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大行书]三大行书

来源:常用文书 时间:2018-07-08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常用文书】

篇一:[三大行书]兰亭集序全文及理解


  兰亭序全文
  (晋)王羲之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王羲之 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 《祭侄季明文稿》、苏轼 《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作品简介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 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 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珠玑,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一死生 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 ,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 艺术上多样与统一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 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 ,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 (今属山东 临沂),后迁居山阴 (今浙江绍兴),官至右 将军,世称“王右军”。会(kuài)稽(jì)内史,是东晋 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所写的字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的儿子王献之 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俩为"二王 ",另一个儿子王凝之 官至左将军。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 《十七帖》、行书 《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 《兰亭集序》 等。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 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铁书银钩,冠绝古今”、“龙跳天门,虎卧凰阁”,王羲之对真书 、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 ,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格清新,不尚辞藻而多情致。与王羲之有关的成语有“白鹅换书”,“东床快婿”等。《兰亭集序》写成后两年,因不受朝廷重用,即”称病去郡”。
  晋代王羲之 有“书圣”之称,其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
  创作背景
  会稽 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 ,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 、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儿子献之、凝之、涣之、玄之、徽之等四十二人。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惠风 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中国古老 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 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 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 的小儿子王献之 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 。“却笑乌衣 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 ,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作品原文
  人教版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shào)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 和畅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所

篇二:[三大行书]苏轼的主要成就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苏轼的主要成就,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文学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推官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和陈师道、李

篇三:[三大行书]《蝶恋花·京口得乡书》赏析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比、反衬等艺术手法,层层递进的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蝶恋花·京口得乡书》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译文
  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只有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发髻。
  万里外的家乡来了一封信,问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只有回头拼命喝酒,送春归去,春风倒还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泪涕。
  注释
  ①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
  ②北固山:在镇江北,北峰三面临水,形容险要,故称。
  ③碧琼梳:指水。青螺髻:喻山。
  简析
  最后两句不回答乡书中的问题,而以春光易逝,借酒浇愁作结,但有家难归之意已溢于言表。这种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发了他那种难以言状的思乡之情。
  游宦在外,仕途凶险。一封乡书来自万里之外,勾起多少愁恨!借酒拼醉,只落得悲上加悲。山清水秀,更平添几多愁绪。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生平
  公元1037年 1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35771/

推荐访问:天下三大行书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