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的婚礼]丰收节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6-21 19:00:01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丰收节一:中秋活动主题策划方案

  中秋丰收节,迎来一个又一个节点,勇攀工程高峰的日子,同时也是一个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节日。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中秋活动主题策划方案,欢迎大家阅读!
  一、 活动背景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作为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在这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抬头望着一年中最大最美的月亮,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中秋丰收节,迎来一个又一个节点,勇攀工程高峰的日子,同时也是一个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节日。这一天是对公司一个美好未来的既定,更加是坚定海外员工的信念,大大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二、 活动目的
  借着节日活跃公司气氛,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实现公司与员工间的互动,密切内部的人际关系,活跃身心,使员工能更蓬勃的朝气,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更融洽的关系投身工作,巩固企业文化氛围。
  三、 活动主题
  一轮满月圆虎邦河畔,大风起兮扬华龙风帆。
  四、 活动时间
  今年的中秋节为x月x日是星期日。
  五、 活动地点
  公司食堂
  六、 活动人员
  中方人员及中秋节活动特邀嘉宾
  七、 相关准备
  由行政部负责准备前期活动策划、宣贯。(包含两张海报,内容以伸出单手左右掌心平放如握手状,背景为月亮,越圆越好,代表我们诚挚的邀请每一位员工参与我们的活动。一张贴至中方主营地食堂,另一张贴至中方主营地办公室。)节日活动所需相关物资保障,包括月饼礼盒派送(在周日当天上午由各部门负责人按照行政部提供的中秋节发放月饼名单为准),车辆的接送(如有需求时),中方食堂需要提供一部分未参与或有需要在食堂吃正餐的伙食,场地的整修(需要将场地杂草清理,打除草,除虫药,由后勤负责),硬件设施摆放与规划(需为嘉宾提供三张圆桌),烧烤设备的使用和回收,食物食材的供应(烧烤类:豆角,鹌鹑蛋,鸡心,鸡胗,韭菜,豆腐干,香蕉,土豆,鸡翅,玉米,茄子,牛筋,青辣椒,对虾,罗非鱼等凉菜类:凉拌三丝,油炸/醋泡花生米,酒水类:以啤酒和碳酸饮料为主,各个部门抽调至少二名或以上人员协助行政部后勤准备)场地卫生的清理和打扫,活动当天的摄影摄像素材的收集,后续节日文字报道。
  由负责音响的调试和背景的搭设,VCR的制作,宣传海报的制作
  八、烧烤晚会及活动流程
  1、烧烤晚会(6:009:00)
  2、放飞孔明灯(9:3010:30)
  放飞梦想,放飞心情,将美好祝福的话语写在即将要升空的孔明灯上,在大家的希冀之中放飞孔明灯。
  3、活动结束!
  各参与活动组织和准备人员留下来合影,并负责打扫清理现场,活动器材的存放。

丰收节二:关于民风民俗手抄报内容资料

  导语:民族风俗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感情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敏感性,一个民族往往会把其他民族对待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当作是对待自己民族的态度。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现在小编为你整理民风民俗手抄报内容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民风民俗手抄报过年

民风民俗手抄报版面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回族民风民俗的手抄报

民风民俗手抄报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民俗文化优秀手抄报

中国过年民俗手抄报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僳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14.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16.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民俗民风手抄报资料

民族风俗的手抄报题目

  17.门巴族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R、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27.哈尼族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28.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29.汉族
  汉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还有中秋、端午、清明等。汉族与其他民族一样,节日食品是丰富多采的。它常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
  30.基诺族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1.京族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衔病⑽淄贰⑸叫娜个小岛上。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32.景颇族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

