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季路侍翻译]颜渊季路侍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7-10 10:00:04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颜渊季路侍篇一:言志文言文全文翻译

  言志文言文的全文及其翻译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吧!
  言志文言文全文翻译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参考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拿出来与朋友共享,用坏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言志课后阅读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功劳)
  【答案】A【解析】在“盍各言尔志”中“尔”是代词“你”的意思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答案】B【解析】A、B、C三项中“之”都是代词“它”的意思,而B项中“之”表助词“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8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答案】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1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孔子:仁义 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

颜渊季路侍篇二:论语读后感

  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知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罕: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勤勉好学,学有所成,品行高尚,一生兢兢业业努力实践孔子学说的人。对他的记载有几处很值得玩味。一是孔子说他“不愚”。孔子并没用“敏”、“惠”等字眼,而用“不愚”,说明颜回资质并不特别高。二是说他对自己并没什么帮助,无论自己说什么,颜回都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孔子还是很看重这个学生的,颜回死时,孔子极度伤心,大呼“天丧予”。颜回也对孔子充满了感情,孔子受困时,他对孔子说,您还没死我怎么敢死。我觉得,对于孔子来说,颜回就是自己的翻版。他眼见自己的学生一步一步跟自己越来越象。面对这种情景,我想孔子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除了“天”以外,最知道自己的就是颜回了。颜回即使并不意识到自己了解孔子,他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已把握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和这样一个学生在一起,孔子应有一种知己的感觉,但孔子并没有过明显的表达,甚至还嫌不足,“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这可能是因为颜回太像自己了。只有在颜回死后,孔子才意识到失去颜回意味着什么,叹息道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并对学生说我不为颜回哭为谁哭?孔子是否觉得颜回之死意味着自己理想人格之死,意味着镜中自己的死呢?再也没有人可以像颜回 那样勾起孔子的共鸣了。
  关于曾参,《论语》有以下相关记载:
  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

颜渊季路侍篇三: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评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后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在国外,据美国《XX日报》报道,全美第七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XX年11月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截至XX年12月底,全世界已经有123所孔子学院。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代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理学大师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四、学生根据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六、布置课外作业
  第二课时
  一、 简单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本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结合文本,进一步走近孔子,对孔子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 检查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明确:主要有治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三、教师简单讲解《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脉络。
  四、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2、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环和纲常伦理来维护其封建统治。
  3、自从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学术界和政界对孔子的评价就褒贬不一。特别是毛泽东在文革初期给郭沫若的诗里御笔一批,“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吹响批孔的号角,引发了全国口诛笔伐的狂潮。
  五、教师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尽管有的观点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尽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让很多女性不高兴,但是就像乌云无法挡住太阳的光辉一样,孔子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当然,由于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自己。
  应该说,孔子提倡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礼、义、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有助恢复社会稳定,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治国理念。不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其他无数的教诲,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成为两千多年来从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国治学的座右铭,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但孔子的思想与学说,确实是两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思想的一盏明灯。《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批判与否定“凡是派”错误思想的30年之后,人们难道还要受这种过时思想的束缚,依然拘泥于“孔学名高实秕糠”之说,而不给那位等待了两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贤实行“正名”吗?
  六、布置作业
  1、 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和孔子有关的人物传记以及一段颁给孔子的颁奖词。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2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 学说的概况;了解 《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
  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 朽的 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 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 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 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
  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朋三 和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 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
  作业
  ① 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 选作 :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3
  ○教学内容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 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 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 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积累、拓展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 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背诵课文
  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 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4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过程与方法】
  1. 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通过提炼话题、观点并进行选择性议论文写作练习,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将儒道互补融进自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构之中,并形成积极的影响。
  【教学重点】
  1.通过提炼话题、观点并进行选择性议论文写作练习,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
  相关写作训练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学生自学
  一、自由诵读
  二、结合注释简单疏通文意
  (1)文言基础知识
  A.语音
  盍(hé) 诲(huì) 裘(qíu) 敝(bì) 肱(gōng)少(shào)者怀之
  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 知者乐(lè),仁者寿。
  B.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点字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 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明)
  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⑤是智也(是:代词,这)
  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
  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
  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⑥克己复礼
  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二、检 查 学生预习内容
  三、孔子、《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 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来源:学|科|网Z|X|X|K]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四、文本内容讲析
  1.“学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孔子认为好学,要学业精通,就必须勤奋。学会居安思危,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提倡的那样。这句话可谓与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反过来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给大家的教育,就是要读好书才能有好职业,不断拿学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嫁?)美女(帅哥?)买房买车”。这也是现实的,能拿在手里的;但这并不是说孔夫子古板、落后,而是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的一生,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紧张而又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我们并不是要把两方面对立起来,而是要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无限的宽裕,而物质的追求,实在会让生命总是紧张而烦恼。
  2.“为政”篇
  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子曰:“由(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句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解读: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寻找机会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
  后一则强调了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3.“公冶长”篇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抱怨)。”颜渊说:“(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施:表白)。”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得到我的关怀爱护。”(安、信、怀:都作使动词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关怀爱护)
  解读:这则语录中,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具体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
  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谈人的立志。
  4.“雍也”篇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它作为快乐。”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解读: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后一段话,充满了辩证法,也是孔子对人的个性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
  5.“述而”篇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 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指根本看不上眼)。”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解读:追求吃穿享受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自己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6.“颜渊”篇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应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行仁,全凭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解读: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老师所学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应该说,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7.“季氏”篇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依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解读: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熟稳重,做事情要凭借理智,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贪婪。应该说,孔子说这些的出发点,还是“礼”的规范。这则对我们今天加强个人修养,很有启迪意义。
  五、学习孔子有何意义
  1.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的对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然在我们的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尽管西方文化一直在向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家不断渗透,国人中受其影响甚众,但国学作为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学不断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要了解和研究的对象,今年就有许多国家兴办了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宣扬国学,宣扬儒家文化,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逐渐兴起,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确是靠了边,试问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国学了解多少?如果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扬国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传承,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样灭亡,就是因为文化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重提国学教育,宣扬儒家文化,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虽然今天我们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和著作作为教育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相信通过了解,我们一定有所收获。
  三课时
  写作拓展训练
  从选文各则中提炼话题及论点,尝试写作议论文段及篇章
  提炼观点、话题如下:
  第一则
  1、安贫乐道,精神富足。2、与高尚为邻。3、人生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第二则
  1、学海无涯。2、早立志,早成才。3、天才=立志+勤学
  第三则
  1、求是的魅力2、为学也须讲诚信
  3、学习态度三昧(实事求是、浮华矫饰、妄自菲薄)
  第四则
  1、品德修养三境界(为己、为人、为天下)2、大爱无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38668/

推荐访问:颜渊季路侍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