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辅导教案]作文辅导教案

来源:写人作文 时间:2019-05-09 05:30:05 阅读:

【www.bbjkw.net--写人作文】

下面是烟花美文网www.39394.com小编分享的作文辅导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作文辅导教案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一讲 兴趣培养

  疑惑:我一提起作文就头疼,怎么办?

  解疑关键:培养兴趣,点燃写作欲望之火。

  一提作文就头疼,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兴趣,二是不会写。那我们在第一讲中先解决“兴趣”问题,从第二讲开始解决不会写的问题。

  兴趣,是每个人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喜欢的意愿而要去做的欲望,没有它,就不可能有行动和成功。如果让你去玩,而且是你非常喜欢玩的活动,什么“奥特曼星球大战”,什么“白雪公主的神秘世界”,你一定会迷恋其中而不知疲倦,你还头疼吗?肯定不会!因为你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即使不会玩,也要千方百计跟人家去学的。同样道理,写作文也要有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的“我要写”的欲望,而且“一定要写好”,这样你才会自觉地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写作。那这种作文兴趣怎样培养呢?

  第一、有理想、不怕难,敢于“争强好胜”。

  每个人从小都有对未来理想的向往,谁都想长大了,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那就离不开表达,表达就是作文呀!比如,你当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国内外先进的设备,总得让人家知道设备的原理、功能、构造和用途吧!那你不会说也不会写,怎么能让人家认可并大批量生产使用?你总得通过书面文字来阐述吧?为此,你也要打好作文基础吧?争做强者、胜利者、成功者,这样就会激励你学习写作的愿望,兴趣的火花不就在理想的催化下点燃了吗?

  第二,在课内外阅读中培兴趣。

  当你读了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或一篇文章,当你观看了一部激动人心的电视电影,你都会被故事波澜起伏的情节和特色鲜明的人物所感染,所吸引的时候,你在羡慕和欣赏之余,不妨问一问自己:“人家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假如我也能用手中的笔,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好书,那该多好啊!别看现在不行,但只要肯努力,一定能行!”这样,“我要学好作文”的愿望不就产生了吗?那兴趣不就悄悄地来到你的身旁了?

  第三、多说多写多练,品尝成功的喜悦。

  开始作文写不好,没关系,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多说多写多练,总会越写越好的,决不是越写越糟的。总要有一个从“不好”到“较好”再到“好”、“很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你写出了一篇老师说好、在同学面前交流的文章时,你心里会有说不出的高兴,那是成功的愉悦。如果争取多有几次,那成功的喜悦不就多了吗?那兴趣就会由淡到浓了。

  有位名人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不想把学习搞好的孩子也不是好孩子,学作文也如此。但必须强调一点,那就是必须有信心、有决心、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只有充满自信,才能有成功的希望。同时要不断地培养自己写作兴趣,你会如愿以偿的。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二讲 作文入门

  疑惑:作文这么难,从哪开始入手呀?

  解疑关键:认识“语”和“文”,从生活交流中开始,感受语言。

  同学们:

  我们都以为要从语文课,特别是作文指导课上学习写作文,其实并不全是这样。因为从你一张嘴说话,与人交流时,作文就已经开始了!为什么呢?那就得先重新认识“语文”的含义了。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才是“语文”的真正含义。口头说话,不管说什么,只要张嘴说话或者说从你“呀呀”学语,叫“爸、妈”的时候,“语”就开始了,这实际上是“口头作文”了。而在纸上写文章,就是书面作文。所以,作文是从口头说话开始的。

  老师为什么要先说“语文”呢?这是因为过去你们只以为写在作文本上才是作文,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口头说话,包括课堂发言、与同学、家长说话聊天等等。所以,我们学作文就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一条腿”是书面作文,可以按老师平时指导训练的要求,郑重其事地学习作文,这里先不细说,在后几讲再说。

  另“一条腿”就是口头说话、口头作文了。我们可以在说话过程中,逐步体会、感受语言,在自然而然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学会语言。不相信?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放学回家,妈妈问你:“孩子,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学什么了?高兴吗?”你总得回答她吧?会说的同学一定说得头头是道,有头有尾。可能他会这样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可高兴了,因为我呀,学了不少知识,收获可大了!数学课学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语文课学习的是怎样概括段意。最有意思的是科学课上,做了一个‘氧气燃烧’的实验,我学会了怎样在空气中提取氧气。老师还表扬我做得成功、规范呢!”可不会说的同学会说:“高兴,挺好的,学了不少知识。行了,别问了,反正就是好!”这两种回答有什么不同?谁说得好?你看,前者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学校高兴,学了不少知识,收获大”然后具体说“学了什么,尤其哪一科的收获最大”,这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先概括(总说),后具体”的作文方法,这难道不是一段很好的作文吗?虽然你不是在故意地写作文,也没意识到自己回答成功,但无形中,你就是已经在展示自己即席作文的能力了。如果写在纸上,是不是书面作文呢?不会说的那个同学没头没脑地迸出了几个词句,说不清,道不明。你说,这口头说话跟作文有没有关系?因此,我们说,学习作文可以“两条腿走路”,可以在生活交流中从口头说话中入门、开始。

  怎样练习口头说话,真正达到作文入门了呢?

  第一、说话前多思考,弄清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第二、说话要看对象、场合和内容。跟谁说?在什么场合下说?说什么?跟老师和家长长辈说话和跟弟弟妹妹小孩说话一样吗?课堂发言、主题班队会上的演讲和伙伴们之间的谈笔、讲故事一样吗?

  第三、说话要有头有尾、有一定的顺序、有层次和条理。比如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时,就一定按先总说“我认为……”,再具体“因为……”(谈几点理由根据),后总结“所以……”下面是一段说话的例子,请你先读后想是怎样说的?

  “我认为这个小男孩把小鸟放飞是正确的。因为第一,小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生物,保护生态平衡、保护鸟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第二,把小鸟放在自己的笼中供自己取乐,让小鸟失去了自由会痛苦的,我们不应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小鸟的痛苦之上;所以应该让小鸟回归自然,放飞是正确的。”

  综上所说,作文是从人们不知不觉的口头说话中开始了,所以切不可忽视你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与人沟通与交流你说对不对?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三讲 积累语言

  疑惑:一写作文就觉得没词儿,句子也平淡,怎么办?

  解疑关键:扩大阅读面,分类摘抄,日积月累,丰富语文。

  谈到没词没话,这是同学们作文中常遇到的困惑问题。老师告诉你们一些好办法,或许能帮得上忙。

  1、多读书读文章,感受文中的语言和词句,来熏陶、感染自己的。

  读书与读书不一样,有人只是看热闹,看过之后如过眼云烟,全无印象;而有人则边看边琢磨,体会文中词句的妙处,会记下来或背下来,对好的片断还会熟记于心。这样的读法,久而久之,必有大益。到写作时,会信手拈来,以免“文到用时方恨少。”

  2、建立读书笔记,分类摘抄,积累语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一些佳词佳句记在一个专门的本上,咱们给它起个漂亮的名字叫《浪花集》,好吗?如果把每一个词句比作一朵金色的浪花,那你记得越多,浪花就越多,一朵、十朵,千百朵浪花就会汇成一条“语言之河”,你还愁心中无词,脑中无句吗?但是胡乱抄记,却不知怎样用,也不行。怎么办?咱们“分类摘抄”,即用标签,按“A名人名言、B佳词、C佳句、D佳段、E佳文”五大类,“B”和“C”、“D”再分小项,把词句段按不同类别细分:“B佳词类”可分“B1描写人”、“B2写动物”、“B3写植物”、“B4写景物”、“B5写场面”、“B6其它(写人或物都行)”;“C佳句”可分“C1人物”、“C2动物”、“C3植物”、“C4景色”、“C5场面”’“D佳段”分“D1好开头”、“D2好结尾”、“D3好片断”。你喜欢的词句段属于哪类哪项就写到哪里,这样,不但积累了语言,而且还学会了分辨了它的属性及用法。

  那“A类”记什么呢?包括名人名言、俗话、格言、谚语、歇后语及警句等,为了便于查找,你也可以把它们分一分类。多积累这类内容,可以在作文中借用,帮你叙述说明,或说理,多有份量呀!

  有了这本《浪花集》,日积月累,就等于自学自记自编自创了一部《作文语言辞典》,既实用又有趣,你不高兴吗?同时也是培养你持之以恒的毅力品格的好途径,何乐而不为呢?

  3、不放过点滴机会,在生活、交往中学习语言,丰富自己的。

  我们学习语言,不一定全是在学校正规课堂、书本里学习,还有很多情况下,是在非正规的场合,如课外阅读、去图书馆、书店或看电视节目时,发现好的语言,记在《浪花集》上。还有,就是在生活中,与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的交往中,随时随地学习语言。

  比如:人家看你着急去玩,父母又不让你去时,开了个玩笑:“喂!你怎么急成这个样子了?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好了好了,我给你说个情,看你抓耳挠腮的样子,真是好笑。”这里,红色的词句好不好呀?多形象啊?那赶紧动笔写在“C1”和“B1”里。这样,你不又采撷(xié)了两朵金色的浪花吗?

