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什么意思]人生观是什么意思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6-18 10:00:01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1) [人生观是什么意思]创业教育的论文

  关于创业教育的论文有哪些选题呢?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创业教育的论文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创业教育的论文
  职业价值观属于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是个人将价值观应用于职业中的直接表现,能够影响个人对于职业的情感态度、选择决定、工作状态及工作收益等。对于大学生而言,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必要的,是树立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基础,是大学生未来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价值观之一,并且由于大学生的特殊身份与地位,其职业价值观尚有不稳定性和活跃性,因此,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职业价值观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体系。高校职业价值观培养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纵观各个高校在职业价值观课程和教育中的规划和实施,大多数学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知识灌输和发布就业信息的阶段,未能深化职业价值观的影响[1]。缺乏职业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课程,就业创业体系不健全以及缺少实际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树立,进而造成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误解,使大学生思想的不成熟与不理想,心态的不积极与不客观,无法达到培养职业价值观的目的。
  (二)高校忽视了培养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尚不理想,存在众多问题与矛盾,诸如:好高骛远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知识技能缺乏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倾向大城市大职业、工作耐力、拼搏精神、创新意识的匮乏;急功近利、浅尝辄止、自信缺乏、诚信丢失等缺点。深究以上大学生在求职与工作中的问题与矛盾,可以得出这些问题均是思想层面引出的问题,在高校教育中隶属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问题。由此可以明显看出,高校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指导中未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未能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进行到位,以至于众多问题的频现。
  (三)职业价值观培养师资团队不够优秀。辅导员、专业课程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和职业发展中心教师是落实职业价值观培养工作的实施者,这些教育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资质不深,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再加上没有进行规范、合理的培训,这就使得职业价值观培养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实际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达不到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效果
  二、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加强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措施
  (一)突出职业价值观培养内容。
  (1)大学生时代精神的培养。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是社会的需求与特点的产物,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积极进取、改革创新。高校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中要充分融入时代精神,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时代精神的理解认识,从而逐渐挖掘自身的创新意识、改革精神,积极进取,促进大学生自身思想的成长与成熟,为正确职业价值观的确立奠定基础。
  (2)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个人在追求自身价值实现过程中的精神支持,是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凝结,是个人梦想和目标的最直接表现。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进行有效、有益的职业规划,减少大学生由于个人片面、错误主观意念,思想态度和世俗影响导致的消极、不正确的择业就业行为和结果。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与坚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个人在外界与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成个人素质和气质的长期过程。由此可知,高校要做好理想信念的教育必须认识到理想信念的特征,结合大学生特点和心理,做好短期和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规划,将择业就业问题充分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并运用深入浅出的教育方式不断刺激、巩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树立与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根植。
  (3)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够不断进取、努力拼搏、积极为社会和家庭奉献,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因此,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活动,最终使得大学生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不断前进,在就业择业中以社会利益为重,完成自身义务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二)加强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具体对策。
  (1)使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前期做好有关职业的规划、思想准备和积极的择业、就业观念,从而在有利的职业素养、态度和能力的支持下,顺利进入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减少走不必要的职业弯路。总体来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应当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大学生人群特征制定有效的、完善的、科学的、渐进的职业价值观培养计划和实施方略。针对以往以及当下大学生择业就业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寻求症结与解决办法,并有效融入于教育中,增加实践教育的分量,加强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尤其是吃苦耐劳、积极乐观、勇于创新、脚踏实地、诚信为本等基础思想教育的夯实,为培养大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奠定坚实基础。
  (2)将职业价值观培养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上。高校在落实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训工作,培养优秀人才的过程中,应将职业价值观培养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一方面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知识,还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此外,高校还应加大对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投资力度,深化对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3)打造一支优秀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教师队伍。教师作为就业创业教育的主体,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决定中国和教学质量。各个高校要在充分认识到职业价值观重要性的基础之上,鼓励并促进一支致力于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师资团队,所有教师应熟知并熟练掌握创业就业教育的价值观知识,同时拥有针对于各种大学生的教育技巧和方案,使这支队伍深入大学生群体内部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推广,这关系到职业价值观得以在大学生中顺利开展甚至取得巨大成效的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高校必须要打造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的教育的培训工作,保证这支队伍的先进性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取向,有效增强职业价值观培养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所谓职业价值观指的是人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性格特点等在职业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做出的行为以及收到的工作成果,属于信念范畴中具体应用于职业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动力性、持续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概括性。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实际教育中价值观培养的问题,采取突出培养内容和强化培养措施,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从而对今后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创业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1.数学教育的论文
2.小学安全教育的论文
3.学前教育的相关论文
4.音乐教育的论文
5.学校安全教育的论文
6.德育教育的专题论文
7.舞蹈教育的论文
8.写小学教育的论文
9.大学教育的问题论文
10.有关少儿教育的美术论文

(2) [人生观是什么意思]《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一: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把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把“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 “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提供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
  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
  篇二: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习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1、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学习分数的意义
  (1)、通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己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 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习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出示5个橙子,问:现在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可以怎么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可以怎么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
  小结:我们可以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师:现在我要把这盒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现在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什么?现在我把这盒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6)、小结分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习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说课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我们在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这样的一个理念:概念教学要注重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整节课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在原有对分数的生活基础与运用价值的感知基础上,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围绕这一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感知分数的产生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前题,历年来教者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时基本上是采取查找资料,口头传授,学生看书等形式,实际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真切的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更无法理解分数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创设了一个做贺卡的情境,让同学们用手中的一张纸去做贺卡,并用分数介绍贺卡每部分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分数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际,而且为认识单位“1”埋下伏笔。
  2、动手操作,解决难点。
  概念作为一个数学知识,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建立数学知识时也必然有一个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就本节课而言,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用学具代替任意的多个物体小组合作来解决。
  3、设计具有开放度的习题。
  一节课好的习题设计,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理解并巩固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中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我设计了基础练习题和开放题。开放题分别是:面对九宫格提问题;设计周末一天的生活,用分数来描述。通过这样的习题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并感受单位“1”。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69——72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从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意义。
  (4)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 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
  三、 说学法指导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方法,使其养成自学习惯,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总结归纳,多层次练习形成技能。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出示分数演变过程图,引出分数。
  2、说说关于分数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3、还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
  “复习---引新---练习---巩固”的程式化教学。)
  (二)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些什么?
