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喟然长叹的意思]喟然长叹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6-01 19:00:01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喟然长叹一:巴金写雪的名家散文

  巴金写雪的散文选自《家》的一个片段,十分经典,下面文章是名家笔下的雪,一起来欣赏:
  by 巴金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
  风玩弄着伞,把它吹得向四面偏倒,有一两次甚至吹得它离开了行人的手。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音乐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选自《家》
  by 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选自《雪》
  by 老舍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选自《济南的冬天》
  by 张贤亮
  黄土高原的雪绮丽无比。它比南方的雪要显得高贵、雍容、壮阔、恢宏大度;南方的雪使人感到冬天确实来临了,北方的雪却令人想到美丽的春天。雪,才是黄土高原上真正的迎春花。
  田野空阔,雪好似扫尽了地面上的一切多余的东西。丘垄、渠坝、沟沿、高耸的树枝……所有带棱角的地方,都变得异常光洁而圆润,并且长着如天鹅绒般的茸毛,仿佛晴空下的雪原不是寒冷的,而是温暖的,总使我不由得想把自己的脸颊贴在上面。
  选自《绿化树》
  by 刘亮程
  屋子里更暗了,我看不见雪。但我知道雪在落,漫天地落。落在房顶和柴垛上,落在扫干净的院子里,落在远远近近的路上。我要等雪落定了再出去。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着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自己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
  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当一个人的岁月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再无法照管好自己。
  选自《寒风吹彻》
  by 肖洛霍夫
  冬天,在顿河沿岸的陡立的岸坡上,有一块突出的、大家都叫作“偷儿崖”的山坡,冬天的寒风在这个山坡上旋舞、吼叫。风从山顶秃秃的山岗上吹来一阵一阵的雪雾,把雪雾堆积起来,一层一层地堆上去。雪堆高悬在断崖上,被太阳一照,像砂糖似的闪闪发光,黄昏时候雪堆变成了粉红色。在融化的暖气还没有从下面的雪渐渐融化掉,或者是在一阵阵猛烈的侧面风还没有把沉重的雪层吹动以前,雪堆就一直沉默而又可怕地高悬在那里。这时候雪堆就总是往下沉,发出低沉、柔和的轰隆声直往下冲,把道路上的低矮的荆棘丛压倒,把羞羞惭惭地直往山坡上躲的小山楂树撞折,迅速地在身后拖着一片声势浩大的、向天空升去的银色雪雾……
  选自《静静的顿河》
  by 村上春树
  到南水潭时,雪下得又急又猛,几乎让人透不过气。看这势头,仿佛天空本身都变成一枚枚碎片朝地面狂泻不止。雪也落在水潭,被深得近乎骇人的蓝色潭面吮吸进去。在这染成一色纯白的大地上,惟独水潭圆圆地敞开俨然巨大眸子的洞穴。
  我和我的影子瑟瑟立在雪中,默不作声,只顾久久凝视这片光景。同上次来时一样,周围弥漫着令人惧怵的水声。或许因为下雪的关系,声音沉闷得多,仿佛远处传来的低鸣。我仰望未免太低的天空,继而把目光转向前方在纷飞的雪片中黑乎乎隐约浮现的南围墙。围墙不向我们诉说任何话语,显得荒凉而冷漠,名副其实是“世界尽头”。
  木然伫立之间,雪在我的肩上和帽檐上越落越厚。如此下去,我们留下的脚印必将消失得无可寻觅。我打量一眼稍离开我站着的影子。影子不时用手拍落身上的雪,眯细眼睛盯视潭面。
  “是出口,没错。”影子说,“这一来,镇子就再也不能扣留我们,我们将像鸟一样自由。”
  影子仰脸直视天空。旋即闭起眼睛,俨然承受甘露一般让雪花落在脸上。
  “好天气,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说罢,影子笑了。看样子影子如被卸掉重枷,原来的体力正在恢复。他轻快地拖着脚步独自朝我走来。
  “我感觉得出,”影子说,“这水潭的另一方肯定别有天地。你怎么样,还怕跳进这里面去?"”
