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郑谷]郑谷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7-12 10:00:04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郑谷篇(1):郑谷《淮上渔者》阅读及译文

  古诗写意淮上渔者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淮上渔者》唐·郑谷
  在长江和黄河之间有一条大河,它的名字叫淮河,它西起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向东浩浩荡荡千千米,义无反顾地注长江入黄海。
  说唐时秋日,淮水清波,细浪雪天,呼呼风歌。踏浪的,那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船夫,头白浪白,摇橹渔歌,风餐露宿,漂泊淮波。浪白,他以白发的丝线垂钓,钓晚霞欢乐,钓荻花趣情;波青,他以淡定的眸子撒网,网月光清白,网风声古筝。
  蓬船、木桨、丝网,家在浪花漂荡;桨消浪花去了,却在额头眉上。滚滚逝水还是水,撞击着他厚实的胸膛;月亮落下了,明天的太阳升起来,依然璀璨。红枫、紫荻、黄稻,江山悬挂一幅幅画轴,最美莫如淮河两岸。家的温暖在波峰浪谷里。一串铃铛,系在桅杆上,等待响起希望的叮叮当当。老船夫说:月亮会有的,太阳会有的,鱼也会有的。
  果然,一尺大的鲈鱼被拉出水啦,拉得一条淮河也颤抖起来。船儿摇晃激动,妻子抚蓬欢呼,一群孩子欢天喜地的奔出舱来。
  靠岸,靠岸;摘钩,摘钩;宰鱼,宰鱼;拾柴,拾柴;生火,生火。妻子背着婴儿,蹲下身子,握着火镰擦出兴奋的火花,点燃起刚刚架起的柴禾;孩子们趴在地上向火鼓腮,蓝色火苗喜悦地舔吻着肥美鲜亮的鲈鱼;紫色的荻花,摇曳出一脸的笑意;红色的枫叶,也喜滋滋地喝起了岸风的甜酒。
  老船夫伫立船头,开心着一抹脸上的风,抖落着钓杆,抖落着贫民的故事,撒钩,再钓星和月,明天必还有一条活蹦乱跳的朝阳。

郑谷篇(2):一字之师阅读训练附答案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1.这是一篇( )。
  A.寓言故事
  B.历史故事
  C.成语故事
  D.神话故事
  正确答案:C
  2.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
  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
  A.贴要
  B.仰慕
  C.恭恭敬敬
  D.沉吟
  正确答案:C
  3.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
  敬仰思慕。( )
  A.贴要
  B.仰慕
  C.恭恭敬敬
  D.沉吟
  正确答案:B
  4.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
  (措词)恰当,确切。 ( )
  A.贴要
  B.仰慕
  C.恭恭敬敬
  D.沉吟
  正确答案:A
  5.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
  (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
  A.贴要
  B.仰慕
  C.恭恭敬敬
  D.沉吟
  正确答案:D
  6.你知道哪些以“一”字开头的成语?
  答:
  答案解析:
  一字千金 一言九鼎 一唱一和 一毛不拔 一呼百应
  7.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梅花的诗句?
  答:
  答案解析:
  《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郑谷篇(3):一字师的原文和翻译

  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或更换诗文中一二字者,即可为师。后来用此称呼善改诗文的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字师的原文和翻译,欢迎查看!
  【《一字师》原文】
  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④,不觉兼⑤三衣⑥叩地⑦膜拜⑧。自是⑨士林⑩以谷为齐已“一字之师”。(选自《五代史补》〕
  【注释】
  ①郑谷:唐朝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人。
  ②齐己:唐朝诗僧,本姓胡,名得生。
  ③谒焉:拜见他。谒,拜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焉:他,代郑谷。
  ④矍(jué)然:惊讶的样子
  ⑤兼:提起,整理。
  ⑥三衣:佛教僧尼的大衣、上衣、内衣三种法衣合称三衣,指衣服。
  ⑦叩地:头触地。
  ⑧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及其恭敬的行礼方式。
  ⑨自是:从此。
  ⑩士林:旧时称读书人叫学士;士林,即指众多读书人。
  【《一字师》译文】
  郑谷住在袁州,于是齐己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更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起三衣,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这以后,读书人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一字师》故事】
  元代蒙古族诗人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雁门(今山西代县)人,诗作风格清婉,多写自然景物,间或写民间疾苦,著有《雁门集》。有一次,萨都剌写了一联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吟哦再三,颇为自得。有个老人看见这联诗后,连连摇头,不以为然。萨都剌一见此情,知道老人定有高见,便虚心向他讨教。老人说:“这一联诗,写得的确不凡,摹景状物,别有意境。只是上半联已有一个‘闻’字,下半联又用一个‘听’字,字虽有异,却皆隐‘耳’意。恰犯诗家大忌。”萨都剌豁然大悟,忙问:“依您之见,改什么字为好?”老人不慌不忙地答道:“唐人诗中不是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佳句吗?不妨把其中的‘看’字借来一用。”萨都剌试着把“闻”雨改为“看”雨,仔细玩味,觉得果然更好。上半联的“看”字隐“眼”意,下半联的“听”字隐“耳”意,不仅更符合诗的“工对”,而且愈发显得情景交融,有声有色。萨都剌急忙上前施礼,称老人为“一字之师”。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谦虚好学的人,随处可得“一字师”。这种事古代有,近现代也有。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0903/

推荐访问:菊郑谷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