  2、说说自学课本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自学课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这跟单纯的讲理论完全不同,自学课本后,学生很愿意把自己从课本上得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层次题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 出示一个1/3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问: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2) 出示一个3/8的圆的阴影部分,学生猜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3) 露出的部分是整体的1/4,学生画这个整体。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这只是表面的知识,设计猜一猜这个环节不再是分数意义的定义的简单模仿与套用,而需要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数意义,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题目将抽象的分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表象模型,这个构建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抢答
  (1)将6支、8支、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几支?
  (2)将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可以用3支表示吗?
  (4)再加2支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6支铅笔拿出它的2/3
  4、拿粉笔,三盒分别拿出1支、2支、3支都占这几盒粉笔的1/5,每盒有几支粉笔,每份有几支?比较三个1/5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设计了这些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让他们明白不同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同。整堂课由于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教学环节,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5、分一分:按老师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当中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6、概括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前面的自学、一系列的不同层次的练习,充分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自然得出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说课过程 :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因此,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提供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平均分成的。
  接着讨论:平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后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接着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大量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共8面)以老师首创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老师引导说“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篇三: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学生自己寻找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建立分数的概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用4个简单的拍手问题,作为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同时回忆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的产生、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分数这么重要只学会分数的读写是不行的,引入新课分数的意义。
  (二)设问导学,探究提示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1/4作例子,让生小组合作,从身边寻找素材,如书,本,笔等等动手操作。来表示1/4。参照探究提示或例子完整的表述。
  (5)列举单位“1”。
  设计意图:单位“1” 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学生分一分,借助动作思维使学生先获得鲜明感知,即直观地感知到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然后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突破了教学难点。动手分一分,还可以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平均分”。“平均分”和单位“1”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样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1)写一写用哪个分数表示。(有1/3 5/6 2/5 4/7 1/2 3/8 )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观察、写一写、说一说使学生再一次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头脑中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这样让学生经历了这些分数的形成过程同时,也理解了这些简单分数的含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设计意图:创造分数能直观地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部分让学生在建立“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能抽取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然后把这些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推广。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设计意图:分数单位理解起来不难,所以放手给学生自学。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指导读书的机会,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书p63T1—2。
  2、书p64T8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分数。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5份,1份就是它的1/5。同时也使学生感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
  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篇四:《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而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标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要掌握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既依赖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状况,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措施。只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
  本课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小全员参与,共同探究。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概念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说教材:
  知识基础:学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了平均分,对于平均分及除法已经深刻理解并掌握。在三年级上的时候,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
  《分数的意义》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小节60-62页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这个单元包括六个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本节教材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段,即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本节课是这部分知识的起始课。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的从分数的产生,从份数与除法
  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技能。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数比较抽象,目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分数也不多,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材的编排比以往更重视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有关知识。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题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内容,尤其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只是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说学情:
  既然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认识了分数,那么到了五年级,他们对于分数究竟还知道些什么?这节课的起点应该在哪儿?带着这个问题我对学生进行了一项前测:
  要求:一个分数 ,用你喜欢的方式说明它的含义(画图、文字叙述等等)。 情况如下:
  结果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画图的方式,用一个实物,如一个苹果,一块面包或者是用一个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个别1个孩子选择了线段图。事实证明学生掌握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通过以上分析,孩子对于分数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准确地描述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得到一个分数。那么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些什么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思考一: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应该利用三年级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基础,提供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主动获取知识;思考二:要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平均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单位“1”的概念,揭示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思考三:另外根据五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并且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既要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给予支持,也要
  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可以发展的空间。学生只有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并且去操作,去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抽象概念。
  说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高学段的要求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体会单位“1”的 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子、分母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3.在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理解
  教 学 方 式: 体验、探究式学习
  教学手段说明:以大量学具为载体,引导学生想一想,动手画一画,分一分,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积累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说流程:
  见课件
  说教学过程:
  第一大环节:本课的开始通过分一个月饼,产生引出在分物或测量时,在分物或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是:
  第二大环节:
