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加速度公式]高中物理加速度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6-25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高中物理加速度篇一:高一物理其中测试物理试题

  物理网为大家提供高一物理试题: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高一物理试题: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其中1-5题为单选题,6-10题为多选题。多选题全部选对得5分,选出部分得3分,有错的得0分。)
  1. 关于力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作某力的图示时,若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就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
  B.描述力只要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了
  C.两力相同指两力大小相等即可
  D.两力相同指两力的大小、方向、施力物体、受力物体都相同,实质上指的同一个力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为多少( )
  A.1.5s B.8s C.16s D.24s
  3. 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A.1∶3 B.1∶5 C.1∶8 D.1∶9
  4. 一滑块以某一速度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时,其速度恰好减为零.若设斜面全长L,滑块通过最初34L所需时间为t,则滑块从斜面底端到顶端所用时间为()
  A.43t B.53t C.32t D.2t
  5. 火车匀加速直线前进,前端通过A点的时速度为 ,末端通过A点时速度为 ,则火车中点通过A点时速度为()
  A. B. C. D.
  6. A与B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B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
  A.两质点速度相等 B.A与B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A的瞬时速度是B的2倍 D.A与B的位移相同
  7. 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其可能原因是 ( )
  A.复写纸放反 B.使用了直流电源 C.振针过短 D.纸带运动过快
  8.下列物体中可视为质点的是()
  A.艺术体操运动员比赛时手中的球 B.玩具手 枪射出的塑料弹丸
  C.绕固定转轴转动的直杆 D.绕太阳公转的地球
  9. 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路径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
  C.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D.甲队的平均速率大于乙队
  10. 如图2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由纸带可知 ()
  A.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
  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
  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
  C.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D.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二、实验题(第一问每空1分,第二问4分,共计10分。)
  11. 某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择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图3中,单位是cm,
  (1)则在打下A、B、C、D、E、F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A = m/s,vB = m/s,
  vC= m/s, vD= m/s,vE = m/s,vF= m/s.
  (2)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2. 火车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起动,由甲站出发随后再以加速度 运动而停止于乙站。设甲、乙两站间的距离为 ,则:(1)由甲站到乙站共经历多少时间?
  (2)全程的平均速率为多少?(3)车速所能达到的最大速率是多少?
  13. 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4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一段,已知闪频为10 Hz,且O点是0.4 s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估算:
  (1)小球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2)小球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
  (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14. 一井深45米,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落下一小球,当第7个小球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落至井底,问:(1)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多少(2)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多远?
  15.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求:
  (1)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追上自行车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其中1-5题为单选题,6-10题为多选题。多选题全部选对得5分,选出部分得3分,有错的得0分。)
  1. A 2. C 3. D 4. D 5. C 6. BCD 7. ABC 8.BD 9. AD 10. BD
  二、实验题(第一问每空1分,第二问4分,共计10分。)
  11. 解析:由图可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20.02=0.04s,则
  (1)VB=AC/2T=3.32/(20.04)=0.415m/s
  VC=BD/2T=(5.46-1.50)/(20.04)=0.465m/s
  VD=CE/2T=(7.92-3.32)/(20.04)=0.575m/s
  VE=DF/2T=(10.70-5.46)/(20.04)=0.655m/s
  由VB=(VA+VC)/2得VA=2VB-VC=0.335m/s
  由VE=(VD+VF)/2得VF=2VE-VD=0.735m/s
  ⑵应用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的平均值为aT2 :
  求解.由图可知:S1=AB=1.5cm,S2=BC=1.82cm,S3=CD=2.14cm,S4=DE=2.46cm,S5=EF=2.78cm,
  则S2-S1= 0.32cm,S3-S2=0.32cm ,S4-S3=0.32cm, S5-S4=0.32cm,
  故有位移之差的平均值为△S=0.32cm=aT2,故得a=△S/ T2=0.0032/0.042=2.0m/s2,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2. 解析:设运动最大速度为 图形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即由
  ① (2分)
  图的面积表示位移,即
  ② (2分)
  由①、②得
  (1)经历时间 (1分)
  (2)平均速率 (2分)
  (3)最大速率 (1分)
  13.解析 依题意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
  t=110 s=0.1 s. (2分)
  (1)vOB=xOBtOB=1610-20.2 m/s=0.8 m/s. (2分)
  (2)小球在A点时的瞬时速度vA=xOBtOB=0.8 m/s,(2分)
