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名师课堂]名师课堂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时间:2018-07-27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其他心得体会】

名师课堂篇1:观摩名师课堂的心得体会

  观摩名师教学对于普通教师提高教学方法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是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欢迎参考阅读!
  篇一: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非常荣幸参加为期两天的“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不仅观摩本省骨干教师与名师们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如《年月日》、《交换律和结合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百分数》还聆听几位名师们精彩的讲座,使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中成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对同课异构有进一步的理解。
  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这次活动的每一堂课都体现这一点。特别是省骨干教师李文娟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设计的《年月日》。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刘松老师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情况下是先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后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他打破常规,先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其次,在这一次的学习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一、教学设计巧妙,步步“诱敌深入”,淡化人为设计的痕迹。
  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感受最深的。教学设计是解决怎样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相当巧妙,课堂各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多余的环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甚至没有一个不参与的学生。如:朱德江老师的《年月日》,他通过呈现奶奶有高血压,每天定时吃一片降压片,一盒有30片。引出问题“一个月够吃吗?”然后通过学生活动与反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判断是否够吃,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结合年历卡用图进行记录、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哪些月够吃、哪些月不够吃”,发现每个月的天数及规律,从而认识大月、小月。最后又通过解决“一年吃多少片”的问题,研究“一年有多少天”?当时,我最大的感触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二、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
  这一观点是刘松老师在为我们上完课之后做的精彩讲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真的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没附诸行动,更别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而刘松老师在他上这节《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就做到这一点。他在教学之前先做一项调查问卷,他发现孩子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甚至没听说过这些词,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项问卷,刘老师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于是他这节课先设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再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他认为乘法交换律、交合律是一种三维的数学模型,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是教学中间的节点和盲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加法是一种二维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乘法都会,加法就迎刃而解。唯有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
  三、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名师们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把握儿童已有,体会儿童的障碍,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和谐数学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圣老师的课就很好的诠释这一理念。课前谈话中他就板书“听、讲”两个字,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是谁讲谁听呢?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老师讲,我们听。”的确,我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把握绝对话语权的,许多老师会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而蔡老师却反问孩子:“一定是我讲吗?”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时候您也要听我们讲。”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发出这样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蔡老师确实也做到这一点。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就不再重复;学生讲不清楚的,老师补充清楚就可以。比如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百分数的意义蔡老师引导学生去讲,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补充。整堂课常常能听到学生说“我来补充一下。”“我再想说几句。”“就让我讲一次吧。”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表现。在讲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环节时,蔡老师让学生回答“三个人谁的投篮水平高?”这一问题,孩子们有一些犹豫,心急的老师可能就会马上提示学生,牵着学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师选择等待,他相信学生有课前谁胖谁瘦的比较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蔡老师的等待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更彰显他的教学智慧。
  仰望名师的课堂,再府视自己的教学,高低立见。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到我的课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效果。我们的课堂,肯定不是对名师课堂的东施效颦,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负,而应不断的学习、反思,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创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此次外出学习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数学是充满魅力的,聪明的学生需要聪明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先把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很多老师问刘德武老师:“刘老师,您怎么会想出这么多聪明的点子?”刘老师这样答复老师们:毛主席教导我们:古人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我们在多想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用我们的智慧给数学学科戴上充满魅力的花环!
  篇二:听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根据学校安排,我暑假利用现代网络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不同年级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师语言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 ,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四、实现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
  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这些课教育学生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
  我感到在这短短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语文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语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
  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1)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名师课堂篇2:小学作文教学名师课堂

  一、提出要求。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身边的一个人》,请看大屏幕中的“作文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作文要求)
  师:这个作文题目,罗老师前几天已经让你们看了。之所以提前告诉大家,是想让大家思考一下,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目的明确了之后,就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这个人的具体事例, 并且作进一步的观察、了解,不知大家准备好了没有?(生答准 备好了)让我们交流一下。
  二、写前交流。
  生:我想写的是小区里一个小卖部的阿姨。小卖部的物品 物美价廉,她人又和气,人们都喜欢到她那儿买东西。更难能 可贵的是,她是个热心肠的人。在她的店前立着一块小黑板, 上面写着一周的天气情况和一些关于健康的小知识,旁边还 有一个打气筒,方便了来来往往的居民。
  师:这个人真值得写,你选得非常准。一般的店主待人和 气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她还在店前挂了一个便民小黑板,放一 个打气筒。说得不错,请坐。谁还说?
