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图形图片]数学图形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6-25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数学图形篇一:数学轴对称图形课件

  数学轴对称图形课件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两架飞机模型、卡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课题游戏,感知对称
  教师教学生做动作把题目倒过来(手掌横放,向上翻转180度,边说“翻上去”)。教师规范“称”的读音,有三个,这里读chen,领读轴对称、轴对称图形。
  二、认识轴对称图形
  (一)初步感知对称图形
  1.老师在黑板上先画出半个花瓶,说轴对称图形都非常漂亮。师有意画坏另外半个花瓶。学生跺脚,教师追问,为什么你认为不漂亮?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要两边一样。这个花瓶是不对称的。
  2.师提问,引起思考:怎样一次得到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呢?
  (1)   将纸对折(2)在折纸处画一半花瓶(3)打开
  教师按上述方法操作,把剪好的花瓶贴在黑板上。
  3.教师:如果这两个花瓶有一个是轴对称图形,你认为是哪个,为什么?
  4.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完全重合)
  5.练习: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小乌龟会做操
  (二)理解认识对称轴
  师:每个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对称轴,你认为剪出的这个花瓶的对称轴在哪?
  师小结: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对称轴”。这些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
  三、趣味练习,强化新知
  1.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指出对称轴
  实物图、交通标志(变换方向)
  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与方向和位置无关,只与图形有关。
  2.古文字(通过对比,进一步认识轴对称)
  3、红点与哪个点对应(渗透高年级轴对称,找对应点)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全面认识,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判断轴对称图形。】
  4. 拓展延伸:
  除了轴对称其实还有中心对称,太极阴阳图就是中心对称,围绕中心点通过旋转对称。课件演示:通过旋转,完全重合。
  5.为什么学轴对称
  演示飞机利用轴对称设计,利用平衡原理平稳飞行。
  教师拿模型飞行演示对称和不对称飞行状态
  四、动手创造
  布置学生课后动手做轴对称图形,可以利用折纸的方法,也可以用电脑复制翻转功能设计轴对称图形,来创造美。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制作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数学轴对称图形课件2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本单元初步教学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这些图形。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的普遍性,又提高数学欣赏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要抽象出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去认识轴对称现象。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以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提供大量生活中的新鲜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对称美,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目标预设】: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思考,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的认识,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3.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
  4.在认识、制作、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难点: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满足学生情感需求,重建精神生活,让学生享受快乐,享受成功的殿堂。本课的教学设计,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参与活动和自主探究学习为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感知轴对称的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感知对称——自主探索,理解概念——动手实践,体会运用——欣赏总结,升华知识。
  【教学过程】:
  一、 感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千手观音》的片段。
  师:同学们对这个画面熟悉吗?这些画面中舞蹈演员的动作造型美吗?真棒,给他们掌声。 实在是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这些造型都体现一种艺术的对称美。
  2、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的画面。
  (1)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一样吗?他们的大小呢?但它们的外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
  (2)师: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呢?
  (3)师: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4)师:像这样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吗?谁来说说看?
  〔说明:选择了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欣赏舞蹈演员表演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动作的对称美的同时,人格受到震撼。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人体的对称美。在通过对天安门、飞机、奖杯三个物体的观察,发现这些物体或是左右两边,或是上下两边,或是前后两边的形状、结构、大小都完全相同,从而接受这些“物体是对称的”这个概念,并带着这样的概念到身边去寻找对称的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对称图形
  (1)师:这些对称的物体我们把它们画下来,就能得到这样的一些平面图形(多媒体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图形。)这些图形还是对称的吗?
  (2)师:同学们真聪明,一眼就看出了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3)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呢?它们又是怎样对称的?怎样来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些问题,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多媒体继续添加:五角星、钥匙的图形)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吗?
  (4)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分一分,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每个小组拿出①号信封,里面有这些图形,大家一起分一分,比一比哪个组分得快?
  (5)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6)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吗?(生:折)
  折是个很好的方法,到底怎样折呢?你能不能折给大家看一看?
  (7)师:刚才这位同学用对折的方法(教师板书:对折)证明了这个图形是对称图形。那我们也来试一试,运用这个方法把对称图形都来折一折,每人折其中的一个,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8)师:哪位同学愿意带着你折好的图形说说你的发现?(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重合)
  (9)师:每个小组再折一折不是对称的图形,看看这次你又有什么发现?
