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群岛地震]所罗门群岛

来源:童话寓言 时间:2018-07-30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童话寓言】

所罗门群岛篇一:所罗门群岛的故事

  所罗门群岛位于南太平洋上,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因如此,被称为“最后的胜地”、“快消失的旅游天堂”。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所罗门群岛的故事,欢迎阅读。
  就算是在最繁华的首都霍尼亚拉,你也感觉生活在大森林里,到处都是树木。
  浩瀚的太平洋上漂浮着许多岛屿,它们像绿色的翡翠一样,点缀在蓝色的海洋上。其中,西太平洋上的岛屿最为密集,从澳洲东北部开始,伸向大洋的心腹地带,绵延数千公里,所罗门群岛就在其中。Solomn是圣经中以色列国王的名字,也许是因为名字和地理位置的缘故,一直觉得那是一个神秘的国度。
  通常去往神秘国度的飞机票都很贵,从新加坡去所罗门群岛只有不到6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可在新几内亚转机的往返机票竟然要1万多人民币,由此我更加确信这里是游客罕至的地方。去了才知道,这里岂止是游客罕至,简直是人迹罕至,大大小小的岛屿加在一起有将近3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却只有50万左右,不知道三毛的青鸟可曾在这里栖息。就算是在最繁华的首都霍尼亚拉,你也感觉生活在大森林里,到处都是树木。
  如果你能登上城边的一座山,会发现这座城市看起来更像是丛林中的一个渔村,一望无际的绿色,热带河流缓缓穿过丛林流入大海。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是城市吞没了丛林,这里是丛林吞没了城市。难怪所罗门群岛的国旗中一边是鲨鱼一边是鳄鱼。
  这里曾是英国殖民地
  这里曾经是英国人的殖民地,人们普遍会说英文,国会、大学和正式场合也都使用英文。不过这里大多数人说的还是英文和土著语言的混合语,想听懂并不容易。受过良好教育能说流利英文的人往往选择离开这里,因此逐渐恶性循环。虽然这些岛屿上有许多资源,足可以养活几十万人,但人们依然贫穷,社会依然不发达。各个岛屿之间的语言和文化有着一定的差异,历史上从未统一过。殖民者在时,他们还能和平相处,殖民者一走,他们就大打出手。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者虽然把文明带到了这些蛮荒地带,但也制造了长期的隐患。他们不是把该分开的国家和在了一起,就是把本来和在一起的国家分裂开来。
  计程车司机带我来到一家旅店,100元一个晚上(15美金左右),已经算是非常便宜的了。物价高,收入低,是这些没有生产能力的贫穷国家的共同特点,大概是一切依赖进口的缘故吧。旅店老板带我去了二楼,给了我一个很宽大的单人间,不过没有厕所。二楼有一个很大的客厅,墙上挂着当地人用植物手工编织而成的彩色袋子。这好像是许多太平洋岛国居民的习惯,在新几内亚,当地人甚至送了我一个手工的麻布袋子。
  岛上90%以上的人口都是美拉尼西亚人(Melanesians),属澳大利亚人种。殖民者到来的时候,他们还处于原始公社的阶段,连国家都没有。由于很少见到外来人,他们对游客都非常热情和真诚。我在中国人的杂货店买了一罐金枪鱼罐头,但是旅店没有开罐器,正束手无策时,旁边的一位中年人,自告奋勇,用一把小刀,用了不到20秒钟就帮我把盖子给卸下来了。那动作之流畅,简直就像专门受过特种训练。
  华人开杂货店
  旅店所在的位置叫China Town,这恐怕是我看到的最为萧条的唐人街。不仅街上没有行人,两边的房子也少,而且大多数房门紧闭。在街上走了好几趟,才拍下两张能够证明这里是唐人街的照片,其难度不亚于福尔摩斯寻找线索。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这座城市经济本来就不发达外,社会动荡也是其中一大原因。