  生:我要写的是我家邻居。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他会解 决很多计算机难题。我的计算机有了问题,他一会儿就搞定了。
  师:你抓住了他的一个特点——电脑高手,不错。
  生:我写的是对门邻居魏叔叔,有一次我家电脑坏了,精 通电脑技术的他得知后,急忙赶到我家,几下就修好了。
  师:哦,也是个电脑高手。与刚才那位同学说的电脑高手有什么不同吗?说具体点。
  生:为了把魏叔叔写好,我采访了他的爱人何阿姨。(本文摘自小学课堂网)何阿姨说魏叔叔很爱看书,一有空就钻到书堆里。我又采访了魏叔叔的女儿,女儿说爸爸很幽默,家里发生什么争吵,他总以幽默的语言来化解。这几天,我经常到魏叔叔家去串门,留心观察他,并把他写进了日记。我对写好魏叔叔更有信心了。(师带头鼓掌)
  师:真聪明,不但直接观察魏叔叔,还懂得去采访魏叔叔的家人,这是了解一个人的好方法。而且她还把这些都记在了日记里。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有这样的好习惯,把平时积累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谁再来交流一下? .
  生:我要写的是表妹小慧,她做事有耐心,心灵手巧。围绕这两个特点,我收集、选择了两件事来写。一件事是她和朋友一起堆沙石,只有她一人坚持到底,堆出了完整的城堡;第二件事是她会用毛毛草编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还向她请教过呢。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从刚才大家的交流当中,我听出来了,同学们能够选择身边不同的人来写,有写邻居的,有写小表妹的,还有……
  生:自己身边熟悉的人。
  三、指导写法。
  师:说得真好。这一点,你们做得真棒。大家通过课前的观察、采访,都能围绕人物的品质、特点(板书:品质、特点),收集到了一些具体真实(板书:具体、真实)的事例,这样我们的文章就有内容可写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更丰满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来把人物写鲜活这个问题。回忆一下,平常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众生: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师:你们的积累真丰富。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生:要选准方法。
  师:对了,我们要选准了方法进行细致描写。(板书:选准方法、细致描写)刚才有个同学说他要写一位叔叔,这个叔叔非常幽默,那你准备抓住什么来表现他的幽默?
  生:我准备抓住他平时的语言、动作来写他的幽默。
  师:对,要抓住语言、动作,还有神态。也就是说,写文章用什么方法,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更要根据人物的特点来选准方法。通过刚才的交流,我觉得大家选准方法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选准方法之后的细致描写。只有二者合二为一,写出的人物才可能是鲜活、生动的。
  四、师生表演。
  师: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样吧,我们来表演一个节目,来感受、体会一下,好不好?(生答“好”)罗老师前一段时间在上海学习了半年多,半年多没有见家人和自己的孩子,心中真是很想念他们。“五一”到了,我的女儿坐着火车到上海来看我,还要玩几天。谁来和我配合一下,演演我的女儿?
  众生:我、我、我…… 师:就你吧,漂亮的大眼睛,和我女儿一样。
  (一女生到台上来,和教师一道表演。)
  师:好,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我女儿。我这个女儿从小是跟她姥姥长大的,在家是娇生惯养的。我心里着急呀,孩子不能这样娇惯呀!我打电话对家里人说:现在她也长大了,这回来上海,让她一个人坐火车来,谁都不能拦着。这天,我早早地来到火车站,等那趟火车。(本文摘自小学课堂网)左等右等火车都不来,火车晚点了,晚了一个多小时了。罗老师这时候多么焦急呀。火车终于来了。看着黑压压的人流往外涌,我是急切地寻找。后来,我终于找到了我女儿,我激动的心情真是溢于言表。我们俩就来表演一下这个情节,好不好?(上台的女生说:好。)
  师:我们俩不是专业演员,我们起到的作用就是抛砖引玉,你们大家要看我们表现的人物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要选准方法,在仔细的观察之后,进行细致描写。
  (表演开始。师、生各站一边。教师急切地上台。)
  师:(一边看表、跺脚,一边说)唉呀,这怎么搞的,都晚点一个多小时了,这火车怎么还不来?唉,真是急死人了。(不停地看表,用手指点手表)唉,你看看,你看看!(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这火车不会在路上出什么事吧?唉呀,我的孩子还小呢,这要是……唉呀。(突然向远处看)火车来了!(手搭凉棚)这么多人,陈陈,我的陈陈在哪儿呀?
