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泥塑作品图片简单]泥塑作品图片儿童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19 15:00:01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泥塑作品图片儿童篇1:小班泥塑活动总结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以下是小编带来小班泥塑活动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班泥塑活动总结 篇1
  在幼儿园多元美术园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下,我们结合自己班级的发展实际确立了研究特色——泥工。幼儿园泥工活动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人人可以动手,作品完成后个个都有成就感。制作中蕴涵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的一系列的过程。所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从激发兴趣、培养基本技能、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和拓展等环节加以指导,让幼儿在玩泥活动中感受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泥工特色在我们小二班里开展快三个月了,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操作活动常规,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还会收拾整理,而且兴趣日益浓厚,技能也在不断提高。回顾三个月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划在前、心中有数
  在特色活动开展之前,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幼儿的发展实际,制定了特色计划,并与主题活动相结合,预设了本学期泥工特色活动的教学内容,避免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重视系统性和科学性。保证特色教学顺利有序地进行。
  根据三岁幼儿的思维水平、动手能力及手部肌肉发育的程度,我们把小班泥工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要求落脚在:认识泥工的材料,为了便于展示,我们的材料以面泥、橡皮泥为主;尝试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泥工刀、模具、牙签、火柴梗、吸管等)来进行造型;学习一些简单的泥工技能,从手掌动作的掌握逐步过渡到五指协调动作,用搓、团、压、拧、粘合等方法塑造一些简单的物体,并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幼儿积极参与泥工活动的前提。给孩子们一团泥,多数的孩子都会本能地拿起泥摔着、捏着、用刀切着,但是行动缺乏目的性。于是,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泥工作品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观察、感受作品的不同造型和美丽的图案花纹,当孩子们的目光被深深吸引的同时,再拿出色彩鲜艳、五光十色的彩泥,并以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参与:“今天我们来玩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看一看,瞧一瞧,我变了什么?”(汤圆)!又变了什么?(蜗牛)!哇,真好玩!该你们变啦!这个“我变了大饼”那个“我的泥变成面条啦”!看着张张小脸兴趣盎然的样子,我赶紧赞叹:“你们真能干!很棒哦”!第一次的成功,大大提高孩子对泥工的兴趣,抓住这一机会进一步教授捏泥的技巧,孩子们积极地对泥工产生了浓厚兴趣。
  2、常规教育
  小班幼儿手腕肌肉尚未发育完善,手眼协调能力差,直接进行作品塑造困难较大。一开始,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在活动常规方面:知道不能随便扔泥,不同颜色不能混杂在一起;要爱护橡皮泥,爱护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保持衣服、桌面、地面的干净整洁等。而在技能的掌握方面,我没有作硬性要求。每次活动时,我总是鼓励幼儿大胆地玩捏面泥,尝试塑造一些简单的形体,只要他们能积极参与到集中就可以了。
  3、技能学习
  在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常规习惯之后,我们引导幼儿尝试学习了本年龄段能够掌握的几种基本技能,例如:团、搓、压、盘、捏等方法。我们引导幼儿塑造单一的基本形状开始,选择的内容都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便于表现的物体。例如:《甜甜蜜蜜》主题中的“汤圆”“饼干”“蛋卷”“棒棒糖”等,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将泥放在手心,两手来回团圆,团出一个球状物,就成了“汤圆”;把“汤圆”用手掌压扁做成“饼干”;将泥搓长变成小棒再慢慢盘成大大卷,就成了“棒棒糖” ;将泥搓圆压扁再用擀面杖压平,慢慢卷起来就成了蛋卷。
  4、组合造型
  在幼儿掌握了几种基本技能之后,就可以进行组合塑造了。这一阶段,我主要引导幼儿在塑造一个物体之前,尝试目测所需面泥的量,尽量使物体各部分的泥量分配适中,这样塑造的作品就会比例协调、美观逼真。如:一个橄榄球再加几根细面条就变成了“香香的面包”;将粉色面泥分成若干小团、搓圆压扁依次用两指捏合在树枝上,就成了美丽的桃花。又如大团是粗粗的树干,小团是小小的树叶……
  同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更大的活动兴趣,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辅助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各种技能进行创造。例如:用各种图形磨具压印饼干,再用牙签在上面点芝麻,变成可口的芝麻饼干;把一次性筷子当成擀面杖,把面泥摊成薄饼再卷成蛋卷;提供安全小剪刀,咔嚓咔嚓咬个小嘴巴,嵌入夹心,就是香香的夹心面包;咔嚓咔嚓咬个十字花,变成美丽的小花朵。
  三、有序开展,逐步引导
  1、创设富有趣味的学习氛围
  在泥工教学活动中,我们创设了一些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大家一起做饼干,给熊宝宝过生日;做小小点心师,开点心店;或者播放优美的音乐,融入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故事。还可以学说能够帮助记忆塑造方法的儿歌等,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泥工技能。例如:香香的面包制作儿歌:“团一团,团一团,团出一个小圆形;搓一搓,搓一搓,搓出一个椭圆形;两头轻轻捏一捏,变成一个橄榄形;剪一剪,剪一剪,剪出三个小嘴巴;搓一搓,搓搓长,搓出一根面条来;轻轻放入面包的小嘴巴。活动过程总是伴随着活动者的种种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是形成儿童强烈创造需要的基础。因此,在指导幼儿活动时,我总是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创造中去。
