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华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6-24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1) [张琼华]郭沫若第一位明媒正娶夫人张琼华:一出场就苍老


  张琼华是郭沫若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看她低垂的眉眼,就会想到“悲哀”两字,这悲哀是深夜里的胡琴,一出场就注定喑哑苍老。
  1912年,郭沫若20岁,青春年少满怀理想,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难违,这桩婚事是他躲不过的。结婚当天,当郭沫若第一眼看到张琼华平凡的脸时,他的失落是无以言表的;宾朋散尽,洞房花烛夜,郭沫若偏又发现张琼华是三寸金莲,这让他忍无可忍,愤愤地走出洞房……
  不幸的婚姻如牢笼,让人总想逃。婚后第五天,郭沫若便远走他乡了。
  然而,旧时的从一而终婚约却罗网样死死地扣住了张琼华。她在无谓而无望的等待中消耗着青春,她等到的却是她的夫君在异国他乡已娶妻生子。
  1939年,人到中年的郭沫若衣锦还乡回家探亲,如果不是卧病在床的老父向郭沫若诉说着多年来张琼华对郭家的任劳任怨,张琼华或许真的会像尘埃。但是老父说出来了,郭沫若顿感琼华情意重。彼时,郭沫若顿时对张琼华的这份情肃然起敬,他当着众人的面鞠躬致谢,骇得张琼华不知如何是好,多年来压在心头的苦闷与辛酸一扫而光。自此,郭沫若再也没有回过乐山。
  解放以后,张琼华生活无着落,从沙湾搬到乐山城里居住。年纪老了,无儿无女无依靠,日子过得很艰难。亲戚看不下去,就对张琼华说:“给八爸(郭沫若)写封信,让他每月给你寄些生活费来吧。”说了几次张琼华都不同意。生活实在无着了,她才把自己一月的开支反反复复算了又算,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限额,嘱咐亲戚说:“让他一月寄十五元来吧。”郭沫若收到亲戚的来信后,主动承担起了张琼华的供养责任。他每月给张琼华寄去人民币十五元,以后随着生活费用的提高,逐步增加到二十元、二十五元、三十元。张琼华每次收到汇款后,都遵照郭沫若的要求寄去回笺。这,成了这一对名义上的老夫妻的唯一联系了。
  1963年,张琼华曾去过北京,受到郭沫若的盛情接待,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惊异兴奋之中感激着郭沫若。郭沫若曾说过:“我的一生如果有应该要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重大的一件。”这应该是肺腑之言。张琼华听了,肯定会会心微笑的吧?
  1980年,这位对郭沫若忠贞不贰的老人,在孤寂中辞世,享年90岁。
(来源:今晚报)

(2) [张琼华]郭沫若的情人安娜“我这一辈子生活得像是一只野狗”


