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观察笔记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7-18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大班观察笔记一:大班观察日记介绍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奇事物,我们要养成细心观察习惯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儿童观察日记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班观察日记介绍【1】
  10月8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徐老师布置了一个种大蒜作业。回到家后,我就问妈妈:“妈妈,有没有大蒜啊?今天徐老师给我们作业是种大蒜!”于是妈妈找出大蒜递给了我,然后我到楼下找了一点土,把土放入花盆端回了家。然后,我把大蒜剥成蒜瓣,挑了三个插入花盆里,弄了点土盖上,浇上水,大蒜就种好了。
  10月10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可怜蒜宝宝毫无变化,只是蒜宝宝头上长了两三毫米。我想:是不是发芽了,还是长根了呢?于是我按了几下,可根本按不下去呀!我猜肯定是长根了,不然话咋么会按不下去呢?我就十分想把蒜瓣拔出来看一看,于是,我就更盼望蒜宝宝快快发芽,快快长大!
  10月14日 星期天 天气:多云
  我蒜宝宝啊,都这么久了你咋么一点变化都没有呢?是不是没有阳光,还是水浇太多了呢?蒜宝宝啊,你现在才这么矮,三厘米都不到,要什么时候才会长得又大又壮呢?
  10月16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我心爱蒜宝宝终于发芽了,真是比天上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馅饼都高兴啊!刚长出来嫩芽儿绿绿,短短,足足有三四厘米,很可爱!哎!我种三个蒜宝宝只有一个发芽了。亲爱蒜宝宝你们一定要快快长大啊!
  大班观察日记介绍【2】
  科学课富老师他让我们做一个有趣对比实验,我回到家二话不说,马上拿起绿豆,挑选了6粒最饱满绿豆,播下了3颗有水地方,与3颗无水地方种子。看着它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样子,我打算3个小时后再来看它们。
  这3小时过得真漫长呀!我一会儿做作业,一会儿起身玩,连妈妈都说我三心二意了呢。我没有理会她,就是焦急地等待着。三个小时终于到了,我迫不及待地以光速跑了过去。我很仔细地看它们有什么变化,可是并没有什么变化。正当我心灰意冷时候,突然找到了一个露出一点点儿白嫩嫩身体。我激动地大叫起来,脱皮了,脱皮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如果这是在大街上,别人一定会以为精神病院今天放假呢。
  真期待明天它们会怎么样呀。
  大班观察日记介绍【3】
  今天,我要向大家说说我从菜地里捉来蜗牛。
  蜗牛有一个漂亮壳,它是蜗牛房子。蜗牛壳上有细细螺纹,有些在左右两侧,有些在后面。这些螺纹有向右边旋转,也有向左边旋转,我们分别叫它们右旋和左旋。
  蜗牛有两对触角,其中最长、而且在最上面那一对触角上长着眼睛,下面那一对触角则是用来感知空气变化。我还发现,蜗牛两对触角特别灵活。你去碰一下它触角,触角就用比赛车还快速度缩回去,和头缩成一团,像一个小皮球,需要过好一会儿,触角才会慢慢地、慢慢地伸出来。
  蜗牛嘴很小,几乎看不见了。可蜗牛是有嘴,而且嘴里面有成千上万颗小牙!蜗牛利用这些小牙来吃自己喜欢东西,比如青菜叶、面包、果皮......这些味道淡东西它都爱吃,而且吃得非常快。我给它吃是青菜叶,蜗牛在吃时候头会上下摇晃,它不吃叶脉,只吃叶肉。难道它也像我妈妈一样不喜欢吃硬东西吗?
  蜗牛腹部有腹足,爬时候就靠腹部肌肉收缩运动来爬行。蜗牛爬过地方会留下黏液,我知道这是用来保护身体,减少爬行阻力。蜗牛尾巴很短、很小,在爬时候会被拖在后面。
  蜗牛粪便从排泄孔排除体外,大蜗牛粪便会慢慢地钻出排泄孔,又粗又长;小蜗牛粪便小很多,像芝麻点一样。蜗牛粪便有黑白相间,有有黄有黑……老实说,这让我觉得非常恶心!
  我喜欢我们家蜗牛!这次观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非常值得。