  4、巧记成语,多练“接龙”,玩中积累语言。

  成语,是我国语言瑰宝之一,每个成语都有它的由来——典故,多运用成语,会使说话、作文的语言精炼,有深度。为了记忆方便,可按:

  (1)数字成语。即由“一”至“十”、“百、千、万” 打头的成语。如:“一法不染、二虎相争、三人行必有我师、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里挑一、千方百计、万无一失”等。

  (2)生肖成语。即十二属:鼠、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如“猪狗不如、鸡犬升天、牛鬼蛇神、羊入虎口、马失前蹄、虎啸猿啼、尖嘴猴腮、蛇蝎心肠、兔死狐悲、龙马精神、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等。

  (3)反义成语。如:“天地、前后、出入、生死、高低、大小、黑白、是非”等。如:“天翻地覆、前赴后继、出生入死、生死与共、高低不平、大事小情、黑白颠倒、是非分明”等。

  另外,你们在玩累的时候,一边休息可以一边玩一玩“接龙”游戏,也是一个玩中取乐、乐中积累的好办法。

  ①成语接龙。前边成语“尾字”是后边成语的“头字”,取同意、谐音即可。如:“大事小情——情不自禁——今非夕比——比比皆是……”

  ②词语接龙。不受词语字数限制,两字、三字、四字均可,前词尾字为后词头字。如:“今天——天明——明月——月空——空气……”

  ③词句接龙。给你一个字,往下接一句话,往后都要用前一句尾字同音、谐音即可。如:“金——金光灿烂——烂菜吃了会生病——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回大地好风光——光芒四射人间暖……”

  如此看来,学习和积累语言不难了吧?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四讲 认识句子(上)

  疑惑:老师总说我作文连句子都写不好,总是不生动,怎么办?

  解疑关键:认识句子,了解句子,学习句子的不同变化和描写方法。

  文章,是由一段一段的话组成,而一段话要一句一句地写,因此,学写作文必须要首先学好句子。这个句子,起码首先是完整通顺的,然后才是具体的、生动的、有变化的,这样,文章才能写好。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弄懂什么是句子?它有哪些类型?

  句子,就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话。它必须符合组成结构,表达一定的语气,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完成。

  1、从组成结构上分六种,凡是符合这六种句型的,就是完整的句子。

  ①谁做什么?②谁怎么样?③谁是什么?

  如:小明在写作业。小明哭了。小明是小学生。

  ④什么做什么?⑤什么怎么样?⑥什么是什么?

  如:小白兔拔萝卜。这只小猪很胖。老虎是保护动物。

  ①——③是写人的,④——⑥是写事物的。你在作文中,句子完整、通顺的标志就是上边这六种句型。这是从组成结构上分的。

  2、从句子表达的语气上分四种类型。

  ①陈述句。就是告诉人家一个意思或事情,是一本正经的正常叙述,没有语气的起伏变化。如:“今天我提前放学。”“森林里动物很多。”

  ②疑问句。表示疑问或有问题要问。如:“今天我提前放学吗?”“森林里动物很多吗?”

  ③感叹句。表示感情激动、感动、惊讶。如:“今天我提前放呀!”“森林里动物很多呢!”“祖国,我爱你!”“我们有说不出的感动!”

  ④祈(qǐ)使句。表示有一定的要求,句中使用“要、要求、必须、应该、命令、能够、希望”等词语,语气坚定,带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如:“今天我应该提前放学。”“森林里动物一定很多。”“上课时,我们必须遵守纪律!”“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乱扔脏物!”

  以上四种句型,是语气上的不同变化。我们日常说话、作文,总不能全用“陈述句”或“疑问句”等单一句式,总得根据情节的需要来选择。不信,你试一下,一篇文章,全部使用问句,会是什么结果?全用“感叹句”呢?自己随意以一篇课文为例,试一试,看会怎么?

  3、“把”、“被”句。就是把“陈述句”的叙述方式,改为用“把”或“被”,使句子有变化。

  ①“把”字句。如:“小明千方百计克服了困难”这是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小明千方百计把困难克服了。”

  ②“被”字句。“困难被小明千方百计克服了。”

  这样,在说句子的时候,你可以用“陈述句”,也可以用“把”、“被”句,作文的语言不就有变化了吗?免得全用“陈述句”而呆板平淡。

  4、连续动作的句子,简称“连动句”。这是指人或动物在完成某件事情时,都要经过连续两个以上的动作才能完成,那我们就按先后顺序,使用两个以上的动词进行动作的描写,这样才会给人以生动、逼真、具体的感觉。下面是一个小学生练毛笔书法时的连续动作的描写,你边读边体会其中的妙处:“开始写了,小明皱着眉头,咬着嘴唇,鼓着腮帮,似乎要把全身的力气都凝聚在紧握的毛笔上了。他又看了一眼字帖,才在大字本上写下了第一个‘火’字。”

  这里共有两句话,却用了六个动词,把小明当时认真写“大字”的连续动作按先后顺序记叙描写得如此逼真。可见,光有结构完整的句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平时写作文,之所以干巴、不具体,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句子的变化,尤其是连动句的运用。

  5、怎样让干巴乏味的句子变得具体?这就要把简单的短句通过“扩句”的方式来完成。

  比如:“太阳升起来了。”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结构完整的句子(简单的短句)中,增加一些说明或形容就变成具体的了。比如:“红彤彤的(形容)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说明)冉冉(形容)升起来了,灿烂的光芒照耀大地。”

  这样,不但把短句变成了长句,具体了,而且优美了,生动了。再如:“上课时,我们听老师讲《桂林山水》这一课”。经过扩充,变为“上课时,我们全神贯注地听老师娓娓动听地讲《桂林山水》这一课。”怎么样?扩充句子是个好办法吧?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五讲 认识句子(下)

  在第四讲中,我们谈了关于句子的完整结构,语气变化及表现形式的几种情况,具备了这些,只能是你会说话,会写句子了。可是怎样使我们说话的水平提高,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呢?这就涉及到句子的修饰了。就像一个人的着装,好好打扮一下,就会更美了。下边我们就来专门谈一下小学阶段常用的几种句子的修辞方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相关联的事物,二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给人一种形象生动的感觉。请你读读下面两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①A、太阳挂在天上,好热!

  B、太阳像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天上,烤得大地像蒸笼似的,好热!

  ②A、小弟弟泄气了,一点情绪都没有了。

  B、小弟弟犹如瘪了气的气球,一点情绪都没有了。

  你们看,A、B两个句子就是因为用不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而效果截然不同。你在作文时,想到这一点没有啊?下边有几个句子,请你在课余时间练习改成比喻句,好吗?

  ①运动员跑得可快了,一下冲到终点。

  ②因为做错了事,我的心里又慌又怕。

  ③学校操场上有许多花,可美了,老师又特别关心我们、爱护我们,让人感到无比幸福。

  2、拟人。就是把没有人的思想感情、行为表现的事物人格化,让它们也像人一样去想、去说、去做,这样,句子就生动、形象、感人了。

  比如:“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变成拟人句“小鸟在天空自自在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唱着动听的歌。”再如:“月亮被大片大片的云彩遮柱了。”改成拟人句:“月亮害羞地躲进了大片大片的云彩里”。看一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你一定喜欢用“拟人”修辞方法写句子,对不对?

  我们在写作文时,如果想表现自己当时一种非常喜悦的心情,不仅可以直接描写高兴的神态和内心,也可以借助其它事物的拟人写法,来进一步衬托、突出一下,效果会更好。比如:下面是一个同学当上了“三好学生”而兴奋不已,可以有两种描写,请你认真读一读,再比较一下,从中有什么体会?

  A、小兰被评为“三好学生”了,她拿着奖状,兴高采烈地往家走,心里那个兴奋啊,简直无法形容!

  B、小兰被评为“三好学生”了,她拿着奖状,兴高采烈地往家走,心里那个兴奋啊,简直无法形容!就连路边的小草也向她频频招手,表示祝贺;①空中的小鸟,也都“叽叽喳喳”地为她歌唱,仿佛在说:“你真棒!”②

  再举一个心情难过的情况,那拟人的感情正好相反,效果却同样好:

  A、小兰今天考试失误,丢了二十来分,她的心情沉痛极了,一路上无精打采,烦死了!

  B、小兰今天考试失误,丢了二十来分,她的心情沉痛极了,一路上无精打采,就连路边的小草也摇头摆手地不爱理她;①天空中的小鸟也在“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嘲笑她的失败,②唉!烦死了!

  你们看,怎么样?用上“拟人”的写法,好不好呀?说说看,为什么?

  3、排比句。这在高年级可以学习运用。排比句就是用两个以上相同的句式排列起来,每个句子用上相同的字或词(可称其为“排比词”,在句头、句尾或句中都可以)。这样的句子表达意思感情强烈,感染力强。比如:“在困难面前,我们不害怕、不退缩、不犹豫,要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祖国做贡献!

  再如:”敬爱的老师,您像辛勤的园丁,哺育我们茁壮成长;您像慈爱的母亲关心我们的进步;您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我们的品格,勾勒着我们未来的蓝图!

  4、设问句。自问自答是设问句。本来知道说什么、做什么的答案,却为了强调某种意思而故意发问,再回答出来,修辞方法与表达形式。如:“这是什么时候精神?这是舍己为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再如:“在困难面前你会怎样选择?当然会毫不畏惧地勇敢面对,决不后退啦!”在作文中,有时用上这样的方法写句子,会起到肯定、强调、有说服力的作用。

  5、反问句。反问句就是在问句中就明显地揭示了答案,达到很有份量、有说明力的作用。它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一些“反问词”,如:“难道、怎么能、哪能、怎么不、不能不、能行”等,常用在“提醒、警告、批评、强烈地抒发某种感情”等。如“难道你还不明白应该怎样做吗?”下面两组句中,每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效果怎样?

  ①A、我们不能不诚实守信。

  B、我们怎么能不诚实守信呢?

  ②A、你这样冒冒失失地闯进去不行。

  B、你这样冒冒失失地闯进去哪行啊?

  ③A、你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不到知识。

  B、你上课怎么能不注意听讲呢?难道这样能学到知识吗?