  (学生上场,手搭凉棚,作四处寻找状。)
  师:(不停地往上跳,找人)我的陈陈在哪儿呀?(突然激动 起来,张开双臂向学生跑去)陈陈——陈陈——      生:(也张开双臂向老师奔去)妈妈——
  师:陈陈——
  生:(师抱着生转了一圈)妈妈,我想死你了!
  师:(摸着学生的头)长高了长高了,长得更漂亮了!(说着 又把学生抱在怀里)妈妈真想你呀!(生鼓掌)
  师:好了,刚才的情节表现了母亲的什么?
  生: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真挚的爱。
  师:这就是母爱。通过这么一个情节,表现了母爱的炽 热。你准备选用什么方法来细致描写呢?准备抓住罗老师的什 么来写?
  生:我准备抓住罗老师的动作来写。她是踮着脚尖,手挡 在头上,眼睁得大大的,向远处望,十分着急。
  师:说得真好,观察得非常仔细。
  生:我也准备抓住罗老师的动作来写,从她不停地看表、 走动、跺脚,可以看出她非常着急。
  师:非常好。
  生:我准备抓住罗老师在等火车时的语言来写。那时候她 不停地叹气,嘴里还说:“火车都晚点一个多小时了,怎么还不 来呀?”她非常担心女儿,怕她出什么事。
  师:哦,罗老师当时把这话说出来了,其实这也是老师当 时的—— 生:心理活动。
  师:很好!请继续。
  生:我准备抓住罗老师刚见到女儿时的动作来写,她刚见 到女儿时紧紧拥抱着女儿,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
  师:罗老师毕竟不是专业演员,还不能细致地表现出一位 母亲对女儿的感情。同学们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但是这个想 象要在合理、真实的基础之上。同学们应该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把母亲这种焦急的心情,把母亲对孩子的爱,通过恰当的方法、细致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五、合作口述。
  师:这样吧,我们四人一组合作,把刚才看到的那一幕描述一下,好不好?(生答好)既然是合作,就有分工,可以一个人说动作、神态,也可以一个人说罗老师的语言,一个人说罗老师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有一个人总协调,看看他们说得是否细致生动。下面我们合作开始。(学生分组活动)
  六、学生反馈。
  师:我来给大家一个开头。“火车已经晚点一个多小时了,只见罗老师……”
  (教师指名一组到台前说,教师和那个表演的学生再到台前边听边演。)
  生1:火车已经晚点一个多小时了……
  生2:罗老师眉头紧锁,她低头看了看表,焦急而忧郁地看着火车开来的方向。她跺着脚,在站台上走来走去。
  生3:还小声嘟嚷着:……
  生4:“唉呀,真急人,火车都晚点一个多小时了!”
  生2:罗老师额头上早已渗出了汗珠,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生3:她心里还犯起嘀咕—— 生1:可千万不能出事,这可是她第一次出远门。
  生3:“呜——”一声汽笛声传人罗老师的耳朵,火车终于进站了。黑压压的人群从火车里涌了出来。
  生2:罗老师焦急地踮着脚,伸长了脖子,瞪大了双眼,努力寻找自己的女儿。
  生3: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她的眼帘…… 师:这时候,你们再看看我的眼睛和面容……
  生1:眼睛二亮。脸上挂满了笑容。 师:(边做动作边问)然后呢?
  生2:挥舞着双臂大声喊道:…… 生4:“陈陈,陈陈,妈妈在这儿呢!”
  生2:陈陈也看见了妈妈,她奔向罗老师。母女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罗老师抱着陈陈转了一圈。
  生3:陈陈激动地说::“妈妈,我想死你了!”
