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张汉卿]张汉卿

来源:童话寓言 时间:2018-07-30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童话寓言】

(1) [张汉卿]中国名人张学良痛感“9·18”自己判断失误的故事


  导语: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着名爱国将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相关名人故事,欢迎查阅,谢谢。
  中国名人张学良痛感“9·18”自己判断失误的故事
  重现历史的温度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囚禁达五十余年,直到1990年才逐渐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后定居美国,2001年10月14日逝世。
  张学良恢复人身自由后受到各方关注,多国媒体和学者对他进行了访谈。199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与张学良商定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从1991年12月至1993年8月,由张之丙、张之宇担纲对张学良进行了60次访谈,共采得录音带145盘,录音资料约7000多分钟。这些资料现存于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
  据悉,这是张学良一生所做的口述回忆中时间最长,工程最为浩大,最有系统的,依据采访录音带听录的口述文本资料多达120余万字。口述内容十分广泛、丰富而详尽,不仅涵盖了张学良的一生,还涉及许多政治人物和历史当事人,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历史、艺术、宗教、哲学诸方面。
  访谈时张学良所处环境较以前宽松,是历次口述中最为坦诚的,涉及的话题深度超越以往,对许多事件、人物、问题进行了评论,表达了晚年张学良对自己一生和国家、民族历史的总结性认识。
  填补诸多历史空白
  张学良的口述历史访谈主要围绕其一生及其经历的事与人展开,口述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
  张学良的口述细化了许多历史情境,使一些事件更加丰满,许多人物更加鲜活;他的口述也填补了一些历史事件的空白、断点,纠正了一些讹传,澄清了一些混沌模糊的历史真相;张学良的一些“即兴点评”,使有些复杂的历史叙述变得简单明白,有些茫昧的人物变得清晰;张学良对其亲历的历史事件和接触过的众多历史人物都有比较冷静、客观的认识评价,对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是非功过也都有坦诚的叙述。
  访谈内容真切具体,语言风格率性独特,方言口语生动自然,不囿常规。总体而言,个人色彩纯粹,较少有其他因素掺杂。同时,也由于张学良的特殊经历、鲜明的个性、90多岁高龄的记忆性失误,以及访谈者对受访者的迁就等原因,口述中也存在内容重复、叙述松散零碎等问题和缺憾。
  最好的一部口述历史
  评论指出,这是目前最好的一部口述历史。整体上看,张学良口述历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无论对学术研究,还是有文史爱好的普通读者都是不可替代的作品,是研究张学良和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
  在诸多口述中,这是最正式的一部。全部口述历史工作经过张学良生前亲自授权,也是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唯一没有公开出版的。
  幽居高雄时连洗脸水都没有
  张学良在失去自由后,曾经三次写信给蒋介石,表示了三次要去抗日。张学良说不知道宋哲元和傅作义这两位将军曾经联名要求“中央”,希望他能出来帮着他们来做抗日的事情。
  张学良回忆说,关在高雄的时候,天气很热,根本就没有水冲凉,“那时候那个苦啊,不是现在,你们想不到的。洗完脸还得留着洗脚,这一盆水用两次。”
  张治中曾三次看望幽禁中的张学良。张治中写有《三访被幽禁的张学良》回忆录,发表于《文史通讯》1981年第5期。文中说:“从1936年汉卿被拘之日起到1947年这10年间,我看过他三次。”“第一次会见是1936年12月26日,张汉卿送蒋到了南京,住在南京鸡鸣寺宋子文公馆。”“第二次会见是1938年八九月间。那时……我在湖南当主席,张汉卿被拘禁在湘西沅陵县城对面的一个寺庙里。我因到湘西去考察,所以特意到沅陵去看他。第三次会见是1947年10月间,地点在台湾新竹。当时我当西北行辕主任……去作休假旅行,到了台湾。张汉卿那时关在台中新竹。当时台湾警备司令彭孟楫是我的学生,我到台湾后即向彭提出要去看张汉卿。彭很犹豫,不敢答应。我当即对彭说:‘一切责任由我负,不会连累你。’”
  不愿意打内战
  张学良说:“我自己承认‘九一八’事变就是我判断错误……我认为日本不会打的。我认为日本是挑衅,找点麻烦,可以多要点好处哇。我是这么个判断。”“那时候我们想依靠国联,没想到国联没有力量,没想到。”
  他在本书中再次还原重大的西安事变,他表示,不愿意打内战。
  张学良恨透了内战,“我随父亲出关,到河南陇海路的一个站,前头有红枪会,不能走了,停在那儿。哎呀,我难过死了,现在想起来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火车停在那儿有个老太太,也不大岁数,五十不过。我送给她馒头,她就把那馒头连土抓着往嘴里吃。我说你怎么这样啊?我很难过,她说,我家里的壮丁都叫人拉走了,当兵去了,就剩我,我也不能做事情,岁数大了。你看!”
  张学良口述说,“西安事变的秘密就是四个字,翻过来调过去。蒋先生说是‘安内攘外’,我坚持‘攘外安内’,就是倒过来。所以我在蒋先生去世以后,我写有一副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那蒋先生待我实在是好。蒋先生看得起我,‘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雠仇’。”
  张学良一直认为说,“我这人呐,比如说西安事变,等于我叛变。我上南京,把蒋先生送到南京,军法审批可以把我枪毙,我也知道。枪毙就枪毙,我是军人,我负责任。我这人是从来这样子,我干什么我负责任,我决不退却。”
更多热门文章:
 

