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高原地图]黄土高原地图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24 10:00:07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黄土高原地图一:八年级地理下课件北方

  八年级地理下课件北方
  学习目标
  明确北方地区的范围及自然特征。
  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3、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 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学习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那么北方有哪些自然特征和农业呢?这是我们本节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黄土地、黑土地
  1.范围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 、 以东 以南, - 以北,东 和 。
  以 和 为主。地形区:东部为 平原和 平原;西部为 高原。
  3.气候
  该地区主要气候是 气候,气候特征是 。
  4.土壤
  东北平原为 土地, 高原和 平原为黄土地。
  读图·析图
  1、认真图6-1-1,从图中找出:
  (1)主要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
  (2)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3)河流:黄河、淮河、京杭运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
  (4)海洋:渤海、黄海。
  (5)国家: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图6-1-1
  知识点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耕地
  (1) ;如常见三角洲、热带等[正文格式:宋体,小五]。
  (2) ;如工业区、经济特区等。
  (3) ;如x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
  2.粮食作物 、 、 等。
  3.经济作物 、 、 等。
  4.春旱
  分布地区: 、
  原因:
  措施:① ② 。
  5.冲积扇
  优势: 、 、 ,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平原最重要的农耕区。
  影响:形成了 、 、 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读图6-1-2、图6-1-3、图6-1-4,分析下列问题:
  (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可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征是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4)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 带和 带,大部分气候属于 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冬季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夏季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 毫米,属于 区。降水季节分配 ,主要集中于 季。
  图6-1-2
  图6-1-3
  图6-1-4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北方地区
  一、黑土地 黄土地
  范围
  地形
  气候
  土壤
  河流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耕地
  2、粮食作物
  3、经济作物
  4、春旱
  5、冲积扇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拓展创新】
  教学
  反思
  明确北方地区的范围及自然特征,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题: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4课时)
  环节 活动内容 我的
  教案 集备
  反思
  学习
  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学习
  重点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学习
  难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这首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正式写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读图·析图
  1.读图6 -2-1“东北三省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6-2-1东北三省的地形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2.读图6-2-2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6-2-2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原因是 __ 。图中一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__ 。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
  原因是 。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 _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 。由于纬度 ,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 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 ,夏季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 季,冬季降雪较多。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探究·思考
  读图6-2-3“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图6-2-3 东北三省始期、终期和雪期的分布
  (1)北极村、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
  (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北极村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黑体,10号]
  1 .说出东北三省名称的含义
  (1)“白山黑水”
  (2)“林海雪原”
  (3)“北大仓”
  2 .东北林区
  3.范围
  4.地形
  (1)地形(2)地形区
  (3)山脉
  (4)界河
  (5)地形特征
  5.气候
  (1)气候类型
  (2)气候特征
  (3)影响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拓展创新】
  教学
  反思
  引导学生学会读图、析图,从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本课的图6-2-1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纳,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地理素养的培养。
  课题: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5课时)
  环节 活动内容 我的
  教案 集备
  反思
  学习
  目标
  1.了解东北农业发展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2.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发展状况。
  3.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
  重点 东北三省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工业分布。
  学习
  难点 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课
  堂
  学
  习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这里的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那么这里的农业发展是怎样的情况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读图·析图
  1.读教材图6-2-6,探究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粮基地的原因
  图6-2-6
  知识点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读图·析图
  1.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1)读图6-2-7 “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写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些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图6-2-7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
  (2)东北三省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对照图6-2-7“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和图6-2-8 “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图6-2-8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东北三省的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读图6-2-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特点,并对照图6-2-2-3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特点的形成原因。
  图6-2-9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 影响农业的条件:
  2. “北大荒":
  3.“北大仓”
  (1)优势条件
  (2)主要农作物
  (3)地位
  4.保护湿地
  (1)湿地的含义
  (2)湿地的作用
  (3)环境
  (4)措施
  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地位:
  2.工业:
  (1)优势
  (2)部门
  (3)工业发展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拓展创新】
  教学
  反思
  保护湿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东北平原因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很多地方是湿润区,这也为塑造我国最大的湿地创造了条件。其中三江平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课题: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6课时)
  环节 活动内容 我的
  教案 集备
  反思
  学习
  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学习
  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
  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习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析图
  1.读图6-3-1-1,完成下列各题。
  图6-3-1
  (1)在图6-3-1-1中填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 2 ) 在图6-3-1-1中填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 山脉,西至 ,北连 高原(大致以 为界),南抵 。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 而得名,地表 、 ,水土流失严重。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图6-3-4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探究·思考
  读图6-3-1-2,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图6-3-2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1)黄土高原东起 山脉,西至 ,北连 高原(大致以 为界),南抵 。
  (2)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 而得名,地表 、 ,水土流失严重。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 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 平原就出现了
  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 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 ,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 ,原因是黄土具有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 ,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 ,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地貌景观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_ 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其中,黄土堆积厚度一般超
  过 米。
  (2)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地表破碎, ,形成 、
  、 、 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3)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 ;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 ;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叫 ;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 ,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2.成因: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 说”。
  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 、 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拓展创新】
  教学
  反思
  黄土高原深厚黄土的堆积原因是风力作用形成,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原因则是流水作用,一定要注意区分,容易混淆,也是中考题经常要考察的内容。
  第7课时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宋体,小四,加粗,居中]
  一.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 _的地区之一。这里的 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缺少了保护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 ,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结合教材图6. 3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黄土土质 _,多 _,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地表裸露,缺乏 _保护;
  ③夏季降水,且多 。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 、 _等活动破坏地表。
  (4)合作探究:讨论完成教材29页“活动”2,得出结论是:
  ①土质: (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②坡度: (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
  降水强度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地表肥沃的 ,破坏了 和 ,使得自然灾害加剧, 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 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 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3)阅读教材29页图文资料,完成“活动3”。
  二.水土保持
  1、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1)采取 ____等生物措施与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 ,如陡坡地退耕 、 ,过度放牧的地方
  等。
  2.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30页“活动”题的图文资料,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1)读教材图6. 37 ,讨论“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 拦截坡地流失的___________,堆积形成肥沃的 。
  (2)读教材图6. 38,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 ,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
  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 、 的作用。
  (3)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
  ①陡坡地应全部退耕的缓坡拼地应修建______耕作。
  ②退耕结合 ,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
  ③退耕的同时要控制 的增长,减轻其增长过快对土地的压力。
  ④退耕是一项综合举措,黄上高原的_______和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仕务。
  名师点睛[10号,黑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既然是“水土流失”,那就既有“水”的原因,也有“土”的原因。 “水”的原因是: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的原因是: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当然还有植被的原因,即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还有人为原因。这样容易识记。

