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及防控策略

来源:想象作文 时间:2020-03-28 07:02:29 阅读:

【www.bbjkw.net--想象作文】

河南省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及防控策略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吕家锐

概述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 以下简称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农业部公布的二类动物疫病。

198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第六次公报公布了新的布氏菌分类表,将布氏菌分为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5型)、绵羊附睾种、犬种及沙林鼠种6个种19个生物型。

可导致人类患病的有羊种、牛种、猪种和犬种布氏菌。

布病造成的损失

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因此其造成的危害是双重的。以羊为主要传染源的国家和地区,人的感染发病情况较为严重;以牛为主要传染源的国家和地区,则对畜牧业危害较重,而人的发病相对较轻。

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给患者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并导致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家畜患布病后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繁殖成活率降低,还造成使役能力及皮、毛、乳、肉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因此,布病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乃至内外贸易。全世界每年因人畜间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估计可达数十亿美元。

传染源

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畜、家禽、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鲁氏菌的贮存宿主。

㈠各种饲养动物:羊(山、绵羊)、牛、猪既是动物布病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在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

㈡野生动物:野羊、野牛、野猪、斑马、野兔、狼、狐狸、野鼠等均可感染布氏菌。

㈢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液、阴道分泌物等排出布氏菌已在细菌学上得到证实,国外也报道了一些人感染人的实例,如护理病人或通过性关系而感染。然而,在我国经对大量布病病例的调查分析,未发现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通过病人而传染引起的病例,以及病人家庭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病例。因此,人做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发病是多见的、固有的,而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罕见的。

包括河南省在内的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局部地区牛为主要传染源,而南方的广东、广西主要传染源为猪。

传播途径

㈠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布氏菌可以通过粘膜、眼结膜及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某些毒力强的羊种布氏菌可以通过微小伤痕或完整皮肤侵入人体。通过此途径感染的常见于与病畜密切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以及畜产品加工企业的职业人群等。因此,我国及有些国家或地区将布病定为职业病。

☐ 该途径感染常发生于下列场合:

☐ 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

☐ 2、检查病畜。

☐ 3、饲养放牧病畜。

☐ 4、接触病畜的排泄物,如起羊圈、用羊粪施肥或烧火。

☐ 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 6、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内脏加工。

☐ 7、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

☐ 8、采集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

☐ 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壤、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

☐ 10、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

㈡经消化道传播:布氏菌通过人们进食和饮水,经口腔、食管粘膜进入机体。如饮用被污染的水源,食用患布病动物的乳、肉或其他被污染的食品,特别是生食或未煮透食用、污染的手拿吃食物。在布病实验室中喝水、吃东西也很容易感染布病。

㈢经呼吸道传播: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毛屑是招致布病的又一重要途径。常见于皮毛加工企业和布病实验研究过程中。

传播因子—流产物

布氏菌侵犯母畜后,多寄生于生殖系统,引起胎盘炎症和流产。流产胎儿、胎膜、羊水和胎盘含有大量的布氏菌,有人把布病性流产胎儿非常形象地说成是“装满细菌的口袋”,人接触这些东西可造成感染。同时流产物污染饲草、草原及水源,又可造成畜间的感染。所以说它是主要传播因子。

传播因子—乳汁

因布氏菌常在家畜乳腺中繁殖形成乳腺炎,乳汁中含菌。布氏菌随病畜乳排出体外或健康牛、羊乳在生产过程中又被布氏菌污染。牛患布病后3—7年仍可在乳中检出布氏菌;布病母羊正常分娩后,约有10%的羊乳检出布氏菌;布病流产的母羊乳的布氏菌检出率可达80%。

传播因子—肉、内脏

布病畜的肉中不但有布氏菌,而且可在生肉中存活4个月,在腌肉和冻肉中可存活15~45天。猪、牛、羊感染发病后,4—26个月,有的内脏仍可检出布氏菌。因此厨师、售货员,在切割、清洗制作过程中如不注意保护,易被感染。据某地调查发现肉类联合加工厂、屠宰车间、加工车间布病感染率达21.7%~34.4%。