(2) [张汉卿]文言文阅读理解题:明史·许逵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进士。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沉静有谋略。授乐陵知县。六年春,流贼刘七等屠城邑,杀长吏。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令民屋外筑墙,墙高过檐,启圭窦①,才容人。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余皆入队伍,日视旗为号,违者军法从事。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贼果至,旗举伏发,窦中人皆出,贼大惊窜,斩获无遗。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事闻,进秩二等。时知县能抗贼者,益都则牛鸾,郯城则唐龙,汶上则左经,浚则陈滞,然所当贼少。而逵屡御大贼有功,遂与鸾俱超擢兵备佥事。逵驻武定州,州城圮濠平,不能限牛马。逵筑城凿池,设楼橹②,置巡卒。明年五月,贼杨寡妇以千骑犯潍县,指挥乔刚御之,贼少却。遥追败之高苑,令指挥张勋邀之沧州,先后俘斩二百七十余人。未几,贼别部掠德平,逵尽歼之,威名大著。
  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尝言于孙燧曰:宁王敢为暴者,恃权臣也。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及宸濠缚燧,逵争之。宸濠素忌逵,问:许副使何言?逵曰:副使惟赤心耳。宸濠怒日:我不能杀汝邪?逵骂曰:汝能杀我,天子能杀汝。汝反贼,万段磔汝,汝悔何及!宸濠大怒,并缚之,曳出斫其颈,屹不动。贼众共推抑令跪,卒不能,遂死,年三十六。
  初,逵以《文天祥集》贻其友给事中张汉卿而无书。汉卿语人曰: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乎!逵父家居,闻江西有变,杀都御史及副使,即为位,易服哭。人怪问故,父曰:副使,必吾儿也。世宗即位,赠左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赠逵礼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许逵传》)
  [注]①圭窦:圭形小门。②楼橹:上有望楼的战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视旗为号 日:每天。
  B.贼果至,旗举伏发 伏:隐匿。
  C.俱超擢兵备佥事 超:越级。
  D.宸濠素忌逵 素:平时。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①县初无城,督民版筑 ②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
  ③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 ④每事辄与密议
  ⑤汝反贼,万段磔汝 ⑥曳出斫其颈,屹不动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逵身材魁梧,且有军事才能。正德六年春,他在乐陵知县任上,修筑城墙,训练兵 卒,招募死士,最终打败了流寇刘七等贼人,并因此而获得了升迁。
  B.驻守武定州时,许逵筑城挖壕,修造战车,设巡逻队;第二年五月,贼杨寡妇进攻潍 县,许逵在高苑击败他们,后来又在德平全歼另外一股贼人,威名大震。
  C.许逵与都御史孙燧对剪除宁王势力有相同的认识,所以凡事都相互商议。宸濠造反,捆绑了孙燧,欲加杀害。许逵争辩未果,责骂叛寇,英勇就义。
  D.从许逵赠送《文天祥集》一事,其父其友就知道许逵必定会在宁王造反时像文天祥一样坚贞,所以其父在未知儿子生死的确切消息时,就摆上牌位哭悼儿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
  译文:
  (2)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
  译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67840/

推荐访问:忆张汉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