  (10)师:这样的图形对折后只能部分重合,所以它们不是轴对称图形,而轴对称图形对折以后能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完全重合是对称图形的一个重要特征。
  2、认识对称轴
  (1)师:刚才我们把这些对称图形对折后,中间都留下了一条什么?(折痕)(拿一张天安门的图形)老师也想折一折(横着折),也得到了一条折痕,这样得到的折痕与你们折出来的折痕有什么不同?
  (2)师:在对称图形中,对折后能让两边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轴”,对称轴一般用点画线来表示。(多媒体在天安门的图形上显示点画线与对称轴的字样),你能说说其它三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吗?
  (3)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通过对折,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们叫做“轴对称图形”。(同时板书“轴对称图形”,并将“对折、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用箭头相连)
  3、判断
  (1)完成课本上的试一试
  ①师: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多媒体依次出现: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在这些图形中有没有我们今天所认识的轴对称图形呢?我们来一个一个地判断,如果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的,就起立,如果认为它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就坐着不动。
  ②多媒体依次出现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让学生判断。(如有争议的就让学生拿出②号信封里的相应的图形进行验证)
  ③(出现平行四边形)师:还有刚才那样肯定吗?那到它底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请拿出②号信封里的平行四边形,以小组为单位去研究研究。
  ④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强调对折与剪开是不同的。
  ⑤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觉得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最关键的是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在对折和完全重合的字下面加重点符号)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①师: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字母图形,你能判断出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②多媒体依次出现A、C、T、M、N、S、X、Z让学生判断。
  (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
  师:2008年,我国北京将迎来第29届奥运会,这是第28届奥运会金牌榜排名前5名的国家(多媒体依次出现美国、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的国旗),哪些国家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呢?
  〔说明:从对称的物体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是一个知识的抽象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去动手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从课堂上的折对称的图形和不对称的图形,发现对称完全重合的特征;再到猜一猜,运用特征来验证。一系列的过程,既是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过程,更是知识的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原来的表面深入到了内部,从而为升华作出了准备。我们的教学不只是要教会学生书本上已有的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重视了知识延伸与拓展,在扶的过程中逐步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求最简单有效地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测。重视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猜测、验证、推理、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创造轴对称图形
  (1)师:老师课前让同学准备了剪刀、水彩笔、彩纸、白纸等一些材料与工具,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先想一想你打算选择哪些材料与工具,怎样去做一个轴对称图形。想好的同学就开始吧!
  (2)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欣赏自己的作品。
  2、画一画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强调关键是根据对称轴找到已知顶点的对称点。
  3、连一连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说明:这是这节课上第三次让学生自己动手,这个操作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制作轴对称图形。这一次的动手操作是让学生在原有的认识、运用的基础上,进入体会和运用的层面,是一次体会创造的过程。]
  四、欣赏
  1、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的建筑图片
  (1)师:同学们,对称产生美!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对称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并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吧!
  (2)(多媒体依次出示课本61页的建筑图片)师:同学们,这些图片都体现了对称的美。
  2、引导学生欣赏剪纸的民间艺术
  师:同学们,剪纸是我国宝贵的民间艺术(多媒体依次出示双喜、蝴蝶、老虎的剪纸图形),你们看多精致呀!你们知道它们是利用什么特点剪出来的?
  3、总结:同学们,轴对称图形以其独有的对称美,装扮了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能发现对称在我们生活中、大自然中无处不在。
  【教学反思】: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
  二、 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序、有效的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我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例如: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乐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因此根据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大红的中国结、美丽的蝴蝶、蜻蜓、中国的京剧脸谱、天安门等图片,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判断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感受身边的对称图形。
  不足: 我感觉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对学生的评价不及时,同时在认识平面图形中谁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这一环节该在展台上展示一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图形篇二: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的制定对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第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
  (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
  (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
  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1.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2.统计数学教学课件
3.大班数学教学课件
4.数学分组教学课件
5.中学数学教学课件
6.高等数学教学课件
7.初三数学教学课件
8.优秀教学课件教案小学数学
9.教学课件 高中数学
10.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15850/

推荐访问:数学图形图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