  2、耐心细致地示范讲解
  在小班泥工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是教师给幼儿看一看预先准备好的实物或教师自己塑的范例,通过让幼儿观察,明确它们的名称、形状、颜色。然后,教师就开始向幼儿逐步示范,边做动作边说明,幼儿随着教师的示范,说明而动作。如果所做的物品需要两三种技能,我们就先分别把这几种技能演示给幼儿,使幼儿理解每个动作的顺序、要点。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更多的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技能技巧。
  3、作品多展示多交流
  孩子喜欢显示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活动成果出自于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当然更是他们体验乐趣的过程。孩子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要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得到他人的赞许。基于这点,有时我们会在讲评时把幼儿的作品收集起来“开店”,请小朋友到店里来“买”他们喜欢的东西,幼儿很自然地挑选出他们认为好的作品,然后请幼儿讲讲为什么喜欢,从而达到讲评的目的。有时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主题墙面上,供大家参观、欣赏。
  4、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和延伸
  有时集体教学活动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所以要在日常活动中进行渗透和拓展,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泥工活动。如在主题 “甜甜蜜蜜”活动中,让孩子们制作各种好吃的点心,送到娃娃家里去招待客人。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创设了泥工吧,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搓团、捏扁、压平、粘合等泥塑的技能技巧能得到巩固。在午间自由活动时,孩子们也可以到这里来玩,这是孩子们的一个小天地。
  在我们精心的指导和培养下,孩子们在有趣的泥塑活动中健康活泼地成长,他们用稚嫩的小手塑造着快乐,塑造着成功,塑造着他们自己!
  小班泥塑活动总结 篇2
  我校本学期开展的泥塑社团活动,在兴趣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展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课题实施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加强对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泥塑活动属于美术活动的范畴,主要着眼于培养儿童对活动的兴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反复操作中逐渐形成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设计方面多下功夫:
  首先,做好本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技能发展轨迹的调查。要作好调查首先就必须明确学生在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其生活、心理的特点以及技能发展的轨迹。如:一二年级主要是学习用团、撮、压、等技能,使手腕与手指动作逐步灵活。三四年级要求掌握挖、折边、粘接、抹光(使手指动作灵活)泥工刀等工具的配合,(提高造型的整体感,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特征与某些细节)。
  其次,积极思考,钻研摩课,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了解了不同年纪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兴趣等诸多因素以后,就要求我们老师积极思考寻求教学活动中的新的契机,不断吸引学生加入到活动中来,由于泥塑本身就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活动。所以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注意保持并引导好学生的兴趣。当然,在活动设计的过程
  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则:如“整体结合”“目标有序”“适度新颖”“引导思考”“活动操作”“交往合作”等,只要当活动依据了一定的原则,才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学生进行泥塑作品制作的实践活动来看:首先从认识上,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操作角度来看学生能很熟练的操作,并且能制作和加工出精美的作品来;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制作出很有创意的作品来,总之,活动课中学生从操作及思维创新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泥塑课开展以来看,首先,学生对材料的把握和如何能做出更好的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其次,学生再制作陶艺品的同时,融入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些感情色彩;最后,学生能积极的热情和纯洁的心灵,精湛的陶艺技术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陶艺美品。总之在这一学期的陶艺活动课中,锻炼了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思维创新能力。
  多动手,勤动脑创建新思维的妙用之处、使学生掌握了泥塑的制作的过程及所学过的知识构建思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活跃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最后,作好记录,开展教研,作好活动设计的后期整理和评估。
  小班泥塑活动总结 篇3
  这个学期是我上的是泥塑兴趣小组,充满了乐趣。
  来参加泥塑组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可以千变万化的橡皮泥。没错,橡皮泥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石一样。看着他们快乐地把玩着手中的橡皮泥,我的心情也特别地好。色彩斑斓的橡皮泥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一会儿把红色和蓝色的橡皮泥揉到一起,一会儿又把白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揉到一起,期待得到不同的色彩。