  我摇摇头。
  影子蹲下身,解开两脚的鞋带。
  “站在这里都快要冻僵了,尽快跳进去好么?脱掉鞋,把两人的皮带连在一起。出去了再失散,可就白白折腾一场。”
  我摘掉大校借给的帽子,拍掉雪,拿在手里望着。帽子是过去的作战帽,帽布有很多处都已磨破,颜色也已变白。想必大校如获至宝地一直藏了几十年。我把雪拍净,又戴在头上。
  “我想留在这里。”我说。
  影子怔怔地看着我的脸,眼神似已失去焦点。
  “我已考虑成熟。”我对影子说,“是对不住你,但我从我的角度仔细考虑过。也完全清楚独自留下来将是怎样的下场。如你所说,按理两人应一道返回原来的世界,这点我也一清二楚。而且也知道这才是我应回归的现实,而逃离这现实属于错误的选择。可是我不能离开这里。”
  影子双手插进衣袋,缓缓地摇了几次头:
  “为什么?最近不是讲好一齐逃走的吗?所以我才制定计划,你才把我背到这里,不是么?究竟什么使你突然变心的?女人?”
  “当然有这个原因。”我说,“"但不完全如此。主要是因为我有了一项发现。所以才决定留下不走。”
  影子喟然长叹,再次仰首望天。
  “你发现了她的心?打算同她一起在森林里生活,而把我赶走是吧?”
  “再说一遍:原因不尽如此。”我说,“我发现了造就这镇子的究竟是什么。因此我有义务,也有责任留下来,你不想知道这镇子是什么造就的?”
  “不想知道。”影子说,“因为我已知道,这点我早已知道。造就这镇子的是你自身,你造出了一切:围墙、河流、森林、图书馆、城门、冬天、一切一切。也包括这水潭、这雪。这点事我也清楚。”
  “那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一旦告诉你,你岂不就要这样留下来?无论如何我都想把你带到外面。你赖以生存的世界是在外面。”
  影子一屁股坐在雪中,左右摇了好几次头。
  “可是在发现这点之后,你再也不会听我的了吧?”
  “我有我的责任。”我说,“我不能抛开自己擅自造出的人们和世界而一走了之。我是觉得对不住你,真的对不住你,不忍心同你分手。可是我必须对我所做之事负责到底。这里是我自身的世界。围墙是包围我自身的围墙,河是我在自身中流淌的河,烟是焚烧我自身的烟。”
  影子站起身,定定注视水波不兴的潭面。纹线不动地伫立于联翩而降的雪花中的影子,给我以仿佛渐渐失去纵深而正在恢复原来扁平形状的印象。两人沉默良久。惟见口中呼出的白气飘往空中,倏忽消失。
  “我知道阻拦也无济于事。”影子说,“问题是森林生活远比你预想的艰难。林中一切都不同于镇子。为延续生命需从事辛苦的劳作,冬天也漫长难熬。一旦进去,就别想出来。必须永远呆在森林里。”
  “这些通通考虑过了。”
  “仍不回心转意?”
  “是的。”我回答,“我不会忘记你。在森林里我会一点点记起往日的世界。要记起的大概很多很多:各种人、各种场所、各种光、各种歌曲……”
  影子在胸前几次把双手攥起又松开。他身上落的雪片给他以难以形容的阴影。那阴影仿佛在他身上不断缓缓伸缩。他一边对搓双手,一边像倾听其声音似的将头微微前倾。
  “我该走了。”影子说,“也真是奇妙,往后竟再也见不到你了。不知道最后说一句什么好。怎么也想不起简洁的字眼。”
  我又一次摘下帽子拍雪,重新戴正。
  “祝你幸福。”影子说,“我喜欢你来着,即使除去是你影子这点。”
  “谢谢。”我说。
  在水潭完全吞没影子之后,我仍然久久地凝视水面。水面未留一丝涟漪。水蓝得犹如独角兽的眼睛,且寂无声息。失去影子,使我觉得自己恍惚置身于世界的边缘。我再也无处可去,亦无处可归。此处是世界尽头,而世界尽头不通往任何地方。世界在这里终止,悄然止住脚步。
  我转身离开水潭,冒雪向西山冈行进。西山冈的另一边应有镇子,有河流,有她和手风琴在图书馆等我归去。
  我看见一只白色的鸟在漫天飘舞的雪花中朝南面飞去。鸟越过围墙,消失在南面大雪弥漫的空中。之后,剩下的惟有我踏雪的吱吱声。
[巴金写雪的名家散文]相关文章:
1.名家写雪的散文
2.名家写雪散文
3.描写雪的名篇散文
4.描写环境的名家散文
5.写冬天的名家散文
6.写雪景散文名家名篇
7.有关写雪的优美散文