  还记得几年前,太平洋上一个岛国动乱,中国政府包机往外拉中国人吗?那就是所罗门群岛。
  不过还是有很多华人喜欢在这类国家做生意,因为好做,随便开个杂货店,当地人就疯狂购买,加上物价又高,日进斗金。
  这里的杂货店几乎都是华人开的,如果没有他们,恐怕很多人还光着屁股。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我大学时代去云南背包时,一个在山区卖衣服的湖南人对我说的,在所罗门群岛我又想起了这句话。
  提到所罗门群岛,不得不提到Sweet Lullaby的MV,它根据所罗门群岛古老的民歌改编而成。在MV的最后有一段清唱,那是居住在所罗门群岛一位老妈妈的吟唱,内容和当地古老的部落传说有关,一直在民间口授流传。对于我们这些城市中长大的人来说,这段丛林中的歌曲为所罗门群岛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歌词大意是小孩由于看不见爸爸而哭闹,年长的姐姐唱这首歌安慰他,告诉他爸爸已经去世,但是仍然一直在他身边保护着他。MV 中一个小女孩骑着童车周游世界,讲述着她遇到的故事。透过她的眼睛,我似乎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所罗门的基督教
  一直以来,许多人尝试着使用各种办法来拯救所罗门群岛,首先来到这里的是基督教,他们成功地让整个岛上超过90%的人都相信自己是耶稣的孩子,但几百年来耶稣的孩子们依然在卖椰子,实践证明耶稣只能拯救灵魂,却无法改变社会现状。人们不仅依然贫穷,而且不断发生民族冲突。
  岛上的居民由于没有财力和能力建造庞大的教堂,取而代之的只能是简陋的大型遮雨棚,它们用木头或者防雨材料建成,内部则和其他教堂无异,只不过遮雨棚是圆形的,这是对当地传统建筑的模仿。没有一种宗教能脱离当地群众的口味,所罗门群岛的基督教也是如此。教堂内随处可以看到一些并不常见的图腾,想必是属于这个岛屿特有的。如果没有这些图腾,当初土著人也许不会来参拜,因为他看不到自己熟悉的东西。
  甚至还有木质的神龛,应该也是岛上特有的文化。我常说,很难确定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之间谁征服谁,融合一词更加恰当,就好像换股,为了双方的利益换股,交换文化的元素,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所以很难说是基督教征服了所罗门群岛,还是所罗门群岛征服了基督教。
  各民族矛盾重重
  基督教和岛上的文化的融合,并不能拯救所罗门,西班牙人、荷兰人、德国人和英国人先后来此殖民,他们是为了利益而来。他们也没能改变这个岛屿的命运。接着日本人来了,他们自称要建立共荣圈,美国人反对这个计划,于是所罗门大海战爆发了。这次海战共有5艘航母参加,日军被炸沉一艘航母和一艘驱逐舰。美军只有轻微的损失。日本人在二战中虽然伤害了其他的亚洲人,但他们也为亚洲人争了一口气,几次重创西方国家的军队。为了纪念在这里牺牲的美国人,他们在首都旁的山上建设了一块纪念墓园。从这里可以看到俯视整座城市(或者说村庄),整座海港也尽收眼底。
  美国人善于战争,可是治理国家的那套制度,并非放之四海皆准。虽然所罗门群岛有了国会大厦,一座现代建筑,远远看上去,好像一座土著草棚,特大号的。金钱都不是万能的,何况民主这种缥缈的东西。岛上的各个民族依然矛盾重重,人类走进了21世纪,他们好像还生活在公元前21世纪,部落之间的争斗不断升级,最终导致骚乱。
  所罗门群岛的治安,长期以来依靠百名澳州军队维持。在重要的地点都能看到他们高大的身影,穿着蓝色的制服走来走去。这个活一定不错,面对没有任何重武器的土著,他们要做的只是晃来晃去,然后拿着联合国或当地政府的钱回澳洲度假。他们的工作也是一种度假。
  前来拯救所罗门群岛的还有台湾,在去往机场的路上,看到台湾和所罗门群岛合作项目基地,这样的牌子多见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上的小国。很难相信台湾人也在这里发展技术,OMG!