  孩子的想像力的点滴渗透在老师的鼓舞中。即使他们捏得什么也不像,我也极大地发挥个人想像力,给他们的作品加以总结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像翅膀也会越飞越高。学生们乐此不疲地玩着橡皮泥,成品一个接一个新鲜出炉。橡皮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带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在我的引导下,他们自由发挥、大胆创造,自己动脑筋,积极地去创造,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每一次,我总是先看看操作的过程是不是能符合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绝不是生而具有的,所以我将自己的课程目标设置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创意灵感。在课前,我能认真制定好计划,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当堂示范,表演讲解,逐步辅导。在辅导中,鼓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较弱的学生。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视觉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认识空间能力都相应得到提高,为今后的自我动手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是,我们的作品可不少。泥塑的世界充满了乐趣。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依样画瓢,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创作作品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着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每每看到自己完成一样作品,孩子们都笑得了开了怀。把我们所有的各式各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我真的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这个学期中,我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在以后的兴趣辅导中,我愿用我的爱心、耐心、细心来引导、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做一把开启儿童艺术之门的钥匙。

泥塑作品图片儿童篇2:儿童美术课件

  课件不过是“用计算机程序描述”的教案。所不同的是一个写在备课本上一个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而已,先按教案编写脚本再根据脚本制作课件就成了大家遵守的课件制作流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儿童美术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儿童美术教案篇一:
  设计意图:
  中国的民间服饰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农业文明下的民间创造。在我园进行的民间美术主题活动中,民间服饰一直都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和喜爱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这些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的布艺品非常感兴趣。但是孩子们对民间服饰的了解甚少,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肚兜作为我们陕西民间服饰的代表之一,具有它独特的美,无论它的色彩、图案、花纹都具有丰富的含义,象征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结合本单元主题《我的生活我做主》,为了培养孩子表达爱,运用多种美术手法,表达自己对亲人、朋友美好的祝愿,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肚兜的造型及色彩,尝试大胆运用各种色彩,线条和花纹等进行装饰。
  2、了解传统装饰图案的使用,尝试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祝福和愿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肚兜。
  2、剪刀,水彩笔,胶水,毛线,泡泡泥,彩纸
  3、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让幼儿讲讲自己带来的肚兜来历及肚兜上的图案
  2、幼儿欣赏格式肚兜,进一步感受肚兜的色彩,图案美,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示范讲解,激发幼儿创造欲望,鼓励幼儿大胆地根据自己美好愿望装饰肚兜。
  4、交流分享
  让幼儿在音乐中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动:
  1、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更多不同材质的民间服饰的实物及图片,投入区角活动中,了解、认识更多的中国传统特色,弘扬民族文化。
  2、收集各种肚兜放在美工区,幼儿可以自由欣赏,制作。
  儿童美术教案篇二:
  设计思路:
  从小让幼儿接触、欣赏各类美术作品,喜欢并积极参加美术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趣,开展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日常生活中,万圣节、圣诞节、儿童节、幼儿园里,小朋友经常会看到形形色色的面具,他们常常戴上表演且爱不释手。如何激发幼儿制作自己喜爱的面具,运用绘画、捏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本次活动的初衷。手绘面具和泡泡泥塑面具由于材料不同,制作方法有明显的差异,本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借助适当的泥工工具进行搓、压、刻…通过想象、尝试创作出自己喜爱的面具,从而体验美术活动的愉悦与快乐。
  活动目标:
  1、利用泡泡泥的可塑性,塑制一个有趣的面具玩具。
  2、运用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使面具造型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立体造型能力。
  重点:
  用彩泥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面具玩具,初步尝试立体造型。
  难点:
  培养幼儿发散思维,对面具的帘布作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
  活动准备:
  多种面具的形象、挂图、装饰品,人均可用的各色泡泡泥,纸浆面具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让幼儿观察许多泥塑面具的造型,直接导入课题。
  二、基本部分
  (一)讲述部分
  1、师:“爸爸、妈妈平常带我们去逛街,都会看到玩具摊上常有出售各种面具玩具。有传统形象的京剧脸谱,也有现代动画片中机器人脸谱,有时我们还能看到藏族宗教节日用的鬼头脸谱面具,还有非洲黑人脸谱面具……这些脸谱面具既可以戴在脸上表演节目用,又可以挂在墙上作为一种壁挂装饰品。(介绍面具)
  2、在什么节日里可以看到人们戴面具?