8.怎么写雪的散文
9.写雪的优美散文
10.关于写雪的散文

喟然长叹二:人生三壶茶哲理日志

  午后得闲,颇感孤寂。便坐茶几前,手抚紫砂壶,放几叶鲜鲜的茶入壶中,沏上水,望着茶叶在壶中上下沉浮,叶片慢慢的舒展,顷刻间一缕淡淡的氤氲袅袅升腾,清香弥漫整间陋室,心中便萌生出一种惬意,悠悠的思绪随着云卷云舒的绿叶和芬芳飘向了远方。
  茶如人,人亦若茶。泡茶与做人一样,也是一门学问,深谙此道的人每次在品茶前,先净手,然后拿出自己喜爱的茶具,拣几片喜欢喝的茶叶,烧一壶滚烫的水,很虔诚的将水慢慢的倒入壶中,当茶叶在壶中上下翻滚,叶子漂起来,沉下去,这时将茶水过滤后倒入杯中,这杯茶不喝而是用来洗杯。第二壶,加热,倒入杯,这一杯即使冒着有烫嘴的危险,也会急不可耐的喝下去,因为这一口味道是最甘洌、最浓香,也是最纯正的。俗话说:“茶喝三口,胜似神仙。”第二口下去是细细品,第三口就是纯粹的享受了。
  芸芸众生之中,人这一辈不知要经历多少事,相遇多少人,先是儿时的伙伴,尔后便有了同学,等走向了社会又有了同事,人无论处在哪个时期,因拥有了些朋友,人生才不会感到寂寞,这就像人生的第一壶茶,虽然味道芳香,但未经岁月的淘洗和沉淀,你是不会开怀畅饮去,只是用来思索和探求。
  人生步入中年,你的事业也步入了顶峰时期,这时的你一定会意气风发,春风满面,身边不乏高朋满座,朋友遍天下,但花无百日红,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因一场变故使你的人生跌到了低谷,任凭你如何力挽狂澜也于事无补,过去那些围着你转的,一个个惟利是图弃你而去,这时你会倍感世事沧桑,世态悲凉,但静下心来仔细一盘点,很庆幸。呵!还有几个铁杆与你肝胆相照,不离不弃,这几个人便是你的挚友;在你困惑时有位高人为你指点迷津,引领你的思想奔向一个更高的境界,达到人生彼岸的另一端,这位高人便成了你的良师,沉沉浮浮使你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这既是人生的第二壶茶,这壶茶,或甜,或苦,因你有了这些良师挚友,有了这些坎坷的经历,更成熟,更睿智了,喝起这杯茶才能品出茶的纯正和甘冽。茶是香的,你端着茶杯,仔细的把玩,细细的品味,慢慢的咽下,心中感慨:人生有几挚友,足矣!
  记得许多年前,看过一部电视剧,片名和剧中情节已记不大清楚了,但其中一组镜头至今记忆犹新,剧中的男女主人公促漆席地而坐,一套茶具置其中,男的侃侃而谈,女的在倾心聆听时,不忘频频沏茶。幽幽的环境,优雅的女人,轻柔的音乐隐隐约约弥荡在整个房间,整个画面是那么的浪漫、静谧、温馨,真是美到了极致,震撼人心!一对知己,在一起不需更多的道具,只需清茶一壶,只需娓娓道来,只需倾心聆听,彼此间便有了默契。或许因某种人生观点在心灵上产生了共鸣,或许因某种独到的见解令人顿悟,抑或许因苦闷,需要倾诉。我想不论是何种原因,在彼此的心灵上一定会感动着、温暖着,这便是人生第三壶茶。知音,似乎是人们心底最真切的呼唤,为什么曹操、子期、荆轲如此在乎知音?
  一个人倘若不逢知音,一辈子也就像是在黑暗中等待。身为丞相之子,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又是多么寂寞,最可悲的是人们只知纳兰性德寡欢,却无人知其悲。没有知音相伴,纳兰性德只能独自在郁郁中听落花之音。
  人生有了知己,是何其快乐。苏轼与朝云便是这样,朝云一介女流,位居侍妾,却始终被苏轼视为知己。有一次,当苏轼问他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众人有恭维学问,才华……只有朝云说,他肚子里装的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喟然长叹道:“知我者,朝云也。”于是,无论贬谪何处,有朝云陪伴,苏轼这位旷世奇才不再孤独,不再寂寞,朝云这个知音,温暖着苏轼不平的一生。
  茶若人,人亦若茶。在浮浮沉沉中能求得良师挚友是件幸事;高山流水,便是人生最高的追求!