  生2:罗老师爱怜地拍着姑娘的头,亲切地说:“乖宝贝,妈妈也想死你了!快让妈妈看看长高了没有。”
  生3:母女俩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之中。(全班掌声)
  师:哎呀,说得真是太好了!没想到同学们想象力这么丰富,把老师一头冷汗都描述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已经融人到情景当中去了。谢谢大家,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指着黑板上的板书说)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写人要围绕人物的品质和特点用具体的事例来写,以后我们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另外,我们要想写活人物,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根据人物的特点,选准方法,进行细致描写,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的人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点评:
  一、在作文教学指导中要重视作文材料的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段话: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学生是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占有材料,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习惯。我觉得这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罗老师在一周之前就布置孩子们收集材料,(本文摘自小学课堂网)当课堂上学生反馈这些材料的时候,老师还不断地给予指点,这些材料你是怎么得到的?我觉得,这正是课标里告诉我们的要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来收集作文材料。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收集材料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也是解决同学们没有内容可写的关键一环。
  二、作文指导要目标明确,要有针对性。
  罗老师的课,指导是有针对性的。这篇文章是写身边的一个人,没给中心,但圈定了选材的范围——“身边的”一个人。那么,针对这篇文章的要求,选材是重点。因此罗老师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材料、准备材料。另外,这篇作文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写具体,写出人物的特点,因此,罗老师做了后面那番表演和练习,这说明她是明白这节课指导的方向和指导的目标的。
  但是,罗老师的指导,我觉得也有些小小的遗憾。这篇文章是给了范围,没给中心的。因此教材很明确,要求我们首先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其次才是抓住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写出人物特点。这两个要求,第一位是选材问题。怎样选择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应该作为这节课的指导重点。我看罗老师的教案设计这一点做得不错,可能今天上课又作了一些调整。我觉得,在这一点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写小区的阿姨也好,写邻居魏叔叔也好,都要说出写人物的什么典型事例,来突出他们的什么品质。在选择材料的问题上,老师还应该再补一补,不要蜻蜓点水就过去了。再有,后边搞的这个细节描写的训练,如果作为一个细节描写的小片断练习是好的,但是,放在这节课,和写身边的一个人距离稍微远了一点。因为,你是要写身边的一个人,是要表现一个人物的优秀品质,而不是写妈妈去接孩子。而且“妈妈接孩子”这件事情和“写身边的一个人”,是有所不同的。当然,罗老师的用意是让孩子知道怎么写具体,怎么写心理活动,怎么写语言。怎么写行动,她的用意是好的。
  我觉得不如改一改,比如,就写小区的那个阿姨,写她的热心肠,怎么样具体表现出来的,可以让孩子们展开来具体说一说,把这个阿姨长得什么样子,怎么看出她朴实、热心肠,她在售货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表现出她的热心,具体展开说一说,这样更符合习作要求。所以我说,作文指导课目标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名师课堂篇3:望岳名师课堂实录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望岳名师课堂实录,欢迎大家浏览。
  师: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山川河流、花草树本都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如我们学过的写树木的诗有:
  生:《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无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写山的有:
  生:横看成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写花的呢?
  生::《梅花》。
  师:同学们一起背王安石的《梅花》。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举不胜举,如果说古代诗歌就是那天上的星星,那么杜甫的诗就是那最闪亮最璀灿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去聆听诗人心灵搏动的颤音,感受诗人生命之歌的变调 。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杜甫早期所写的诗歌《望岳》。
  展示课件一:踏歌而行觅古韵,余音袅袅仿古诗。请同觉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思鸿):唱着歌寻觅古诗的韵味,在余音袅袅中仿写古诗。
  师:对。这堂课要求把握而两点:一是体会《望岳》诗歌意境;二是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师:《望岳》这个“岳”指的是哪座山?
  生:齐答“泰山”。]
  师:对,是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老师板书“望岳”,简单画泰山轮廓)
  老师画的泰山象不象?
  生:齐答“象”(笑)。
  师:这首诗比较好懂,同学们课前做了预习,请同学来介绍杜甫及这首诗有关的内容。
  生: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子美。
  生: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杜甫被称为诗圣。
  生:齐答“杜甫的诗反映了当时历史,称为史诗 ”。
  生:杜甫诗的风格主要以“沉郁顿挫”为主。
  师:同学们介绍得很清楚,全面。同学们对诗人写作《望岳》的背景是否有所了解?
  生: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生:《望岳》这首诗是杜甫二十四岁时写的。诗人在诗篇中远望泰山,为它的大神奇秀美而心情激荡…
  师:说得非常好,肖奕奕同学课前对《望岳》一诗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学习这首诗。第一大组讨论①、②句,第二大组讨论③、④句,第三大组讨论⑤、⑥句,第四大组讨论⑦、⑧句。
  学生互相讨论三分钟,老师参与讨论并作指导。
  师:请停下。请第一大组的同学来鉴赏①、②句。
  生:这两句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
  师:从哪个地方看出诗人是远望而不是登上泰山?
  生:从“齐鲁青未了 ”这一句来看。因为在泰山周围,远看一大片的绿色。
  师:这写出泰山什么特点?
  生:齐答“宽广”。
  师:很好(老师板书“广”)。第一大组同学说①、②句写出了泰山的宽广,诗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其他组同学帮忙想一想?
