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月满西楼]月满西楼李清照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5-16 09:27:07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月满西楼李清照篇一: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题及赏析


  导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也是高中语文教材古诗中一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剪梅》的阅读练习题及诗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阅读练习题
  1.简要分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在全词中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2.词的上片与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的上片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写了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为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展开。
  3.对李清照的《一剪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藕香残”是以点代面的写法,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表现出词人孤独寂寞的感觉
  B.“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句中的“独”点出夫妻离别后的孤独,暗含对丈夫归来的切盼
  C.“花自飘零水自流”比喻岁月流逝,不见丈夫归来,内心极度悲伤。 D.“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句把愁说成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由外到内,此消彼长,表现出内心难消的愁绪。
  答案:C 非比喻岁月,而是水独自流去,不理会诗人情怀,更加感伤。
  4.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始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 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 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0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答案:D 李煜词风婉约
  5.《一剪梅》中词人用平常字眼表现出新奇的意境,写出愁的运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一剪梅》赏析
  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李清照《一剪梅》教案课件

2.《一剪梅》鉴赏及阅读赏析

3.《一剪梅》意境赏读及读后感

4.古词《一剪梅》李清照 教学设计

5.《一剪梅》李清照 教学方案

6.高二语文《一剪梅》教案

7.李清照《一剪梅》讲课稿

8.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反思

9.《一剪梅》里面的歇拍

10.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月满西楼李清照篇二: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与答案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
  (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参考答案】
  (1)、 “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2)、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3)、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4)、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无可奈何花落去,水流无限似侬愁
  (5)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6)、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联想: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附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附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

月满西楼李清照篇三:醉花阴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此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结构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铺叙笔法;而把节日离索的刻挚深情留在结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此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含蓄。唐司空图认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诗品·含蓄》)从字面上看,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也即时间过去了多少)的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更加难捱。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的还是内心感到凉。于是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读罢全词,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生动地立在读者眼前。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31119/

推荐访问:李清照词月满西楼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