黄土高原地图二:黄土高原说课课件

  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的第二个地理区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黄土高原说课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建立在祖国篇学习的基础上,由于在祖国篇中许多基本内容都已学过,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重复,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区域篇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黄土高原地区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主要从黄土高原地区的概况、地形特征及其成因、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二、说学生
  由于本校的学生底子普遍较好,思维比较敏捷,知识面比较宽,所以在教学时,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多一些思考、讨论的空间。
  三、设计思路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的重要特征,并学习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2、学法设计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一)认知与技能
  1、在地图上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4、分析黄土高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理解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因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落实在黄土高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这点上。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六、教学设计
  在导入新课时,用了《黄土高坡》的flash,在感受黄土地粗犷的音乐的同时浏览黄土高原地区的景观及风俗习惯。这样的情景导入既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状况,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在这
  里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又例如黄土高原成因的介绍是通过一段动画来进行的,通过看动画的方式解答问题,比老师直接的讲述来的更直观,更有趣。
  “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及成因”这段内容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更是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段内容的教学做一个铺垫。
  “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段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是本节课最主要的一部分,在时间安排上也是最多的。在教学时,将课程内容的顺序做了一些调整,以让教学过程更为流畅。对于重点、难点的处理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 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一系列逐步深入的提问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形成这样的地形特点呢?(水土流失)”“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呢?”“水土流失会带来哪些危害?”
  2、 对于难点问题“造成这个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交流来得出结论,让他们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探讨新的问题,将知识有机的融合起来;老师则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人与自然需和谐共处,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3、 黄土高原的治理,则是创设情境问题:“如果你是一位专家,你会提出哪些治理措施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现实、发挥想象,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引入许多课外的知识,同时也营造一个宽松、互动的教学氛围。最后点出“人地和谐发展”这一主旨是对本节课主题的升华,更向学生再次强调正确的人地观。
  七、板书设计
  (一)、黄土高原地区的概况
  1、 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成因
  (二)、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特征及其成因
  1、 地形特征 —— 沟壑纵横
  2、 地形特征的成因 —— 水土流失
  (三)、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
  1、 环境问题的成因
  自然因素:土质松软,气候
  人为因素:人类的过度、不合理开发
  2、 生态环境的治理

黄土高原地图三:黄土高原的作文800字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正如这首歌唱到,我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上,大山赐予了我们食物与生活,给我们栖息的地方。
  黄土高原上,没有桂林的绿水,也没有秦岭的青山,只是一座座黄土累积成的山,层层叠叠,一望无际。登高而望之,山环山,山抱山,将我们笼罩在山的世界中。
  小时候眼中的故乡——土的世界
  从我记事起,首先看到的便是土。清风带着尘土吹过,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土地的气息,小时候,我眼中的故乡,是土,是土地的憨厚,无私。
  成长中的故乡——山的世界
  慢慢的,我长大了,走出这个全是山的地方,看到一些地区满山遍野的水,不由感叹,为什么我的故乡不能有锦绣的山,清澈的水呢?秋天回答了我,故乡的山,不是为了人们观瞻,而是养育我们,为人们奉献。在成长中,我看到的故乡,是山,是山的奉献,雄伟。
  现在的故乡——树的世界
  近年来,人们退耕还林,山上的树越来越茂盛,一眼望去,一片翠绿,比起秦岭又有丝毫逊色?一层微风拂过,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响彻心扉,清除心头的烦恼。现在的故乡,是树,是树的挺拔,翠绿。
  农民心中的故乡——苹果的世界
  田野的气息临近,树上的苹果咧开了笑脸,对着夕阳,绽放出最美丽的笑脸。红而大的苹果被运送出黄土高原,送给全国人民品尝,人们赞美着苹果的香甜可口中,不正是赞美着高原吗?试问,除了黄土高原,又有多少地方能种植出如此香甜可口的苹果呢?我明白了,故乡—是苹果,我们的骄傲。
  故乡的山在人们不可替代,它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地方,当然,山美、人更美。丰收季节,人们总是互换着自家的特色,共同分享着丰收的喜悦,邻里邻间,你有困难我帮忙,互帮互助,成为一个大家庭,我明白了,故乡是人,是人们的亲密,互助。
  我爱我的故乡—黄土高原,我们的高原儿女,一定会前赴后继,把我们的故乡,建设的更加富饶美丽。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8774/

推荐访问:中国黄土高原地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