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8-08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1) [捃]曾巩《菜园院佛殿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菜园院佛殿记》是北宋散文家、文学家曾巩的一篇文章。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曾巩《菜园院佛殿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菜园院佛殿记
  曾巩
  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
  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①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注:①捃摭:采取,采集。
  6.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菜园有籍于尚书 籍:户籍
  B.而即其处立寝庐 即:靠近
  C.期月而用以足 期:整、满(年、月)
  D.则未尝有勤行之意 则:表转折,却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佛殿的菜园原来是一片荒地,草木满地,牛羊践踏,也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屋。
  B.菜园院佛殿主要是僧众们向民间化缘募捐建成的,是菜园院耗资最多的建筑。
  C.佛法之所以被天下人推重,就在于他们善于注重细节,愿意接受一切赞助。
  D.作者写这篇记,不单表彰了佛家的才智,也反思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根源。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4分)
  (2)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4分)
  9.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菜园院佛殿记》阅读答案

  6.(3分)A(登记)
  7.(3分)C(佛法被天下人推重,除了自身经义,还有僧众们的努力推广)
  8(1)(4分)于是让他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一有收入就登记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乃”“乞”“得”各1分,“乞民间”句式1分)
  (2)(4分)用这样的思想相互熏染,所以经过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贤者出现,也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志向啊。(“相薰以此”“得志于其间”句式各1分,“以此”“作”各1分)
  9.(4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认真扎实,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拓展阅读:《菜园院佛殿记》参考译文
  庆历八年的四月,抚州有个菜园僧,法名可栖,得到同州人高庆、王明、饶杰等人一起出资,率领民众在他的院子里建成了佛殿,把佛像安放在里面,然后过来要我写文章来作记念。
  起初,菜园在尚书省有登记,在城南五里有块土地,但是地里长满了草木,牛羊随意践踏,想找个能住人的房子,都找不到。和尚可栖来到这里,却高兴的说:“这是世间荒废的土地,世人都不来争抢,我得到这里用来养老,这就足够了。”于是靠行医从世人那里收集资金,然后靠近这个地方建立起寝庐、讲堂、重门、斋庖等房舍和客房,于是召集他的门徒住进去。唯独佛殿的工程量最大,他估计自己的力量完不成,于是让他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一有收入就登记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慢慢积累,满一月后费用凑够,工程得以完成。从可栖来到这里居住(到现在),一共十年了。
  我看佛教徒们,凡是要做什么事情,他们这些人都是勤奋努力,专心致志,不肯马虎完成,不追求做得快,所以善于由小成大,变难为易,而他们所做的,没有一件不如他们心愿的,哪里只是他们的说词足以打动人呢?这其中也有智慧使然啊。像可栖这样辛苦经营,一点一滴详尽细致地选择累积,忘却十年时光的漫长,而达成他的志向,他能做到的原因,难道不近似这个道理吗?啊!佛法原本正被天下人推重,而学习佛学的人又这样善于耕耘。至于世间的儒生,学习圣人的道理,他们自以为已经学到了本事,等到他们出任天下之事,却一点没有勤勉的心志,坚持不懈的节操,老少聚集一起议论:“不过图一时的好处罢了,怎么能希望传世百年,达到教化的熏陶,获得久远的功效呢!”用这样的想法相互熏染,所以经过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贤者出现,也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志向啊。由此看来,反而比不上佛家学者坚持长久了。那么他们佛家兴盛的原因,不正是儒家所固守的衰落了的原因吗?为他们写这篇记,不只是用来彰显他们佛家的才能,也是为我们儒家之道不再通行而惭愧罢了。曾巩记。

(2) [捃]童心优秀议论文

  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叫捃儿的学生造了一个句子——“早晨的阳光很活泼”,被老师判为错句,理由是搭配不当。捃儿的父亲是一个画家。早晨作画时,他忽然发现美妙的光点在枝叶上变幻着,仿佛斜泛着的妖冶的眼波,很灵动,很——活泼!爸爸忽然间懂得了儿子的句子,“阳光很活泼”,多生动,比什么“小狗、小猫很活泼”之类要高明多了!这样充满想象力的意境,再进一步就是诗了!面对父亲的解释,那位年轻的女教师觉得委屈:“这么说是我把你那大诗人的儿子扼杀掉了?还不是为你儿子好,这样的句子考试能过关吗?”毕竟儿子还要参加大考,毕竟老师监督着学生,而上头还有监督老师的人……爸爸违心地关照儿子,以后不要再造这样的句子了。
  行文至此,让我想起一篇来自美国的小学生作文:“几个小男孩儿在野外的芦苇丛捡到一个蛋,有的说是蛇蛋,有的说是鸟蛋,大家为此争执不休,决定把蛋带回去在烘箱中孵化,蛋壳快破了,大家紧张地盯着看,没想到,蛋壳里孵出来的居然是里根总统!”这篇作文,是美国老师赞赏的经典之作,不光获奖,还广为传颂。
  同样的童真童趣,同样富有想象力的作文语言,却是截然不同的评价,这其中,除了社会背景、教育制度的原因外,我们的教师是否也应该有所反思?试想,如果美国孩子在写作文时没有极舒展、极自由的心态,而是担心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能写出如此童真童趣吗?那么,在中国,这个叫捃儿的孩子受到老师这样的冷遇,他的童真童趣是否依旧?当然不会。可以肯定,若干年后,他的作文,就如流水线上生产的作品,规规矩矩,毫无个性可言。
  这就是教育扼杀童心的典型事例。如果说教师这是为考试所累而不得已而为之,那么,有些登在报刊杂志,署名低年级小朋友的文章,却文笔老练,思想深邃,宛如成人手笔,这又是为什么?如果这是教师越庖代俎的作品,那就是教学观念的问题了。不论出于哪种需要,如果教师不厌其烦、肆意修改学生作文,把学生的习作改的童趣尽失,那就是对童真的扼杀。这种做法,不光使孩子对作文信心全无,一种“您看着办”的心态;还使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严重影响下一代的“诚信”观念,使他们过早的学会虚荣或欺骗。而那些读到如此佳作的同年龄的孩子,还敢捧着自己的童心作文,沾沾自喜,踊跃投稿吗?
  孩子的世界是纯洁的,孩子的天空是纯蓝的,孩子的生活,率直、天真,毫无矫饰,如同他们的作文语言,充满灵气。还孩子童心一片,让童心写出孩子的天空,教师就要摒弃世俗,带着童心,充满宽容和民主,鼓励孩子书写真情,引导孩子展现个性。

(3) [捃]旧唐书的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
  【原文】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81051/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