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福星]扬州的夏日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6-03 10:00:03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扬州的夏日篇(一):朱自清著名散文集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朱自清著名散文集,一起来看一下吧。
  朱自清著名散文集篇一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

扬州的夏日篇(二):朱自清的散文读有感

  读《朱自清散文》有感
  其实最近总想写点什么,但是当双手放在键盘上的时候,总是为自己的“囊中羞涩”感到可笑——明明缺乏文采,明明缺少灵气,却总是在重复做着一项让人在繁忙的工作、嘈杂的环境下能够稍微静下心来的工作,或许是我的精神寄托吧。
  其实周二就已经把《朱自清散文选》拜读完,但总是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内容,来为欣赏完这本书画上一个句号。索性今天由着性子来,兴之所至,或许会有些许不成熟的心智,从心底深处,顺着指尖,慢慢滑落吧……
  一个是徜徉于荷塘旁,静静地享受这美好、独处时光的宁静文人,一个是“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美国侮辱性的施舍”的爱国战士,这两种形象在我的脑海中碰撞、激荡,构成了朱自清的两种鲜明的性格。也许,文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吧。但无论是哪一面,都是通过读他在不同时期写出的得来的,绝不是个人的臆想,也绝不是无端的猜测。
  第一辑,感悟生活,让我对生活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读《匆匆》,感慨于他对时间的细致琢磨,感慨于他对青春年华的默然怅惘;读《忆跋》,便明了:原来惆怅,就是飞去的梦因为飞去的缘故,一律是甜蜜蜜而又酸溜溜的;读《荷塘月色》,感动于朱先生那种脱离世俗的藩篱、独处于世外桃源的惬意、闲适;读《春》,让我晓得了一个道理:每一个学生,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不管他原来怎样,不管他成绩如何,至少他们都在成长着,这才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第二辑,故人旧事,没有太多煽情的文字,也没有长篇大论,有的只是质朴的情愫以及如同私语的呢喃。读《背影》,朴实的文字,却将父亲得形象写得高大鲜明,让人感受到“父爱如山”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读《白采》,看出作者的人品——虽只见过一面,交情不深,但作者却将这样的姑且算是朋友的人,写得如同交往了好久的老友一般,让人敬佩;读《阿河》,看出先生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开明知识分子,虽心有余帮助,却力不足以撼动封建伦理纲常的“无可奈何”;读《给亡妇》,没有特别哀伤的气氛,也没有如泣如诉的倾诉,但却从中读出了先生对于已故妻子的爱恋和怀念,真挚的感情蕴含在和妻子的“闲话家常”中。
  第三辑,行走的踪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不是一句口头禅,也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一个文人所必须修行的课业。读《扬州的夏日》,既跟着作者观赏了扬州的美好景致,又温习了一下扬州特有的民俗,真是应了那句话“又得浮生半日闲”了;读《罗马》、《威尼斯》,虽然先生写得非常好,有静有动,有详有略,但由于自己实在缺少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却总是感觉心里不太舒服;读《吃的》,却让我知晓:原来讲究吃东西的,不仅仅只有中国人,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也有特别的讲究。
  第四辑,思索人生,如同题目一样,真的是有许多思索,不过这思索却是先生的。读《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生命真是低贱到可以了,七毛钱,让你想,怎么都想不到能买到一个女孩子吧!这是对旧社会的强烈控诉!读《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我们知晓了种族歧视是多么严重,一个小小的“白种的小洋孩子”,竟然敢公然挑战成年人,美丽的外貌与丑恶的心灵做出了淋漓尽致的对比;读《论沉默》,沉默,是一种艺术,就和说话一样,该说话时保持沉默,该沉默时说话,都是极不明智的选择!虽然沉默是金,但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能达到“金子的质地”。