  好了,你看用“反问句”多有份量呀!不但语气加重了,而且强调了对意思、感情地表达。不妨,你也用一用。

  上边谈到的这五种修辞方法是咱们小学阶段常用又比较容易掌握的,当然,还有其它修辞方法,咱们就先不说了。如此看来,咱们在说话、写作文时,不光会用“陈述句”,还要会用“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更要学习使用“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和“排比句”这样的修辞方法,使句子不但完整,而且具体生动,形式有变化、感染力、说服力就增强了。对不对?所以,各种句式咱们都尝试用一用,让你的文章语句通畅优美,起伏灵活,那有多好呀!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六讲 学写日记

  疑惑:老师天天让我写日记,我都不知写什么?怎样写?愁死了!

  解疑关键:学习分类日记,机动灵活运用,学习与积累并进。

  同学们,写日记是好事,不仅可以学习与作,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更是积累作文材料的好办法。同时,坚持写日记,会记载下你从小到大生活成长的足迹,成为你人生的一部“史记”(历史的记载)呢!那怎样写好日记呢?

  一、什么是日记?日记就是一日一写,写什么呢?就是把自己一天中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包括高兴的、难过的、后悔的、有趣的、好奇的……多有多写,少有少写。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可以写事、写景、写物,也可以写场面,什么都可以。

  二、日记的格式

  日记没有什么死板的内容和形式上,写记叙文行,写诗歌行,写评论也行。但要记住,格式必须清楚,第一行必须注明“××年×月×日,星期×,天气×”下边写日记时,可以有题目,也可以没有题目。

  三、日记的种类

  为了让大家觉得有内容可写,咱们可以把日记从内容上细分一下:“生活日记”、“观察日记”、“评论日记”和“学习日记”四种类型。这样要写的要说的内容范围就广泛了,你们就不必再为“写啥呀?”而发愁了。不信?下面老师就给你们分别讲一讲。

  1、生活日记。

  这类日记用得最多,属于记事的。就是把自己一天中耳闻目睹的人和事或自己经历的写下来。比如:今天学校开了一个大队会,请来了一位参加辽沈战役解放锦州时的老战士做报告,他讲述了当时激烈的战斗情景,让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了我们继承先烈遗志的热情,很受感动。这件事多有意义呀!那么,写下来,不就是一篇日记吗?你可以分三大段来写:

  第一段:写今天,我们学校在哪儿召开了一次什么样的大队会,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二段:重点写大队会上,谁给我们做了一次什么报告?他讲了些什么?最让我受教育的是什么?

  第三段:写听了人家的报告,你是怎样想的?今后想怎样做?

  看,这是一篇内容多丰富的日记呀!同时又是一篇记叙文。如果老师在作文课上,出了一个题目《记一次大队会》,你不就可以打开日记,有材料可写了吗?那就不用冥思苦想了。

  在家里,这一天经历了一件很快乐的事,比如:过去都是妈妈照顾你,这回,你想尽点孝心,给家长一个惊喜,自己动手做饭、收拾房间,父母回来,感到十分意外和惊喜,使劲夸你,还特别欣慰。你说,写下来不?写呀!多好的内容呀!可以《我给爸妈一个惊喜》或《妈妈夸奖了我》为题写下这个过程。可以分三大段来写:

  第一段:写今天我想干什么?怎样做的?

  第二段:父母下班回来,见我的做法,他们是怎样享受我的劳动成果的?又是怎样夸我的?

  第三段:听着父母的夸奖,我是怎样想的?今天这一天过得怎么样?

  2、观察日记。就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这类日记是指你在一天生活中,没有发现什么值得写的内容时,就有意识地观察点什么,如:房间、玩具、物件、一处景物,或人物。比如:今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无论从外貌长相上,还是他的举止行言上,都挺有特点,与众不同,那仔细观察一下,写下来。可以分大段来写:

  第一段:写今天我家来了一位客人,我很兴趣(说说他的身份、年龄,跟我的关系、给我的第一印象)。

  第二段:写写这个客人的外貌和举止言行。

  第三段:写写我对这位客人的评价看法。

  再如:妈妈买回一个工艺品花瓶,你别放过这个机会,观察一下,按从外到内、从整体到部分的规律,边看边记。可分两段或三段来写:

  第一段:写妈妈买回一个花瓶,我一看就喜欢。

  第二段:详细描写花瓶。包括整体看花瓶的大小、形状、颜色,用什么材料做的;再从花瓶外面的花纹或图案(部分)来描写;最后写一下花瓶里面。

  3、评论日记。就是对人和事或某种现象、说话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一下。这种日记不但锻炼我们的写作,而且还能培养我们对是非的判断、分析、评价能力,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认识能力。评论什么呢?范围太广了。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街道,公共场所,认识的、陌生的、身边的等,耳闻目睹的好事,坏事、惊喜的、震惊的,包括一个场面、一种说法、做法都可以,谈谈这样说,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你认为应该怎样才对?这样你不就成了小小评论员了吗?比如:在街头,你看见一群学生正在挑逗、戏耍一个“小傻子”(智力缺陷的孩子)时,你有想法吗?如:“我们常看见有的人坐在繁华路口或过街天桥指使小孩子端个小碗向过往行人乞讨”还比如:发生了交通事故,年青人撞了老年人,不去扶不送人家上医院,在那指着老人出言不逊、无礼责骂……面对这样的情景,谁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那写下来。可按下面的思路去写: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写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情景?(记叙看到的,听到的事实经过)

  第二段:写“我认为”这件事怎么样?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第三段:写应该怎样做和我的希望。

  要知道,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碰上各种各样的事或现象,千万不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见了就要记下来,先不考虑什么作文形式,看见什么写什么,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时候,这样不但能培养自己写的能力,而且进行了材料的积累,一举而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写作文也如此,本来不会写,但写的多了,便于工作也能从中悟出点道道来,也就会写了。

  4、学习日记。这是阅读欣赏之后的收获。可以把自己读的一篇文章、一本书,或看过的电视、电影、少儿节目,里面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段落,好的开头、结尾等,做为内容写在日记上,这属于“摘抄”;如果很有感想,那把“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写下来。大致写法是:

  ①摘抄:分三段写。

  第一段:写今天,我在哪儿读了一篇什么文章,文章语句十分优美,我喜欢。

  第二段:摘抄下我认为优美的词、句、段。如果多,可以用序号子、2、3、……来表示。

  第三段:可以写这些词句中自己还不理解的,或自己对这些词句喜欢的程度。

  这第三段也可以不写。

  ②读书提要。属阅读分析类。可以分两大段来写:一是对文章的评价及主要内容;二是文章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段意)

  ③读后感。(或观后感)可分四大段来写:

  第一段:写我今天读了一篇题为什么的文章?受到了什么教育或启示?

  第二段:写这篇文章的体裁、作者及主要内容。

  第三段:联系身边的现象或自己的说与做,照文中人物的做法、精神来说自己的感受。可以先写文中人物是怎样做的?说的?这说明什么?再写写自己是怎样做的?说的?然后对比之下,有什么差距或不同?最后写自己认识到了什么?

  第四段:写今后的决心、打算与希望等。

  上边,老师介绍了四种日记的内容和写法。那我们就不再担心写日记没内容了。实在没什么可写了,就观察点什么或阅读点文章,《观察日记》和《学习日记》也行啊!当然,多写《生活日记》和《评论日记》最能锻炼自己的写做能力了。同学们不妨试试好吗?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七讲 审题构思

  疑惑:我看了作文题目就动笔写,可写写就写不下去了,心里乱糟糟的,怎么办?

  解疑关键:审清题目,设计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写作文时,千万不要看到题目就动笔写。因为你没有明白题意,没有怎么写的思路,心里没数,当然会写不下去,而且心里乱糟糟的了。那怎么办呢?

  一、审清题意,抓住“题眼”,知道体裁和写什么。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题目都不清楚,那太盲目了,当然写不好。

  ①读题目,解意思,找“题眼”看题目有几个词?都是什么意思?哪个词是最主要的?根据题目,想写什么?比如:《一个刻苦学习的人》题目中共有“一个(表示数量)”、“刻苦(吃苦、不怕难、肯钻研)”、“学习的(指写的内容范围)”、“人是要写的人物:这样四个词。其中“刻苦”最主要,说明“学习”的特点和程度。那“刻苦”就是“题眼”。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的是“刻苦学习的”“一个人”,也就是“谁?”“怎样刻苦学习的?”

  ②读题目,辨体裁,选材料。

  理解了题目睥意思,就要通过审题,弄清文章是什么体裁?是写“人”,是写“事”还是“状物”的?《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中的“人”,一个字就告诉我们是写人的记叙文。如果《记一件刻苦学习事》这里“的事”告诉我们是写事的记叙文。那如果题目中没有“人”和“事”这样的词,怎么办?比如《我心中的榜样》、《第一次学会做饭》这两个题目:

  《我心中的榜样》这里的“榜样”是什么?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人”,由此,不就可以判断是写人的体裁吗?

  《第一次学会做饭》这里的“做饭”是一件家务事,而是“第一次学会”,这里就是说学做饭的事,因此是写事的记叙文。

  那为什么非要分清“写人”还是“写事”呢?这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体裁在写法思路上根本不同。“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外貌、品质、性格特点,然后用事例来说明。而“写事”则完全不同,它不是从人物外貌、品格特点入手,而是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考虑,也就是从事情的起因(或倒叙结果)写起。所以,不分清这两种体裁,是不是没法写呀!

  二、列写作提纲,确定写作顺序与方法

  题目审清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考虑“怎样写”的问题了。怎样写,就是用什么顺序、方法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那就要列出“写作提纲”也叫“写作思路”“布局谋篇”。有了这个提纲思路,写起作文来,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了。写完上段,就会按列出的提纲,去写下一段。考试时,可以把这个书面提纲思路记在心里,刻在头号脑中,这也叫“腹稿”。

  提纲怎么列呢?可以分两大部分:(一)写什么?(到了高年级,又可称为“中心思想”)(二)怎样写?在“怎样写”,先说明“用什么顺序写”也就是“顺叙”、“概括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总分总”(先总起概括、分别叙述、总结全文)等。然后,再说“分几大段”?每段用一句简炼的话做为“段意”;同时,要确定哪段是重点段(主要的内容为重点段)?重点段又可以分几小段?每小段写什么?比如: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记事 记叙文)

  (作文提纲)

  (一)写什么?

