以及民族的核心文化息息相关的,服饰是文化之于民族特质体现的形象符号。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服饰文化,虽然在不同的朝代和历史时期都各有特色,但是在整体样式、色彩以及表达理念等方面都始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就是以《易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
  色 彩
  从色彩上说,中国传统服饰受到了《易经》中五行学说的影响,即青、红、黑、白、黄五色之说,青色象征东方、红色象征南方、黑色象征北方、白色象征西方、黄色象征着中央。这五色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色,正色在大多数朝代为上等社会专用,表示高贵,其中又以黄色最为贵重,百姓只能穿由正色调配出来的间色服饰。
  样 式
  再从样式上说,中国传统服饰则受到了《易经》中阴阳思想的启发,讲究“对襟”的一阴一阳的对称统一,注重“平稳和谐”的形神兼备,同时还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设计和制作上体现着《易经》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商朝的威严肃穆、周朝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婉约、汉朝的凝重大气、六朝的清瘦纤巧、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考究、元朝的粗壮豪放、明朝的敦厚繁丽及至清朝的娴雅圆满,这些无不体现了中国人独具匠心的设计观念和《易经》美学的思想内涵。
  由上图,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朝代的服饰,无不体现着《易经》中的“太极、阴阳”思想,圆满的太极环状,弧形的流线样式,“O”与“S”的完美结合,并且在左右对襟、前后曲领等设计上无不体现着阴阳统一的思想。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尚还能以旗袍、中山装等作为民族服饰得到承认时而感到自豪,但是今天这些也已退居到点缀的地位。在我们日常生活或者正式场合占主导地位的服饰则是牛仔服、衬衫、夹克、西服等西方服饰,可以说今天的中国人已很少或者不能用中国传统服饰去展示自己的生活了。
  在历史演化的进程中,每个民族的文化,除了自己的传承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吸纳了异族文化或外来文化,这是必然的趋势,也只有这样,民族文化才会越来越宽厚和丰满,但不管怎样发展和变化,都必须保留本民族最核心的特点。反观我们自己中华民族的文化,就从服饰上来说,我们已经不知不觉放弃了很多传统中的珍贵文化,可能有些是无奈,但更多的还是源于自己的无知。
  看看我们周边的邻邦吧!不管是经济发达的日本与韩国,还是正在崛起的印度,无不保存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饰,而我们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最古老的传统文化发源地,却长久的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服饰这一民族文化的直观载体。更为可悲的是,我们自己不重视的民族服饰元素,现在却受到了欧美现代时尚界的热捧,尤其是意大利著名服饰品牌皮尔·卡丹更将中国的太极、阴阳等元素赋予在了现代服饰的设计上面,博得了业界的赞叹。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0171/

推荐访问:中国古代服饰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