  生:从这一问一答的句中,看出诗人非常喜爱这泰山。
  生:齐说“一种喜悦的心情。”
  学生看到林翠娜夸张的手势,都笑了。
  师:是啊,在写景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感,正应了这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
  第二组的同学说说 ③、④句。
  生:③、④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造化钟神秀”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
  师:对,这个“钟”解释得好。
  生:“阴阳割昏晓”说明泰山的南北暗、亮不同,说明泰山很高大。
  师:这里哪个字用得好?
  生“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师:这个字找得好,这两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高大(师板书“高”)其他组同学对③、④句还有没有问题?
  生:还写了泰山的秀美。
  生:齐说“已经说了”。
  师:噢,第二组已经说到了。很好。(师板书“美”)。第三大组说说⑤、⑥句 。
  生:从这两句看出诗人心胸很坦荡。
  师:心胸坦荡。诗中“荡”字是什么意思?
  生:激荡。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
  师:对,同学们看看语文书封面,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生:齐说“有山,有云”。
  师:对,山与云连成一片。第四大组说说⑦、⑧句。
  生:就是写诗人登上泰山的时候。
  师:登上泰山了吗?
  生:齐说“没有,是说一定要登上去”。
  师:诗人为什么想要登上去呢?一二三大组同学刚才说了什么?
  生:因为泰山很高、很美,诗人想一定要登上去。这两句说,登上泰山顶就会觉得其它山都小了。因为泰山是很高、很大、很广。这样写,就衬托了泰山的高大。
  师:觉得其他山都小了。古代一位智者也曾登上泰山,发出同样的感慨。同学们知道是谁吗?
  生(陈金龙):是孔子。他说“登上泰山而小天下。”
  师:登上泰山。觉得天下都小了,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生:齐答“夸张”。
  师:这是夸张。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
  生: 齐说“想象”。
  师:对。写诗就要展开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生命。当时诗人才二十四岁,正值胸怀远大抱负的时候。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青春年少的你登上泰山会有何感想呢?
  生:有一种被征服的快感。
  生:是一种征服泰山的快感。
  生:祖国的山河真是美。
  生:就因为泰山很高,自己上去了,身边有众山围着,自己就象神仙一样。
  师:说得好。李白就曾来到泰山,也写了泰山,那就是神仙一般的感觉,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生(吴海燕):我觉得是希望在明天,我登上泰山,想到我可以在这个世界创一番事业。
  师:很好,有抱负,有凌云壮志。读这首诗,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一种泰山精神,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时过境迁,千百年过去了,《望岳》以及诗歌体现的精神与泰山同垂不朽。《望岳》被喻为写泰山诗歌的绝唱。以后很多人来过泰山、写过泰山,但无人能比。明代有位诗人写到: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比杜陵人。杜陵人是谁?
  生:齐答“杜甫”。
  师:同学们理解了诗歌内容、领悟了诗人的情感,下面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望岳》。
  师:读得很有气势。我们说《望岳》是一曲民族精神和杜甫个人抱负的颂歌。杜甫在颂,我们想怎么样呢?
  生:齐答“歌”。
  师:那好,我们讨论一下,选自己熟悉的曲子来唱,可合作可独唱。
  学生讨论、准备、练唱三分钟。
  生(肖奕奕、颜碧文)齐唱《望岳》。
  全班同学鼓掌、笑。
  师:歌声悠扬。请问选的是什么曲?
  生(肖奕奕):《大中华》。
  师:为什么要选这首曲来唱?
  生(颜碧文):觉得感情比较相近。
  生(肖奕奕):节奏也很接近。
  生(刘恺华):唱《望岳》(用《小城故事》曲)
  全体同学笑。
  师:为什么选这首曲?
  生(刘恺华):觉得它很美。
  生(刘广锐):唱《望岳》(用《三国》曲)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多么浑厚的歌声。为什么选这首曲?
  生(刘广锐):觉得它气势雄壮,跟《望岳》很相配。
  师:还有理由吗?
  生(刘广锐):还有一首。
  全班同学笑。
  师:我问你还有什么选曲的理由?
  生(刘广锐):内容也很相近。
  师:几个同学告诉我们选曲时,要选内容相近、感情相近、节奏差不多的曲子来唱。
  刚才刘广锐天机泄露 ,说还有一首想唱,让我们洗耳恭听。
  生(刘广锐):唱《望岳》。(用《蒙古人》曲)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男女同学的演唱各具特色。女声甜美清脆,有一种阴柔之美;男声高亢浑厚,有一种:
  生:齐答“阳刚之美”。(笑)
  师:如果一起唱不是刚柔相济吗?