  离开唐人街前,我在拐角的杂货店里买了一把雨伞,一罐coke light,还有一个苹果。然后冒雨向市中心走去。途中路过一条河,棕色的浑浊的河水缓缓从热带雨林里流了出来。这差不多是所罗门群岛留给我的最后的记忆。

所罗门群岛篇二:文章寸心 谈看书《都市的人生》张爱玲

  引导语:大家喜欢阅读书籍?喜欢看张爱玲的作品?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都市的人生》中的一篇文章《谈看书》,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近年来看的书大部分是记录体。有个法国女历史学家佩奴德(ReginePernoud)写的艾莲娜王后传——即《冬之狮》影片女主角,离婚再嫁,先后母仪英法二国——里面有这么一句:“事实比虚构的故事有更深沉的戏剧性,向来如此。”这话恐怕有好些人不同意。不过事实有它客观的存在,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确比较耐看,有回味。譬如小时候爱看《聊斋》,连学它的《夜雨秋灯录》等,都看过好几遍,包括《阅微草堂笔记》,尽管《阅微草堂》的冬烘头脑令人发指。多年不见之后,觉得《聊斋》比较纤巧单薄,不想再看,纯粹记录见闻的《阅微草堂》却看出许多好处来,里面典型十八世纪的道德观,也归之于社会学,本身也有兴趣。纪昀是太平盛世的高官显宦,自然没有《聊斋》的社会意识,有时候有意无意轻描淡写两句,反而收到含蓄的功效,更使异代的读者感到震动。例如农忙的季节,成群到外乡“插青”的农妇,偶尔也卖淫,当地大户人家临时要找个女人,她们公推一个少妇出来,她也“俯首无语”。伙伴间这样公开,回去显然瞒不住,似乎家里也不会有问题,这在中国农村几乎不能想象,不知道是否还是明末兵燹,满清入关后重大破坏的结果。手边无书,可能引错。这又已经六七年了,也说不定都缠夹,“姑妄言之”(纪昀的小标题之一)。
  又有三宝四宝的故事:两家邻居相继生下一男一女,取名三宝四宝,从小订了婚,大家嘲笑他们是夫妻,也自视为夫妇。十三四岁的时候逃荒,路上被父母卖到同一个大户人家,看他们的名字以为是兄妹,乡下孩子也不敢多说。内外隔绝,后来四宝收房作妾,三宝抑郁而死。四宝听见这消息,才哭着把他们的关系告诉别的婢媪,说一直还想有这么一天团聚,现在没指望了。长嚎几声,跳楼死了。转述这件新闻的人下评语说:“异哉此婢,亦贞亦淫,不贞不淫。”惋惜她死得太晚。纪昀总算说他持论太严,不读书的人,能这样也就不容易了。
  这里的鬼故事有一则题作《喷水老妇》,非常恐怖:一个人宿店,夜里看见一个肥胖的老妇拿着烫衣服用的小水壶,嘴里含着水喷射,绕着院子疾走。以为是隔壁裁缝店的人,但是她进屋喷水在大炕上睡的人脸上,就都死了。他隔窗窥视,她突然逼近,喷湿了窗纸,他立刻倒地昏迷不醒,第二天被人发现,才讲出这件事。这故事有一种不可思议,而又有真实感,如果不是真事,至少也是个噩梦。但是《阅微草堂》的鬼狐大都说教气息太浓,只有新疆的传说清新浑朴,有第一手叙述的感觉。当地有红柳树,有一尺来高的小人叫红柳娃,衣冠齐整,捉到了,会呦呦作声哀告叩头。放它走,跑了一段路又返身遥遥叩首,屡次这样,直到追不上为止。