  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认认真真边读边做笔记的一本散文书,虽然原来对散文并不是特别崇尚,但是先生的这本书的确改变了自己对散文的某些看法。尤其是先生的《论百读不厌》所指出的,读不懂是因为读得不够多,品得不够细,经典的内容是需要每个人多读多品才能悟到的。要想和作者对话,必须读到自己的心坎儿里,读到作者的心坎儿里才行。
  于此,或许会好些吧。

扬州的夏日篇(三):扬州瘦西湖导游词介绍


  寄语是寄托希望的话语,代表着一种对于未来的盼望和憧憬。寄语表达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下面是yuwenmi小编整理的作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扬州5A级风景区——瘦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接下来,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位于瘦西湖小金山脚下,一处飘逸着翰墨气韵的园中园。它是由琴棋书画四间房子组成的院落。那么,它是如何用一组建筑来体现出文人喜欢的琴棋书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安静古朴的院落看看吧~
  走进小院第一个看见的就是门墙上写着“琴室”二字的屋子,它坐北朝南,临水而建,屋前水岸小路弯弯,杨柳依依,若静坐琴室,临水弹琴,便可感受到寄情音乐,超凡脱俗,天人合一的境界。
  过了琴室,抬头便有“静观”二字,为什么要静呢?原来这里到了木樨书屋,是文人读书的地方,一个“静”字便道出了书房特有的神韵。
  书房门外沿墙栽种了一片丹桂,每当金秋时节,浓香四溢。闻桂花香,读万卷书,立蟾宫折桂、金榜题名之志气。
  书屋周围虽狭小。但方寸之地也能包含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调。大家请看,进门处是我们所看到最为开阔的空间,而越向东行地域越狭窄,它先放再收,看不到尽头,让人忍不住探个究竟,这便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了。园中花墙的设计也是匠心独运,它随势弯环,处理成折叠状,象屏风一样渐渐拉开,隔开了园外的喧嚣,过滤了红尘的浮躁,显得更为静谧。令人忍不住感叹“人闲桂花落,鸟鸣园更幽”。
  沿着花墙延伸的方向我们便来到了棋室,室外寒梅一株,老干虬枝。室内有两方用金砖做的棋盘,上面刻有乾隆年间江南苏州府造。这是棋室整修的时候,在墙壁上发现的。据说,当年建造时,砖石不够,聪明的工匠便把这些棋盘镶嵌在墙内。用棋盘来砌棋室,这可真是名符“棋室”啊。 大家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点一炉妙香,沏一壶清茶,两人对奕,纵横捭阖,宾朋围观,运筹帷幄,也是文人的一种养成~……
  棋室以东便是小院中最为独特的画室——月观。月观虽为画室,却没有悬挂一幅名画,仅有月观二字。原来它将琴室、棋室、书屋明提,而将画室暗点,请看此处,月观坐西朝东,临水而建,每当皓月东升,打开临湖的门,推开四面的窗,天上水中,素月交辉,月光泄地,彩云追月,天空中重叠的云彩倒映在水面,仿佛漫天的山峦尽收眼底,这真是国画天然,天然国画。正如堂前郑板桥所题写的这副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他用了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十个字,构成了一副千古绝对:瘦西湖水虽然有限,但月色溶溶,就显得无际无涯;小金山虽微不足道,但云起山涌,便与天相连绵。这样一来,将小景放大,实景虚化,将有限的园林化为无限的诗境。
  这便是,月观好,水色月无边,琴棋书画养心志,梅花木樨香满天,何必做神仙!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光临古城扬州,游览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我是瘦西湖风景区的导游××,十分荣幸担任各位此次游程的讲解。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景区内最为精华的黄金水道又称作“乾隆水上游览线”,登舟的位置是御码头,是当年乾隆皇帝游览瘦西湖上下龙舟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循着当年乾隆皇帝的足迹来感受水上扬州的风采。
  提起扬州,各位自然会联想到“碧水涟漪,绿杨绕郭”,这里有着“山水环绕,仪态万方”的湖上胜境。世界著名旅行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这样说过:“泛舟湖上,为居民游览之良方”。唐代诗人姚合形容:“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荡舟游览自然就成了扬州的一大特色。而如今,人们更是流传着“扬州景色秀,妙在水上游,不作水上游,不算到扬州”的说法。扬州的乾隆水上游览线共十里波光,二十四景,集中了十余家园亭,她就象一条曲折逶迤的绿色飘带,将珍珠般闪光的景点串联起来,展现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大家可沿着当年乾隆皇帝的游踪去欣赏美丽的园林风光,聆听关于他的趣闻轶事。
