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6-29 19:00:03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一:[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本节主要叙述了四时生长收藏的气候物候变化规律及特点,指出四季之中,一定的气候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发生有具体的内在联系,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各有特点,对于人体的影响也是各有不同。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广步于庭(3),被发缓形(4),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7)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8),奉长者少(9)。
  夏三月,此谓蕃秀(10),天地气交,万物华实(11),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13),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14),天气以急,地气以明(15),早卧早起,与鸡俱兴(16),使志安宁,以缓秋刑(17),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18),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19),水冰地坼(20),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21),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22),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23),奉生者少。
  【注释】
  (1)发陈:发,指草木发芽。陈,敷陈。发陈,指草木枝叶舒展。
  (2)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指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
  (3)广步于庭:广步,缓步而行。
  (4)被发缓形:被,同“披”,披散,散开。披散头发,解开衣服,使形体舒缓无拘束。
  (5)以使志生:使意志如春天生发之气宣发舒畅。
  (6)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是指精神、行为活动需顺应春阳生发之气。杀、夺、罚,是指违逆春阳生发之气。全句强调春之养生需要与春阳生发之气相顺和,不可相左。
  (7)养生:此处养生强调养护春生之气。
  (8)夏为寒变:春季失于调养,生发之气不足而导致夏日发生的寒性病变。
  (9)奉长者少:奉,奉养。春气不能生发,便不能奉养夏令长气。
  下文奉收、奉藏、奉生之义皆仿此。
  (10)蕃秀:蕃,繁茂之义。秀,华美。形容万物茂盛壮美。
  (11)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华,开花。实,果实。指天地阴阳之气相交合。万物繁茂充实。
  (12)使华英成秀:华英与成秀是对比词。华英,人的容色神气。
  秀,草木开花,形容人精神容光焕发之意。
  (13)

二:[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内经中的法天地阴阳


  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下面是内经中的法天地阴阳,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天人合一,顺应天地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合,万物滋生,人类为万物之中最为贵重的成员,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存的。
  因此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道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不单是四时气候变化必须适应与顺从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质空气等,包括人体也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并顺从它、适应它。这些都是养生防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2“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宋

三:[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内经四季养生法统


  《内经》的精髓在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下面是内经四季养生法统,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我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 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
  《黄帝内经》的内求还用于养生,换句话说,养生要靠内求。真正的上等药物正是体内的精气神———“上药三品,精与气神”。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内求,是要我们往里求。这提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注自己,生命就在于自己手中,生命更在你自己的内求当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长寿的。
  养生总原则: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采用对话的形式,记录黄帝与岐伯等大臣的对话。
  在开篇黄帝就问岐伯,上古的人都能活百岁而形体运动不衰退,现在的人却不是,今人活到50岁的时候,动作就开始衰退了,这是世道变了,还是人类自己失去了养生的方法了呢?人怎样才能健康活过100岁,活过“天年”?
  我把黄帝提的这个问题称为人生第一问。
  我们只要认真听一听岐伯的回答,就会发现,其实养生很简单,“天年”真的可以实现。
  岐伯的回答是世道并没有变,天道也没有变,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变化了,生活习惯变了,生活方式变了。
  岐伯回答了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个字是养生总原则。实际上整部《黄帝内经》都在诠释这八个字。
  养生就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什么是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在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按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来做。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经历的。
  第一, 食饮有节。上古的人懂得养生之道,饮食是有规律,有节制的。
  第二,起居有常。起居———不仅是起床、睡觉,还包括日常的活动。起居要有常规,是不能搞乱的。
  第三,不妄作劳。就是说劳动、运动应不过分,也就是要守常规,要适度,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
  第四,形与神俱。形体和精神是合在一起的。前面三条主要讲的是形,这里主要讲神,形神合一,神离不开形,形也离不开神。形是神的依托,神是形的主导。
  饮食、起居、工作和劳动、精神,这四方面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的。
  所以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说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所以说养生其实没有什么高深的难度,养生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想一想,我们是这样做的吗?我们是不是形成了这么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岐伯提到当时人不健康的习惯,这也是今天依然存在甚至更严重的:
  “以酒为浆”,喝酒像喝米浆、喝汤一样。
  “以妄为常”,把不正常的东西当做正常。“妄”就是不正常。比如说在饮食方面,把不正常的饮食当做很正常,这是把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当成了生活习惯。
  “醉以入房”,入房表面上指入房休息,睡觉,实际上是指行房事。不少人必定是喝醉了之后再进行男女交合、夫妻行房事。这不仅不利于夫妻的健康,而且对由此怀孕而来的孩子也是有害的。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有了各种各样的贪欲之后,就会慢慢地耗散其“精气”“真气”。看一看我们现在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是耗散真气的罪魁祸首。真气就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先天元气。保持元气是养生的关键。可是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都在耗散人本来的真气。
  “不知持满”,不知道保养精气,不知道使精气充满,一味地按照自己的喜好,纵欲泄精。这也是很危险的。进一步就是不知满足,总是贪多,欲望越来越膨胀。
  “不时御神”,不按时驾驭自己的精神,有悖于生活的节度。按时御神,就是要顺应不同季节、不同月相、不同时辰来调节心神、调节神气。
  “务快其心”,只是追求自己心里一时的痛快,只要心里痛快,什么事都可以去做。
  “逆于生乐”,对自己生命的快乐搞反了。
  “起居无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平常的作息、劳逸,日常生活都没有节度,没有规律。
  以上是说不懂养生者的具体表现,正因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导致自己身体不健康,所以过了半百就衰退了。
  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 法于阴阳
  “法于阴阳”,就是效法阴阳。
  外在的阴阳就是宇宙自然的阴阳,内在的阴阳就是人体内的阴阳。两者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就养生来说,是指内在的阴阳要效法外在的阴阳,也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要按照宇宙自然的阴阳规律来做。
  总的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养生首先要效法外在的阴阳,也就是天地的阴阳。养生要效法天的变化、太阳和月亮的变化,比如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这就叫效法阴阳。这都是《黄帝内经》提出来的。
  养生还要效法内在的阴阳。养生要内求,要往里看,在体内修炼。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阴阳,这个阴阳是与外在阴阳一一感应的,只要符合阴阳了,就能长寿,就能健康。
  符合天道的养生方法: 和于术数
  “阴阳和”是总原则,包含了精和神要和,身和灵要和,人与天要和。我将这个“和”字分成四个层面。
  第一,人跟自然要“和”。想一想人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在破坏大自然、破坏生态平衡,这样的事我们还做得少吗?
  第二,人和社会要“和”。生活在这个社会,不要什么事都看不惯,总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样的人怎么能快乐起来。
  第三,人跟人要“和”。我们总是要与具体的人打交道的,每个人的性格、个性都是不同的,加上每天遇到不同的事,可能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心情烦躁,那你和他打交道时,可能会不顺利,不顺心。这时如果你心平气和,如果能为他人想一下,你就不会生气。至少你要想一下:我不能以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样久而久之,你就做到了人与人的“和”。
  第四,人的心和身、形和神要“和”。心和身、形和神是不可分的,互相影响的,这一点不仅《黄帝内经》,中国其他经典里几乎都是反复强调的。
  这四点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具体表现。“和”了就能健康,“和”了就能长寿。当然如果不“和”,就不会健康快乐,也不会延年益寿。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2938/

推荐访问: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