  3、让幼儿观察数种脸谱,分析它们的脸部造型、头部装饰是怎样的?
  4、问幼儿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脸部造型?
  5、讲解制作方法:
  (1)先塑脸型
  (2)塑五官
  (3)添装饰
  (运用夸张与变形等艺术处理方法,对面具的五官做大胆的夸张和变形,多观看,多修改,力争生动、有趣)
  (二)幼儿操作。
  (三)巡视辅导
  三、结束部分
  作品展示
  延伸活动:
  1、全体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面具及佩戴上一些装饰品开一个假面舞会。
  2、将面具摆放在表演区、语言区,供幼儿在区角游戏中活动。

泥塑作品图片儿童篇3:中班艺术《我和泥巴做朋友》教案

  设计思路:
  我园座落于紫云山脚下,紫云山下的小村庄里有一片美丽的田野。假日里、放学后,小朋友和家长们经常一起三三俩俩去爬爬山,到田野里边走一走……秋天到了,割完稻草的田野里散发出一股泥土的芳香,泥巴是随处可见的。对于大人而言,或许泥巴并不稀罕,但它在孩子眼里却是爱不释手的天然玩具。陈鹤琴先生提倡:“大自然是活教材。”因此,我利用了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材料泥巴,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去开发幼儿的智力,启迪幼儿的审美、创新。
  活动目标:
  1、了解泥巴的特性:柔软、易粘结、任意变形。
  2、掌握泥塑基本规律,能运用泥工基本技法塑造各种造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初步的合作能力。
  3、喜爱泥塑活动,感受泥塑艺术的美。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学习泥工的基本技法,如:团圆、撮长、拍压、捏、挖、分泥、连接等。
  物质准备:将泥巴封存在塑料口袋里备用、每人穿着一件宽松的旧T恤(防护)、袖套、各种泥制品和泥制品图片、泥工板、辅助材料(小竹片、豆子、羽毛、牙签、树枝、叶子……)、古典背景音乐《与大自然共舞》
  活动过程:
  一、以展览馆的形式展示泥制品和泥制品图片,幼儿参观并感受泥塑艺术的美。
  教师扮演解说员,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欢迎光临参观泥塑展览馆!泥塑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通过捏、揉、搓、剪等一系列方法做成了一件件活泼可爱、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它们就展现在我们眼前。瞧!一群身穿奥运五环色的小老鼠,它们围在老爷爷的身边,好像是在听老爷爷讲故事!旁边是一只准备送给姥姥的大花公鸡!这边有形态各异的小鸭子在游戏,那边是可爱的小娃娃,还有自制的茶杯和美丽的盘子呢……”,增强感染力。
  二、出示泥巴,导入活动。
  1、谈话活动。
  师:“参观完了,我来问问,你们刚才在展览馆里看到了什么?它们由什么东西做成的?”
  幼:“看到了小老鼠、小鸭子、杯子、盘子、小娃娃……,他们是用泥做的。”
  2、提供泥巴,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了解泥巴的特性。
  师:“对了,它们都是泥做的,我们称它们为泥塑作品。现在,我们也来和泥巴交交朋友吧!请小朋友看看、闻闻、捏捏、玩玩泥巴,待会说说泥巴有什么特点?”(边玩边提醒幼儿注意保持衣着干净)
  教师指导幼儿观察,倾听幼儿议论。幼:“泥巴灰灰的,软软有的,有点粘手,它可以粘在一起也可以分开,闻起来有点香香的……”(凌寒小朋友还发现了掰开泥巴,里面有草根呢……)
  小结:泥巴是灰色的,闻起来有股泥土的芳香,它很柔软、易粘结又可任意变形。
  3、以变魔术的形式,从基本几何形体出发引导幼儿掌握泥塑的基本规律。
  师:“泥巴会变魔术的,想看看吗?”(教师边操作边演说
  (1)、泥球变变变,变成了汤圆、苹果(捏凹,插上树枝)、熊猫(大泥球和小泥球用牙签插接)。
  师:“泥球还可以变什么呢?”
