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文言文道理]刻舟求剑的道理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7-04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篇一:[刻舟求剑的道理]关于刻舟求剑中的哲理文章

  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刻舟求剑中的哲理文章,欢迎阅读。
  关于刻舟求剑中的哲理文章1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关于刻舟求剑中的哲理文章2
  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人乘船过江,船到江心时不小心把心爱的佩剑掉进江中,可是滔滔江水浪大流急,无法下水打捞。就在众人都替他惋惜之际,他却不慌不忙地在船身上刻了个记号,然后长舒一口气,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有人忍不住好奇,问他做这些何益。此君曰:我的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等船靠岸后,派人从此处打捞即可。语气当中,何其自信!
  尽管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大都在八九岁的样子,但孩童的理解之中,这把剑是不可能打捞上来的了,甚至还私下里讥笑:这个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傻瓜,纯属胡编乱造。
  三十多年过去了,突然想起这个成语,想起这则故事,实属偶然。
  三年前,我决定把一件事情暂时放下,等三年后再把这件事情捡起来,接着做好。三年过去了,我本以为可以把这件事情捡起来,但却不知从何捡起。就像一桶水泼进沙漠,瞬间已经无影无踪,如何收回?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刻舟求剑,何其相似啊!而事实上,几乎每个活着的和已经逝去的人,都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只是未必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的这种经历其实不过是刻舟求剑的延续和重复。
  我把那件事情放下的时候,心中安慰自己——不过三年时间,很快就会过去的,放下只是暂时的——这就像一把剑掉进江中,而自己却在船舷上刻下了记号,等着船靠岸。三年过去了,沿着记号去追寻,却无法迈开脚步了。
  对世事的理解越深,越发感到古人的智慧之无法超越。
  记得小时候的夏夜,奶奶会在月光下摇着蒲扇,一边解开长长的裹脚布,一边放松地给我们这些孙子讲一些她老人家小时候的故事。很多故事的情节我都忘记了,我只记得奶奶经常整段整段地背一些“仰脸歌子”,而这些“仰脸歌子”我们当时根本无法听懂。那时我已经上了小学,而奶奶是文盲一个,不仅目不识丁,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至少从记事时到现在,从奶奶活着到奶奶去世多年,三十多年了我仍然无法得知奶奶究竟叫什么名字。但这并不影响奶奶把那些私塾里的启蒙文章背的滚瓜烂熟。因为不识字,奶奶称自己背的那些东西为“仰脸歌子”。
  在这些“仰脸歌子”当中,我记忆最深的有两段,一段是《三字经》的开篇,一段是至今我也没有查证出自何处的文言:铁如意,指挥倜傥……。只是后来在鲁迅先生的散文里读到过这样一句话,才知道奶奶当年的“仰脸歌子”是这样“高深”的古文。其实早在若干年前,奶奶还活着的时候,我就想查一查那些“仰脸歌子”的出处,可是日复一日,用“忙”来为自己开脱。奶奶活着的时候,总想着反正书都在哪儿,跑不了,什么时候都能查。直到奶奶去世了,我忽然明白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因为即便我查到出处,奶奶也无法听到了。
  所以,我经常会失眠,耳边经常会响起奶奶在那个夏夜里歌唱般的背出的那段“仰脸歌子”: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终于有一天,我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时断时续的折磨,决定亡羊补牢,查证奶奶耳熟能详的这几句“仰脸歌子”的出处,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奶奶。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这几句“仰脸歌子”和《三字经》、《朱子家训》等启蒙读物一样,儿童都能倒背如流。奶奶虽然不识字,但作为一个十八岁就嫁到书香门第的王家的长媳,就算被动熏陶也能“熏”出几分文化气息来,所以我并不奇怪。据奶奶回忆,当时她嫁到我们王家时,我们家族还没有过于破落,尽管已经无人做官——此前家中连续有人外出为官,官至按察使、总兵,在当地也算是名门望族。但是家中尚有3000多亩地,开有私塾,衣食无忧,书香浸润,大有“耕读传家”之风。奶奶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饱受书香之余,也学会了一些经诗。
  让我感到吃惊的是,这几句“仰脸歌子”的出处并不简单。据资料显示,这几句出自清代刘翰所做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这是一篇洋洋千言、气势颇壮的文字,根本不适合孩童的启蒙,更何况是一个文盲村妇呢?
  漳水风寒,潞城云紫;浩气横飞,雄狮直指。
  与诸君痛饮,血战余生;命乐部长歌,心惊不已。
  洒神京之清泪,藩镇无君;席部落之余威,沙陀有子。
  俯视六州三部,须眉更属何人?悬知万岁千秋,魂魄犹应恋此。
  方李克用之克邢州也,大敌既破,我军言旋;霓旌渐远,露布纷传。
  虽贼满中原,饮至之仪已废;而师归故里,凯歌之乐方宣。
  更无围驿连车,醉教水沃;除是临江横槊,著我鞭先。
  有三垂冈者,一城孤倚,四战无常;远连夹寨,近接渠乡。
  于是敞琼席,启瑶觞。举烽命

篇二:[刻舟求剑的道理]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 )
  ②是( )
  ③遽( )
  ④求( )
  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吕氏春秋 吕不韦
  2、①渡江 ②这儿 ③急忙 ④寻求
  3、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②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4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相关文章推荐:

篇三:[刻舟求剑的道理]刻舟求剑阅读题答案

  【导语】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下面关于刻舟求剑阅读题答案 ,希望可以帮到您!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置之其坐 坐:( ) ②遽契其舟 遽:( )
  ③反归取之 反:( )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
  7.下面的之字用法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反归取之 B.何不试之以足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8.翻译句子。(4分)
  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②何不试之以足?
  9.《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你能再写出两个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名字吗?(2分)
  10.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郑人买履》中郑人最可笑的言是:
  《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11.这两则寓言故事共同包含了什么道理?(4分)
  答案:
  1、①同座,座位 ②立即、匆忙 ③同返,返回 ④、指示代词,这儿
  2、C
  3、①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②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4、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买椟还珠 滥竽充数 扁鹊治病 郢书燕说 (写出两个即可)
  5、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讽刺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的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30333/

推荐访问:刻舟求剑文言文道理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