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菊花诗]菊花黄巢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7-30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菊花黄巢篇一:黄巢《题菊花》唐诗赏析


  《题菊花》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采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力图主宰社会的豪迈思想。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⑴,蕊寒香冷蝶难来⑵。
  他年我若为青帝⑶, 报与桃花一处开⑷。
  【注释】
  ⑴飒飒:形容风声。
  ⑵蕊:花心儿。
  ⑶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⑷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白话译文】
  在秋天飒飒的西风中院内开满了菊花。蝴蝶早已随夏日远去,蕊寒香冷的菊花只能在秋风里孤芳自赏。如果有一天我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那么一定要让这美丽多姿的菊花同桃花一样开在春天里。
  【创作背景】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记载:“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应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巢之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里说这首诗作于黄巢五岁时,不可信。此诗当作于黄巢年青时,发动起义之前。
  【赏析】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第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菊花黄巢篇二:名人的成长故事50字


  名人们的故事激励这一代又一代正在黑暗中摸索的青年人。下面是我们带来的名人的成长故事50字,欢迎大家阅读。
  名人的成长故事50字篇一

  张爱玲出生於旧中国曾经地位显赫的官宦家庭里。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着名清流派的代表, 是李鸿章的女婿。张爱玲的父亲一身遗少作风, 染有弄花捧月之恶习, 因而夫妻不和。她的母亲是南京黄军门的女儿, 曾经留过洋。张爱玲生长的这种家庭, 既给了她得天独厚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修养, 又使她形成敏感而又冷漠、孤僻而又实际的性格。
  名人的成长故事50字篇二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名人的成长故事50字篇三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高斯已经算出来了,高斯告诉大家他算出的答案: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名人的成长故事50字篇四

  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从小就喜爱菊花。唐代风俗,在重阳节这天,亲友相约登高,饮酒赏菊。黄巢的爷爷因为自家满园菊花盛开,便在园中摆下家宴,邀子侄们一起来赏菊。酒过三巡,老爷爷一时兴起,提议以菊花为题,大伙儿联句赋诗。谁知轮到他联句时,竟一时想不出佳句来。坐在爷爷身旁的黄巢等得不耐烦了,就抢先脱口吟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
  清脆的童音刚落,顿时赢得全场喝采。可唯独黄巢的父亲神色惶恐,连连摇头说:“这赫黄衣是老天赐给皇帝的,你怎么敢随便乱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说着,就要动手教训黄巢。老爷爷一看不好,连忙挡住,说道:“恕他年幼,不要打了,就罚他重做一首吧!”
  不等父亲表态,黄巢立即应声:“遵令!”只见他略加思索,立成一篇:“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李一处开。”
  诗的大意是说:在飒飒的秋风中,满园菊花一齐开放,但因秋天逐渐寒冷,所以蜂蝶不来。将来我如果做了春天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李花同在春天开放。
  这首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举座的人都为他的诗才惊叹不已。
  后来,黄巢赴京赶考。虽然他抱负远大,才华横溢,但由于科场黑暗和朝廷腐败,结果却名落孙山。此时,他深感自己像开不逢时的菊花,又做了一首咏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这铿锵有力的诗句,表达了他要砸碎旧世界、重奠新乾坤的豪情壮志。
  名人的成长故事50字篇五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菊花黄巢篇三:《题菊花》阅读答案


  《题菊花》《题菊花》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它展开了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大胆想象。
  题菊花

  黄 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释:
  飒飒∶风声。
  蕊∶花心儿。
  青帝∶春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题菊花》阅读题

  ①“菊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评价诗歌中体现出来的作者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菊花》阅读答案

  ①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
  ②诗人借把菊花“报与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表现了作者朴素的平等思想,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拓展阅读:《题菊花》赏析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第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67955/

推荐访问:黄巢菊花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