喟然长叹三: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

  导语:通过对名作欣赏,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并对一件山水画作品尝试进行欣赏评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1
  教材分析:
  水墨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课是小学第一次接触水墨画,所以本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水墨画的工具,初步感悟水墨的特性,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掌握水墨工具的性能,初步尝试用笔、用水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对水墨艺术的兴趣。
  因为面临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本课是以游戏的方式呈现,主要内容是用笔和用墨两个方面,以及文房四宝和中国画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用笔这方面又分直线运笔、侧锋、滚笔和点笔等多个层次,力争从简到繁,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有序地进行游戏,根据本课使用的相关材料和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的知识,我分别把四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进行组织和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中国画的绘画特点和工具的使用。
  2.通过尝试练习,体验中国画用笔和用水的特性。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工具和尝试水墨的特性。
  教学难点:毛笔、水份的控制。
  教学准备:
  教具:毛笔、 墨汁 、宣纸及其他各种纸影视文件、脸盆、范画等 。学具:毛笔 墨汁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工具。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老师也喜欢玩游戏,今天这节课就是游戏课,今天的游戏不光是你、我,老师还带来了几个新朋友——毛笔、墨水、宣纸、水,这
  些朋友虽然不会说话,但都很有本领,大家在游戏中要仔细观察并记住它们的本领。老师一一介绍墨水、毛笔、碟子、宣纸等材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为了看看那个组在游戏中最遵守游戏的规则,老师把我们四个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老师将表扬好的组。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要仔细观察并记住它们的本领”,提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有序地进行游戏,根据本课使用的相关材料和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的知识,我分别把四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进行组织和教学)
  师生探究:
  1、老师示范蘸墨技巧。取出毛笔,轻轻放入墨水中,取出、再在碟子边添一添,画不同的线,让学生观察画出的线有哪些变化?(粗细、干湿的变化)教师示范,试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毛笔先竖直了画,画出的线很细,用力按下去,毛笔接触纸面面积变大,所以就变粗;毛笔越画笔里含的墨越来越少,所以就越来越干)学生练习。
  2、毛笔除了可以竖直了画线外,还可以斜着画、滚着画、点着画……教师示范不同运笔,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老师的示范,将新授的内容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得以体现,从蘸墨——添笔——画线——再蘸墨——侧着、点着、滚着、逆着画,有简单的直线到“斜着画、滚着画、点着画……”尝试不同运笔,这也是本课的重要内容,有简到繁,层层递进。)
  3、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与我们刚才画的图片有什么不同?墨的颜色有深浅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又是这样出来的呢?(加水)
  4、教师示范:在毛笔中加水、再加水画线、画点……甚至可以在原来不同墨色上重复着画,一层又一层,学生练习,感受水墨变化。
  (设计意图:在单色用笔的基础上,学习加水后的用笔变化,拓宽和丰富内容,有层次、有变化,把专业的中国画用笔、用墨、用水、积墨、破墨等的知识分解开来,让学生容易接受,进一步感受水墨画的神奇)
  5、教师试问:刚才我们了解了毛笔、墨水、水的本领,你觉得宣纸有什
  么本领?柔软、吸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毛笔、墨水、水、宣纸功能的总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既是本课内容的小结,又是导入环节的呼应。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主导的地位)
  6、学生练习:运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宣纸、毛笔、墨水、水的本领,分小组自由练习,看看谁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前面是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而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放手创作,学生的练习,是对这课内容的小结,又是创作激情和情感的迸发)
  7、宣纸、毛笔、墨水、水的本领很大,其中笔墨纸砚是传统水墨画的文房四宝。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练习、总结铺垫,自然引出文房四宝的知识,新鲜而不突兀,容易接受,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
  8、今天的游戏结束,谁来给今天的游戏取个名字?——水墨游戏。谁能用学过的拼音把这四字写出来。学生写过后,老师用汉字楷书揭示课题。并小结:水墨不仅可以画画,还可以用来写字,这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书法。
  (设计意图:给游戏取名字,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也是本课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先先让学生尝试用拼音写课题,老师再示范书写,既新鲜又能自然引出书法的内容,层层铺垫,引起学生极大兴趣)
  9、欣赏水墨作品,水墨不仅可以画线,还可以进行造型。鼓励学生课后尝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等方面的评价,激励学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游戏的方式,将传统的水墨技巧情趣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接触水墨画的工具,初步感悟水墨的特性,本课的设计主旨接近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特征,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掌握水墨工具的特性,初步尝试用笔、用水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对水墨艺术的兴趣。注重兴趣的培养,情
