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的反义词]本末倒置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7-01 10:00:01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本末倒置篇一:《大学》翻译及原文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以下是《大学》翻译及原文,欢迎阅览!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本末倒置篇二:三年级反义词成语大全

  成语是在语言中经过长期实践,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它具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繁、因近取譬、画龙点睛的特点,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以下是三年级反义词成语大全,欢迎阅读。
  NO1、【进退损益】:指增减变动。
  NO2、【褒贬与夺】: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NO3、【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NO4、【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NO5、【本末源流】: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NO6、【彼此彼此】:常用做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亦指两者比较差不多。
  NO7、【表里不一】: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NO8、【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NO9、【表里山河】: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NO10、【表里受敌】: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NO11、【爱憎分明】: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NO12、【安危相易】: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NO13、【安危与共】: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NO14、【凹凸不平】: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NO15、【白黑不分】: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
  NO16、【白黑颠倒】:颠倒:错乱。指白黑不分、是非颠倒。
  NO17、【白黑分明】: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NO18、【表里为奸】: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
  NO19、【表里相符】:犹表里如一。
  NO20、【表里相济】:表里:指内外;济:救助。原意是指内外互相庇护。后泛指内外互相救助。
  NO21、【表里相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NO22、【表里相应】:内外互相应合。
  NO23、【表里一致】:犹表里如一。
  NO24、【长幼有序】: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同“长幼有叙”。
  NO25、【长幼有叙】: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亦作“长幼有序”。
  NO26、【长幼尊卑】:指辈分大小,地位高低。
  NO27、【沉浮俯仰】:形容人、事物、时势的盛衰。
  NO28、【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NO29、【成败利钝】: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NO30、【成败论人】: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NO31、【成败兴废】: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
  NO32、【宠辱不惊】: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NO33、【雌雄未决】:比喻胜负未定。
  NO34、【存亡安危】: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NO35、【进退亡据】: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同“进退无据”。
  NO36、【存亡绝续】:绝:完结;续:延续。事物处在生存或灭亡、断绝或延续的关键时刻。形容局势万分危急。
  NO37、【存亡未卜】:卜:猜测,估计。或是活着,或是死了,不能预测。
  NO38、【存亡续绝】:存:保存;续:接续。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NO39、【旦夕之间】: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NO40、【旦夕之危】: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NO41、【得失参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NO42、【得失成败】: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
  NO43、【得失荣枯】: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兴盛与衰败。
  NO44、【得失相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
  NO45、【得失在人】: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NO46、【东西南北】: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NO47、【东西南朔】:指居处无定之人。同“东西南北”。
  NO48、【东西易面】: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NO49、【动静有常】:常: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
  NO50、【恩怨分明】: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NO51、【恩怨了了】:了了:清清楚楚。恩惠与怨恨清清楚楚。指有恩报恩,有怨报怨
  NO52、【反正拨乱】: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
  NO53、【反正还淳】:复归于朴实、淳正。同“反朴还淳”。
  NO54、【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NO55、【公私兼顾】:公家和个人双方的利益都得到照顾。
  NO56、【公私交困】:公家私人均陷困境。
  NO57、【公私两便】:对公家私人都便利。
  NO58、【公私两济】: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
  NO59、【公私两利】: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同“公私两济”。
  NO60、【功败垂成】: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NO61、【古今中外】: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NO62、【归去来兮】:归:返回。回去吧。指归隐乡里。
  NO63、【贵贱高下】: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
  NO64、【贵贱无常】:人的身份地位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NO65、【贵贱无二】:对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一样。
  NO66、【黑白分明】: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NO67、【黑白混淆】: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NO68、【缓急轻重】: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NO69、【缓急相济】:缓:和缓,舒缓;急:危急,急迫。不论在平时还是在紧急之时都给予帮助。
  NO70、【祸福同门】:指祸福皆人自取。
  NO71、【祸福惟人】: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亦作“祸福由人”。
  NO72、【祸福无常】:指祸与福没有固定不变的常规。
  NO73、【祸福无门】:无门:没有定数。指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NO74、【祸福相生】: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NO75、【祸福相依】: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NO76、【祸福相倚】:指祸与福相因而生。
  NO77、【祸福倚伏】: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
  NO78、【祸福由人】: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同“祸福惟人”。
  NO79、【祸福有命】:旧时迷信认为,灾祸与幸福都有一定的气数,都是命中注定的。
  NO80、【祸福之门】:指祸与福之所从出。
  NO81、【祸绝福连】:指灾祸消失,好运接连不断。
  NO82、【饥饱劳役】:指生活劳苦,食无定时。
  NO83、【吉凶祸福】:吉祥、不幸、灾祸、幸福。
  NO84、【吉凶未卜】:吉凶:吉利与不吉利,引申为祸福,成败;卜:占卜,引申为预测。无法预测是福是祸、是成是败。
  NO85、【加减乘除】:算术的四则运算,借指事物的消长变化。
  NO86、【奖罚分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绝不含糊。
  NO87、【进退跋

