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朗诵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朗诵节奏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5-10 11:48:41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水调歌头朗诵节奏篇1:关于诗歌的朗诵技巧

  关于诗歌的朗诵技巧有哪些?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一、配以辅助工具
  选手在参赛之前,还需要配以适当的辅助工具,这样能够让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选手为其营造的氛围。
  例如,选手在朗诵古诗词的时候,可以穿上古代服饰,梳童子髻,使用书简,这样很应景,更容易赢得听众的好感。
  例如,选手在朗诵现代诗的时候,可以穿上民国服装,简单的化妆,女生的梳妆为简单的马尾或者是双辫子即可,男生主要是穿着中山装。
  此外,为了更好地呈现出作品的韵味,打动听众的心,选手还可以配以背景音、PPT、视频、乐器或者是一些其他的辅助工具,更加具有画面感,更加具有冲击力,进而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
  二、营造朗读意境
  在朗诵的过程中,选手应该注意营造出特定的意境,这样才能够更快地进入到所诵读的作品的氛围中。
  例如,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作的《将进酒》属于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诗由黄河起兴,整首诗的感情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
  那么,选手可采用比较激昂的古典乐作为背景音乐,这样可以将选手引导入到诗的意境中。
  例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就是典型的沉郁型作品。词中寥寥数笔勾勒出残秋时节的画面,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凝集心头,无法排遣的郁结,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所以,选手可以选择比较沉婉、凄凉的古典曲子作为背景音乐,这样既可以快速将听众带领到朗诵的情景中,选手也可以将酝酿好情绪,快速进入状态。
  不同的诗歌作品,所呈现出的情感是不同的,例如,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文中将现实和理想境界进行虚实结合,勾勒出世外桃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例如,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三、处理好语言表达
  古诗文诵读要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诗歌的诵读,节奏的停顿尤其重要,节奏停顿要注意连而不断,并且要注意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作逻辑的停顿。
  朗诵语速的快慢要依情节的发展与感情的变化来灵活处理。一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朗诵稍微快一点;情节舒缓、情绪忧郁悲伤时,朗诵速度放慢。
  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朗读者在朗读的时候就需要控制语速,要注意语速适中。
  关于重音的处理,朗读者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其中语气语调的处理,只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陈述、疑问和感叹句的作用,灵活处理,一定会为诵读添彩。
  四、朗读方式的选择
  各种不同的诵读方式,诗歌朗诵中有着不同的作用,主要的朗诵方式如下所示。
  范读:教师或学生的在教学起始时的诵读,它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能架起作品与读者的心灵交流的桥梁。
  独诵:让学生进行个体表演,可展示学生的才华,体现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文化积累、生活经验、思想素养的二度创作的成果。
  齐诵:男声齐诵、女声齐诵、男女声轮流诵、男女声合诵、独诵与合诵的结合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的加以运用,可起到如同交响乐般的奇妙效果。
  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诵读激情,补充课堂教学的阅读数量,拓展视野。
  五、朗诵的小技巧
  古诗词朗诵现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创新的形式,选手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对于参赛也是具有极大帮助的。
  朗诵技巧包括了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朗诵要有规范的语言的基本功。要求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朗诵要能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内心的事项要与作品和作者相同,必须要求内心所想到和看到的内心视像,能够有原始情景的再现和再有。
  朗诵应该都是接近生活的艺术语言,而不要盲目地模仿腔调。朗诵要求有美感 。
  要注意朗诵的仪表和仪态。如果要登台的话,还要注意上台的步伐。两条腿不要呈八字,而要微微收紧。

水调歌头朗诵节奏篇2: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一等奖

水调歌头朗诵节奏_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一等奖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读准字音,读出韵律,熟读成诵。
  3、品味字句,研读赏析,掌握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4、理解苏轼,体会感情。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词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对词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基本鉴赏能力。因此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体验词的语言美感,获得进一步的语感熏陶,较为深入地理解作者借助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品析写作特点,激发学习词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字句,研读赏析。
  难点:理解苏轼,体会感情。
  4教学过程
  评论(0)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配相关中秋画面。
  1、导语: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出自哪里吗?(引出课文)在众多留芳千古的咏月绝唱中,苏轼的《水调歌头》如一颗耀眼的明星,更为璀璨。今天,就让我们在这种唯美的图画意境和优美的音乐声中,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出示幻灯片,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学生先介绍,老师再作补充,后出示幻灯片。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书画上与黄庭坚、米芾、蔡囊并称“宋四家”。上学期曾学过苏轼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写作背景: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节
  1、一读:生先齐读,纠正字音,划分节奏。
  2、二读:生配乐初试读,生生评价,师作小结。
  3、老师配乐范读。
  4、三读:生配乐再齐读。
  (三)问题导读,精读课文
  1、赏析词的上片。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中的“宫阙”具体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该如何理解呢?
  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所谓“人间”,是指什么呢?
  ④上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2、赏析词的下片。
  ①下片中哪些词语流露出作者思念亲人之苦?
  ②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③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3、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4、从这首词中,你又学到了什么呢?
  (四)学生互动,解决问题
  (采取分小组讨论最终交流汇报的形式进行)
  (五)当堂训练,巩固成果
  1、给加点字注音。
  宫阙( ) 朱阁( ) 绮户( ) 婵娟( )
  2、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六)(回顾本课堂所学内容)
  教师小结:是啊,苏轼就是这样一个心胸豁达、乐观积极的人。在苦闷矛盾中,问天问月问人生,最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愿同学们的心灵永远像明月那样纯洁和美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七)拓展延伸
  有关“月”的诗句
  (八)齐诵全词(作业)

水调歌头朗诵节奏篇3:水调歌头诵读背景音乐

水调歌头朗诵节奏_水调歌头诵读背景音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中秋之夜,欢畅痛饮到天亮,大醉,写了这首词,并以之怀念弟弟苏辙)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之时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赏析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寄思,幻想游仙于月宫。
  下片写赏月后的体会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7831/

推荐访问:诗朗诵水调歌头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