  导语:郭沫若是现代著名的作者,也是一位非常多情的才子。而郭沫若的情人安娜谈到她的人生的时候,是这样的评价的:我这一辈子生活得像是一只野狗。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一条微博:有个男人,年少时经历包办婚姻,享受五天性爱后,他便离家,此后68年,那可怜女子一直守在其老家。他在日本结婚,对方为此与父母断绝关系,几年后,他不辞而别。他还有很多情人,均被他抛弃。晚年陪伴他的妻子叫于立群,其姐于立忱,早年竟也曾是这男人的情人,被抛弃后自杀。他叫郭沫若。
  有资料说,郭沫若的初恋,后来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他的五嫂。
  据八卦名人张发财的考证,郭沫若10岁左右就已经性成熟了,对他嫂子充满旖念,乃至后来有了断背山的邪念。
  现在四川乐山沙湾的沫若宾馆餐厅中,有一道特色小吃就是“嫂子面”,传说当年郭沫若最喜欢吃嫂子做的面,嫂子面长短不齐粗细不匀,一切都取决于嫂子当时的心情。与其说是吃面,不如说吃的是嫂子多变的心情。
  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首次承认自己有同性恋倾向,他写道:“我在这儿才感着真正的初恋了,是对于男性的初恋。”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在遇到真正让自己动心的那个男人之前,每个男人都以为自己喜欢的是女人。
  1
  言归正传。从明媒正娶的第一个妻子说起吧。郭沫若的第一个妻子名叫张琼华。1912年农历正月十五,在四川乐山沙湾镇,20岁的郭沫若遵循父母包办之命,与比自己大2岁的张琼华结婚,拜堂之后,郭沫若才发现张琼华是个长相普通,抽水烟的小脚村姑,郭沫若自是不满。
  婚后第五天,郭沫若就乘船去了成都。
  张琼华从此被旧式婚约束缚,一直在郭家独守空闺,孝敬公婆,在无望中等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一辈子的等待成全了旧式女人的妇道。
  1930年,郭沫若将这段婚姻写成了《黑猫》一书。郭沫若说:隔着口袋买猫,交定要白猫,打开口袋却是黑猫。“黑猫”便是张琼华的代称。《黑猫》中形容张琼华长着“一对露天的猩猩鼻孔”,郭沫若写道:“我一生如果有应该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大的一件。我始终诅咒我这项机会主义的误人……”
  但伟人说了,不管白猫黑猫,能吃到嘴里的,应该都是好猫。
  从这点来说,郭沫若有失厚道。
  郭沫若曾写信给父母,希望解除与张琼华的婚姻,但遭到保守父母的严厉拒绝。
  26年间,郭沫若始终没有回家,也没有见过张琼华。
  1939年7月,郭沫若的父亲郭朝沛在四川乐山沙湾病逝,郭沫若带着新婚的妻子于立群回家奔丧。此时的张琼华已经在操劳苦守中熬白了头发,郭沫若心怀愧疚给多年来尽心照顾自己父母的张琼华深深鞠躬,张琼华得到莫大的满足,但一生的美好岁月已经一去不回了。
  郭沫若和于立群
  家乡的亲戚朋友围着已经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郭沫若嘘寒问暖时,张琼华只能像个陌生人一样,站在人群的背后,默默注视着这个自己生命中唯一的一个男人,和他年轻漂亮的老婆。
  张琼华把自己的卧室,即当年与郭沫若的洞房打扫得干干净净,让给郭沫若和于立群居住,买鸡买鱼尽心相待。房间内依旧如刚结婚时的模样,家具都擦拭得油光水亮,只是,人已经不是那个人了。郭沫若年轻时候读过的书籍,用过的文具,以及陆续寄回家的书信,张琼华都保存得完好无损。
  这个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小脚女人,沉默得像一块石头,就这样在睹物思人的回忆中完整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郭沫若为她写了两首诗,短跋中特地写上“书付琼华”四个字。
  郭沫若当着新婚妻子的面打趣说:“你如果往后没有钱用,可以拿它去卖几个大洋。”
  张琼华的回答是:“就是饿死了,我也不会卖它。”
  郭沫若在父亲的丧事中,写下一篇《家祭文》,丧事办完后,郭沫若离开了乐山,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张琼华把这篇长达七八千字的《家祭文》背得滚瓜烂熟,常常泪水盈眶。
  1963年,张琼华去西安看望自己的姨侄女,在亲戚们的鼓动下去了一趟北京。据说,受到郭沫若的热情款待,并派秘书陪张琼华游览了北京风景名胜。临走时郭沫若送给她一些生活用品。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病逝后,不少学术研究人员特意去看望张琼华,在四川乐山的沙湾,这个老人一身农妇装束,孤单影只的过着简朴的生活。
  1980年,张琼华在孤寂中辞世,享年90岁,无儿无女。
  这就是一个农村女人的一辈子,68年忠贞不渝的爱情、婚姻。
  张琼华明媒正娶嫁给郭沫若的68年里,只见过郭沫若三次面:1912年结婚见面一次,1939年回家奔丧见过一次,1963年去北京见过一次。
  就这三次。
  我把时间留给你,逐渐老去;
  你把我留给时间,逐渐忘记。

