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罗隐的诗]罗隐的诗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8-01 19:00:03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罗隐的诗一:罗隐的古诗


  罗隐是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1、《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2、《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雪》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
  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4、《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5、《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6、《柳》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7、《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8、《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9、《七夕》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10、《宫词》
  巧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落日黄昏空掩门。
  11、《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12、《梅花》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13、《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14、《竹》
  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

罗隐的诗二:罗隐唐诗《蜂》全诗赏析


  《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山尖:山峰。
  尽:都。
  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白话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创作背景】
  罗隐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赏析】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

罗隐的诗三:罗隐的唐诗《鹦鹉》赏析


  罗隐《鹦鹉》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罗隐《鹦鹉》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
  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
  语得分明出转难。
  【赏析】
  三国时候的名士祢衡有一篇《鹦鹉赋 》,是托物 言志之作。祢衡为人恃才傲物,先后得罪过曹操与刘表,到处不被容纳,最后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在一次宴会上即席赋篇,假借鹦鹉以抒发自己托身事人的遭遇和忧谗畏讥的心理。罗隐的这首诗,命意亦相类似。
  “莫恨雕笼翠羽残 ,江南地暖陇西寒。”“陇西”, 指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 ,延伸于陕西、甘肃边境)以西,旧传为鹦鹉产地 ,故鹦鹉亦称“陇客”。诗人 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子里,所以用上面两句话来安抚它:且莫感慨自己被拘囚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话虽这么说,“莫恨”其实是有“恨”,所以细心人不难听出其弦外之音:尽管现在不愁温饱,而不能奋翅高飞,终不免叫人感到可惜。罗隐生当唐末纷乱时世,虽然怀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大半辈子,无所遇合,到五十五岁那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71622/

推荐访问:蜂罗隐的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