  小球在B点时的瞬时速度vB=xACtAC=(27-7)10-220.1 m/s=1.0 m/s. (2分)
  (3)由加速度的定义得
  小球的加速度a=vB-vAtAB=1.0-0.80.1 m/s2=2.0 m/s2. (2分)
  14.答案:由 (2分)
  得t=3s (1分)
  中间共有6个时间间隔,所以,每个时间间隔 (2分)
  ⑵第4个小球的速度为 (1分)
  第3个小球与第5个小球间的距离 (2分)
  而 (1分)
  所以,由以上三式得 (1分)
  15.解析:(1)由题意可知,当汽车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则有: 3t=6s 解得:t=2s (2分)
  最大距离:d=vtat2/2=(62322/2)m=6m (2分)
  (2)设t时间汽车追上自行车,则有:
  Vt=at2/2 (2分)
  解得 t=4s (2分)
  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at=34m/s=12m/s (2分)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试题: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的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加速度篇二:高一物理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课程教学计划(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 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⒌ 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 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高一物理课程教学计划(二)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这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起点,我一定化压力为动力,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这届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一般听得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这比想像中要好得多,至少他们肯学。但每个班总存在一小部分比较调皮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开小差,趴在桌上的,特别是晚上喜欢讲话……我觉得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正朝着改掉他们的坏习惯方向努力,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比如布置一些比较具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完成。我相信经过纠正,他们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二、教材与教辅分析
  本学期高一物理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人教版必修1的教材,这本书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研究运动、力以及力与运动间的关系,共四大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必修1这本书突出了新课程的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反映选择性、强调可操作性 。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3、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必修1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有很多重难点都是高考、会考中的重难点,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力的平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可以说是整个出国留学网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而质点、位移、加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学们进入高中新接触到的,理解起来又比较费劲,但是这些概念是学习运动学部分的关键,因此务必要引起学生重视。
  三、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在高一打下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学好高二和高考作好辅垫。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把握好重点。并在学好基础之上,有意识让学生接触到往年的高考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在平时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坚持小测并保证质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为此,具体要求如下:单元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相对别的平行班级稳步提高。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因材施教,精讲精练,及时巩固,改进不足,争取每位学生都有所突破。
  2、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和探索,特别是分组实验,要保证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努力渗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3、重视课外活动,进行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进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课外研究探索的舞台,使学生的课外物理活动丰富多彩,真正成为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阵地。
  4、在教学中可以理论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有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研究的计划
  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本校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提高本人的教科研水平。
  2、每上完一节课后进行教案的整理以及进行教学反思,重新备课,同时对一些典型的习题、例子、素材加以搜集和整理,为本校有自己的完整的物理资料做出应该做的工作。
  3、坚持每周与备课组成员进行一到两次的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探讨,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4、坚持每周听一节同行的课,课后及时与上课老师探讨交流,研究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5、在本学期开好一节公开课,通过在评课中得到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导,并在教学中不断得以改进突破。在教学中重视积累,争取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六、继续教育的计划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多听讲座,多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深入钻研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先进理念推进高中新课程实施,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高中物理加速度篇三:大学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大学物理是大学理工科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来参考!