  最近读到“棉内胡尼”的事,马上想起红柳娃。夏威夷据说有个侏儒的种族,从前占有全部夏威夷群岛,土著称为棉内胡尼(Menehuni)。内中气候最潮湿的柯艾岛——现在的居民最多祖籍日本的菜农——山林中至今还有矮人的遗民,昼伏夜出,沿岸有许多石砌的鱼塘,山谷中又有石砌沟渠小路,都是他们建造的。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暂定棉内胡尼确实生存过,不过没有传说中那么小。像爱尔兰神话中的“小人”(littlepeople)与欧洲大陆上的各种小精灵,都只是当地早先的居民,身材较瘦小。棉内胡尼与夏威夷人同种,是最早的一拨移民,西历十二世纪又来了一拨,自南方侵入,征服了他们。柯艾岛似乎是他们最后的重镇,躲在山上昼伏夜出,有时候被迫替征服者造石阶平台等工程。据说只肯夜间工作,如果天明还没完工,就永远不造成。
  后来他们大概绝了种,或者被吸收同化了,但是仍旧有人在山间小路上看见怪异的侏儒,神出鬼没。有个檀香山商人,到这荒山上打猎,夜间听见人语声,是一种古老的夏威夷方言,而他们这一行人始终没看见这山谷里有人烟。檀香山又有个科学家到这岛上收集标本,在山洞里过夜,听见像是钉锤敲打石头的声音,惊醒了在洞口张望,看见小径上有一点灯光明灭。他喊叫着打招呼,灯光立即隐去。第二天早上看见地下补上新石头,显然在修路。以为是私贩酿酒搬运下山,告诉老夏威夷人,却微笑着说:“棉内胡尼只打夜工。”——见夏威夷大学葛罗夫·戴教授(A.GroveDay)编《夏威夷的魅惑》(“TheSpelofHawaii”)散文选。人种学家瑟格斯(R.G.Suggs)说:“夏威夷的‘棉内胡尼’传说,在南太平洋有些别的岛上也有,其他的太平洋岛屿也有。出自一个共同的神话底层……夏威夷从来没有过漆黑的侏儒。”原来棉内胡尼非常黑,会不会是指菲律宾小黑人?马来亚、安达门群岛、新几内亚、澳洲东北角森林也有小黑人,台湾残存的少数“矮人”想必也是同种。现在零零碎碎剩下不多了,原先却是亚洲最早出现的人种之一,结集处分布很广。戴教授说科学“暂定”夏威夷有过矮人,大概因为夏威夷从未有过小黑人,所以认为与夏威夷人同种。同种而稍矮,似乎不会给传得这么玄乎其玄。
  前面引瑟格斯的话,在他的书《泡丽尼夏的岛屿文化》里面。夏威夷、塔喜堤等群岛统称泡丽尼夏,书中说岛人来自华南,广州、海南岛一带。因为汉族在黄河流域势力膨胀,较落后的民族被迫往南搬,造成一串连锁反应,波及到东南亚。考古学发现四千年前华南沿海居民已经有海船,在商朝以前就开始向海外发展。港台掘出的石器陶器,代表当时华南的文化,用石头捶捣树皮作布,也跟夏威夷一样——为求通俗,以下概用夏威夷代表泡丽尼夏——尤其是一种梯级形凿子,柄部一边削掉一块,拿着比较伏手,是夏威夷石凿的特征,起源于华南内陆与沿海,亚洲别处都没有。
  夏威夷人相信他们来自西方日落处一个有高山的岛,“夕阳里的故乡夏威基(Hawairi)”,原来夏威基就是多山的华南越南海岸,也确是在西边。
  夏威夷又有大木筏,传说有人驾着七级筏子回夏威基,两层在水底。有的回去了又出来,也有的留在大陆被同化了。这样说来,他们是最早的华侨,三四千年前放洋,先去菲律宾,南下所罗门群岛,也许另有一支沿东南亚海岸到印尼。西汉已经深入南太平洋,东汉从塔喜堤航行三千英里,发现夏威夷,在太平洋心真是沧海一粟,竟没错过,又没有指南针,全靠夜观星象,白天看海水的颜色,云的式样。考古学家掘出从前船上带着猪、鸡、农植物种籽,可见是有计划的大规模移民,实在是人类史上稀有的奇迹。同一时代西方中东的航海家紧挨着海岸走,都还当桩大事。