大班观察笔记二:幼儿园观察幼儿故事记录

  观察记录是一个很好的更加深入的了解幼儿的方法,教师们应该要重视观察记录,更加了解幼儿,能够通过他们自身设计出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轻松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观察幼儿故事记录,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幼儿姓名:小一班张XX(7岁)
  观察教师:xxx
  观察日期:20xx年11月8日
  观察时间段:(14:50—15:05)(15:00—15:15)(15:15—15:30)下午的三个时间段
  观察地点:户外游戏环境之“动感地带西”
  客观描述1:
  “无意的发现”(14:50—15:00)
  下午小点心以后,我带着小朋友们来到操场上,小朋友们开始玩自己喜欢的皮球玩具。突然,张XX大叫了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啊,好可怕!”“它是不是蛇?怎么这么小?”张XX说完又自言自语。“它不是蛇,它是蚯蚓!”旁边的孙XX对张XX说。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一条蚯蚓不知怎么爬到了跑道上。张XX这么一叫,把小朋友们都吸引了过去,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孙老师,你快来看呀,小蚯蚓怎么在这里呀?”成成一边说还用他的小指头去碰碰小蚯蚓那软软的身子。更多的小朋友们围拢过来,大家都要去拨弄小蚯蚓。由于拥挤,张XX还差点踩在小蚯蚓身上。“哎呀,你们别挤呀!”里面的几个小朋友开始嚷嚷,围在外面的小朋友就渐渐散开了,不一会儿又有人喊我:“快来看,这里也有蚯蚓!”然后小朋友们就在跑道上四处寻找蚯蚓,发现了不少小的蚯蚓。
  客观描述2:
  “蚯蚓哪里来的?”(15:00—15:15)
  小朋友们兴趣渐浓,对蚯蚓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但是我看着他们似乎只是对拨弄蚯蚓感兴趣,我也顺着他们的兴趣四处走动,一部分小朋友跟着我,问我在寻找什么。我便说:“不知道蚯蚓是哪里拿出来的?我找找!”
  顺着我的思路,小朋友们有的去草地找蚯蚓,有的去泥地里找蚯蚓,我不时还听到小朋友的议论:“小蚯蚓受伤了,好可怜哦,我们把它送回家吧。”“可是,小蚯蚓的家在哪里呢?你知道吗?”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言的在讨论着;张XX瞪着大眼睛问我:“孙老师,你知道蚯蚓的家在哪里吗?”“蚯蚓是从哪里爬出来的?”“小蚯蚓会不会咬人?“蚯吲没有脚为什么还能爬得这么快?”……
  面对小朋友们一连串的问题,我并没有一一回答,而是让小朋友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客观描述3:
  “挖蚯蚓活动”(15:15—15:30)
  我们来到了小山坡,蚯蚓都是生活在地下的,我们要想把蚯蚓挖出来,就必须借助一些工具。于是大家决定把班级里平时玩沙的小铲子和小钉耙拿下来使用。
  张XX拿着小钉耙迫不及待地在地上刨了起来,小钉耙的耙齿更利于对付较硬的草地,不一会儿,地上的杂草很快就被耙开一大片。其他小朋友见状也都纷纷换工具忙开了。可是忙了好大一阵子,地面的泥土似乎并没有什么大变化。张XX放下手里的工具,将握在把柄末端的手挪到了柄的最前端,另一只手也紧紧地握了上去。他身体前倾,把整个身体的力量都压上去,慢慢地将小钉耙向自己这边拉,一下子刨出很多的土,他兴奋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身边的同伴,而且还边说边给大家示范。
  大伙又来了精神,照张XX的方法干了起来。可不一会儿,张XX再次停了下来,休息片刻后,他干脆把一只手的整个手掌按在了耙齿上端,抬起屁股将整个上身的力量压了下去,这次刨出的土更多。重复五六次之后他又吃力地停了下来,休息片刻后,他双手握起钉耙将钉耙向一侧倾斜,用其中的一个钉尖在地上慢悠悠地耙着。
  幼儿原因分析:
  刚开始,他们虽然说是在找蚯蚓,但目的性并不强,只是随意地用一些树枝、石块在拨弄着山坡的表面。当听到老师明确地说蚯蚓是在地下时,张XX小朋友用树枝使劲地挖,但他马上发现树枝并不能很有效地挖土,于是找了小铲子、小钉耙,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变化,说明小朋友对任务与工具之间的关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觉得小朋友的好多学习和体验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完成的。小朋友对力的作用点与刨土量以及动作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不断进行尝试性建构和模糊思考。也许小朋友的许多经验就是在这种尝试性的建构和模糊的思考过程中积累和提升的。
  对策与建议:
  《指南》科学领域部分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小朋友们对蚯蚓的构造只是了解表面的,对一些深入的问题他们并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回答。所以,教师作为他们的引导者,鼓励小朋友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也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小朋友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进行了情感交流和行为上的学习。
  在案例中,小朋友们起始的活动目标受到对蚯蚓原有认识的局限,而老师适时提示使目标更为清晰。在目标清晰后,小朋友子们调整了动作的策略,即时改变了所使用的工具,这就使动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更加具体,这也表明他们对工具的使用与效率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应该在小朋友活动目的性不明确或活动无意义时,适时地介入帮助。因为小朋友的有些自发游戏是偶然性的、变化性的,目标是很模糊的,教师适时的策略性帮助可能会让小朋友自己明晰其活动目标。小朋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断尝试,会建构、体会和思考许多关系,有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经验的一个过程。
  小朋友某些日常的自发的活动可以为我们展现出他们的许多兴趣点和关注点,而这些兴趣点往往是我们生发课程的立足点,也是我们在寻常时刻把握教育契机的关键。

大班观察笔记三:《观察儿童》读书笔记

  开学初,因课题研究和理论学习的需要,到徐主任处借了一本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机会阅读,直至前几天得空,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翻译是单敏月、王晓平。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机会;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被它的实用性给吸引了。它真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观察记录工具书。它让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观察的价值所在,让我熟知了观察儿童的全过程,让我了解了观察儿童的方法,习得了许多观察的技能,更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观察儿童的技能娴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动时,我把它介绍给了我的姐妹们一改往常理论学习的形式,我先根据第一章的学习内容出了3个简答题,让姐妹们即兴作答,并把答案写在白纸上。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问题2.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3.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答题完毕,我们当场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如为了了解孩子现在的发展水平,独特的个性特点,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等……然后我再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找出正确的答案,并将自己刚才的回答与书中给出的答案相互比较。附书中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0574/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