  扬州园林始于汉唐,成于元明,盛于清代。特别是清乾隆年间,随着商业、手工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扬州的经济极为繁荣,加之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促使扬州的繁华达到了鼎盛。扬州的地方官发现,圣上之乐在于山水之间,于是大肆献媚,不惜挥洒万金,集天下名师巧匠,大兴土木,依水而建,临湖而筑,沿瘦西湖两岸建起了一座座美丽别致的园林,据记载当年两岸数的上规模的园林有上百座。这些园林,因地制宜,构思巧妙,互相衬托,彼此借景,既有着南方的秀美,又兼具了北方的雄伟,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湖上园林风光。
  蜀岗——瘦西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分为五个景区,瘦西湖景区是其核心景区,面积约3000多亩,“乾隆水上游览线”就在瘦西湖景区内,起点便是我们登舟的御码头。离码头不远,殿宇巍峨,规模宏大,是扬州著名古刹——天宁寺,它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公元385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相传原为东晋太傅谢安别墅,后舍宅为寺,名“谢司空寺”,为扬州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以后历代均为名刹,北宋政和年间,宋徽宗赐名天宁禅寺。到了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先后驾临,使得这座庙宇声名显赫,被列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康熙皇帝“敕赐天宁禅寺”的石碑至今镶嵌在山门正门上方,异然醒目。康熙还作七言诗《天宁寺》:“小艇沿流画桨轻,鹿园钟磐有余清。门前一带邗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可见康熙对天宁寺的好感。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受命于康熙皇帝在此刊刻《全唐诗》和《佩文韵府》,因此,天宁寺与曹雪芹的家事有紧密联系,成为国内外红学家所瞩目的重要遗迹。门前至今尚存的御码头,当年是曹寅出资所建(御码头石碑则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青石所砌的御码头,历经二百多年风雨,仍完好无损,坚固如初,令人想象当年南巡盛景。...
  船前行,进入我们眼帘的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园之一的冶春园。冶春园是游人在春暖花开之际踏青赏景的好去处。东岸原为扬州著名的造园家余继之的私家园林,而南岸曾是小苎萝村,王振世《扬州揽胜录》云:“清乾隆年间,其地生长美人,姿容绝世,时人比之西施。故称其地为小苎萝村。”大散文家朱自清在《扬州的夏日》里对这一带风光作了这样的描述:“北门一带,叫作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说着……”。冶春园最具特色的要数水榭了,水榭在北岸河水转弯处的地方,分为两组,东榭为草庐水绘阁,取自明末如皋名士冒辟疆“水绘园”之称;西榭为香影廊,取意清代诗人王渔洋“衣香人影太匆匆”中的“香影”二字,两榭之间有曲廊相连接,可谓是“以水取胜,动中取静,静而不寂之地”了。扬州人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习俗,冶春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馆,过去有诗云:“茶味清芬酒味浓,冶春小憩豁心胸。何如香影廊中坐,只过残秋又到冬。”今天的冶春园依然是一座茶馆,游人至此品香茗,尝细点,或凭窗远眺,或与知己好友举棋对弈,实在是心旷神怡、悠闲自醉的享受。
  游船经过问月桥,就来到了绿扬村。绿扬村旧名“绿杨城郭”,过去沿堤花木极多,树梢上有长竿高悬白旗,上面写着“绿杨村”三个红色大字,故有“白旗红字绿杨村”之说。扬州古时便有“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说法,历史上这里的居民也多以种花为业,家家编竹为篱,种植四时盆景花木,养殖各种花鸟鱼虫。如今这里成了闻名的花鸟鱼虫市场,扬州本地人也喜欢闲时来此,购买各种花卉、金鱼、宠物等等。