  我想写小时候打坏邻居家下班逃跑并跟妈妈说谎的一件事,说明自己不诚实,表达了十分后悔的心情。

  (二)怎样写?

  用倒叙的方法写,全文共分四大段:

  第一段:写我现在回想起小时候打碎邻居家下班逃跑那件事,心里就十分后悔。(倒叙)

  第二段:写我和小伙伴在楼下踢球,玩得很开心。(事情的起因)

  第三段:写我踢球不小心弄坏了邻居家的下班逃跑了。(事情的经过)是重点段,分两小段:

  1、写我不小心,把球踢到邻居家的下班上,玻璃碎了。

  2、写我很害怕,逃跑了,还跟妈妈说谎。

  第四段:结果邻居家自己上了新玻璃。这件事让我后悔不己,我要道歉。(事情结果)有了这样的详细的提纲思路,心里有数了吧?写起来,心里还乱糟糟吗?再如:

  我最敬佩的人(写人 记叙文)

  (作文提纲)

  一、写什么?

  我想通过我们班王小乐送迷路小孩回家而耽误了自己去参加乐器比赛的事,说明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表达了我的敬佩之情。

  二、怎样写?

  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全文共分两大段:

  第一段:概括王小乐的外貌、性格和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第二段:写王小乐送迷路小孩回家这件事,来说明他助人为乐。是重点段,可分三小段:

  1、写星期天早上王小乐,背着小提琴准备去少年宫参加乐器比赛,发现了一个迷路的小孩。

  2、王小乐询问并送小孩回家。

  3、写王小乐没赶上乐器比赛,但他不后悔。

  总之,审清题目,构思好作文提纲,写作文就有了遵循了。好比是建筑一座大楼,必须先绘好设计图纸,然后再按图纸施工一样,明白了吗?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八讲 选择材料

  疑惑:写作文时,不是找不到材料,就是材料很多,不知道用哪个,怎么办?

  解疑关键:注意平时多积累材料,学会根据题目和中心选择材料。

  写文章需要材料,就如同做饭用的米面。“巧妇难做无米之炊”那作文能力水平再强再高的人,如果没有写作材料,也同样不能成文。可见,作文材料有多重要。但是,随便拿来一个材料就写,那也不行,因为“材料”要“量身订做”,要依据题目要求而定。所以,选择恰当的作文材料至关重要。这就要首先对材料有足够的认识。

  一、善于积累材料,以备选用。

  写作文的材料不能像变戏法似的,要什么就立刻有什么,也不是不论什么题目,都用一个材料,一个材料不可能是万能的。这就需要有很多材料储备在你的脑海中,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作文的“材料库”。只要日积月累,你的“材料库”就会逐渐丰满起来。那么,这些材料从何而来?

  1、生活中积累。

  平时,在你的校园、家庭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有趣的、惊喜的、难忘的、伤心的事,总会让你有喜、怒、哀、乐、忧、思、愤、感的感受,记在你的日记上(生活日记)

  2、观察中积累。对于感举的人、事、物、景,千万不要一看了之,记下来(观察日记)

  3、活动中积累。凡是参加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种活动,包括公益活动、娱乐活动,班队活动等,记下来。(生活日记)

  4、阅读中积累。在你阅读许多书籍文章,或观看电视电影节目后,除了积累一些优美语言片断之外,还可以多记忆一些书刊影视节目中的故事内容情节,以此开拓自己的思路,扩大视野,以备联想、改编、“借用”这些材料。

  5、自我体验积累。这很重要。一个人只有自己亲身做过以后,才最有体验和感受。无论是大事小情,无论是成功的、失败的、高兴的、后悔的、淘气的、悲伤的……都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哪怕是一次“玩”,也很有意义。因为,玩,有玩法、规则、要求,有玩的过程表现,有输有赢、有技巧、有斗智比拼,玩中体验乐趣,在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小事大理。比如,下面有七个题目,都是写“玩”,但从材料上,从文章落脚点却各有不同:

  ①我最喜欢玩的游戏;②玩;③“玩”的乐趣;④“玩”的奥妙;⑤对“玩”的感悟;⑥“玩”的输与赢;⑦“玩”斗智……

  对于材料的积累途径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都是不可多得的“材料”,虽然不一定马上都能用得上,但是,积累得越多,越有好处,什么时候需要哪方面的材料,只要打开日记本“材料库”,或打开心中记忆之门,便可随手擒来,那多方便呀!你一定不会发愁“没有材料”可写了。

  二、学会选择材料,比较筛选。

  由于你平日注意了对材料的积累,所以准备了很多很多材料,可是到了写作文时,却又不知选哪个材料了,这怎么办?老师告诉你,学会“选择”呀!

  1、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材料。

  这是最主要的一个选择方法。要在审清题意之后,思考什么材料合适。比如:《身边小事》。题目要求写一件“小”事,而且是发生在“身边”的。那你看下面有五个材料,哪个最合适 ?

  ①解放军王叔叔在抗洪抢险中累晕了;

  ②妈妈单位的王阿姨为抢救伤员累倒了;

  ③五年二班李乐同学拾金不昧;

  ④我班李小乐修理坏桌椅;

  ⑤妈妈照顾年迈的奶奶废寝忘食。

  ①和②是你身边的事吗?①“抗洪抢险是”是“小”事吗?显然都不是,不能选!③“五年二班李乐拾金不昧”是“小事”,但跟你不一个班,不能算“身边”,不行。④、⑤两件事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很明显,这两个材料符合题目要求,都可以。那就看你对这两件事,哪件知道得最多,感受最深,就确定哪一个。

  2、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材料。

  我们写任何一篇文章,总得要通过写什么来说明点什么,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中心思想,也就是选择材料的依据。比如:下面有两个中心,请你思考,该怎样选择材料?

  A、通过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的令人震惊的一幕,说明人们不该丧失起码的文明道德,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之情。

  B、通过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令人感动的一幕,说明人们应该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表达了自己感动敬佩之情。

  这两个中心,一个是“令人震惊”,一个是“令人感动”;一个是“丧失道德”,一个是“助人为乐”;一个是“愤怒”之情,一个是“感动敬佩之情”;很显然,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事件,“A”肯定要选令人意想不到,震动惊讶的反面事例。如:“撞了老年人不去医院反而训斥”、“冒充乞丐街头行乞”、“公共场所打架斗殴”、“街头欺侮戏耍弱智人”等。而“B”则要选择与“A”恰恰相反的事例,而且是“助人为乐”的事。

  3、在比较中筛选,让材料健康、典型。

  有时,文章题目要求的事例很多,哪个都行,这就要在众多的材料中,有目的地进行比较、筛选了。选什么样的呢?

  ①有积极意义的,健康不消极。

  ②新鲜的、不俗气;不老生常谈或别人学写过的;

  ③能反映或说明道理比较深刻的;

  ④对材料的全过程熟悉,掌握情节多的,有话可说的;

  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写《记一件往事》。“往事”就是过去的事,过去的事太多了,而且在要求中也没有限制写“我”还是写“别人”。在我们的作文中,从爷爷辈到爸爸辈再到我们自己这一辈,写“汽车上让座”、“帮老奶奶拿包袱”“帮老大爷推车”等这样的材料,随处可见,这些事可以成为《记一件小事》,也可以做为《一件往事》,但总不能三代人都总写这样的事吧?再说,时代前进了,社会发展了,这些事应该是人们所具备的起码的文明行为了,再从几十年前一直写到现在就显得陈旧、俗气而不被人们所欣赏了,这样的选材就不典型了。下面是一些同学所选的材料,我认为就不错。想想为什么?

  ①小时候在地下种包米棒,以为能丰收包米,结果从中悟出一个道理。

  ②小时候栽树苗,跟树苗比个儿画印记,结果因树苗超过了自己的身高而感到奇怪,明白了一个道理。

  ③小时候,本来想自己做饭菜给妈妈一个惊喜,结果烧糊了饭菜,但爸妈却表扬我的事。

  以上三个材料,事儿都不大,但它们都是自己亲身经历并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值得回忆,是别人不曾有的事,积极健康、新鲜有意义,这就是典型事例,就是选择了好的材料。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九讲 内容具体

  疑惑:我有作文的材料,可就是写不具体,内容空洞,写来写去就几句话,怎么办?

  解疑关键:问题是思维的火花,用提问题的方法,把事情写具体。

  同学们,当你的大脑产生问题的时候,就是思维的开始,只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能有相应的答案。问题越多,思考越多,答案越多。反之,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写作文,也是如此,提问,不断地提问,而且学会围绕一个中心提出一连串“为什么?”“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以及“怎样说?说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怎样想?想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等问题,同时把这些问题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再确定“主要问题”、“次要问题”这样,你说,哪个问题不得回答几句?还愁无话可写吗?内容不就具体了吗?不信?那咱们试试:以“小明说话”为例写一段话:

  有人一定觉得可笑,不就是说一段话吗?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注意:我围绕“小明说话”这个中心提问了:

  ①小明在哪儿跟谁说话?

  ②说什么话?

  ③怎样说话?语气如何?

  ④说话时有什么样的表现?包括动作、神态?

