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绘本怎么做]数学绘本怎么做

来源:学生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2018-07-16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学生个人工作总结】

数学绘本怎么做篇1:数学绘本教学课件

  数学绘本教学课件1
  活动意图:
  这是本非常地道的数学绘本,内容侧重于“序数”。讲述了一个小魔法师如何通过三轮考验最终成为真正魔法师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小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缤纷和美丽。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讲的是世界万物的道理,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规律,讲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讲的是数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都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熟悉表示顺序的序数。
  2.感知上下、左右等不同方位,会根据方向及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1.绘本《真正的魔法师》ppt课件。
  2.排序操作卡、十个魔法师的图片。
  3.、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认识序数1——10。
  活动难点:
  区别数与序数的概念。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绘本画面1,认识十位魔法师,讲述他们要参加“真正魔法师考试”,激发学生兴趣。
  (二)学习根据方向及第几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引导学生为十位魔法师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并边指边念出“第一、第二、第三……”,并能说出大个子魔法师的位置。熟悉表示顺序的序数。
  2.教师讲述第一轮考试的要求,出示图书馆书架,引导学生找到装着钥匙的书。
  3.出示画面2、3,引导学生看看魔法师考试的情况,说说哪些魔法师找对了,为什么。
  4.教师讲述第二轮考试的要求,出示出示画面4法术柜子,引导学生先来找一找下数第六个抽屉里的9张法术明信片。
  5.逐一出示画面5、6、7、8、9,引导学生说一说剩下的魔法师们第二轮考试的情况。
  6.教师讲述第三轮考试的要求,并出示画面10,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左边开始数第10件衣服的正确位置。
  7.出示画面11,说一说第一个找的魔法师有没有找对,为什么?
  8.出示画面12,说一说大个子魔法师有没有找对,为什么?
  9.讲述画面13、14、15关于大个子魔法师到达玩偶之国的经历。
  (三)学生操作
  教师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份操作卡,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画面优美,故事动人,具有魔力的绘本。本活动以绘本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主,将绘本与数学活动有机结合,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作为线索串联整个活动,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通常讲到序数,能想到的就是第1、第2……这样的概念,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在这本绘本中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序数不是指绝对位置,而是指事物间的相对位置,即根据基准位置的不同,所指事物或事件的位置也随之变化。如同样都是第3,可是从上边数和从下边数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还有,同样都是5,从前边数第五和从后边数第五表现的位置也不一样。像这样,把握事物空间、时间、位置的相对性,在解决与序数有关的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绘本领域的多面性,激发幼儿对数学绘本的兴趣。
  数学绘本教学课件2
  教材分析:
  《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是一本数学绘本,书中的王子由于去了乱七八糟魔女之城后迷失了回家的方向,于是托青鸟给公主带来一封求救信,希望公主能立刻去乱七八糟魔女之城救他。公主看完信立刻收拾东西去救王子。公主经过北方规则之城,从周围环境中寻找排列规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魔女之城救出王子。
  随着故事的展开,学生和公主一起认识了排列中各种各样的模式,(ABC—ABC,ABB—ABB,AAB—AAB,AB—AB等)。
  学情及资源分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由于识字量与学识的限制,数学阅读能力显得较弱,加之儿童天生的喜好即爱听故事,所以本节课采用教师讲述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简单的文字,便于阅读,丰富的场景,精美的画面,给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也便于讨论,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想像与创作。阅读《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这样含有某种模式和规律性的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考的一个重要要素,而且这中模式活动还会使孩子总体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高孩子的预测力和洞察力。但是,一年级学生并不具备这本绘本欲引入的数学概念,阅读这本绘本对学生来说只是概念的发展。因而教学中只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排列中的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绘本中的一个个难题,让学生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由规则之城到达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的神奇之旅中,感受排列中的规律,初步认识ABC—ABC、AAB—AAB、ABB—ABB等模式
  2、学生在帮助魔女整理房间和创编活动中,运用认识的模式解决简单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学生在聆听故事和欣赏精美画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绘本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认识A-B-C模式,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绘本使用方式:融入模式,即故事情境与布题交叉呈现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解决公主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读中初步感知规则之美(13分钟)
  二、分类整理,揭示模式:(10分钟)
  1、回顾公主去魔女之城的场景,根据排列规律将各种场景进行分类,用字母表示模式
  2、学生自主创编新形态模式,用身体表现特定模式的动作游戏,如:举手-手放下-跺脚……
  三、故事延伸:(7分钟)
  1、魔女到南国也要经过规则之城,学生跟魔女一起寻找规则,根据规则整理房间,说出相应模式
  2、寻找身边的排列规律
  四、再读绘本,发现其他事物中的排列规律和新模式,直接说出模式(8分钟)
  1、果树(第三页)、
  2、粉色、蓝色、白色的路(第四页),为什么这些动物叫怪兽吗?
  3、过桥情境(第九页),如果公主要过其他两座桥,各应准备哪种图片?怎么摆放?
  4、新模式(第十五页)在这幅图中,你能找到按照ABBC-ABBC和ABBB-ABBB模式排列的事物吗?
  五、全课总结,新书推荐(2分钟)。
  六、课后延伸:写一篇关于排列规律的数学日记或创作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是一本数学绘本。数学绘本是什么?数学绘本就是让孩子从简单的故事中,或者美丽的图画中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数学绘本呢?因为,数学绘本是一本图画书,他有图画书的美。它的画面有的湿漉漉,有的暖洋洋,有的栩栩如生,有的惟妙惟肖,有的穿越时空直抵心灵,有的精确严谨干脆是照片。它讲故事,只看图也让孩子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缤纷和美
  数学绘本也是一本故事书,它的讲述有时轻慢慢有时活泼泼,有时活灵活现有时绘声绘色,有时娓娓道来令人动容有时清晰明晓干脆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它讲故事,只读文也让娇嫩的心灵领略到世界的盈和美丽。
  它还是数学书。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讲的是世界万物的道理,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规律,讲的是孩子能懂的秩序和方法,它讲的是数学。数学绘本让孩子从故事中,图片中知道了:什么是交替排序,什么是统计,什么是平面和立体,什么是收集和整理,什么是分类,……这些生活数学方面的知识全部都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轻松的故事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孩子们特别喜欢。
  自然孩子们能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那么,作为老师何乐而不为呢,让我们从数学绘本入手,把这个资源作为数学活动课的载体,着力研究绘本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阅读数学绘本的兴趣和数学素养。