  我们且慢认侨胞。语言学家戴安(I.Dyen)根据计算机分析,认为夏威夷人另有发源地,在所罗门群岛东南,纽海不列地斯或边克斯群岛,岛人打渔为生,约在五千年前就在大洋面上航行,往西到印尼、菲律宾、台湾通商,又不知道在东南亚什么地方学到农业,印尼等地都还没有。倒了过来自东而西,推翻了前此一切从亚洲出海东行的理论,——日本人相信他们的祖先来自东方日出处,不知道是否指这批东来的航海者。当地本来已经有土著,但是他们有理由对这一支引以为荣。许多民间传说都像荷马史诗一样在近代证实了。
  夏威夷人究竟是亚洲出去的还是西太平洋上来的,论争还在进行中,是倾向后一说的较多:先向西发展到东南亚,再向东扩张,商朝中叶的时候发现塔喜堤,是少数人遇见风暴漂流去的,内中有印尼人。他们有计划的移民只限二三百英里之遥,长程的都是飓风吹去或是潮流送去。此外又有秘鲁的印第安人乘筏子漂流到塔喜堤,都混合成为一族。后来发现夏威夷,也是无意中漂流到的,不是像名著小说与影片《夏威夷》中的壮举。——见魏达(A.P.Vayda)编《太平洋的民族与文化》——事实往往就是这样煞风景。瑟格斯说夏威夷黑侏儒的传说,许多别的岛上都有,“出自一个共同的神话底层”,换句话说,是大家共同的意识下层酝酿出来的神话,也就是所谓“种族的回忆”。南太平洋岛人的潜意识里都还记得几千年前在菲律宾、台湾、马来半岛遇见的小黑人。
  夏威夷与塔喜堤语言大同小异,至今塔喜堤人称下层阶级的人为“棉内胡尼”,这名词显然是他们先有,带到夏威夷去的。瑟格斯认为在史前的夏威夷,大概“棉内胡尼”也是指下等人,然后移用在神话中的矮人身上,“是轻侮下层阶级的表示”。
  我觉得可能有个较简单的解释:夏威夷人称神话中的矮人为“下等人”,因为矮人曾经被奴役,是下等人。非洲也有小黑人,躲在刚果森林里很少露面,但是对当地的黑人一向臣服。黑人不但体力优越,已经进化到铁器时代农业社会,小黑人打了猎来献上野味,交换香蕉、铁器、陶器。夏威夷人当初在东南亚,与小黑人也许是类似的情形。夏威夷神话里的矮人只肯做夜工,那是被迫服役,而又像非洲小黑人一样怕羞,胆怯避人,所以乘夜里来砌墙筑路。如果是这样,那么“棉内胡尼”这名词有一个时期兼指小黑人与下层阶级,因为二者是二而一的。塔喜堤人移植夏威夷,失去联络后,语言分别发展,各自保存了“棉内胡尼”两个意义中之一,另一失传。这样似乎也还近情理。
  前面引戴教授书上说,棉内胡尼与欧洲民间传说的小精灵一样,不过是比较矮小的较早的居民。现在我们知道棉内胡尼其实不是夏威夷本土的,而是夏威夷人第二故乡的小黑人。欧洲没听说有过小黑人。传说的小人会不会也就是小黑人,也是悠远的种族的回忆中的事,不在欧洲?欧洲的小精灵里面,有一种小妖叫“勃朗尼”(Brownie——即“褐色的东西”),人形而极小,是成年男子,脾气好,会秘密帮助人料理家务,往往在夜间,人不知鬼不觉,已经给做好了,与棉内胡尼的行径如出一辙,不过一个在家里当差,一个在户外干活。现代英美有一支女童子军穿褐色制服,叫勃朗尼,顾名思义,是叫她们做主妇的助手。也有男童勃朗尼。又有勃朗尼牌子的廉价摄影机,后来凡是便宜的照相机都叫勃朗尼。美国人常吃一种粗糙的巧克力果仁糕,节小长方块,也叫勃朗尼。谚语“勃朗尼工作”指无报偿的辛勤工作,为人作嫁。儿童故事插图上画勃朗尼总画他们穿着咖啡色的中世纪紧身呢袄,同色裤袜,通身褐色,其实“褐色的东西”指肤色的可能性较大。显然是替白人服役的小黑人——小黑人都是棕色皮肤,不很黑。