  一、理论基础
  力 学
  1、运动学
  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
  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及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2、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摩擦力。
  弹性力。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的运动。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重心。
  物体平衡的种类。
  4、动量
  冲量。动量。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反冲运动及火箭。
  5、机械能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6、流体静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7、振动
  简揩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位相。
  振动的图象。
  参考圆。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8、波和声
  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象。
  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
  热 学
  1、分子动理论
  原子和分子的量级。
  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温度的微观意义。
  分子力。
  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3、气体的性质
  热力学温标。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
  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不要求用微积分运算)。
  4、液体的性质
  流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表面张力系数。
  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
  5、固体的性质
  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
  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6、物态变化
  熔解和凝固。熔点。熔解热。
  蒸发和凝结。饱和汽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
  固体的升华。
  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露点。
  7、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对流和辐射。
  8、热膨胀
  热膨胀和膨胀系数。
  电 学
  1、静电场
  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场强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的场强和壳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匀强电场。
  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
  电势和电势差。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容。电容器的连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
  电介质的极化。介电常数。
  2、恒定电流
  欧姆定律。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
  电功和电功率。
  电阻的串、并联。
  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
  惠斯通电桥,补偿电路。
  3、物质的导电性
  金属中的电流。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
  液体中的电流。法拉第电解定律。
  气体中的电流。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
  真空中的电流。示波器。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机理)。
  超导现象。
  4、磁场
  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匀强磁场。
  安培力。洛仑兹力。电子荷质比的测定。质谱仪。回旋加速器。
  5、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系数。
  互感和变压器。
  6、交流电
  交流发电机原理。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
  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
  整流和滤波。
  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感应电动机原理。
  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电磁振荡。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
  电磁场和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速,赫兹实验。
  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
  光 学
  1、几何光学
  光的直进、反射、折射。全反射。
  光的色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
  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2、波动光学
  光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光谱和光谱分析。电磁波谱。
  3、光的本性
  光的学说的历史发展。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方程。
  波粒二象性。
  原子和原子核
  1、原子结构
  卢瑟福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玻尔模型。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原子的受激辐射。激光。
  2、原子核
  原子核的量级。
  天然放射现象。放射线的探测。
  质子的发现。中子的发现。原子核的组成。
  核反应方程。
  质能方程。裂变和聚变。
  基本粒子。
  数学基础
  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
  2、矢量的合成和分解。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3、不要求用微积分进行推导或运算。
  二、实验基础
  1、要求掌握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全部学生实验。
  2、要求能正确地使用(有的包括选用)下列仪器和用具: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停表。温度计。量热器。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万用电表。电池。电阻箱。变阻器。电容器。变压器。电键。二极管。光具座(包括平面镜、球面镜、棱镜、透镜等光学元件在内)。
  3、有些没有见过的仪器。要求能按给定的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仪器。例如:电桥、电势差计、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等。
  4、除了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外,还可安排其它的实验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但这些实验所涉及到的原理和方法不应超过本提要第一部分(理论基础),而所用仪器就在上述第2、3指出的范围内。
  5、对数据处理,除计算外,还要求会用作图法。关于误差只要求:直读示数时的有效数字和误差;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做严格的要求);主要系统误差来源的分析。
  三、其它方面
  物理竞赛的内容有一部分要扩及到课外获得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物理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对自然界、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
  2、近代物理的一些重大成果和现代的一些重大信息。
  3、一些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主要贡献。
  1.重力
  物体的重心与质心
  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质心:物体的质量中心。
  设物体各部分的重力分别为G1、G2??Gn,且各部分重力的作用点在oxy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是(x1,y1)(x2,y2)??(xn,yn),物体的重心坐标xc,yc可表示为
  xc=?Gx
  Gi
  ii=G1x1?G2x2???Gnxn?Giyi=G1y1?G2y2???Gnyn , yc=G1?G2???GnG1?G2???GnGi
  2.弹力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 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弹簧串联后的劲度系数可由111=+求得,并联后劲度系数为kk1k2
  k=k1+k2.
  3.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可用公式F m=μ0FN来计算。FN为正压力,μ0为静摩擦因素,对于相同的接触面,应有μ0>μ(μ为动摩擦因素)
  摩擦角:若令μ0=Fm=tanφ,则φ称为摩擦角。摩擦角是正压力FN与最大静摩擦力F m的合力FN
  与接触面法线间的夹角。
  4.力的合成与分解
  余弦定理:计算共点力F1与F2的合力F
  F=F1?F2?2F1F2cos?
  φ=arctan22F2sin?(φ为合力F与分力F1的夹角) F1?F2cos?
  三角形法则与多边形法则:多个共点共面的力合成,可把一个力的始端依次画到另一个力的终端,则从第一个力的始端到最后一个力的终端的连线就表示这些力的合力。
  拉密定理: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时,任一个力与其它两个力夹角正弦的比值是相等的。
  5.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力矩:力F与力臂L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即M=FL , 单位:N·m。
  平衡条件:力矩的代数和为零。即M1+M2+M3+??=0。
  6.刚体的平衡
  刚体:在任何情况下形状大小都不发生变化的力学研究对象。
  力偶、力偶矩:二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不在一直线上的平行力称为力偶。力偶中的一个力与力偶臂(两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乘积叫做力偶矩。在同一平面内各力偶的合力偶矩等于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F=0;对任一转动轴合力矩为零,即∑M=0。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15897/

推荐访问:高中物理加速度公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