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24 10:00:07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篇一:[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性质说课课件

  导语:二氧化碳性质说课课件应该怎么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二节《碳的化合物》第二课时的内容,CO2是初中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物质。
  CO2的学习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起始章节。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中学化学极为重要的基础知识。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但认识CO2相关性质,也为后续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CO2的化学性质,因为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中考命题的习惯,CO2在中考中会占10%左右的分数。
  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CO2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根据课本安排的实验,无法从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因此造成难点。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程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2.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几个章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
  三、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1.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推进教学思维的顺利开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学生对CO2的认识很肤浅,可能只知道CO2是一种温室气体,而对它的化学性质、应用却是一无所知。为了将学生对CO2的认识引导到本节课的知识点上。我设计了这个导入:
  播放动画“死狗洞”
  利用动画时间板书:5.2 CO2的性质
  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可溶于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这节课学生要学习的CO2的性质有这几个方面。
  ①对于第1、2个性质,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是:二氧化碳的倾倒。我觉得这个实验的视觉冲击力不够,因此我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
  事先我告诉学生第①瓶气体是空气,第②瓶气体是CO2,通过①②两瓶燃烧现象的对比,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得出第②瓶中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接着我将第②个瓶子瓶口朝下倒掉,同样将棉芯伸入,会发现现象和①中的一样,也就是说CO2被倒掉了。根据学生初二学习的物理知识,密度大的会往下沉。通过这个改进的实验,学生也能够很直观的得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这两个性质。课本安排的实验作为实验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这时候,再返回来解释“死狗洞”的原因。CO2密度比空气大,下沉到山洞下方,狗在下方便会窒息而亡。然后联系下生活实际,CO2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用时13分钟)
  ②对于第3、4个性质,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课本中的实验是直接将CO2通入石蕊溶液,学生是无法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我觉得这样是将知识点强加给学生。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因此我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
  事先告诉学生瓶中装的是CO2,倒入1/3的水,振荡后发现瓶子变扁。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可以开始分析,变扁说明瓶内压强变小,也就是气体减少。而瓶口已经用盖子盖住,气体不可能跑掉。也就是说CO2溶于水中,这样不但解决了这个性质,也很自然地带出下一个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这时候我取两根洁净的试管,一根加矿泉水瓶中的水,另外一根加等量蒸馏水。然后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是一种指示剂,它遇到酸会变红。滴入后发现矿泉水瓶中的水会使紫色石蕊变红。学生可以判断出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酸。
  板书 CO2+H2O=H2CO3
  这时候,再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可乐等碳酸饮料就含有碳酸。通过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学以致用,一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可以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的性质,接着我继续提问,为什么我们喝了碳酸饮料容易打嗝?我让学生继续观察实验(变红的紫色石蕊加热)。变紫后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后分解放出放出CO2,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打嗝释放出CO2的原因。
  此时新课进行了33分钟左右,由于本节课的难点已经突破,学生难免有所松懈,为了再次提起学生的兴趣,我再次抛出问题,如果碳酸分解速度很快,迅速放出CO2会怎么样?
  演示实验:可乐喷泉
  ③学生兴趣被提起后,我增加了一个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如何检验汽水中含有CO2?我提供一瓶汽水,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知道CO2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时候提供澄清石灰水,学生这时候会想如何将汽水中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根据之前学生已经接触的化学仪器,学生很容易会想到用导管。那么剩下就是让学生练习他们的动手能力。
  ④归纳总结 5.2 CO2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可溶于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课后思考
  维C泡腾片为什么可以使水的口感更好,为什么加入水中会上下翻腾?
  五、教学设计
  这一节课我的整个教学设计是通过这条主线展开的。首先是通过“死狗洞”引发质疑,创设情境。接着是通过三个实验:棉芯燃烧,矿泉水、石蕊实验,汽水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也就是CO2的几个性质:1.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最后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的应用。

篇二:[二氧化碳的性质]生活的化学课件

  有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的课件应该如何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在本节课内容中再次充分体现“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的密切关系,还蕴含了“对比”的学科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
  二、重难点突破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解更多些)。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常用作“制冷剂”,还可用来“人工降雨”。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应该关注让学生进一步建构“物理性质”的知识体系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硬度”等内容,从而为学生在后续(乃至高中)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2)在认识二氧化碳状态的时候,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质存在的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的意识。
  (3)对于物理性质的获取途径,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如下学科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可通过观察获取(观察法);气味可通过鼻闻获取(实验法);密度即可通过对“存放时瓶口方向的观察”获取(观察法),还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溶解性则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或者查阅数据的方法来判断(文献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高低蜡烛”、“瓶瘪”、“干冰升华”等几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的教学功能,不要忽视几个简单实验对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4)对于“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的概念,不仅需要学生清楚概念的含义,同时强调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不要写成“升化”、“生化”、“生华”等错误写法,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也是缺少化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能使人窒息死亡)。
  (2)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H2O

篇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二氧化碳和性质说课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独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4、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制取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书写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一  说教法
  1、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的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所起的众多重要作用,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
  2、教法的选择
  我在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多次采用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网络搜索、知识竞赛、互动教学等多样化形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表达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一些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高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注入了精神动力。对实验现象及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做到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一般途径,所以我在课的设计中注重指导学生:听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8564/

推荐访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