  欧洲没有小黑人,这是亚洲还是非洲的?威廉·浩伍士(Howells)——著有《人类在形成中》(“MankindintheMaking)——认为两大洲的小黑人同是非洲黑人变小,亚洲的是从非洲去的,但也承认两处的小黑人并不相像,倒反而是亚洲的比较像非洲黑人。非洲的小黑人头大身小,臂长腿短,不像亚洲的匀称。黑人行多妻制,有时候贪便宜,娶小黑人做老婆,黑女人却没有肯嫁小黑人的,也吃不了刚果森林里生活的苦处。——赛亚国(前刚果)今年二月初征了一千名小黑人入伍当兵,不知道是否吸收同化的先声。
  亚洲附近没有真正的黑人,所谓“海洋洲黑人”如所罗门群岛人并不鼻孔朝天、厚嘴唇,头发也不一定是密鬈,也有波浪形或是直头发。亚洲小黑人头发却与非洲大小黑人一样。身量高矮,两千年左右就可以变过来,面貌毛发却不容易改变。浩伍士认为这种特殊的头发,倘是适应环境分别进化,也不会这样完全一样。
  他推测非洲小黑人是因为干旱避入森林,适应环境,才缩小的,在林中活动较便。然后沿着“热带森林带”,一直扩展到南亚、东南亚,途中只有阿拉伯是沙漠,史前气候虽然屡经变迁,始终没有过热带森林,小黑人过不去。浩伍士也承认这是个疑问。但是他们缩小的原因并不确定,有人认为是缺乏钙质与碱。(见胡腾——E.A.Hooton——著《出身猿猴》“UpfromtheApes”)在森林里藏身,是被大一号的人压迫,那是他们的避难地区,起初到处住得,例如柏赛尔(J.Birdsell)等发现小黑人最初到澳洲遍布全大陆,显然并不是必须依附热带森林。
  究竟非洲小黑人是否黑人变小,也还是个疑问。根本黑人本身的来源就是个谜。至今没有发现黑人远古的化石骨殖。这可能是因为黑人发源于西非热带森林内,气候湿热,骨胳很难保存。先有黑人还是先有小黑人,像“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也是个谜。大小黑人并不怎么相像,小黑人比亚洲小黑人还更不黑,也许是世代在森林里晒不到太阳,变白了。肤色灰黄,至多淡褐色,有的眼睛也淡褐色,窄长脸,薄嘴唇,鼻孔不掀,比黑人眉骨高,头圆,胡子多,仟毛重,往往浑身红毛。但是天生老相,脸上颈子上都是极深的皱纹,确是像“老缩了”的人。多数人种学家相信他们另有多毛的个子不矮的祖宗,不是黑人,黑人是后起的种族。中国春秋的时候,波斯人、迦太基人到西非,都说人口稀少,只有小黑人。——见库恩(C·S·Coon)著《人类的故事》(“ThestoryofMan”)——四○年代有个人种学家莫维斯(H.L.Movius)在地图上划了道线,沿着天山,下接喜马拉雅山,到印度洋为止,人称“莫维斯线”;过去一百万年间,直到一万年前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这一带地方都没有人类,两千英里的“无人区”,隔离了黄种白种人。只有夏季有个温暖的走廓穿过新疆,可能突破莫维斯线——至少突破过一次,抵达山西,南边也有一次从印度到印尼。但是直到一两万年前冰河解冻,莫维斯线以东可以说没有白人,只有黄种人与澳洲人种——澳洲土人是从东南亚下去的,本来华南也有。——近两年世界女网球单打冠军赛选手伊凤·古莱刚就是澳洲土人,大家也许都看见过照片,是个黑里俏的少女。土人都是波浪形黑头发,肤色苍黑,不像黑人黑得发亮,也有金黄色鬈发,有些人种学家称为早期白种人,体型也相近,毛发特别浓重,像北海道的虾夷。库恩只承认虾夷是白种,来历不清楚,也许是最近一万年内来到东北亚。他将澳洲土人列为另一主要人种,视为最古老的人类,还保留人猿时代有些特点,如多毛,眉骨特高等等。这两派主张其实分别不大,因为另一派认为白人是最古老的人种,澳洲土人又是白人中最古老的一支。库恩也将白人列为一个古老的人种。
