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名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05 15:00:01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篇一:岳阳楼记的优秀教学实录

  教师:前几天,我上网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一个日本旅游团游览寒山寺后,向苏州市政府提议,要为张继铸一枚一吨重的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及不朽的《枫桥夜泊》。因为《枫桥夜泊》,寒山寺成了一座著名的文化公园。同样,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由于北宋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座文化楼、精神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岳阳楼记》。
  (板书课题、作者,文化楼、精神楼。)
  教师:学课文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包括岳阳楼在内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的一些概况。请上网搜集资料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甲: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指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昌的黄鹤楼和山东的蓬莱阁。
  学生乙:不是蓬莱阁,应该是鹳鹊楼。
  教师:一般说来,应该是山西的鹳鹊楼。
  学生甲:(继续)我提的问题是:你能列举出有关四大名楼的诗歌吗?
  (学生神色兴奋,议论纷纷,但背诵不出。)
  教师:被称为全唐诗的第一首、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开头一句是白日依山尽
  学生: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师:李白有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怎么说?
  (学生七嘴八舌,背不出的急得跺脚。)
  学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教师:唔,不错。初二时我们还学了崔灏的《黄鹤楼》,开首一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
  学生: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声音参差不齐,有学生笑了。教师提醒)──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教师:前面学,后面忘,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可见,平时的积累是多么重要。余下的,老师给你们简单搜集了,请看──(投影四大名楼及诗篇等。)
  教师:关于滕王阁,最著名的莫过于王勃的《滕王阁序》,里面最著名的是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今后大家上高中或大学,肯定要学到。所以啊,书是一定要好好读的。至于岳阳楼,《岳阳楼记》是我们马上要学的。现在我想考考大家的是:这四大名楼中哪一座不属于我们江南?
  (学生兴奋,注意力集中,小声猜测。)
  学生甲:是滕王阁。
  学生乙:不对,滕王阁在江西,在长江一带。
  学生丙:是鹳鹊楼,因为它在山西,在黄河一带。
  教师:很好,你们的地理概念还是蛮清晰的。所以啊,学习语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下面,我还想请同学介绍一下本文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学生甲: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人,1015年进士,是仁宗朝政治改革派的中心人物,深为欧阳修钦佩和拥护。景佑年间被贬饶州;庆历新政失败后,贬邓州、杭州、青州等地。范仲淹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声望极高,他的文学创作也很有成就,写景抒情文《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盛传不衰的登临杰作;他以政治家、军事家特有的情怀创作的《渔家傲》,突破了词专写男女风月的界限,开苏轼辛弃疾豪放词之先河。但可惜,范仲淹创作的数量不是太多,因此,我们学习他的文章,会倍觉珍贵。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藤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范仲淹用冼炼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尤其是阴晴变化引起登临者的或喜或悲之情,归结到古仁人之心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故当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这跟欧阳修写作《醉翁亭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到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而失败,但却开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教师:你介绍得十分全面,告诉大家,这段资料从哪里来?
  学生甲:就是老师你写在《常州教育报》上的,大家手头都有。(学生们笑起来)
  教师:所以,上网、读报,也是我们获取语文知识的一个途径。下面,请大家仔细听老师朗读,感知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全文,学生听得很专注,听完了,大家吁出了一口气。)
  教师:请大家集体朗读全文,要求读出节奏和气势。
  学生:集体朗读。
  教师:还不错,太快了点。请看小黑板,哪位同学上来完成拼音汉字互写?
  (一学生上去书写,其他同学指指点点,表示有意见。)
  教师:有不同意见的,请说明。(学生纠正两处错误)
  教师:我这儿有两副对联:(出示投影)
  洞庭西下八百里, 四面河山归眼底,
  淮海南来第一楼。 万家忧乐到心头。
  请大家选择:如果形容岳阳楼气魄雄大,该选哪一则;如果用来概括全文内容,哪一则最恰当?(学生又开始议论)
  学生:前者选第一则对联,后者可以概括全文内容。(大多数学生赞同)
  教师:既然这样,这四面河山可以具体到文中哪些段落呢?
  学生甲:第二小节开头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学生乙:第三小节也是。
  学生丙:第四小节还是。
  教师:(板书写景部分)岳阳楼有此大观,才会让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里优越的地理条件体现在哪八个字上?迁客骚人看到不同的自然景物产生的思想感情如何呢?(学生寻求答案,举手了。)
  学生甲: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是说它交通便利,所以迁客骚人很容易来。
  学生乙:当他们看到阴沉沉的天气和萧条的景色时,心情就很坏,文中用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来概括。
  学生丙:当他们看到春和景明的景色时,就喜气洋洋,端起酒杯喝起酒来了。(学生笑。)
  教师:很好,能各用原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他们的感情吗?
  学生:(集体)悲和喜。(声音拖得很长;教师板书两字。)
  教师:不错。请大家鉴赏一下这副画,是黄红同学画的,怎么样?
  (学生伸长脖子看,议论。)
  学生甲:上面画了几只破船,还有阴沉沉的天色、湖水。就是没把浊浪排空画出来。
  学生乙:还可以,那个颜色好。