传播因子—皮毛

布病疫区生产的羊毛、羊皮容易沾染布氏菌,尤其是新剪下的羊毛和流产羔皮,死羔皮危险性更大。布氏菌在一般条件下能在皮毛上存活2~8个月。在疫区从剪下的羊毛中分离到分氏菌,从毛条中也检出布氏菌。因而在接羔、剪毛的时候极易感染。皮毛收购、销售及皮毛加工人员也往往受感染,据调查,剪毛、拣毛、皮毛收购及皮毛加工人员布病感染率为18.4%~37.6%。

传播因子—水

布病动物的排泄物(粪、尿)和分泌物,可以直接或借着蹄爪而污染水源(湖、河)。也可因雨水冲刷或大风扬起的尘土污染邻近地区的水源。实验表明,布氏菌在蓄水池的水中可活12天,在干净水里活4~6天。在污水中活45~90天,在河水和自来水中可活20~60天。我国曾在水塘的水中检出羊种和牛种布氏菌。美国曾有人因下水道漏水侵水净水道而发生布病。这些都说明染菌的水具有传染性。

传播因子—土壤、尘埃

病畜的排泄物(粪、尿)污染土壤,随着牲畜的活动,扬起尘埃,传播布病。羊毛夹带的尘土中也含有布氏菌,毛纺厂造毛车间工人感染率高于其他工人。

人群易感性和抵抗力

不分年龄、性别、种族,人类对布病普遍易感,感染发病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

布氏菌侵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病,经过一定病程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免疫。对再感染有一定抵抗。患病后所获得的免疫是不牢固的,免疫力是有限的,持续时间约1—2年。由此可见,布氏菌感染后所获得的免疫是很相对的,在疫区经常见到反复感染的病人。这表明,病后的机体对布氏菌仍然是敏感的。在疫区,接受过布氏菌苗接种的人群中,仍然有5%—10%的接种者受布氏菌感染发病;在实验动物中亦证明,在接受过布氏菌苗免疫动物中受攻击后有10%—30%发生感染。免疫一年后,绝大部分机体可再感染布氏菌。这些资料说明,在经过感染或菌苗免疫的机体对布氏菌仍然易感。

全球布病流行现状

布病的主要储存宿主是患病的羊、牛、猪等家畜,因此,其地理分布与家畜密切相关,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报告有人、畜布病疫情的约有170个。

我国布病流行情况
1992~2012年全国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数及报告发病率

2004~2012年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年报告病例数前十位病种

地区分布
2004~2012年各省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数及年均发病率

区域划分

河南省布病流行概况

历史上:我国布鲁氏菌病重点疫区;

最早报导:1925年4名印度人在焦作因饮用山羊奶而患布病;

首次报告:1956年济源县大峪乡大王庄村布病24例;

流行态势:20世纪50-70年代流行严重、80-90年代中期基本控制、90年代后期死灰复燃,2010年后再创新高。

三个发病高峰:1963-1964年、1968-1971年、2011-2013年。

黄河以南发病最高省份。2012年发病率全国第9位,发病数全国第7位。

疫区分布:

布病在我省主要分布于北部、西北部的太行山区,沿黄河两岸滩区,西部伏牛山区和秦岭余脉,中部嵩山地区,以及西南部南阳盆地等,与传染源的分布有关。其它地区多呈散在发生。目前伏牛山东部、太行山区形成局部高发区。目前在我省159个县(市、区)中,布病疫区已达154个,只有5个尚未有布病报告。

季节分布

据我省历年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全年均有发病,但3-6月为高发季节。与羊只繁殖、流产及羊肉消费有一定关系。

人群分布

人对布病普遍易感,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据调查我省以农村男性青壮年感染发病为主,男女之比约为3: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30-59岁约占70%。职业分布以饲养放牧、屠宰、兽医、畜产品加工等感染发病为多,农民约占75%。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根据近期我省牲畜抽检情况,布病传染源主要为各种羊只,次要传染源有牛等,尚未发现犬只将犬种菌传染给人,以及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现象。

传播途径主要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病畜及其产品,也有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播的病例发生。

流行因素

(1)重视不够,社会公众防范意识淡薄。

(2)传染源的存在、繁衍、输入与扩散,淘汰困难。

(3)畜牧业发达,重点场所和人群数量众多。

(4)饲养方式落后,疫病传播风险高。

(5)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新兴产业引入,打工经济。

(6)认知能力不足,误诊和漏诊。


布病防控培训情况与效果

☐ 为了提高我省布病发现与处置能力,2008年以来,借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布病防治项目资金,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组织了4次省级布病防控知识培训,覆盖了全省18个省辖市和所有县市区,并对省辖市和重点县市区进行了多次培训,各地随后分别开展了市级和县级培训。2008-2012年全省共培训疾控机构人员2527人次,医疗机构人员1948人次。