  他写澳洲人种在东方与黄种人平分秋色,几千万年来边界开放,华南两广是他们的接触区。在与黄种人接触之际或之前,不知道什么时候,澳洲人种有一部分人变小了,成为海洋洲小黑人,与非洲小黑人不相干。
  库恩提出血型、指纹的研究作证。指纹的式样分三种。我们小时候只听见说有“螺”与“簸箕”的分别,螺是圆的,十只手指上,螺越多越好,聚得住钱,但是又说“男人簸箕好,会赚钱,把钱铲回家来。女人螺好,会积钱”。“手上没螺,拿东西不牢。”老是掉在地下砸破了。第三种指纹却没有听见过,叫“穹门形”,几乎全是平行线,近指尖方才微拱,成为一个低塌的穹门。我们没听见说,大概因为少。全世界各种族,穹门形指纹没有超过百分之八的。唯一的例外是非洲小黑人与南非另一种五短身材黄褐皮色的“布史门”人(Bushman),与几个新近与小黑人通婚的黑人部落,穹门形占百分之十至十六。在欧洲、西亚、非洲、印度(限印度教徒),簸箕最多,占百分之五十二至七十五;包括非洲小黑人、布史门人,也包括虾夷。印度人虽黑,也是白种。换句话说:白种人与非洲人簸箕最多。黄种人(包括印第安人)螺较多,最高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澳洲土人、海洋洲小黑人螺最多,最低限度也有百分之五十以上。
  因此从指纹上看来,海洋洲小黑人与澳洲土人是近亲,而与非洲小黑人毫无关系;凡是非洲人,都与白种人接近。莫维斯线以西,黑白种人显然打成一片,但是内中非洲两种矮人又自成一系。印第安人是一两万年前冰河时代末期从西伯利亚步行到美洲的,黄种成份居多,“红种”这名词已经作废。澳洲土人虽然黑,虽然长相像白种人,却与黑白种人相距最远,倒是黄种人居中。这也符合库恩书上,根据血型多寡排列的一张种族关系表。——书名《现今的种族》(“TheLivingRaces”)。
  个人的血型不是像父亲就是像母亲。中国从前判案,当堂滴血测验父子关系,还真有点道理。当然如果像母亲就冤枉了,但是也可能父母同型,而且遗传性是父方的影响更强,所以还是出岔子的可能性不太大。
  一个种族内,名种血型多寡的比率,以及指纹、耳蜡——黄种人耳蜡松碎,黑白种人耳蜡油腻,澳洲土人则末经调查——这几种遗传性,不是适应环境养成的,比较固定,用来判别种族比较可靠。但是也有人指出,可能移民年代太久,同族也会分道发展,异族接壤通婚,也会同化。而且血型多寡虽说与适应环境无关,有些血型——例如B型——对于有些流行病抵抗力较强。如果瘟疫流行,AO血型的人大批死去,这地区B型的比率势必增加,所以血型多寡还是受环境影响。根据血型等等推断种族来源,也不能完全作准,只能供参考。海洋洲小黑人与澳洲人种血型指纹相像,也许是长期杂居的结果。
  刚恩(S.M.Garn)——著有《人类的种族》(“HumanRaces”)认为两大洲小黑人可能是一个来源,也可能不是,“但是至少可以说:大概有个共同的原籍在太平洋岸”——指东亚沿海。
  胡腾相信澳洲土人是早期白种人搀入小黑人血液,现代人里面最与虾夷相近。虾夷从前可能横跨亚洲,蔓延到欧洲俄国西部都有。俄国农民大概虾夷的成份很大。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67456/

推荐访问:所罗门群岛地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