  教师:我同意,如能画出浊浪排空的样子,那就更好。大家继续思考,作者写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仅此而已吗?
  学生:不,是为了写后面的古仁人,写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情。
  教师:你能解释这话的意思吗?
  学生: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跟迁客骚人的感情不一样。
  教师:很好。(板书)具体说来,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么理解?
  学生:(集体,迫不及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教师:意思是──
  学生:(集体,整齐不够)在高高的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老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
  教师:不错,你们预习得真不错。我再问大家一句,这古仁人整天担忧,他们就没有快乐的时候了吗?
  学生:(集体)不,他们在应该快乐的时候才快乐。(有一部分人笑起来。)
  学生甲:应该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
  教师:对。如果我们来分析两者忧乐的出发点,那么迁客骚人是个人忧乐,而古仁人应是怎样的呢?请用上面对联中的四个字回答。
  学生:应是万家忧乐。
  教师:很好。(板书)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文并非单纯写景,写景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及他们的悲喜之情,而这又是为了引出后边的古仁人及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思想倾向显而易见。最后自然得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旨句,真正做到了水到渠成。
  教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再来读文章,会读出更好的语气和感情来。
  学生:有感情地集体朗读。
  教师:大有进步。我们想啊,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相互商量)
  学生甲:唐朝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学生乙:南宋陆游的《示儿》说但悲不见九州同(背不出,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背。)
  学生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也是。(集体背)
  学生丁: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也是。
  教师:多好的例子,典型的万家忧乐!
  学生:还有屈原。屈原用自己的生命来书写爱国爱民的篇章,令我们肃然起敬!(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
  教师: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也应从中受到教益,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下面是老师给大家搜集的这方面的格言,请大家读一读,品一品,课后摘录下来:(出示投影片,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集体读,情绪激昂。)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教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请大家课后以两人小组为单位,口译全文,不懂处作好记号。下课!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文化楼、精神楼
  岳阳楼之大观 迁客骚人:个人忧乐
  霪雨霏霏------ 悲
  春和景明------ 喜
  古仁人:万家忧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主旨)
  【教学反思】
  岳阳楼是我国的四大名楼,但它距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它单凭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于是我便运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发动学生课前搜集,课上展示,大面积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让他们参与课件的制作,学生走上讲台亲手操作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让他们品尝课前收获大快乐,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新课标注重学生语言、诗词的积累,而四大名楼与诗词有着紧密的联系,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古诗词培养了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也给课堂增添了古文化的浓郁氛围。
  在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则体现了语文与历史的整合,文史不分家,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得到拓展,注重了学科间的联系。
  对课文的主旨,我带领学生探讨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走进作者范仲淹的心灵深处,感受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喜观,并从历史、生活中列举这样的名人,鼓励学生不断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这节课比较成功,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收获不少,精神上、思想上更是一次洗礼。
  【评课】
  本节课朴实、淡雅,似乎平淡无奇。
  实际上它很讲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教者注意了如下方面的组合。
  1、内容的组合: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引进课外内容;教材内容中以单纯性理解为主,适当插入思辩性内容。
  2、方法的组合: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新课的导入别具一格,实际上是运用了铺垫式的先入为主法(起定向作用)。
  3、程序的组合: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推进为主导入、读讲、辩异归纳、解析等步骤环环相扣,同时注意适当重复和迂回归纳中的内容就是读讲内容的深化和条理化。
  4、节奏的组合,主旋律是学生的诵读、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变化方式,中间插入其他各类教学活动,从而形成疏密相间、跌宕有致的和谐共振。
  所以,本节课看似乎淡平淡却含有丰富的潜台词。
  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是语文教师策划水平的体现。恰当的组合不仅能使教师完满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能力因素的健康发展,日常教学中的只讲不读、教师单边活动、教学程序杂乱、教学无法深入等等现象,都与组合不当有关。教师是真正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的布局谋篇的。从这个意义来讲,本节课提醒着我们:请注意课堂教学的组合美!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篇二:《滕王阁序》教案