  趣的形成,让学生在快乐和自由的活动中自由表达和体验。特别是给课题取名字、师生分别用拼音和汉字书写课题,符合、贴近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学生兴趣高涨,把书本知识进行很好延伸和拓展,效果很好。所有的知识、体验都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完成,让学生形成浓厚的水墨新趣,大胆表达,在活动中体现出愉悦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功。
  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2
  教学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名作欣赏,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并对一件山水画作品尝试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
  通过欣赏、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水墨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水墨山水画的独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水墨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
  水墨山水画作品意境营造的欣赏。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
  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
  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二、欣赏解析
  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
  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
  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李思训,便形成了“青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金碧山水”。作品中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形象的描绘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山水画——金碧山水
  唐:唐朝以后,中国山水画为了强调山的高大挺拔,特意将人画得很小。这样,大自然的雄奇伟大就显现出来了。山水画有许多是画在屏风上的,山水画挂在屋内,可以使坐在屋子里的人,有坐在山水里一样的感觉。画面是直立式的,我们称为“立轴”。
  《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青绿设色,101.9×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思训是皇亲,是唐代开元初年的左武卫大将军,他画的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大唐气象。唐代的山水画多半用线条勾勒,勾出山的轮廓。
  宋: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雄强浑厚,苍苍茫茫。画面具有重量感,线如铁条,把山的质感表现得极为突出,树木用墨变化,皆给人苍郁朴茂的感觉。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墨笔,206.3×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采用对比、大小、起伏、开合等艺术手法使人产生雄伟崇高之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冒出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点出画的主题。中景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伟的寺庙建筑。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座大山用细点的皴法来表现岩石的坚硬粗糙。山顶上密集着小树。大山右边有一道白色的瀑布,像一条细线,从高处垂直落下来。瀑
  布下方是一片茫茫的水气,隔开了后面的大山和前面的山丘。前面的山丘是离我们比较近的地方。山丘右上方有一些楼房的屋顶,被树木包围着。山丘下方是一条路。我们可以看到右边有一队驴子,正驮着货物,由人驱赶着前行。商旅所占画面极小,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烘托出山的高大,如此雄伟壮丽的高山,如此渺小辛苦的行旅,画中人前行不觉,观画人则不由喟然长叹。虽然是一幅大画,可是在描绘细致的人物、建筑等细节方面一点儿不马虎。
  北方多大山,崇山峻岭,一层又一层的,观赏者必须抬头仰望,因此,在画家的画中,就出现了非常陡直的构图。北宋的山水画经过写生的观察训练,对每一种岩石的质地、皴法都做了研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仔细加以观察分析,所以有非凡成就。
  南宋时代,北方的领土被金人占据,都城迁到江南的杭州。中国南方多河流,地势比较低。因此,南宋的山水画就产生了和北宋很不一样的风格。因为南宋建都临安,画家接近的多是水乡泽国,“水”的主题逐渐替代了北宋的“山”的主题。
  北宋的都喜欢画高大的山峰。南宋的喜欢画河流,画水,画很秀气的山。
  《踏歌图》绢本,水墨,谈设色,192.5×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突破了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对景色进行大胆剪裁,追求单纯与精炼。《踏歌图》是南宋画院山水画的经典之作,近景、中景、远景十分清晰,边角之景,大量留白是南宋画院山水的一种创新,留白将绘画艺术带入一个耐人寻味的性灵空间。就如白居易所言:此处无声胜有声。
  马远《踏歌图》我们看到是一幅山水画,其实还是一幅风俗画。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几个老农在阳春时节带有几分醉意地欢娱歌舞。他用简括的线条,清秀的色彩,巧妙地把山环水抱的复杂景物画得远近分明,远山奇峭,近石方硬,树木多姿,云雾掩映中显出辽远的空间和光的感觉,具有清旷秀劲的特殊风格。 对比分析
  比较两幅山水画面山石的布局、意境。
  马远《山径春行》,册页,绢本,设色画。尺幅:27.4×43.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春天的江南,云淡风轻。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径间。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高士的衣袖触动了野花,野花轻扬飞舞,惊动了原本在鸣唱的鸟儿,也说明了画里的诗情。正是由南宋宁宗的题诗:“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转化而来,装裱形式为册页。
  把诗写在画上,叫做“题画诗”。中国的绘画,从南宋开始,出现了题画诗的,“题画诗”
  是宋朝人的发明。中国人因此创作了世界上唯一把诗和画结合在一起的形式。从此以后,中国的画家,不但要会画画,也还要会作诗。要把诗题在画上,书法也要很好看。在这幅作品里,画家着墨不多,但巧心的布局、丰富的线条、薰染般的淡墨,却将春山的润泽,与浸淫于春光中文士陶然的情态表露无遗。以有限笔墨,描绘无穷的余韵,正是此画动人心弦之处。 《临流赋琴》绢本,淡设色纵25.5×26cm,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山水画笔简意远,遗貌取神。构图常取半边,近景突出,远景清淡,空间广阔,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
  欣赏分析
  元:《鹊华秋色图》赵孟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81626/

推荐访问:喟然长叹的意思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