  幼:“樱桃、葫芦、柿子饼……”
  (2)、泥条变变变,变成了柱子、萝卜(一头撮细,一头撮圆)、拐杖(撮长,一头弯一弯)。
  师:“泥条还可以变什么呢?”
  幼:“油画棒、尖辣椒、油条……”
  (3)、泥球、泥条变变变,变成了花朵、茶壶。
  师:“泥球和泥条组合还可以变什么呢?”幼:“乌龟、小鱼、娃娃……”
  4、出示多种辅助材料,鼓励幼儿大胆选择使用。
  如:豆类可做动物眼睛,羽毛可做公鸡尾巴,牙签可将物体连接起来等等。
  三、提供泥巴与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当小小魔术师展开想象,激发创作的欲望。
  1、幼儿自主讨论,交流想法,并请个别幼儿讲述想法。
  师:“泥巴可以变出这么多有趣的东西呀!请你们也来当当小小魔术师吧,想想能用泥巴变出什么好玩的东西?”
  生:“我想变坦克,撮个泥条可以做成坦克上的大炮。” “我想变小汽车,泥球压扁了可以当轮子。”“我想变蝴蝶。”……
  2、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师:“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用泥巴变的东西最棒,你可以自己一个人变,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变。”再次强调操作要求:要爱惜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不把泥巴涂在自己或他人的脸上、衣服上,保持衣着的干净。_ 儿童网
  3、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1)、对于个人创作者,师多鼓励幼儿塑造出有创意的作品。
  (2)、对于自由合作组合,不同组合对象采取了不同的指导方式:
  强弱组合:鼓励强者发挥好组织能力,鼓励弱者在强者带领下真正参与泥塑活动。
  强强组合:加强他们的合作协商意识。
  弱弱组合:多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造,发现有好的作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四、展示作品,引导欣赏。
  将塑好的作品放置教室通风阴凉处,并请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然后说一说“你认为哪个作品最好?为什么?哪个作品需要再次加工?为什么?怎么加工?”
  五、延伸活动。
  1、部分比较成功的作品,可提供颜料让幼儿进行上色。
  具体操作方法:待作品干透后,用水粉上色。着色顺序是先涂白色作底色,干后再上其他颜色。着色时不宜来回反复涂,否色,颜色易浑浊而不干净。
  1、与孩子一起布置“小小泥塑展”,让孩子进一步体验、感受泥塑艺术的美。
  龙海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高娟娟
  活动点评:
  1、活动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要。
  教师从身边取材,利用了自然资源——泥巴设计了本次活动。泥巴虽然常见,幼儿也爱玩,但未必每个孩子都玩过。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在看泥、捏泥、玩泥的过程中尽情的探索泥的秘密,同时也感受到了身边的最天然的东西也是最好玩的东西。
  2、教师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始终成为活动主体,进行愉快的学习。
  如:活动中第一环节参观展览馆后,可以看出幼儿想玩泥巴的兴趣是极高的,于是教师提供泥巴让孩子进行自由探索去感知泥巴的特性,他们能实际参与,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以变魔术的形式贯穿,培养幼儿的想象、创造和初步的合作能力。
  如:孩子当小小魔术师创作环节中,孩子是非常专注的,他们都当自己是小魔术师充满魔着法。教师指导中,也不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塑造出有创意的作品。特别是合作环节的指导,教师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不同指导方式,使幼儿的个性经验在合作中撞击,在合作中分享,同时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评价面向全体,顾及各种水平幼儿。
  在评价中,发现有好的作品,及时地表扬,对于比较不成功的作品,教师并没有视而不见,而是让大家帮助他,怎样再次加工会更好。这样的做法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肯定,都充满了自信。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2273/

推荐访问:儿童泥塑作品图片简单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