  一.导语(幻灯片展示中国四大名楼)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
  ……
  鹳雀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唐•崔 颢《黄鹤楼》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王勃、《滕王阁序》写作背景介绍:(幻灯片展示)
  1.作者简介(学生回顾曾观看过的《唐之韵》)
  说到王勃,我们就会想起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论者所欣赏。
  三、初读奇文
  1、听(多媒体视频朗读)
  听课文朗读,找出生字,看注释注音。
  2、读(补充:诵读指导——幻灯片展示)
  自读课文, 看注释,粗通文意
  本文是骈文,基本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有少数七字。
  四字句的停顿只有一种模式:二 二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
  (1)孟学士/之词宗 (2)临/帝子之长洲
  (3)钟鸣/鼎食/之家 (4)气凌/彭泽之樽
  (5)扶/凌云/而自惜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宾主/尽/东南之美
  (3)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3、测(幻灯片展示)
  做字词辨析训练。(学生都参与并轮流回答)
  (一)判断词语注音、释义正错
  1、襟( ) 三江 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2、躬逢胜饯( ) 宴会
  3、鹤汀( ) 水边平地
  4、凫( )渚凫: 野鸭
  5、川泽纡( ) 迂回曲折
  6、孤鹜( ) 纵横奔驰,动词
  7、迥( ) 远
  8、南溟( ) 海
  9、胜筵( ) 古代席地而坐时铺的席子
  10、梓( )泽 梓树,与“桑”相连,借指故乡
  (二)通假字
  俨骖腓于上路 通“严”, 整治。
  云销雨霁 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 三)古今异义
  穷且益坚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穷困
  等终军之弱冠 古义:二十岁 今义:无此意
  盛宴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相当于“又”
  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四)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 意动,以••••••为襟、为带
  雄州雾列 名词作状语,像雾那样
  俊采星驰 名词作状语,像流星那样
  川泽纡其骇瞩 意动,对••••••感到惊骇
  屈贾谊于长沙 使动,使••••••屈居
  窜梁鸿于海曲 使动,使••••••窜逃
  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四、作业。
  再读全文,并背诵《滕王阁诗》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

2.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3.王勃古诗《滕王阁序》分课时教案(三课时)

4.王勃《滕王阁序》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教案

5.王勃《滕王阁序》教案

6.高中第二册《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

7.高考必背古诗文《滕王阁序》教学教案

8.《滕王阁序》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9.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滕王阁序》