  ⑤说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按照这一连串的问题的先后顺序,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王老师突然提出了一个很难的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座丰碑?”这让同学们不知怎样回答了。只见明浩同学认真地想了又想,举手站起来,水灵灵的大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满有信心、一字一板地回答说:“后勤部长为了能使多一个战友有棉衣抵御风寒,走出雪山,宁可自己受冷受冻,舍己为人。他本来凭自己后勤部长这个职位,可以挑最好最厚的棉衣,哪怕多穿一件,也是举手之劳,他完全有这个优越的条件。但他却没有一丝一毫为自己考虑,而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危险留给自己,所以这种高尚的品格,这种无私忘我的精神,像伟大的丰碑流传千古,铭记在后人的心中。”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语气十分肯定,脸上充满自信。说完以后,还一个劲地看着老师的眼睛,那目光仿佛在问:“老师,我说得对吗?”

  上面的例段,如果不能提出那些问题,当然也就不能写出这么多的话了。

  再如,写“生病之后,妈妈关心照顾你,让你感到她是世上最好的妈妈”这样一件事,我们怎样提问题呢?提多少问题?我们试试看:

  ⑴你什么时候?在哪儿?突然生病时,有什么感觉?怎么不舒服?

  ⑵这时,你心里有什么感觉?是怎样做的?怎样让妈妈知道的?

  ⑶妈妈这时在哪儿?正在做什么?她听到或知道了,做的?

  ⑷妈妈来到你身边,立刻做什么?有什么样的表情?说什么?说说说的问的?

  ⑸为了知道你是不是发烧了,她做什么?怎样做的?

  ⑹你发烧了,她着急吗?赶紧做什么?怎么做的?说点什么?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⑺过了一会儿,烧退了吗?妈妈又做什么时候?怎样做的?如果是去医院,怎样去的?

  ⑻到了医院,医生诊断结果是什么?妈妈带你去观察室输液时,都做了些什么?一会儿干什么?一会儿又干什么?她担心什么?安慰你了吗?

  ⑼打完吊瓶回家了吗?回到家,妈妈怎样做的?忙前忙后干了些什么?怎样照顾你的?

  ⑽晚上,妈妈怎样做的?这一夜妈妈怎样做的?她辛苦吗?

  ⑾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又做什么?说什么?怎样照顾你?

  ⑿一连几天,妈妈怎样照顾你?为了你能快点好,她都做了些什么?

  ⒀你的病终于好了吗?为什么好得这样快?你这时对妈妈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她是怎样一个妈妈?

  如果我们以《妈妈关心我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那么这13个问题中的⑴--⑵就是事情的起因,而⑶--⑿就是事情的经过。(重点段)其中⑶--⑺是在家,可为第1小段,⑻是在医院,为第2小段;⑼--⑽是又回家了,为第3小段;⑾--⑿是第二天以后,为第4小段;⒀是事情的结果。这样全文按“顺叙”分三大段。

  你看,多提问题是不是有助于把事情写具体,内容丰富而不空洞了?

  这里,我们围绕⑷--⑹问题写写看:

  妈妈在厨房洗碗一听到我的喊声,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儿,三步并做两步地来到我跟前,用十分着急的眼神盯着我的脸,一边用手摸着我的额头,一边不停地问:“孩子,怎么了?快告诉妈,哪不舒服?”一发现我头很烫,这下可急坏了,立刻转身从药箱里拿出体温计,甩了甩,夹在我的腋下。过了一会儿,妈妈把体温计拿出来一看,都39度多了!这可不得了,烧得这么厉害,赶紧吃药退烧!于是,妈妈给我倒来一杯温水,递过一片扑热息痛,让我吃下了。可过去好长时间,还是不退烧。“不行,咱得去医院!”说着,妈妈顾不上给自己多加衣服,却给我穿上了厚厚的外衣,背上我就下楼,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医院。

  因为提出了许多问题,所以就有许多话可说,内容就具体了。但是,提问题也有个规律和方法不是想提什么就随便提什么。那怎样提问题呢?

  1、先寻清要写的是什么?应该围绕什么来提问题?

  2、提问题要有先后顺序,根据先发生的事情先问,后发生的事情后问的顺序提出问题。

  3、根据情节过程,确定重点内容、主要情节多提问,次要情节没有不行,太多了就会喧宾夺主,要少问,做到“主次分明”。

  4、抓住一个主要环节,连续提问,一连串的问题按先后排队。多问:“谁?做什么?怎样做?说什么?怎样说?当时脸上表情怎样?心里怎样想的?”接着“怎样?后来呢?又怎样了?”

  我们以“小红这次考试只得了60分,很伤心,回家不敢面对妈妈,羞愧不已”这样一个情节为例,能提出哪些问题?

  提示:先分析这个情节的意思,为什么回家不敢面对妈妈?这说明小红羞愧后悔、无地自容,围绕这个意思,从人物的行动、语言、表情、心态几个方面来提问题。老师提出了下面八个问题供你们参考:

  ①小红接过考卷,看到“60分”时,怎样伤心的?表情怎样?

  ②放学回家的路上,小红迈着怎样的脚步?一边走一边想什么?

  ③一进家门,她会怎样表现?

  ④妈妈过来,看到她脸色怎样?会问她吗?怎样问?问什么?

  ⑤小红是怎样做的?看还是不敢看妈妈?说什么?怎样说?

  ⑥当时,小红会有怎样的表现?手呀、脚呀,会很自然吗?

  ⑦小红一边怎样回答,一边怎样想?

  ⑧妈妈越是安慰她,她会越觉得怎么样?

  好了,提问题把事情写具体,就讲到这儿,希望你们在以后作文过程中,不妨试试。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十讲 “提示”变化

  疑惑:老师总说我写作文干巴无味,像流水帐,这是怎么回事?

  解疑关键:让文中人物说话,注意“提示语”的变化。

  写文章就要有人有事,就要有事情的发展过程和人物表现,这就要让文中人物张口说话,说话就要有语气、语调、行动举止、表情神态的变化,这就涉及到“提示语”的描写与说明,有了它,文章就由“死”变“活”了。在此基础上,再让提示语在说话前、中、后灵活变动,文章就不会干巴无味了。

  什么是提示语?

  “提示”就是提醒、告诉、暗示。“提示语”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提示一下当时的样子。比如:小红小手一拍,眼睛一瞪,连蹦带跳地大喊起来:“太好了!太好了!我也可以去看长城喽!”这句话是写小红的语言。从她说话的内容看,没去过长城,这回要去了,当然是喜出望外,因此,说话时决不是很平静,那就需要用“提示语”进行告诉、提示一下。画“______”的句子,用了连续动作、神态写出了她又惊又喜的表现。可如果不用提示语;就变成小红说:“太好了!太好了!我也可以去看长城喽!”这样比较一下,哪个好,不就清楚了吗?

  那么,怎样写好提示语呢?

  一、提示语的内容

  提示语该写点什么呢?她就是提示点什么呢?这就要根据情节和人物当时的心里愿望以及说话的内容意思来决定。

  1、语气语调的提示。包括声音的大小粗细、高低、连贯通畅、断续支吾等。比如:小强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我迟到了……不……不好意思。”再如:小妹妹奶声奶气地央求:“不嘛!我也去!”

  2、说话时的动作描写提示。有时,人物在说话时,常有一些行为动作。如:奶奶摘下老花镜,用手指着强强的脑门说:“你呀,真让人操心啊!”

  3、说话时的表情描写提示。每个人说话都会根据意思不同而且定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都会反映在这张脸上,因此,提示一下面目表情会有助于人物表现,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和意愿。如:小明皱着眉头号,眼里含着泪花,伤心地说:“我不该惹您生气,我错了。”再如,小兰急得满脸通红,忽闪着大眼睛说:“喂,不是这么回事!”

  4、说话时的心态提示。有时,人物说话时心里活动特别突出。比如:小明心慌意乱,七上八下的,十分担心地说:“这,这可怎么办呢?”

  二、提示语的位置变化

  提示语要灵活,就体现在位置的变化上,不一定全是先提示,后说话,它可耻下场在前、在中、在后。

  1、提示语在语言之前。用冒号、引号和句号或感叹号、问号、省略号。

  这是指人物在说话前的表现,也就是怎样说。下面两句话中,有什么不同?比较一下。

  A、小刚说:“什么?这么危险,你也敢去?”

  B、小刚惊恐地瞪大眼睛,小手直挠脑门儿,嘴唇哆嗦着,不相信地说:“什么?这么危险,你也敢去?”

  A句没有用提示语,而B句用了提示语,根据说话内容“危险”,所以惊讶不相信“你也敢去?”那么,说这样的话,就要把这种感情提示出来。作者用了“神态”、“惊恐地瞪大眼睛”动作:“小手直挠脑门儿,嘴嗦着”心态:“有点不大相信”这些来进行提示,真实、具体、生动写出了小刚当时的表现,好不好?

  2、提示语在语言中间。用引号、逗号、引号、句号或问号、感叹号、省略号。

  这种情况是指人物在说话的过程中,表现行为很突出,先说一部分话,提示提示,再接着说下去,说完。比如:

  “这种竞赛还是让我去试试吧!我能行”说着,小力挠了挠小脑瓜,看了看大家,握了握拳头,目光中闪烁着坚定和自信,“怎么?你不相信?放心吧,没问题!”

  这里,说话的意思是“你参加比赛能行”,为了强调说话人的坚定与自信,在说一部分时,进行了“动作”“神态”的提示,画“_____”的句子读了之后,会加深语言意思,感情的表达,有说服力,具体、生动。

  3、提示语在语言的后边,用引号(问号或感叹号)、句号。

  这是指把提示语放在说话的后边,先说话后提示。比如:

  “老师,我去打扫厕所吧!”小龙站起来,环视了一下大家,自告奋勇地对老师请求说。

  这里,先说了“我去打扫厕所”,后提示小龙请求这个又脏又累的劳动任务时的表现,让人感受到了人物的品格。

  上述三种位置变化的形式,是我们写一件事情时,灵活运用,可以使文章效果更好。不过,要根据人物说话的意思,要表达的情感和情节的需要来决定提示语的运用,有时只用语气提示,有时只用神态提示,也有时同时用行动、神态和语气的多种提示。下面,老师设计了两句语言,请你来进行提示语的变化描写:

  1、小红说:“妈妈,今天表哥的婚礼我就不去了,因为学校上午有一个义务劳动,我得去参加。”

  2、王老师说:“小力,你怎么能这么随随便便,不守纪律呀?你忘了自己的誓言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知错就改。怎么样?有决心吗?”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十一讲 表现人物

  疑惑:在写文中人物时,我总是不知道怎样去描写,所以老师说我写得太空洞。怎么办?

