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李商隐视频]登乐游原李商隐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5-16 10:03:28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登乐游原李商隐篇(1):怀念故人的古诗词欣赏

  导语:时过境迁,景还是那个景,可是人却已不在了,曾经一起玩耍、生活的种种也变成了回忆。
  思念故人的经典诗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 偶成》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 述剑》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

登乐游原李商隐篇(2):描写夕阳的诗句大全


  描写夕阳的优美诗句有哪些呢?

  1) 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储嗣宗《南陂远望》
  2) 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来鹄《惜花》
  3) 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李端《春游乐》
  4)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岑参《还东山洛上作》
  5) 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皇甫曾《寄刘员外长卿》
  6)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杜甫《晚晴》
  7)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杜牧《秋霁寄远》
  8) 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崔峒《登蒋山开善寺》
  9) 耿

登乐游原李商隐篇(3):杜牧写的清明的诗句赏析

  导语: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牧写的清明的诗句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又称杜樊川。大和二年 (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 历参沈傅师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及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武宗时,出为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宣宗时,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
  世称杜司勋。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诗文今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扬扬的漫天漂洒,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情绪低沉,面带忧愁之色。请问,往哪里去才有小酒店呢?牧童指了指远方那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诗文赏析】
  要弄清楚这首诗,就要先弄清楚清明、寒食节、扫墓的关系。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就是说“清明”一开始只是一个节气,而并非是节日。
  扫墓成为正式礼仪是唐朝的事情。唐明皇在开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也就是说在古代扫墓的“法定日期”是寒食节,而不是“清明节”。需要明确的是把“清明”作为“清明节” 应该是唐朝以后的事了。
  由于寒食节大多是在清明的前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稀里糊涂”地把寒食、清明合二为一了。至于为什么到现在真正的“扫墓节”——寒食节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清明节凸显出来,就连专门研究民俗的专家也无从考证了。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首诗所描写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婉如一篇小小说。整首诗处在一个动态的情景之中,体现在诗句中的“雨纷纷”、“行人”、“借问”、“遥指”以及对话部分,每个诗句都是一个活动的场景,贯穿起来就是一个情景剧。“纷纷”交待的是春雨的意境,然而这一天恰恰是清明,是人们按照习俗上坟扫墓的清明节,因此就有了那位雨中行路者“欲断魂”的心情,接下来便是一问一答,全诗可谓是“有声有色”。
  “清明时节雨纷纷”交待的时间和场景,“路上行人欲断魂”直点“行人”当时的心境。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情景十分生动,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和动感。
  这首诗语言通俗直白,没有难懂的地方,音节和谐自然,情景清新生动,境界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第一句是“开”,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是“承”,交待了人物及其心境;第三句是“转”,引出了对话,并且想“借酒消愁”;第四句是“合”,是第三句回答,读到这儿,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觉得后边应该还有故事要发生。
  【注释】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韵义】
  【评析】
  清明节真实的写照,短短的几句话把清明节赶去给故人上坟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后人不会有比这首诗写的更完美了!
  对杜牧《清明》诗旨之理解,历来多有分歧:或为“雨中伤感”说,或为“踏青游春”说,或为“哀悼亲友”说。反复揣摩诗意,则第三说最为切实。诗中所表达的就是诗人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定场景中所产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与思想情绪。诗旨主要在于表现生者“行人”对已故之亲友们的沉痛伤悼之怀与深切怀念之情。此诗艺术手法高超,别具形象圆整、叙事曲折、画面丰盈、章法自然之审美价值。后人甚爱此诗,对其采用删缩、变体、仿拟等再度创作之方式,形成一道诗歌接受的亮丽景观。《清明》诗以其思想与艺术的杰出成就,奠定了清明哀悼诗千古绝唱之地位。
  世事多所难以逆料者。一千多年前的晚唐诗人杜牧,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千载之后,他的一首七绝小诗《清明》,竟然在90年代初被香港文化机构评选为“十佳”唐诗之一,并名列第二。①“小杜”虽然未能亲获这份殊荣,享受这份快乐,但就其《清明》一绝的魅力与影响而言,就足以使其百世流芳、千古不朽。
  ①。十佳”唐诗排名依次为:盂郊《游子吟>、杜牧《清明)、李白《静夜思》、王之涣《登鹳雀楼》、李商隐《乐游原》、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绅《悯农》、李白《早发白帝城》、贺知章《回乡偶书》。见1992年9月23日《新民晚报》。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33338/

推荐访问:登乐游原李商隐视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