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目录]数学必修五目录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7-16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1) [数学必修五目录]高三语文必修五课本目录


(2) [数学必修五目录]高一必修五数学教学计划

  在新的学期即将到来之前,教师们有必要为教学工作的编制工作下点功夫了!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必修五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高一必修五数学教学计划(一)
  本学期的措施及打算
  1.一周学习早知道。明确目标更能确定努力的方向。为了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有效性和积极性,每周第一节课给出一周的教学进度,学习目标和过关要求。不仅老师要做到对所教内容清楚明了,也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每周学习目标清晰化。
  2.落实“每周测试”过关制。周测内容与一周学习目标及一周的讲授内容紧密相连。未尽力而又没有过关的学生将按事先说明的措施给予处罚。以便让学生重视课堂学习,重视平时作业,重视一周的学习过程。做到让学生每周学习过程精细化。
  3.根据学生学力状况进行分层次的培优补差。
  三、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学习内容目标要求
  1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第1至3节周期,角的推广及表示,弧度制及互化
  2军训
  3第4节:正弦函数单位圆,正弦函数定义,象限符号,诱导公式,五点法画图像,图像及性质。
  4第5节:余弦函数,第6节正切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定义,象限符号,诱导公式,图像及性质
  5第7节: 的图像,第8节:同角的基本关系。图像变换规律,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其运用。章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6第二章:平面向量:第1节至第2节向量,有向线段,向量的长及相等、平行、共线、单位向量等概念,向量的加减法运算
  7第3节至第5节数乘向量,基本定理,向量运算的巩固训练,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数量积的应用。
  8第5节至第7节数量积的应用及坐标表示,向量应用举例。习题课,章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9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第1节至第2节两角和差的公式得推导,记忆及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得来源及运用。期中复习。
  10期中考试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11第三章第3节: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试卷讲评改错,简单应用,三角恒等变换的综合习题课,练习,章节复习,必修4基本测试。
  12“五。一”长假
  13必修3第一章:统计。第1节至第5节统计的程序,统计图,统计方案设计,普查与抽样,抽样方法,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花统计图表及读统计图表,数字特征: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级差,方差的意义及计算分析,
  14第6节至第9节样本对总本的估计及相应的数字特征的计算分析,统计实践活动,变量的相关性及例题分析,最小二乘估计。章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15第二章:算法初步:第1节至第3节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及设计,排序问题。
  16第4节:几种基本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内容,章节复习,三角函数与算法初步过关测试。
  17第三章:概率:第1节至第2节频率,概率,古典概率,概率计算公式。
  18第2节至第3节建概率模型,互斥事件,习题课,章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19期末复习
  20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高一必修五数学教学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3) [数学必修五目录]高一数学必修五课件

  课件可以让学习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理解和记忆。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一数学必修五课件,欢迎阅读!
  高一数学必修五课件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重要性:正、余弦定理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之后要掌握的两个重要定理,运用这两个定理可以初步解决几何及工业测量等实际问题,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
  (2)重点、难点。
  重点:正余弦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难点:利用向量知识证明定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要学生掌握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内容;
  ②能够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③了解向量知识的应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调控课堂,适时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分如下几个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1、定理推导
  2、证明定理
  3、总结定理
  4、归纳小结
  5、反馈练习
  6、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课堂引入:
  正余弦定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航海,测量天体运行,那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呢?
  (2)定理的推导。
  首先提出问题:RtΔABC中可建立哪些边角关系?
  目的: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直角三角形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定理内容,猜想,再完成一般性的证明,具体环节如下:
  ①引导学生从SinA、SinB的表达式中发现联系。
  ②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特点,有A边A角,B边B角;
  ③接着引导:能用C边C角表示吗?
  ④而后鼓励猜想:在直角三角形中成立了,对任意三角形成立吗?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便是让学生体验了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内容入手,观察发现,然后产生猜想,进而完成一般性证明。
  这个过程采用了不断创设问题,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
  第二步证明定理:
  ①用向量方法证明定理:学生不易想到,设计如下:
  问题:如何出现三角函数做数量积欲转化到正弦利用诱导公式做直角难点突破
  实践:师生共同完成锐角三角形中定理证明
  独立:学生独立完成在钝角三角形中的证明
  总结定理:师生共同对定理进行总结,再认识。
  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我注重“重过程、重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育学生独立严谨科学的求学态度,使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在定理总结之后,教师布置思考题:定理还有没有其他证法?
  通过这样的思考题,发散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禁锢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例题设置。
  例1△ABC中,已知c=10,A=45°,C=30°,求b.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①加深对定理的认识;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ABC中,a=20,b=28,A=40°,求B和C.
  例3 △ABC中,a=60,b=50,A=38°,求B和C.其中①两组解,②一组解
  例3同时给出两道题,首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同时让两学生板演,以便两题形成对照、比较。
  可能出现的情况:两个学生都做对,则继续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让学生来分析看似一样的条件,为何①二解②一解情况,如果第二同学也做出两组解,则让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评判,发现问题,找出对策。
  设计意图:
  ①增强学生对定理灵活运用的能力
  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竞争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步。
  (4)归纳小结。
  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图表
  使学生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三角形解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对题型进行归纳小结。
  这样的归纳总结是通过学生实践,在新旧知识比照之后形成的,避免了学生的被动学习,抽象记忆,让学生形成对自我的认同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5)反馈练习:
  练习①△ABC中,已知a=60,b=48,A=36°
  ②△ABC中,已知a=19,b=29,A=4°
  ③△ABC中,已知a=60,b=48,A=92°
  判断解的情况。
  通过学生形成性的练习,巩固了对定理的认识和应用,也便于教师掌握学情,以为教学的进行作出合理安排。
  (6)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8284/

推荐访问:高中数学必修五目录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