  解惑关键:平时留心观察人物活动,写时抓住人物的言、行、神、心来描写。

  写文章离不开事儿,而写事儿又总离不开人。怎样把人物写活?写生动?这就要让那个人物说话,动起来,有表情才行。不然,就变成了“流水帐”或者“说明书”了。

  怎样才能把人物写活呢?

  1、让人物说话。

  在一篇文章里,没有一点说话的记叙,那这个人物就是“死”的。比如:我发烧了,很难受,妈妈看我病得很厉害,十分着急,忙让我吃药退烧。

  就这样写,既没有把“我生病难受”的程度描写出来,也没把妈妈“着急”的样子、心情写出来。如果我们让“我”和“妈妈”都说话,就大不一样了。下边这样写:

  我突然发烧了,“哎哟哎哟”地呻吟着,有气无力地喊:“妈妈,快来呀,我好难受!”妈妈一听,便急忙过来,看我病得这么厉害,十分着急:“哎呀!烧得这么严重,这怎么行呀?”说着拿来一片药,倒了一杯水说:“来,快点把药吃了,不退烧可不行!”

  这两种写法,很显然,用不用“语言”和“提示语”的描写,大不一样吧!

  2、让人物有动作。

  人,要做事,要说话,也要有行为举止。有了动作,就是“动画片”了。在动作描写中,有时,还能用上一些连续动作的描写,这样就逼真生动了。

  比如写运动员百米起跑时,这样写:

  A、小丰站在起跑线上,听到“预备——‘砰’”的枪响,冲了出去。

  B、小丰站在百米起跑线上,两手拄地,前腿弓,后腿蹬,抬头注视前方,听到“预备——‘砰’”的枪响,立刻像箭一般飞快地冲了出去。

  A和B两个句子中,最大的不同是用没用人物动作的描写,效果自然大不一样了。

  3、让人物有表情。

  人物在说话或行动时,根据内容意思和心情的不同,脸上总会有不同的表情,如果把它写出来,人物就会活灵活现了。下边是两个神态描写,请同学们看一看,有什么体会?

  ①写人物解难题:

  只见小力一会低头反复看书上的例题,一会儿又在本子上画呀写呀,就是解不出来,急得他满脸通红,两眼直勾勾地望着天棚,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嘴里叨咕着“怎么就算不出来呢?”

  小力解不出难题,不但有“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还运用了“神态描写”:“满脸通红”、“两眼直勾勾地望”、“额头上渗出豆大汗珠”这些都突出了他当时的表现。如果去掉神态描写,读读看,好不好?

  ②写人物高兴:

  小弟弟一听说要带他去水上公园滑冰,乐得连蹦带跳,拍着小手,红朴朴的小脸蛋上挂满了开心的笑容,两只眼睛就笑得眯成一条缝了,那张小嘴呀,早就合不拢了。

  这里,画“______”的句子是神态描写,有了这样的描写,更加突出了小弟弟当时高兴的样子。

  4、让人物有心里活动。

  有时,文中的人物在采取某个行动或说话时,总会有一定的心里想法,先想后做后说,边想边做边说,或先做先说再想,这都有个心里活动的记叙与描写。尤其是当一个人对某件事应该怎样做时,常有犹豫、矛盾的时候,这就更需要有心里活动的描写。比如,写一个人参加又累又脏的劳动时:

  小明握着铁锹,看着一堆堆又脏又乱的垃圾,一股股难闻的气味直往鼻孔里钻,心想:我是少先队员,平时总说自己不怕脏、不怕累,现在退却了?害怕了?不!绝不能!累点脏点,正是考验自己的时候。想到这儿,他搓了搓双手,一声不响地挥起铁锹,一锹一锹地撮起垃圾,倒进车斗里,连口气都不喘,越干越来劲儿。

  这里,有了这样的心里描写,就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爱劳动,不怕脏和累的好品格,为塑造人物形象奠定了思想基础。

  以上,老师讲的就是表现人物的规律性和方法。我们在以后的作文中,学习运用,在大胆尝试中体会这些方法的好处。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十二讲 区别体裁

  疑惑:写文章时,为什么要分辨体裁呢?写什么作文都离不开人和事呀?

  解疑关键:写人和写事,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只有分辨不同体裁,才能符合作文要求。

  同学们,大家知道,在小学阶段,主要要学好记叙文。而记叙文这种体裁里,又分写人和记事、状物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写法、内容、形式上又各有不同。它们在出发点、入手处和落脚点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了弄清这些,才能写好文章,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或跑题了。因此,先认识一下这些类型作文的特点。

  一、记叙文的三种体裁类型

  1、记事的记叙文。

  记事,就要把事情有头有尾地说清楚,说明白。最明显、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抓住“六要素”,即:事情发生的“时间表、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在记事过程中,要把“经过”写具体,写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然后,通过写事,说明一个道理或启示。

  2、写人的记叙文。

  写人,就是要把人物的外貌、性格、品质特点写出来,而为了表现人物的某一特点或品格,要举一两件具体事例来证实。因此,写人的记叙文就要体现出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人物品格特点的概括介绍;二是具体事例来证实。一般常用“先概括特点品格、后具体写事”或“先具体写事后总结概括特点品格”的方法写。如果要用两件以上事例来证实时,就会用“总分总”的方法也就是“先总起概括、再分别叙述,后总结概括”

  3、状物的记叙文。

  “状物”就是通过写一个事物,包括动物、植物、物件,抓住它们的某一特点来比喻人的某种品格,说明或赞扬一种精神,以物喻人,以物喻理。比如:状一种植物——仙人掌,就要通过记叙仙人掌的样子、生长期习性和耐旱耐寒,有顽强的生命力的特点,来比喻人不畏艰难困苦、顽强坚韧的伟大品格。

  二、区别三种体裁类型,写好文章

  我们认识、辨别了三种体裁类型,才能按不同表现形式的要求写好相应的文章,不然,混淆体裁就会偏离中心、跑题了。为什么呢?

  1、出发点、入手处不同。

  写事作评议要从事情的起因写起,以突出事情的“六要素”为出发点;而写人,则是从人物的品格特点入手,以表现人物的品格或歌颂赞扬或批评教育为出发点。写事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写人要把人物的特点品质写出来,再用一件事情来证实。

  2、写人写事的落脚点不同。

  写事文章最后的落脚点是通过这件事来揭示一定的意义,说明道理或给人启示;而写人文章最后的落脚点是赞扬歌颂这个人的某种品质、精神或批评、抨击这个人的不良思想或品质。换句话说,写事从事入手,由事结束,而写人则是从人物外貌或品格敀手特点,由对人的评价结束。一个是落到“事”上,一个是落到“人”上。

  3、事例的作用不同。

  写事作文是从头号到尾记叙一件事,是写事情的本身;而写人文章,是拿一件或几件事做为例子来出现,写事不是目的,而是作为证据和理由来说明的。

  由此看来,写人记事两种体裁类型是不是有很大的区别呀?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写出的文章一定会鱼目混珠,偏离题目,中心要求的。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十三讲 开头结尾(上)

  疑惑:每次写作文,总是不知道开头怎么写,愁死人啦!

  解疑关键:多掌握点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和规律,开动脑筋,不拘一格。

  要想写出好文章,还要讲究有好的开头和结尾,有人用“龙头”“凤尾”来比喻,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好的开头会一下吸引读者把文章看完,引人入胜;好的结尾会让人读完还有余兴未了之感,令人回味无穷,印象深刻,“编筐编篓,贵在收口”啊!

  开头、结尾的形式方法很多,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它要根据不同文章、不同内容以及自己的思路、兴趣来决定,灵活机动。但在小学阶段,也可以说有一些基本方法要掌握运用。这里老师介绍几种常用的开头、结尾方法:

  一、记事的开头

  1、自然式开头(以起因写起)。

  从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天气环境)、地点、人物和起因入手进行开头,很自然地写下支去。这种开头也叫“顺叙”开头法。

  如《记一次扫墓》的开头:

  “清明节那天的早晨,天阴沉沉的,还飘洒着牛毛细雨。我们高年级同学站着整齐的队伍,手捧朵朵小白花,心情沉重地去烈士陵园扫墓。”

  2、倒叙式开头(从结果写起)

  这种开头是用回忆的口气先说事情的结果,然后再从头说起,让人觉得记忆中的事或美好、或有趣、或难忘、或后悔……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比如:《童年趣事》的开头:

  在我童年记忆的小河中,留下了许多金色的浪花,而最美的那一朵就是小时候“种汽车”,梦想能长出很多汽车的“傻事”,它给我带来的乐趣至今不忘,每想起这件趣事,还捧怀大笑呢!

  3、引歌引言式开头。

  这种开头是根据所记叙事件的内容和中心,选择有关联的名人名言、格言、古语或一两句歌词,来引出要写的事。比如:《春游》的开头:

  “穿过密密的大树林,我们来到可爱的地方……”这是我们五·二中队的同学们,擎着鲜艳的队旗,唱着嘹亮的歌,迈着潇洒豪迈的脚步,到郊外来春游,大家的心情,甭提有多高兴了。

  再如:《教训》一文开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毛泽东主席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也是我们前进的座右铭。是它,指引我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防止骄傲自满情绪,取得了进步。就说前几天的那件事吧:

  4、疑问式开头:

  写一件事情,可以在开头故意提出疑问,再解答、引出要写的事。这样,既有趣又有引人入胜。

  比如,《校园里的新鲜事儿》的开头:

  朋友,你知道我们学校最近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吗?告诉你,可多啦!尤其是为迎奥运会,同学们自发地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我为奥运做点啥?”的活动呢!这件事可深得人心呀!