☐ 针对布病诊断周期长,易误诊漏诊等情况,通过对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人员布病防控知识培训,布病认知和发现能力增强,诊断周期显著缩短,实验室诊断率提高,目前全省各省辖市和超过1/3的县市区CDC能够常规布病血清学诊断工作

☐ 2013年要求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开展布病血清学检测,并由省辖市疾控中心进行质控。

☐ 减少和杜绝随意填报发病日期现象。

☐ 力争本地报告病例实验室诊断率100%。

河南省2004-2012年布病发病到诊断时间(均数)

河南省2004-2012年布病实验室诊断率

河南省2004-2012年布病报告单位分布

河南省2004-2012年布病报告地区分布

我省布病防控策略

☐ 1、提高认识,全面加强布病防控工作

☐ 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布病疫情的严重性和防控工作的艰巨性,认真贯彻《卫生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学,依法防控;人畜同步,联防联控”的预防控制原则,明确自身的布病防控工作职责和当地的疫情形势,把布病防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经费保障,措施周密,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定期向卫生、畜牧行政部门报告布病疫情、发病趋势预测、防控工作进展及问题和建议。要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防控工作督导,明确基层工作任务,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 2、加强监测,提高病人发现的及时性

☐ 一要分级开展对同级医疗机构内科、感染性疾病科临床医务人员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布病诊疗知识,增强日常临床工作中对布病的重视程度和发现能力。二要普及布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要求省辖市和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建立布病实验室和布病实验检测方法,掌握布病实验室初筛或确诊能力,开展实验室诊断工作。三要严格首诊医生的疫情网络直报管理,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四要及时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定专人按时完成个案流调任务,做好疫情调查处置的基础工作。五要定期开展辖区布病疫情分析,掌握疫情和流行特点,为预防控制工作决策服务。

☐ 国家和省级监测点,要在布病常规疫情监测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和《河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做好监测点监测工作。国家或省级监测点除圆满完成监测任务外,更要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发挥布病防控工作的示范作用。

☐ 3、联防联控,落实人畜布病防控措施

☐ 布病流行既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畜牧养殖业是发展。卫生、畜牧部门联防联控是布病防控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省、市、县三级都要努力构建人畜一体化的监测反应体系,实现卫生、畜牧部门间的“共享监测信息,协同处理疫情,共同规划防控工作。”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主动加强与同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联系,建立联防联控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

☐ 4、规范及时,加强疫情处理和病人管理

☐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散发疫情的处置,要对当年报告的每例布病病人开展个案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对疫点人群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调查和明确发病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一旦发生暴发疫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的要求,组织和指导调查处置工作。

☐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根据布病疫情联合调查处理制度和机制,及时通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开展人畜布病疫情调查处理工作。

☐ 加强布病病人管理,诊断急性期布病病人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建立病例档案,并根据《河南省布鲁氏菌病病人管理(治疗督导)指南(试行)》,培训乡、村两级卫生人员,跟踪、随访、指导病人治疗,确保急性期布病病人得到全程规范治疗,预防布病慢性化,切实降低布病危害。

☐ 5、扎扎实实,做好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 我省布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羊、病牛,畜牧养殖场、牲畜屠宰场、乳肉皮毛加工厂和回族村镇等地区是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部位,畜牧养殖、牲畜交易和屠宰、乳肉皮毛加工等从业人员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人员是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宣传教育的目标明确。各地要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根据《河南省人间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指南(试行)》,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重点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干预行为形成率,促使其在生产生活中做到科学饲养、人畜分离,加强防护,预防感染。

☐ 6、加强督导,确保布病防控工作的落实

☐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布病防控工作的督导,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联合制订督导检查方案,明确督导检查内容、方法和时间,每年联合开展一次布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活动。要突出督导重点,把疫情严重地区作为重点,加强督导检查力度;要把防控工作落实情况作为重点,查找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要将联防联控工作和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督导检查的重点,推动部门合作和群防群控工作。要把推动工作作为督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细致,切实发挥督导检查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459701/

推荐访问:江西省禽流感疫情形势及防控策略 最新禽流感疫情消息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