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好家训绘画图片]家风家训绘画图片大全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6-18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家风家训绘画图片大全篇1:家风家训的经典名言集锦


  家训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小编收集了家风家训的经典名言,欢迎阅读。

  言忠信,行笃敬。--《论语》
  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莎士比亚
  诚实最好的政策。--弗兰克林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多虚不如少实。--陈甫
  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马克吐温
  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黎里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
  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示儿女》诗)
  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陈毅《示儿女》诗)
  莺花忧怕风光老,岂可教人在度春。(《增广贤文》)
  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增广贤文》)
  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家诫要言)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增广贤文》)
  立身无愧,何愁鼠辈。(家诫要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增广贤文》)
  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家诫要言)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冶家格言)
  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增广贤文》)
  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增广贤文》)
  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增广贤文》)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示儿女》诗)
  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增广贤文》)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增广贤文》)
  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更多热门文章:
1.家风家训的名言警句
2.家风家训的名言大全
3.2016年家风家训的名言警句
4.精选家风家训的名言
5.家风家训家规名言警句
6.家风家训家规的经典名言
7.家风家训的名言名句
8.家风家训的名言短句
9.好家风家训的经典名言
10.关于家风家训的简短名言
 

家风家训绘画图片大全篇2:家风家训的名言大全


  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小编收集了家风家训的名言大全,欢迎阅读。

  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
  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觉爱无架(价):不抬高身份,不把爱当作买卖。明白对方好处,赞叹对方好处;理解对方的难处,原谅对方的过。如对方有过,能启蒙指导对方改过。
  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家庭角色不同,有不同讲究之道。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女性性情应柔美如水,这样才会旺夫贵己,钱财运气自然随之而来;女性若性情强硬、凶悍、气势压人、顽固偏激、心存报复怨毒,咬牙切齿、怒目瞪眼、结果只会伤人费己,克夫贱己、福报尽失、容貌枯憔。
  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夫妻闹矛盾,一是违背天地赋予的恩;二是违背父母赋予的情;三是违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缘。违背生命本分的因缘,生命就失去正报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
  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一个家庭是否安乐,是否安静,是否兴旺发达,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个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贵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满。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有缘爱一个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本分。成全对方、完善本分。启蒙对方发挥本分。不管束对方的自由权,应给予对方快乐,不应给对方烦恼。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
  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烦恼,这种不是好男人。
  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会,也有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
  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谐。
  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
  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为人丈夫,要从 “ 三纲 ” 上定住位,三纲是指性纲、心纲、身纲;不动禀性(不发脾气)为性纲;不起私欲为心纲;没有不良嗜好为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 “ 纲 ” 是领的意思,必须要把女人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
  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
  女人有三妇:悍妇、弱妇、媳妇。
  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欢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顺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
  婆婆是当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媳妇是在家当姑娘,一出阁到了婆婆家,便当了媳妇。
  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得家务不合分居另过,家庭分崩拆离,家道不兴。
  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赖丈夫、依赖父母,叫弱妇。
  如水一般随圆就方,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认不是,是为女人的本分。
  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
  婆婆是早来的,一切事务全都明白;媳妇是晚来的,一切事务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妇领到道上,待媳妇如女儿,不知道的告诉她,指导她,不得作难。
  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的爱。
  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阴阳各有其位。男子以刚正为本;女子以柔和为本。 “ 刚 ” 是不动性(不发脾气), “ 正 ” 是合乎正理。 “ 柔 ” 要性如水, “ 和 ” 就要合乎理。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
  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
  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女人刚暴,管着男人,精神上欺压男人,说话像打雷一样,非常强悍,一手遮天,叫悍妇。这种家庭阴盛阳衰,丈夫会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来的小孩也不中用。
  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
  能做到这些,就会家和万事兴。
  男人要 “ 刚 ” 。刚不是打人骂人,打人骂人的男人是无能的男人。
更多热门文章:
 

家风家训绘画图片大全篇3: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汇总


  1、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2、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3、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4、鲁迅教子顺其自然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5、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6、梁启超全方位爱子女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7、梁济对梁漱溟“信任且放任”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8、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
  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时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公务,无暇顾及。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思杜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晚年,胡适对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可谓沉痛之语,意味深长。
  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祖望你交给我,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
  9、丰子恺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更多热门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06103/

推荐访问:好家风好家训绘画图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