  5、点明中心式开头

  在文章的开头,就把要写这

  件事说明的道理或给人的启示写出来,点明中心,直破题目。

  比如:《一件小事》的开头:

  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和鼓舞。王小东不声不响地修理损坏的桌奇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却反映了他关心班级集体,热爱公物的好品质,而且这件事还带动了好多同学,争先恐后为集体做好呢!

  二、写人记叙文的开头

  写人记叙文的开头也有很多,常见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自我介绍式开头。

  这样的开头主要用于写自己的作文。以自己介绍自己的口气说话。例如《我》的开头:

  我叫王小力,今年十岁了,正在胜利小学读五年级,是一个开朗活泼、爱说爱笔的小机灵鬼。我呀,喜欢体育运动,酷爱读书,同学们都说我是“书虫子”呢!

  2、外貌描写开头。

  用描写人物外貌特点开头,引出要写的人来。比如:《我们的王老师》的开头:

  她,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一头乌黑的齐耳短发,两道细长的黑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总是放射着坚毅慈祥的目光。嘴角边总是挂着微笑,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她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像园丁一样哺育我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最好的老师。

  3、开门见山式开头。

  这种开头是直接介绍人物的品格特点,概括全文要写的内容,直插中心。好比一打开门,就看见山了。比如:《我的妈妈》开头:

  我的妈妈叫付悦,今年38岁了,是一位白衣天使。她热爱自己的事业,为医治患者,挽救生命垂危的病人,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工作着,常常顾不上照顾这个家,更顾不上自己。

  画“________”的部分恰恰就是文章的中心,是全文的概括,看到这些,就知道文章要写什么了。

  4、见物思人式开头

  这种开头是以一件与人物有关联的物品为线索,引出要写的人来。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物件必须与要写的人有联系。比如:《我的好伙伴》

  每当我打开那本精美的相册,就会看见一张集体合影,目光就会停留在前排中间的男孩身上,他,大大的眼睛,厚厚的嘴唇,胖乎乎的小脸蛋上,有两个迷人的小酒窝……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他——我的好伙伴王小冬来。虽然他已经转学了,但我依然记着他,一个诚实善良的好孩子。

  5、问答式开头(或疑问式)

  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要写的人来。比如《我的爸爸》一文的开头:

  朋友,你知道“老抠”是谁吗?告诉你吧,“老抠”就是我爸呀!他是一家公司的老板,高高的魁梧的身材,浓眉大眼,一脸正气。虽然他有钱,可从不乱花,我要是跟他要零花钱,可不容易呀!但有时候,却又慷慨解囊,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开头有两种情况:一是自问自答;二是问而不答,留下悬念,让读者急于读下去。

  6、引言式开头

  这同记事中“引歌引言式”的开头相同。根据人物的品格特点,选择恰当的名言古语引出要写的人来。比如:《勤奋刻苦的人》开头:

  “树上的果实来源于地下的根,人的聪明才智来源于持之以恒的勤奋”。这是我们班宁小伟的座右铭。他呀,就是一个持之以恒、勤奋刻苦的人,我们大家呀,没有一个不佩服的。

  以上,老师介绍的只是记事、写人文章的几种形式,还有许多其它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在作文实践中去学习、揣摩、发现,写出自己的风格来。

  疑惑:文章的开头我不大发愁了,可怎么结尾呢?

  解疑关键:多掌握一些结尾的规律方法,瞻前顾后,灵活运用。

  同学们,咱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作文的开头方法,有了“龙头”,现在就要解决文章的结尾“凤尾”的问题了。要知道,文章的结尾也不是固定的不变的,它可以根据文章体裁,内容以及开头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结尾。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十三讲 开头结尾(下)

  一、记事记叙文的结尾

  1、自然式结尾。

  这样的结尾很容易,事情记叙完了,结果也出来了,文章也就结束了,这就是自然式结尾。如:《游笔架山》的结尾:

  太阳偏西了,我们也有点累了,便一起乘车,带着在笔架山游玩的快乐,踏入归途……

  2、总结式结尾

  事情记叙完了,总结一下收获,常用递进关系的复句来说说自己的收获或感受。比如:《记一次有趣的蛋壳实验》的结尾:

  这次蛋壳实验真是太有趣了!不但锻炼了动手的能力, 而且还从中明白了“力的集中与分散”的道理,收获太大了!所以我喜欢这样的实验!

  3、启发式结尾(也称“明理式”)

  这种结尾是把通过某件事之后所得到的启示、明白的道理写出来,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比如:《一件小事》的结尾:

  这件事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我却铭记不忘。事情虽然小,但它给我的启发却很大,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不论做错了什么事,只要认识到错了,而且敢于承认,勇于改正,那就一定有新的开始,一定会进步的。

  4、疑问式结尾(也称“反问式”)

  事情结束了,作者为了强调自己明白的道理或启示,故意用问句或反问句收尾,既表白了自己的意愿,又激发读者的思考,起到强化中心的作用。比如:《真正的友谊》的结尾:

  我们终于和好了,而且通过这件事,更让我们明白了以诚相待,宽容谅解才是友谊的基础。朋友,您说是不是这样啊?

  尾句也可以这样说:“朋友,难道您不这样认为吗?”

  5、梦幻式结尾

  这种结尾属于想象、寄托型。也就是不直接写事情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有可能不是一种情况,就用“做梦”的方式,来表现寄托意愿或结果。这种梦幻式很有意思,引人暇想。比如:《找妈妈》一文的结尾:

  这天晚上,男孩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小女孩找到了妈妈,正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呢!小鸟呀,也飞回自己的小巢,正和鸟妈妈一起快乐地歌唱呢!

  6、引歌引言式结尾

  有“引歌引言式”开头,也有“引歌引言式”结尾。根据事情的内容与中心,选择恰当的名言古语或一两句歌词,做为文章的结尾,富有鞭策、指引、激励的作用。如《珍惜时光的分分秒秒》一文的结尾:

  只有珍惜时光的分分秒秒,才能不虚度光荫,做应该做的事,这是经历了这件事之后给我最大的启示。朋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二、写人记叙文的结尾

  写人记叙文的结尾也很多,这里仅举几例。

  1、总结式结尾

  在文章的结尾,对所写人物的表现、品格进行总结。比如,《我的榜样》的结尾:

  这就是王小平,我学习的榜样。他就是这样勤奋向上,乐于助人,现在,他已经成了同学心中的偶像啦!

  2、赞扬式结尾

  在结尾,用歌颂的语句来赞扬人物的品格,突出和点明中心。比如:《我的老师》一文结尾:

  王老师就是这样热爱自己的学生,忠诚于崇高的教育事业,她勤勤恳恳、呕心沥血地传道授业解惑,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无愧于“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3、抒情式结尾

  在结尾,反悔自己对人物的赞扬、歌颂、敬佩之情。比如:《我的老师》一文的结尾:

  啊,敬爱的王老师,您就是这样,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无微不至地关怀呵护着我们;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无怨无悔地哺育我们成长;您对事业的忠诚与执着,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为有您这样的好老师而骄傲、而自豪!

  4、议论式结尾

  用议论的语句来阐述自己对所写人物的看法、观点,强化文章的中心。比如:《无私奉献的人》一文结尾:

  这就是我的老师,一个无私奉献的人。难道她没有亲人儿女吗?难道她就不知道辛苦劳累吗?难道她就不需要享受点安逸生活吗?不,她都懂,都知道,然而,她把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做为自己的第一生命,把无私奉献当做最大的快乐。这样的老师,我们怎能不热爱、不敬佩呢?

  5、篇末扣题式结尾

  这类结尾同总结式结尾一样,是最常见、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所题目或有关题目中的“题眼”写进结尾里。比如:《值得我学习的人》一文的结尾:

  这就是王小刚,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他的谦虚、他的诚实、他的热情待人,都为我树立了前进的榜样,让我佩服不已。

  以上,老师从记事、写人这两种类型体裁的开头和结尾进行了指导,这些只是供同学们学习和借鉴。更多的还有待于在今后作文训练过程中,你们自己进一步去尝试和摸索。这里,老师只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疑惑:我看了作文题目就动笔写,可写写就写不下去了,心里乱糟糟的,怎么办?

  解疑关键:审清题目,设计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写作文时,千万不要看到题目就动笔写。因为你没有明白题意,没有怎么写的思路,心里没数,当然会写不下去,而且心里乱糟糟的了。那怎么办呢?

  一、审清题意,抓住“题眼”,知道体裁和写什么。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题目都不清楚,那太盲目了,当然写不好。

  ①读题目,解意思,找“题眼”看题目有几个词?都是什么意思?哪个词是最主要的?根据题目,想写什么?比如:《一个刻苦学习的人》题目中共有“一个(表示数量)”、“刻苦(吃苦、不怕难、肯钻研)”、“学习的(指写的内容范围)”、“人是要写的人物:这样四个词。其中“刻苦”最主要,说明“学习”的特点和程度。那“刻苦”就是“题眼”。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的是“刻苦学习的”“一个人”,也就是“谁?”“怎样刻苦学习的?”

  ②读题目,辨体裁,选材料。

  理解了题目睥意思,就要通过审题,弄清文章是什么体裁?是写“人”,是写“事”还是“状物”的?《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中的“人”,一个字就告诉我们是写人的记叙文。如果《记一件刻苦学习事》这里“的事”告诉我们是写事的记叙文。那如果题目中没有“人”和“事”这样的词,怎么办?比如《我心中的榜样》、《第一次学会做饭》这两个题目:

  《我心中的榜样》这里的“榜样”是什么?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人”,由此,不就可以判断是写人的体裁吗?