丰收节三:丰收节的作文300字范例

  【篇一:丰收节】
  在你的心里最希望设立的是什么节呢?我呀,愿望可多了,有礼貌节、运动节、蔬果节、丰收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我设立的节日。不过,我最喜欢的是丰收节,我把这个节日的日期定在十月的中旬。
  在金秋的日子里,不管你走到田野的哪个角落,你都能看到成熟的稻穗沉甸甸的,把稻子压弯了,直不起腰。一阵微风吹过,一望无际的稻谷向大海里的波涛,时起时伏。老人和小孩弯着腰在拾稻穗,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
  来到果园,你会看到茂盛的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水果。有些水果喜欢炫耀自己,长在最显眼的地方;而有些水果比较喜欢羞涩一点,用枝叶掩盖住自己,生怕被别人看见;还有些水果笑得何不拢嘴。几位农民伯伯在忙着采摘、装筐。
  丰收节多么的美好,我喜欢丰收的节日,因为丰收节充满着喜庆的日子,给人们带来了喜悦的心情。
  【篇二:丰收节】
  秋风送爽,喜气洋洋,一年一度的丰收节以到了。大地到处都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瞧,在金黄色的稻田时,农民伯伯笑得眼睛都不见了,黄澄澄的稻子,粒粒饱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梁扬起黑经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得歌唱。果子信也不甘落后,苹果个个脸色红润,圆圆大大;柿子穿着大红袍子,姗姗而至,像一个个小灯笼;橙子是金黄色的,又大又圆,好像八月十五的月亮…
  吃过午饭后,人们带着乐器来到广场上载歌载舞,好不快乐。
  如果我能设立一个丰收节,我会把它定在9月16日,希望在这一天看到农民高高兴兴,忘掉丰收前的劳累,欢度丰收节。
  【篇三:丰收节作文
  每当看到农民伯伯在丰收时候,我真想设立一个“丰收节。”
  农民伯伯在丰收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庆祝,也没有张灯结彩,一点都不热闹,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就是让孙子孙女知道大人们的辛苦,平时要多帮帮农民伯伯,闲时,多讲几个笑话逗农民伯伯开心,那多好啊!
  在那天,农村到处是放粮食的蓬子,每个蓬子上都有“丰”这个字,音响、鞭炮到处都有,鞭炮跟着音乐的节奏响起来。孙子孙女都来帮农民伯伯干活,从白天一直忙到天黑。到晚上,外面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家一起来庆祝丰收,每家每户都来看热闹,直到十一点才肯离去。第二天一大早,就品尝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粮食。
  每当想到这一刻,我就非常想设立一个“丰收节”。等着吧,我相信,不远的将来,会有和我一样想的人们共同设立的一个“丰收节。”让我们一同享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
  【篇四:丰收节】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10月5日,妈妈带我参加了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的“欢乐丰收节”活动。
  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无土栽培园、沙漠植物园、菌类灵芝园和奇异瓜果园。沙漠植物园里栽培了各式各样的沙漠植物,真让我大开眼界。在菌类灵芝园里,不同品种的灵芝组合成各种造型,有仙鹤、有孔雀,还有大树。最吸引我的是奇异瓜果园,园内有巨型南瓜、迷你南瓜,我第一次见到了高高的香蕉树,还有芒果树和蕃石榴树。我和它们一一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桔园采摘桔子。桔子树的枝头沉甸甸的,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桔子。我左挑右选,采了二十个最大的桔子。
  我们满载着丰收的果实回家了。我和妈妈约定明年春天再来亲自播种。
  【篇五:丰收节】
  每年一到秋天姥姥家的院子变得小了很多似的,平时宽敞的院子里堆满了秋天送来的礼物。
  一车车的玉米从田地里拉到家,堆在院子里就像一座小山。阳光照在上面黄灿灿的特别好看。姥姥看着这些金黄色的果实开心地笑着,这是她们一年的劳动成果,心里当然高兴了。院子里的果树也被秋天感染了,树上的果实都那么丰满。还有翠嫩的白菜、雪里红、萝卜……把它们全都摆在院子里晒一下,以便过冬好存放。姥姥春天买的那些小鸡、小鸭、小鹅全都长大了,能自己到田地里找吃的了。俗话说:“三春不顶一秋忙”。姥姥说:“再忙再累也是高兴的,心里也是很甜的。”因为这毕竟是秋天送给她们一年的希望。
  不光姥姥家这样,我真替农民们感谢这个“丰收节”。
  【篇六:丰收节】
  如果让我设立一个节,我想设立丰收节。
  为什么呢?因为每次在电视上看农民伯伯汗流浃背地在播种子、拔杂草、杀害虫、收粮食,他们因此而晒黑了皮肤、累弯了腰,但他们收获的粮食不是为了养活他们自己,而是为了养活13亿中国人民。他们卖出的粮食价格低廉,每月的收入也很微薄,但他们任劳任怨的用汗水和心血换来微薄的收入以维持生计。
  我认为丰收节应该设立在9月5日,在那天,人们都要去义务帮助农民伯伯收割农作物,干完活,大家可以一起用收割来的粮食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吃完晚饭,大家再举办一场农产品大赛,农民伯伯把自己收获的最大最好的农产品拿出来参赛,比比谁的大,谁的好,并给获奖者颁奖,每年的奖品不一样,有玉米奖、萝卜奖、稻穗奖、肥牛奖、肥羊奖、肥猪奖……
  丰收节是个很有意义的节日,它可以让农民伯伯休息一天,还可以让大家增加锻炼身体的机会,真希望能有丰收节啊!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11097/

推荐访问:丰收节的婚礼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