10.高中语文《滕王阁序》优秀教案(五课时)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篇三:鹳雀楼导游词700字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下文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分享鹳雀楼导游词,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复建后的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它最早建于北周时期,六檐三层,土木结构,高三十多米, 之白楼,因为有许多的鹳雀鸟栖息于此,人们干脆叫它鹳雀楼。因为它是附近唯一的高层建筑物,又建立在高台之上,所以许多的唯人墨客,以及官员等等,常常登高望远。然而不幸的是金元大战时却毁于战火之中;又过了许多年,又遇到了一场大的地震,也就是传说中的“天塌蒲州”。又过了许多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鹳雀楼的又址,又处于河床之上了。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鹳雀楼,自然是复建之后的,同时也依然是建立在高台之上。它座南朝北,四檐三层,黑瓦朱楹,钢筋水泥结构,整座建筑物,高七十三点 九米。江泽民主席还为他之门提写了一块匾额哪。
  进入大厅,我们会发现这里非常的宽敞。那么你们知道这里的天花板有多高吗?那么我告诉你们,它足足有五层楼那么高,你想知道这些通天巨柱有那么粗吗?只要你尝试一下,就会发现,即使成人,也须要几个人才能围住,再看看这些“斗拱”吧,据说,无论是“斗”还”是“拱”,都是我国当今仿古建筑当中最大的。还有,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各种各样的图案或者色彩,一律都是仿唐的。
  进入二楼,我们是不是会发现有点特别呢?也就是说,我们站在地板中央,一楼的景象竟然尽收眼底。据说,这就是“天井”的设计。
  进入三楼,我们是否感觉依然有点特别呢?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本层只有窗户,而没有门。据说,本层谓之暗层。同本层一样的,整座建筑物还有两层;当然,与其相对应的另外三层,自然就是名层了。
  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了最高一层。走出门外,依着栏杆,当我们来到西南角,这里应该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唤所站立的地方,顺着它的视线,华山、中条山历历在目;自然的,我们看到黄河在此拐了一个弯,滚滚的向东流去。静静的,听一听,我们可以能够听到鹳雀鸟的鸣叫声,甚至能够听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及人类的脚步声。
  【拓展阅读:鹳雀楼的历史】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间),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城西河洲渚上,周(公元557—571年)宇文护造。”唐朝李瀚有《河中鹳雀楼集序》云:“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横流,二百余载,独立乎中州,以其佳气在下,代为胜概。唐世诸公多有题咏。历宋至金明昌时尚存。有河中府录事李逵书楼额。”元代王恽《登鹳雀楼记》云:“至元壬申(公元1272年)三月,由御史里行来官晋府,十月戌寅,按事此州,获登故基,徙倚盘桓,逸情云上,虽杰观委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伟,云烟之胜,不殊于往古矣。”旧志云:“明初时,故址尚可按,后尽泯灭,或欲存其迹,以西城楼寄名曰鹳雀”。[1]
  改革开放以来,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1992年9月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工程的序幕,是此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开始接待游人。
  约557-571年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军镇河外之地蒲州,始建鹳雀楼。
  约704年前后唐朝才子王之涣游蒲州,登上鹳雀楼,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不朽诗篇。
  1222年金元光元年,金兵与元兵争夺蒲州,“焚楼、橹,火照城中。”从此,鹳雀楼毁于战火,仅存故基。
  1272年冬元朝王恽游蒲州,登鹳雀楼旧址故基,并写下《登鹳雀楼记》。
  1992年7月永济县召开了鹳雀楼复建方案论证会。会议由国家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主持。论证会肯定了规划方案,初步选定楼址。9月,山西省计委、旅游局将“关于申请复全国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项目建议书的报告”上报国家计委和旅游局。
  199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将江泽民题写的《登鹳雀楼》诗原件托山西省委转送永济县委。6月,运城行署“关于复建鹳雀楼的请示”由省长胡富国批阅:“先立项,同意上报。”8月,国家旅游局局长孙钢到永济考察鹳雀楼新址,并对“修复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1994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到永济视察,现场询问鹳雀楼的重建情况,并察看楼址。7月,山西省常务副省长刘泽民与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刘毅考察鹳雀楼项目,提出了国家、省、地方各拿1/3进行投资建设的意见。
  1996年1月省计委下达“关于复建永济市鹳雀楼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并对楼址、建筑面积、总投资、三方筹资额、形制等作了具体规定。5月, “山西永济鹳雀楼复建工程指导委员会”成立。6月,永济市政府开始鹳雀楼占用滩涂土地的划拨兑换、附着物补偿等工作。7月,鹳雀楼复建指挥部委托山西省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对复建设计初步方案修改完善,并按设计编制图纸、设计说明、工程做法、工程预算等。8月,永济市召开鹳雀楼复建方案修改审定会,从四种仿唐和三种仿明方案中,选定仿唐第三种方案。
  1997年4月山西省计委对永济市鹳雀楼工程初步设计作了批复。5月,永济市政府组建了“永济市鹳雀楼景区管理处”。12月,山西省计委批准了鹳雀楼复建工程开工的报告。12月31日,永济市在鹳雀楼复建工地举行“奠基开工仪式”,副省长薛军等领导为工程开工奠基、剪彩。
  1998年3月鹳雀楼复建工作列入运城地区重点建设项目。11月,“鹳雀楼主楼工程招投标”在普救寺进行。
  2000年5月鹳雀楼复建工程列入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10月31日,国家文物局中国圆明园研究会会长马瑞田先生在对唐代彩画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承担鹳雀楼唐代彩画设计工作。12月31日, 鹳雀楼复建工程主楼结构封顶,永济市举行隆重典礼。
  2001年1月《永济市鹳雀楼景区详细规划》在太原进行专家评审。3月,鹳雀楼景区列入山西省“十五”期间建设的“十大旅游景区之一”。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太原视察期间,应山西省委,省政府之请,为鹳雀楼题写了楼名匾额;29日,省委书记田成平来鹳雀楼工地现场办公。9月14日,省长刘振华来鹳雀楼工地现场办公。
  2002年4月11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来鹳雀楼视察;4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来鹳雀楼视察;5月23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来鹳雀楼视察;7月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来鹳雀楼视察。6月,“山西永济鹳雀楼旅游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303万元。7月5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来鹳雀楼视察。9月19日,鹳雀楼试开放庆典活动与2002山西永济世界情侣月活动同时举行。10月1日,鹳雀楼正式对国内外游客试开放。[1]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31772/

推荐访问:古代四大名楼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