  现在我们的船已到了扬州市盆景园,盆景园以扑朔迷离的古曲园林、雄秀兼备的扬州盆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之特色成为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特色的盆景专类园。盆景园是在古陨园、洪园基础上而建,由“卷石洞天”、“西园曲水”二部分组成。“卷(quan)石洞天”景点,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也是“乾隆水上游览线”第一个可登岸的景点。门厅上悬挂着书法家舒同手书的“卷(quan)石洞天”四字,此处“卷(juan)”为通假字,通“拳头”的“拳”,即石小如拳,“洞天”是指神仙居住之地。“卷(quan)石洞天”也就是指用拳头大小的石头堆成神仙居住的洞府,由此可见扬州叠石艺术非同一般了。“扬州以园亭胜”,而园亭又以“叠石”胜,“卷石洞天”早在清代就被誉为“郊外假山,是为第一”。设计者十分注重湖石假山形态的浑圆,勾勒出连绵的云态。整座假山上实下虚,上明下暗,上散下整,力求凸现卷云飘逸轻盈与浑厚深远的层次。若穿行其中,可领略到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洞天福地胜景。右首群玉山房,木制旱舫、山水盆景、竹筒滴水,别有情趣;左端薜萝水阁、观瀑听松,如入仙境。
  前面的这座岛形似琵琶,俗称琵琶岛。岛上有一座夕阳红半楼,每到傍晚时分,夕阳落山,西山红日半沉,余晕如金,极为迷人。
  过了琵琶岛,接着就来到“西园曲水”景点了。“曲水”是取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行曲水以流殇”之意,这是古代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文人将酒杯放入水中,让其顺流而淌,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必须喝酒赋诗。在园林中赏景、饮酒、赋诗备受文人钟爱。因该园在“卷石洞天”景点以西,所以称为“西园曲水”。在这个景区的湖水转弯处,沿水路有明清两代的建筑妙远堂、薜萝水榭、濯清堂、浣香榭。
  长廊也是西园曲水的一大特色,水曲曲折折,廊随势造型,起伏跌宕,长廊周围遍布着盆景,这些大小盆景,相互衬托,相互增色,一步一景,景随人移,像一幅幅立体的画,似一首首无声的诗。盆景是浓缩的自然,陈毅元帅就曾评价盆景是“高等艺术,美化自然”。扬派盆景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以“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特色,被列为中国树木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即扬派、苏派、川派、海派、岭南派)。扬派盆景主要包括树木盆景、水石盆景、水旱盆景三大类。树木盆景的古韵、水石盆景的清秀、水旱盆景的诗情画意,都集于一园,荟于一处,叫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此当中最具特色的还是树木盆景,它主要取材于松、柏、榆、杨,讲究剪扎兼备,以扎为主,以剪为辅,突出片片如云、一寸三弯、枝无寸直的特色。扬派盆景的制作讲究借鉴国画和古诗的意境,做到盆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中有诗,诗中有画。现在此处被辟为扬派盆景博物馆,它与上海的龙华植物园、四川的杜甫草堂、苏州的万景山庄齐名。
  船过了“西园曲水”,我们看到的这座三孔拱桥便是著名的大虹桥。它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因围以红栏,故名“红桥”,清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取“彩虹卧波”之意,改红色的“红”为彩虹的“虹”。它是清二十四景之一的“虹桥揽胜”,亦名“虹桥修禊”。修禊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最初在每年阴历三月上旬到水边,用香熏草沐浴,以消除不祥。后来时间固定在三月初三,此时正值春暖花开,游人可游春赏景。刚开始,人们常仿效王羲之修禊兰亭,后来逐渐成为文酒之会。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足迹和诗文,最盛时多达七千余人,编得诗文三百余卷,著名的有曹寅、孔尚任、郑板桥等。在众多的名篇佳作中,尤以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王渔洋任扬州司理时,留下的一首《虹桥》最为出名:“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诗中描写的就是大虹桥,如今大虹桥已成为瘦西湖的咽喉。
  中国的古典园林以含蓄为美,讲究意境,往往要先抑后扬,渐入佳境,之前所看到的只是这美丽篇章的序幕,戏曲的发展也渐入高潮。船过大虹桥,远处湖山如带,汀屿巧布,桃红柳绿,画舫笙歌,更可见小金山的风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游人步入胜境。《扬州梦香词》说得好:“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系兰桡”。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83191/

推荐访问:夏日福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