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7-24 10:00:07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小学数学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设计


  下面给大家提供小学数学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设计的教案,仅供大家参考。
  [教材简解]
  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 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 1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
  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显示:



  (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 63○68: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 3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二:小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知道大家在生活中应该相互的关爱。
  4、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全家人在生活中应该相互关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
  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能谈谈你的家的成员都喜欢看什么节目吗?
  3、在家里看电视时都是谁让着谁?
  4、但是,明明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奇妙在哪里呢?打开课文《看电视》。
  二、初读思考,感悟体会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标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谁教会了自己什么。
  小组内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识字生字交流:
  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字情况:
  变序开火车读。
  四、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分小组读:
  教师指导字音。
  3、指导学生看图:
  这是谁的家?
  他家都有哪些人?
  他们在做什么?
  4、学习第1自然段:
  ⑴ 指名朗读。
  ⑵ 随机学习全、奇、妙。
  ⑶ 以奇妙设立悬念:
  有哪些奇妙的事呢?
  5、学习第2自然段:
  ⑴ 读第二自然段,想想奇妙在哪里?
  (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换成京剧。)
  说说爸爸在看电视时想到了什么?
  ⑵ 集体交流,随机学习却、精、赛、关、掉、完等生字。
  五、写字教学
  全、家两字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小数乘小数》优秀教案

  《小数乘小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重点,也是基础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数乘小数》优秀教案,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教导的吧!
  《小数乘小数》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与归纳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迁移
  1.口算,说一说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4= 30×40= 300×40=300×4000=
  2.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6×3 0.46×20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安排复习积的变化规律与小数乘整数,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发现问题。
  课件呈现例3情境图。
  (1)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自己分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说一说2.4×0.8与前面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宣传栏的面积”导入,既复习了计算面积的知识,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数学问题。)
  2.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先估计一下,“2.4×0.8”的积大约是多少。
  把2.4和0.8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所以积大约是2平方米。
  (设计意图:在列竖式计算之前先估算,为笔算的结果确定大致范围。)
  (2)猜一猜,尝试算法。
  根据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点上小数点。)
  (3)试一试,体会算理。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三种情形:
  ①2.4米=24分米0
  .8米=8分米24×8=192(平方分米) 192平方分米=1.92平方米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积是19.2还是1.92,为什么?
  学生可能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把2.4米和0.8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92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解释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2.4和0.8分别看作24和8,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92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92除以100。
  出示分析推理图。
  看着分析图,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
  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现在的积除以100,从积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
  (4)验一验,确定结果。
  通过推理,我们验证了2.4×0.8=1.92,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确实是2平方米左右。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8729/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