  第一层: 回顾旧知:教师为学生准备学具,一个苹果、一个月饼、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表示四分之一,并说明自己所分图形表示的含义。
  观察我们刚才分的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的都是一个物体)最后引出小结:我们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
  以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理念:引领学生感受分数的产生,通过分一个物体,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的含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伊始,在轻松的聊天环境中,引入分数,勾起学生对分数已有知识的回忆。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可以把什么平均分,“在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做单位“1”。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将抽象的分数具体化。
  第二层: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扩展单位“1”
  1、 通过分一些物体4块月饼,8块月饼,20块月饼,一大堆月饼的四分之一,
  让学生观察,教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设计意图:数量逐步递进的月饼的设计就是对于单位“1”扩展的一个考虑,学生感到自然,易于接受单位“1”的概念,
  2、 同时让学生观察都是四分之一,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逐步体会到用分数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单位“1 ”
  设计意图:扩展对单位“1”的认识,能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感知分数与平均分什么物体及物体的数量无关。
  第三层 :动手操作分6个月饼,体验分数得到的过程,丰富对分数的认识
  通过把六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3份、6份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分月饼,表示每种分发用分数表示,并得出每种分法相对应的数量,从而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教师监控:为什么同样是平均分、同样是一份但是分得的结果却不同呢? 小结:同样是把6个月饼看成一个整体,可以平均分成二份,也可以平均分成三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六份,有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每一份也就不同。
  设计理念:《课标》中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本节课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的纳入到学生
  的直接体验中体会单位“1”相同,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学生自己动手去分一分,兴趣高涨,真正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由具体感知到形成表象,再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第四层:概括分数的意义
  1、让学生观察这些分数都是怎样得到的?
  预设: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监控:若干份指的是什么?(分母)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什么?(分子)
  小结:我们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基础上,今天又知道了可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进一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第五层 揭示分数单位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分数(指着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分子都是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
  得出:像这样表示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第三大环节:分层练习,深化提高:
  练习1,的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展开练习,发散学生的思维,巩固分数的意义。选择不同的单位1
  练习2,三个猜一猜的练习更加深学生对于分数量、率对应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练习3,是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思维,数学课是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充分动脑。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课的设计特点:
  1、能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行教学。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对一个五年级学生来说,“分数”的知识决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准
  篇五: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说教学程序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课件,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5/73/8”为例,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1.分数的意义完整说课稿
2.分数的意义的说课稿
3.《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4.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5.方程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6.分数的意义教学说课稿
7.分数的意义分钟说课稿
8.分数的意义说课稿怎么写
9.教招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10.《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说课稿

(3) [人生观是什么意思]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论文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多新概括和新论断,但就文化建设这方面而言,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这一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准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相互联系,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提出了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白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这样,才能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前提和基础。
  一、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
  要了解什么是价值观,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价值。价值,是我们生活中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关系所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学科共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价值,是从一般意义上揭示人同自己的劳动对象,同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关系,诚如马克思所说的“价值这个概念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价值其实是一种主体、客体间的关系,是客体对主体的满足程度,而满足程度的高低、多少可以成为衡量价值大小的一个标准。
  价值是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价值观是对价值的反映,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体现,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有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并且不同价值观的地位并不相同,处于中心地位的,在社会价值体系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价值观,我们称之为核心价值观,而处于从属地位,受核心价值观主导和支配的就是一般价值观。
  因为有价值,就有了价值观,价值观又分为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它们之间是相互区别,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封建社会有其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社会也有其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也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的,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美好价值的期盼和追求,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如下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所有层面,涉及到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体现在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中,也体现在各种社会规范中以及公民个人的行为习惯中,对引领社会思想,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有重大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第一,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要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更大的财富,奠定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的经济基础;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要切实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文明,指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谐,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实现生态平衡、社会和谐的目标。
  第二,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指人的个性、能力等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这样一个“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平等,指人们的地位平等、机会平等,每个人都平等的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公正,社会能够公平正义,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法治,从人治走向法治,要依法治国,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以此来保障人民的权益。这四个价值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要求,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第三,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就深深根植于心中的理念,爱国主义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敬业,是一种积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我们倡导这样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诚信,可以说是做人的根本之一,诚实信用,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友善,待人接物要亲切、友善,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为礼仪之邦,友善正是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在这四个价值追求的引领下,我们就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营造融洽和睦的社会氛围。
  当前概括和凝练的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公民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是社会道德生活的基础,而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诉求,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二者的中间沟通环节,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发展前景、社会价值导向、个人行为规范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追求,符合人民愿望,符合社会发展前进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05581/

推荐访问:人生观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