本末倒置篇三:弟子规的总叙解释

  弟子规总叙是我们学生必学的一门课文,那么这里的内容都讲述了什么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弟子规的总叙解释,欢迎阅读!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具体阐述了孔子说的:“学生,在家里应当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对人恭敬而有礼貌,说话做事谨慎而严密,为人诚实而又守信用,对人有广泛的爱心的同时又要亲近品行高尚的人,做到这些之后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再去学习一些有益的知识。”
  (《论语 ·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讲的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先后顺序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学会做人的先后顺序。
  弟子规 圣人训
  【注释】弟子:1.弟与子,相对于父兄而言。2.泛指少年。3.学生。规:1.法则,准则。2.告戒。圣人:孔子。训:教导的话,教诲。
  弟子:在《弟子规》里讲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时,弟子可以理解为“弟与子”;在《弟子规》里讲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踏实做人等良好行为时,弟子可以理解为“少年”;在《弟子规》里讲如何读书、学习等时,弟子可以理解为“学生”。
  【解读】1.孩子们做人的行为准则,依据的是圣人孔子的教诲。
  2.告戒孩子们的这些话依据的是圣人孔子的教导(“规”也有告诫的含义)。
  首孝悌 次谨信
  【注释】孝:尽心奉养父母。悌:敬爱兄长。谨:1.恭敬。2.谨慎小心。3.严格,严密。信:诚实,守信用。
  【解读】做人首先应该尽心奉养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做到对人恭谨有礼,说话做事谨慎而严密,为人诚实而又守信用。
  《弟子规》是一本儿童启蒙教材,是一本教育孩子的书。教育孩子先教什么?首先必须是“孝”!孔子说:“孝,是德的根本,教育一词产生的基础是教会、指导人们如何行孝。”(《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从“教”字的构成,就可以看出“教”和“孝“密不可分,我们祖先把教会孩子孝作为头等重要的事情,教育孩子首先要教会他们对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好,其他都在后面排队。
  在古代,“仁”和“人”是通假字,是可以通用并相互替换的,这说明我们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仁爱之心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也必须拥有仁爱之心才能更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孔子一生都在极力主张仁爱思想。仁爱之心应先从哪里开始?仁爱之心应先从与自己血缘关系最近的人开始,从带给自己生命并把自己抚养大的父母亲开始,然后是同一血缘关系的兄弟姊妹。
  《中庸》中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第二十章》)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爱人,最重要的是爱自己的亲人。”
  “孝”字的写法是“老”字下半截变成儿子的“子”,意味着老子护佑着儿子,儿子肩上背负着老子,上下两代紧密结合。“悌”字的写法是“心”字旁加上弟弟的“弟”,意味着哥哥时刻要把弟弟放在心上。
  从“孝”和“悌”的造字组成上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多么重视家庭和睦。让孩子孝顺父母的同时,还要让父母亲护佑着孩子,显得“父慈子孝”;让弟弟敬爱哥哥的同时,还要让哥哥把弟弟放在心上,显得“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样的家庭才结合得紧密,才不容易生出事端,才不容易因家庭矛盾而四分五裂。
  有的家庭为什么整天不得安宁?闹得鸡飞狗跳?最温馨的家反而成了一家人争斗吵闹的战场?究其原因,总离不开“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
  古人说:“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大意是说,大道理讲了那么多,不过是让人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而已。
  谨有三个含义:1.恭敬,比如一部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总在结尾处庄重地打上字幕“谨以此片献给…”;2.说话做事要小心谨慎,即谨言谨行或慎言慎行;3.严格、严密,即说话做事要严而不漏。
  “谨”的一个很重要的含义就是“恭敬”,即对人恭谨有礼。孔子对礼非常重视,既说过“不懂得礼仪,无法立足于社会。”(《论语尧曰》不知礼,无以立也。)又在告诫他的儿子孔鲤时说过“不学习礼仪,无法立足于社会。”(《论语季氏》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还说过:“一个人如果对人恭恭敬敬,彬彬有礼的话,就不会被人耻笑,遭受侮辱。”(《论语阳货》 恭则不侮)
  “谨”的另外两个含义就是:谨慎小心、严格严密。一个人说话做事应该谨言谨行、严而不漏,这样才踏实稳健,才容易走向成功之路。
  “信”是言语真实、诚实,并且守信用。
  孔子说:“一个人既不说实话,又不守信用,这样怎么能行?这就像大车或者小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车怎么行走?”
  (《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4867/

推荐访问:本末倒置的反义词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