  生:齐说“一起唱”。
  师:好。我们男女生一起唱,跟刘广锐选曲的标准一样,张胜蓝、贾明、谭达聪为我们推荐了《中国功夫》这支曲。我觉得非常好。全体起立,我们一起唱,颂扬中华民族瑰宝,展示我五班男儿志气。
  师放伴奏磁带。
  学生齐唱《望岳》。
  师:同学们都谱了曲。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来唱,但你们没唱我也能感受到那种趣味。虽未成曲调却先有情。
  这《望岳》既适合读又适合唱,同学们想想这是为什么?
  生:写得好,节奏感强。
  师:是呀,与其羡慕诗人写得好,不如自己也露一手。同学们写作之前,先结合这首诗了解一下古诗词特点。
  学生讨论三分钟,探讨古诗词特点。
  生(赵路遥):这首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要用对仗。
  师:赵路遥给我们介绍了丰富的知识。你能说说这首诗中的对仗吗?
  生(赵路遥):诗中“荡胸生曾云”与“决眦入归鸟”是对仗的。句式很工整。
  生(叶奕诗):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
  师:严格说起来,这首诗是属于古体诗,不象有些律诗要求那么严。
  生(汤洋):这首诗押韵。
  师:对。韵脚是那些?
  生:齐答“了、晓、鸟、小”。
  师;写诗除了注意这些特点之外,还要善于想象。
  生:(陈乔):写诗要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
  师:对,观山观景充满一种情感,写诗要充满感情。下面请同学们互相切磋。
  练习写诗。可以单个写,也可以一个小组集体创作。
  学生写诗练习五分钟。
  师(巡视、指导):有的同学写了《望莲》、《望地王》、《望莲花山》、《望珠峰》。
  师:《望莲》,“朵朵水中莲,片片荷叶护”。哪个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写出莲、荷叶的形状。
  师:写好了交上来,我们展示一下。
  师:《望月》。
  生:齐读《望月》。
  师:《望冬》
  生:齐读《望冬》。
  师:读到颜碧文诗中“白雪如春归”。我就想到了毛主席的诗句。
  生:齐答“飞雪迎春到”。
  师:诗句中“如”怎么改会好些?
  生(刘志轩):改为“送”好一些。
  师:很好。杜甫写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师:展示汤洋的《江湖——武林》。
  生:齐读《江湖——武林》。
  师:同学们读懂了汤洋诗歌的内容吗?
  生:齐答“笑傲江湖”。
  师:我们看着汤洋诗歌有没有要改动的地方。
  学生讨论。
  生:没有押韵。
  师:我们帮他改一改。同学们有改的吗?没改出来,那好,我们课后改一改。汤洋这首诗也成为写武林的绝唱。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把同学们的诗一一展示。课后交上来,我们编订一本诗集。再传阅。同学们刚才又读了、又唱了、又写了,其实老师也想唱。
  生:老师唱一首。
  师:对不起,老师唱不好。我写了一首,献丑了。
  师:展示《感怀》一诗。
  师:我解说一下“感怀”,今天讲这堂课老师感触很多。“杨柳枝,桃李词”都代指古诗词。“踏歌不尽心头语”老师看到同学们又唱又写,我很高兴,说不完心中的话。“前路再和千首诗”在以后,同学们还可以写千首、万首诗歌。
  生:学生笑,齐读《感怀》。
  师:老师唱不好,但老师也选了一首曲来唱这首诗。同学们帮老师唱一唱。
  生:齐唱《感怀》。(用《中华民谣》曲)
  师:谢谢。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今天又读了、又唱了、又写了,我们再来背一背。
  生:齐背《望岳》。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诗歌,我们对诗歌有了更深的认识。她不仅仅是形的和谐与庄重,不仅仅是声的柔婉与浑厚,不仅仅是境的幽幻与峻奇她是一汪永不枯竭的泉,一段永不腿色的梦,
  一条永不迷失的路。诗歌,就象一曲生命之歌,荡然于天地之间,令人魂牵梦绕。同学们,我们随着优美的乐曲,充分与诗歌、与缪斯接触,用婉转的歌喉吟唱出她的神韵,用纯洁的心灵去感受她的灵秀。
[望岳名师课堂实录]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3830/

推荐访问:东阳名师课堂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