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曲简谱]凉州曲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02 15:00:01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凉州曲篇(一):中考诗词鉴赏常考的意象解析

  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如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与离愁贴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如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与离愁贴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凉州曲篇(二):王之涣经典诗句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下面是王之涣经典诗句,请参考!
  王之涣的诗,今存仅有六首,载于 《全唐诗》卷二百五十六。王之涣这六首绝句,可以说首首都是好诗。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登鹳雀楼⑴
  白日依山尽⑵,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⑶,更上一层楼⑷。
  词句注释
  ⑴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⑵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⑶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
  ⑷更:再。
  白话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凉州词二首⑴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⑵,一片孤城万仞山⑶。
  羌笛何须怨杨柳⑷,春风不度玉门关⑸。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⑹,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⑺。
  词句注释
  ⑴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⑺来:语助词,无义。
  白话译文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凉州曲篇(三):边塞诗词凉州词


  《凉州词》一首较为经典的边塞诗,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

  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注释
  1.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3.欲:将要。
  4.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5.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6.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7.君:你。
  8.征战:打仗。
  新解
  七言绝句《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王翰,字子羽,唐时并州晋阳人。对于此诗,《唐诗三百首》编者“蘅塘退士”孙洙的批语是:“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孙洙不愧知音之士,八个字批语,准确道出了此诗意蕴。
  这首诗不仅意蕴深远,边塞风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音乐高度发达的李唐王朝,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如果熟悉唐朝音乐,就会明白,“欲饮琵琶马上催”,是指“琵琶”、“马上”两种不同乐调。诗中“马上”,是“马上乐”之略。所谓“马上乐”,是“鼓角横吹”的军乐。追溯历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乐的“鼓角横吹”始于汉代。史称:“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
  这种“鼓角横吹”的“武乐”(即军乐),在殿庭之上,称作“横吹”;于军旅行中,则称“骑吹”。后世因“骑吹”是在马上演奏,亦称“马上乐”。如西晋傅玄《琵琶赋序》即有“作马上之乐”的说法。《旧唐书·音乐志》也说:“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本军旅之音,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
  魏晋隋唐,“马上乐”已成为融会北狄、西域音乐而形成之“鼓角横吹”军乐的专有名词。
  明白了“马上”二字典故,我们可以知晓:《凉州曲》中描写的乐调,除了用“琵琶”一类乐器演奏的马下俗乐以外,还有“马上”军乐,二者形成强烈对比。所谓“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边塞将士正欲欣赏琵琶一类乐器奏出的悠扬乐调,以就痛饮,突然远处传来金鼓钲钲、号角齐鸣的马上军乐,这马上军乐,使他们又回到即将出征的现实之中。
  《凉州曲》不仅是“诗中有乐”的佳作,而且是“乐中有诗”的绝唱。诗中乐调的强烈对比,自有一番深意。如于音乐不甚了了,很难领会其中滋味。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凉州曲》这首意蕴深邃的古诗,译为如下白话:
  葡萄美酒,直向夜光玉杯里倾来,
  琵琶悠曲,助我们痛饮开怀。
  忽听得,马上乐已高奏催征,
  将士们,要喝酒的还不赶快。
  醇浆急饮,好一阵头晕脚歪,
  诸君止笑,即令醉倒,又何足怪?
  不见我足下这千古沙场,
  早成了战尸狼藉的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6963/

推荐访问:凉州曲简谱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