  《第一次学会做饭》这里的“做饭”是一件家务事,而是“第一次学会”,这里就是说学做饭的事,因此是写事的记叙文。

  那为什么非要分清“写人”还是“写事”呢?这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体裁在写法思路上根本不同。“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外貌、品质、性格特点,然后用事例来说明。而“写事”则完全不同,它不是从人物外貌、品格特点入手,而是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考虑,也就是从事情的起因(或倒叙结果)写起。所以,不分清这两种体裁,是不是没法写呀!

  二、列写作提纲,确定写作顺序与方法

  题目审清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考虑“怎样写”的问题了。怎样写,就是用什么顺序、方法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那就要列出“写作提纲”也叫“写作思路”“布局谋篇”。有了这个提纲思路,写起作文来,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了。写完上段,就会按列出的提纲,去写下一段。考试时,可以把这个书面提纲思路记在心里,刻在头号脑中,这也叫“腹稿”。

  提纲怎么列呢?可以分两大部分:(一)写什么?(到了高年级,又可称为“中心思想”)(二)怎样写?在“怎样写”,先说明“用什么顺序写”也就是“顺叙”、“概括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总分总”(先总起概括、分别叙述、总结全文)等。然后,再说“分几大段”?每段用一句简炼的话做为“段意”;同时,要确定哪段是重点段(主要的内容为重点段)?重点段又可以分几小段?每小段写什么?比如: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记事 记叙文)

  (作文提纲)

  (一)写什么?

  我想写小时候打坏邻居家下班逃跑并跟妈妈说谎的一件事,说明自己不诚实,表达了十分后悔的心情

  (二)怎样写?

  用倒叙的方法写,全文共分四大段:

  第一段:写我现在回想起小时候打碎邻居家下班逃跑那件事,心里就十分后悔。(倒叙)

  第二段:写我和小伙伴在楼下踢球,玩得很开心。(事情的起因)

  第三段:写我踢球不小心弄坏了邻居家的下班逃跑了。(事情的经过)是重点段,分两小段:

  1、写我不小心,把球踢到邻居家的下班上,玻璃碎了。

  2、写我很害怕,逃跑了,还跟妈妈说谎。

  第四段:结果邻居家自己上了新玻璃。这件事让我后悔不己,我要道歉。(事情结果)有了这样的详细的提纲思路,心里有数了吧?写起来,心里还乱糟糟吗?再如:

  我最敬佩的人(写人 记叙文)

  (作文提纲)

  一、写什么?

  我想通过我们班王小乐送迷路小孩回家而耽误了自己去参加乐器比赛的事,说明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表达了我的敬佩之情。

  二、怎样写?

  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全文共分两大段:

  第一段:概括王小乐的外貌、性格和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第二段:写王小乐送迷路小孩回家这件事,来说明他助人为乐。是重点段,可分三小段:

  1、写星期天早上王小乐,背着小提琴准备去少年宫参加乐器比赛,发现了一个迷路的小孩。

  2、王小乐询问并送小孩回家。

  3、写王小乐没赶上乐器比赛,但他不后悔。

  总之,审清题目,构思好作文提纲,写作文就有了遵循了。好比是建筑一座大楼,必须先绘好设计图纸,然后再按图纸施工一样,明白了吗?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十五讲 过渡衔接

  疑惑:写作文时,常遇到前后接不下去的情况,怎么办?

  解疑关键:学习一些过渡与衔接的规律方法,让文章前后连续顺畅。

  今天我们来讲最后一讲,关于作文中的过渡与衔接问题。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前后通畅、连续自如,光有完整的句子和段落还不够,还要想方设法通过恰当的过渡与衔接,才能完成。写文章时要瞻前顾后。也就是写上边要想到下边,写后边还要考虑前边。

  所谓“过渡”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连接;所谓“衔接”,是指上下句之间,前边一层意思与后边一层意思的连接。这些都是有规律性可遵循的。

  一、关于句间、层间的衔接

  1、自然顺承。

  这是指按先发生的事情或情节先写,后发生的事情后写这样一个“顺叙”过程,把句子连接起来,也就是活动内容的联系。比如:

  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立刻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或游戏。我和小兰抻绳用力地摇,其它同学们站成一排,一个接一个地进行“鱼贯式”跳绳。谁都小心翼翼地跳着,生怕因为自己跳不好而影响大家。

  有时,还用表示先顺序的承接词语来衔接。如:“首先、接着、然后、又、同时、还、最后”等。这主要用于先后顺序比较分明的时候,比如某个活动、某项实验过程等。

  2、概具或具概式衔接

  这种衔接方式是先用中心句做总起句,概括一段话的内容,然后用“记得那是”或“就说那次”这样的词语把要写的事例引出来,进行衔接。比如:

  小刚有很多爱好,尤其喜欢读书。一读起书来,就如痴如醉,连吃饭都忘了。‖记得有一次……(具体事例略,可按“顺承式”接着写)

  画“‖”前的句子是概括,“‖”后的句子是引起要写的那件事。(概具式)

  3、总分式衔接

  有时在一段话中,要写两层以上也就是两个以上的事儿,这时,就可以用“先总说后分说”的方法衔接。比如:

  ①小兰特别爱清洁、讲卫生,这一点,谁都知道。‖②她穿的衣服,哪怕是旧衣服,也总是洗得干干净净;|③她用的文具、玩具总是一尘不染;她还经常剪指甲、洗头、洗脚、饭前便后坚持洗手呢!

  这里画前①是总的概括,“‖”以后的②③是分别说两件事例。(总分式)

  二、段间的过渡

  1、用过渡句过渡(关联复句)

  要根据上下段的内容、意思决定用什么样的关联复句来进行过渡。

  ①“递进关系”过渡。这是指上下段内容、意思是越来越好、越重要时,用“递进关系”的关联复句:“不但……而且”、“不仅……还”等。

  如:小兰不但自己刻苦钻研,学习成绩很好,(这是在说上一段)而且还能主动帮助别的同学搞好学习,提高成绩。(这后半句是说下一段内容的)

  2、转折关系过渡。这是指下一段内容、意思正好跟上一段相反。用“转折关系”的关联复句:“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却”

  比如:小兰虽然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节俭得很,但是对班里生活困难的同学却毫不吝啬,非常大方慷慨。

  前一句是说上段“小兰对自己如何”,后一句是说下段“对别人不吝啬、大方慷慨”,这就起到了“承上”和“启下”的过渡作用。

  ③因果关系过渡

  上一段说的是成果或收获(结果),下一段阐明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果或收获(原因)用“先果后因”关系的复句:“之所以……是因为。”

  比如:小明之所以取得了这样丰硕的成果,是因为她持之以恒、勤奋努力。

  前半句是上一段内容的“承上”,后一句是引出下一段内容“启下”。

  上边说的三种情况的过渡句,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目的是为了引起下文,所以,在作文中就把这个过渡句归下段。如果主要是为了总结上文,不引起下文,那就归上段。如果在阅读分析时,也按这样的规律决定归上段还是归下段。

  2、用过渡段过渡

  有时,上段与下段之间,仅用一个关联复句进行过渡,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或过渡效果不太明显时,就需要用一个短小的自然段来过渡,可三言五语,可三句两句,这样的自然段归上和归下都不恰当,就独立成一个自然段,这就叫“过渡段”。

  比如:小明对待自己严格有加,处处起模范作用,从不原谅自己的一点点过错,深受大家的好评;|对别人却宽宏大量,热情耐心。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都会伸出友谊之手,尽心尽量地去做,让大家深受感动。

  “|”前的句子是承上段,总结上一段的大体内容;“|”后边的句子则是“启下”,引出下段要说的主要内容。这几句话归上归下都不合适,所以自成一段,为过渡段。

  3、中心句做总结句过渡。

  有时在一篇文章中,要分别叙述几个方面的内容时,不必用“关联复句”和“过渡段”来过渡,就可以用中心句做总起句来自然过渡,这样的过渡方法,简明干脆、不啰嗦。

  比如写一个“三好学生”的几个方面优点时,每一方面为一段,每一段开头的总起句概括这段这一方面的主要内容,也叫“中心句做总起句”:

  ①志强心地善良,待人热情,总是乐于帮助别人。

  ②志强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各科成绩在全班总是名列前茅。

  ③志强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有良好的劳动习惯。

  ④志强坚持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可好了,还是校长跑运动呢!

  上边①--④这四句话,就是文章第二大段的四个小自然段,也就是表现志强是“三好学生”的四个方面。所以这四句话分别是四小段中的总起句、中心句,这本身就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总而言之,注意运用必要的方法和形式,进行文章句间的衔接、段间的过渡,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之一。究竟怎样过渡与衔接才好,都可以不拘一格,都需要我们根据自己作文的实际情况,灵活决定。

  好了,到今天为止,我们的作文解疑指导十五讲就全部讲完了。真诚地希望同学们在习作的广阔天地,大展身手,开发自己的智慧,勤练笔,多写作,是一定能迅速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的。

  再见!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321247/

推荐访问:小学生作文辅导教案 初中作文辅导教案 高考作文辅导教案 小升初作文辅导教案 中考作文辅导教案 高中作文辅导教案 三年级作文辅导教案 六年级作文辅导教案 小学作文辅导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辅导教案 五年级作文辅导教案 二年级作文辅导教案 四年级作文辅导教案 初中生作文辅导教案 写人作文辅导教案 小学专题作文辅导教案 小学分类作文辅导教案 小学材料作文辅导教案 小二年级作文辅导教案 初一作文辅导教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