(3) [张琼华]郭沫若与他的三位夫人

  在漫漫人生路上,作家郭沫若与张琼华、佐藤富子和于立群的感情纠葛有着诉不完的悲欢离合。
  守空闺的张琼华
  张琼华是郭沫若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她比郭沫若大两岁。
  1912年农历正月十五那天,四川乐山沙湾镇,郭家举行娶亲庆典,花轿将新娘抬到一栋三间四进木结构的平房前。身着长袍马褂的新郎郭沫若,向轿门拜三下,张琼华由人搀着缓缓下轿,成为郭沫若的第一位夫人。这桩婚事郭沫若是违心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使他毫无办法,风华正茂的郭沫若对张琼华平凡的外貌不甚满意,洞房之夜又发现她三寸金莲,被戏弄之感油然而生,愤愤地走出洞房……婚后第五天,郭沫若便远走他乡了。
  然而,旧时的婚约罗网却死死扣住张琼华,使她从入门第一天起,就尝到了“无夫即无鳌钡目喙H崭匆蝗眨年复一年,她在无谓而无望的等待中消耗着青春,∈馗镜馈⑿⒕垂婆、思念丈夫……但她没有想到,四夫君在异国他乡已娶妻生子,在国内事业有成,生活中又添新欢之乐?
  1939年3月,郭沫若衣锦还乡,回四川老家探亲。整整26个春秋,张琼华没有和结发的夫君见过一面,她独守空闺。在无限的等待中忍受着漫长寂寞时光的煎熬。家乡人围着郭沫若,热情交谈、握手。唯独张琼华站在人群后面,默默地注视着,而郭沫若似乎也没有意识到她的存在。当时,郭沫若的老父已86岁高龄,卧病在床,他老泪横流地向郭沫若诉说着多年来张琼华对郭家的贡献,却没有半句怨言。郭沫若顿时对张琼华肃然起敬。他虽然不爱她,但却应该感谢和尊敬她,于是当着众人的面鞠躬致谢,骇得张琼华不知如何是好,多年来压在心头的苦闷与辛酸一扫而光,她满足了,更因为于立群——郭沫若的新婚妻子就站在身边。 郭沫若给张琼华留下“书付琼华”四个字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过乐山。
  1963年,张琼华曾去过北京,受到郭沫若的盛情接待,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惊异兴奋之中感激着郭沫若。郭沫若病逝之后,一些学术研究者曾看望过张琼华,在四川的乐山,她依然是农妇的装束,过着简朴的晚年生活…… 1980年,这位对郭沫若忠贞不二的老人,在孤寂中辞世,享年90岁。
  含辛茹苦的佐藤富子
  1916年8月,在日本东京圣路加病院,郭沫若认识了年仅22岁的日本姑娘佐藤富子,当时,郭沫若在冈山高等学校攻读医科,她是护士。他们相识后便书来信往,佐藤富子被才华横溢的郭沫若写的爱情诗所陶醉。不久,她毅然辞去圣路加医院的工作,随郭沫若到冈山同居。从此,佐藤富子的婚缘便笼罩在不幸的悲哀之中……
  首先,她与郭沫若的结合,没有得到家庭的认可,佐藤家是基督教徒之家,断然不允许她与一个华人青年自由结婚的。他们第一个儿子出世以后,她与父母断绝了关系。其次,郭沫若作为学生,经济条件是有限的。1918年郭沫若升入九洲帝国大学,富子为使丈夫学业有成,独自承担全部家务,洗衣做饭,忙里忙外,他们几经搬家并且要支付昂贵的房租。为了生计,郭沫若拼命写作译书,没有桌椅用皮箱代替,没有砚台用磨平的砖头代替…… 这样清贫的日子,没有父母的亲情关照,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富子含辛茹苦地坚持着,为郭沫若哺育了四儿一女。
  1937年,政治风云变幻,使郭沫若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而富子是日本人,他不辞而别离开日本回国了,从此,他们中断了一切联系。
  漫漫的11年过去了。在新中国诞生的前一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佐藤富子知道了郭沫若的消息便立即携儿带女西渡大海专程来中国,开始万里寻夫。 当富子知道于立群已为他的丈夫生育了儿女时,她心酸地说:“我走……” 建国以后,佐藤富子加入中国籍,带领儿女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佐藤富子的晚年是幸福的。人们敬仰文化名人郭沫若,更尊重他日本血统的妻子。她曾被推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她的中国名字叫郭安娜。
  情深意长的于立群
  于立群,一位追求进步与自由的女性。 她是郭沫若早期恋人于立忱的胞妹。1937年他们初识时,她是戏剧电影界一名女演员,年轻、端庄、文静的外貌给郭沫若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1938年,抗日烽火燃烧着中国大地,于立群取道香港准备去陕北,再次与郭沫若见面。出于对事业执著的追求和信念,她下定决心与其旧友分开,决然在香港新亚酒楼与郭同居。
  1939年夏,即将出任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三厅长的郭沫若决定与于立群补办婚礼。
  这次婚礼,使于立群成为郭沫若第三位名正言顺的妻子。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日子里,郭沫若这样的文人经常受到攻击和欺凌,有时是报刊文章,有时是黑势力流氓,于立群总是像卫士一样护着郭沫若。她爱戴他,支持他。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作为夫人的于立群经常陪同他去各地参观、视察、出国访问,参加一系列外事活动。他们地位显赫、生活幸福。虽然在动荡年代,有过失子之痛、受欺凌之苦,但是总体说来,生活对他们是丰厚的,晚年夕阳是灿烂的。于立群和郭沫若在一起共同生活近40年,抚育五个子女,她是伴随着他度过人生暮年的最后一位妻子。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15302/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