数学绘本怎么做篇2:幼儿园数学绘本课件

  绘本图书与其他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在于绘本图书通常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可单幅成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数学绘本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篇一:大班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
  【绘本中心思想】
  《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故事是以人身体的数学现象为中心展开的,绘本的中心思想是: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进行测量;许多标准化单位都源于人体,我们的身体具有数学价值,数学离我们很近。
  【融入的数学元素】
  绘本融人的数学元素主要是自然测量。大班孩子会欣赏自己的身体,而欣赏时最关注的往往是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如“会动”等等。这本绘本的加入,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身体除了可以做许多动作之外,还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从而拓展孩子们欣赏自己身体的思路。
  另外,沿着大班幼儿自然测量经验发展的轨迹,利用此绘本我们可以继续发展两个方面的测量经验:一是拓展自然测量的工具,即:除了小棒,人的身体、绳子、椅子等也都可以是测量工具;二是梳理自然测量“自然物——工具”的内在关系,如:量具长度越大、量数越小等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人(价值点:引起孩子对身体的关注,激发参与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大书,这本大书的名字叫作《我家漂亮的尺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重点提问:
  1、欢欢怎么会感觉衣服变短了、鞋子变小了呢?
  2、长高了有哪些好处?
  重点提升:长高了真好,很多原来不能做的事情现在都能做了。
  二、试试手尺(价值点:初步迁移正确的测量方法,引发孩子用手柞量的兴趣)
  1、质疑提升,引出长度单位“柞”的概念。
  重点提问:
  (1)妈妈的手是怎么做尺子的?
  (2)什么是“

数学绘本怎么做篇3:大班绘本数学魔女课件

  活动意图:
  世界的万物大都是有规律有秩序的,和数学有关。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作者:(韩)车宝锦,这是一套非常好的教学书,它将教学知识全部都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小朋友是很容易通过这种方式来吸收数学概念的。数学绘本就是让孩子从简单的故事中,或者美丽的图画中学到很多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
  活动目标:
  1.发现故事中隐藏的排序规律。
  2.尝试运用AABAAB、ABCABC等排列方法解决问题。
  3.感受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道“A、B、C”,丰富词汇“规则”。
  2.三座桥底板,带星星、月亮的图片若干。
  3.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引出故事。
  观察图片,引出故事名字。
  讲述故事开头。
  2.信里说了什么?
  你觉得规则之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二)找钥匙,感知规律。
  1.大怪树是怎么说的?钥匙在什么样的树尖上?
  2.请个别幼儿找一找大怪树说的树。
  师幼共同检查验证。
  3.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聪明的公主发现这棵树上其实藏着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4.引导幼儿发现、总结规律。
  原来规则之城的规则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有规律的排序。
  (三)猴子归位,探索规律。
  1.继续讲述故事。
  帮公主想想看,应该把这三只猴子放到哪里去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摆一摆。
  3.师幼共同总结、记录规律。
  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记录这个规律。(AABAAB)
  (四)分岔路,运用规律。
  1.继续讲述故事。
  个别幼儿帮助公主选择一条路。
  一起来看看这条路的后面藏着什么?
  2.引导幼儿发现、记录路上的规律。
  (五)过桥,再次提升运用规律。
  1.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2.幼儿操作。
  说明操作要求。
  3.师幼一起检验正确的排列方法。
  (六)大结局。
  1.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2.引出绘本。
  活动延伸:
  他们回南国路上又会遇到什么事?答案就藏在这本书里,课后和好朋友一起找一找。
  活动反思:
  数学绘本,讲的则是有关数学的故事。它看起来不那么严肃,却又偏偏告诉孩子们生活中的数学是需要严谨对待的事; 它看起来不那么科学, 却恰恰让孩子们发现数学是一种规律;它看起来很活泼,却讲述的是一则则实在“枯燥”的故事。这正是数学绘本带给我们丰富,而又多变的感受。在学习教学的时候,就不会单纯地认为是加减乘除,他们会认为教学是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有趣的知识、游戏式的知识。在进行绘本的教学时,除了需要挖掘绘本中的数学元素,教师必须同样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对数学的关键经 验进行解剖和分析, 将其化解为活动中的一个个环节, 使得教学与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够紧密 整合。 此外, 教学活动必须紧紧把握绘本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尊重原著所传递的思想, 让幼儿在“数”阅读的过程中仍能有所感悟和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7564/

推荐访问:小学生数学绘本怎么做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