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红别名]鬼子红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7-21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鬼子红一:母爱抒情散文

  母爱是很无私的,从你呀呀学语的那一天起,她教会了你喊第一声“妈妈”!她哭了,那是激动的泪,那是骄傲的泪。
  母爱抒情散文:母亲节里的感动
  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为这天的到来我老早的准备着,因为我想要给妈妈一份惊喜。
  那天上完古筝课,我就急匆匆的赶往礼品店,不久前我看中了这里的一个穿蓝色和服的布娃娃,我掏出了积攒下的零花钱,接过了这个漂亮的布娃娃,想象着妈妈见到她时的表情,肯定妈妈会很惊喜,这里可藏有一个秘密哟!
  回到家才知道妈妈上下午班,每次她上班去都会给我和爸爸准备好饭菜,平时也没觉得什么,但这刻我特别想见到妈妈。吃饭时我老走神,爸爸问我怎么了?我怕爸爸笑我这么大了还撒娇的要妈妈,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心里想我一会要到单位找妈妈去。
  外面的天阴沉沉的,树叶在风中摇摇晃晃,空气里弥漫着槐花的香甜,小燕子在我的身边低旋着,我像一只轻快的小鹿跳跃着,五月真是一个美好的季节。
  来到妈妈单位,妈妈正忙着,我看到妈妈的手机放在一边,随手拿了起来,“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原来妈妈知道今天是母亲节呀,病人走后,妈妈问我怎么来了?她看见我手里的手机,说“今天是母亲节,想给朋友发些祝福母亲的短信”,妈妈说的时候眼睛突然变得红红的,声音也怪怪的,我忙问妈妈怎么了,妈妈却叹口气说:“你不明白,每年这天妈妈会收到好多这样的短信,可妈妈能回复的人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呀?”我听不明白了,“像妈妈这个年龄,每年都会有朋友失去自己的妈妈,所以有妈妈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一下子紧紧的搂住了我的妈妈,生怕那刻妈妈会飞走。
  看到我的礼物,妈妈笑了,我趁机问妈妈喜欢吗?妈妈真是一语道破天机:“这个娃娃怎么这么面熟,越看越像你”。就是,我有一张穿和服的相片,和这个娃娃像极了,所以了我要把我送给妈妈。
  无论长多大,无论走多久,有妈妈的孩子都是一块宝。
  母爱抒情散文:春晖寸草忆母亲(康有山)
  一晃,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快十年了。虽然我们对母亲无限热爱、无限留恋,但我们没能最后留住母亲,终于她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亲,而母亲的伟大又无法形容。什么“山高水深”啊,什么“阳光雨露”啊,什么“碧海青天”啊都不足以比喻和形容。“一个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属于一个人只有一次”,母亲不仅仅给了我们最可宝贵的东西,更无法报答母亲的是她爱我们是那么无私,她哺育我们是那么无怨无悔,他抚养我们是那么无微不至和尽心尽意。
  母亲总计生我们姐弟十一人,二个姐姐早夭。剩下我们兄妹九人,母亲都把我们抚养大。父亲五十三岁去世后,母亲一个人挑起家庭的重担,那时我大学刚毕业,母亲那年已经五十岁了,除了大哥和我及三弟、四弟大了之外,尚有五个弟妹尚小。那时历经了怎样的艰难,历尽了怎样的坎坷啊?
  我生于一九四四年,那时,东北处于伪满洲国的统治之下,张维屯车站只有一个日本人,叫大翟。剩下就是什么“王上士、吴上士、秦警官”一类狗腿子。一九四五年光复那年,父亲被抓了劳工,虽然父亲后来因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幸免于难,但在父亲被抓了劳工后,母亲抱着我,领着哥哥,不光是要解决吃饭问题,还要东藏西躲。因为那年很乱,先是兵匪,后来是跑“毛子”,人言沸沸,母亲担惊受怕,他的亲老姑父因母亲带着我们躲到他家,十分不满。他当时是一个乡绅一类人物,还曾当过伪街长。母亲一气之下带着我俩又躲到别人家去。
  转过年,到我三岁时,就闹上了大病,最后我已经奄奄一息了,父亲找来了稻草,把我放上去,要扔掉。是母亲苦苦阻拦,央求父亲不要扔。那时哪有什么大夫呀,也没有药。母亲抱着我出门去找一个姓周的老奶奶。这老奶奶会扎针治病,可人家一见我那样了,不给治了,说怕坏了名声。母亲又苦苦哀求人家,说:“大娘,你就发发善心吧!”老周奶奶的儿子叫周子兰,和我父亲认识,后来禁不住我母亲的苦苦哀求,便说:“这样吧,我试试,要是救过来了,你不用谢我;要是救不过来你也别怨我,更不能说我没救过来”。母亲同意了。周奶奶说:“我就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拿出了三根二寸长的钢针,她想了想又放回去二根,留下一根用灯火烧了烧便在我的胸口扎下去。针扎下去后,周奶奶捻了几下,稍一会,我竟然喘出气来了,就这样,是母亲、也是周奶奶救了我一命。就是那年的年底,我和哥哥又遇上了伤寒病。那时叫“窝子病”母亲又是给我们熬“蒲公英”水喝,又是用“萝卜缨子”搓身上,又是搓耳头,什么招都用尽了。好在我们是头一茬,轻,我们俩都好了。好了后不能走,母亲就一手拽一个,让我和哥哥比赛,看谁走得远。就是那年的年底,刚刚身体缓过来,又开始闹肚子。拉水,接连几天,拉的脑袋丢当的,又不行了。母亲又东奔西走,找这个找那个,给我喝“鬼子红”,我拉“鬼子红”,给我熬榆树皮喝也不行,熬“包米糊子”喝还是不行。最后,有人送给母亲一块鸦x膏,说肯定行,母亲壮着胆给我放嘴里一块,我咽了下去,又奇迹般地好了。是母亲把我从“三灾八难”中救了出来。所以,我的母亲不是给了我一次生命,那时多少次啊!
  在那个年代里,养育儿女那要付出多大的辛劳啊?光是吃穿,就相当的艰难了。以做鞋为例,首先要把线麻熟了,就是要用木锤把麻砸一遍,为的是把麻丝上扒麻所带下来的麻茎砸碎,把硬的麻丝砸软,再抖落干净了。再把麻喷上水、阴好,再用线锤纺成绳。很少看见母亲有闲下来的功夫。除每日三餐外,母亲永远在忙。弄好了绳,还要打袼布。先要把苞米饭汤烧开,再把胶块煮好,和苞米馇子汤再加上些土豆粉,熬好。再把一块块布角一层层地贴在板上,大约得3、4层。有了袼布先开底,再纳鞋底,纳底很不容易。用

鬼子红二:忆母亲 散文

  母爱如水般平淡无奇,她为你付出的太多太多。
  《忆母亲》
  思念带着淡淡的忧伤,思念带着甜甜的味道,思念永远封存在记忆中。又是一个飘雪的日子,我忽然想起母亲离开我们时也是一的飘雪的日子。
  那一天我正在上课,电话的铃声响了,传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我匆忙登上了去哈的列车,一路上我心中揣着许多的疑问,心里一个劲地对自己说,没事昨天还和她通过电话,一定没有事儿。
  怀着复杂的心情到了哈市,下了车来到医院,没有想到母亲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我们母亲去世的消息让我措手不及。眼前一片模糊,一下子就瘫在地上。昨天还和我通过电话的她,此时静静地躺在那里。是那样的安详,她真的离我而去了。我当时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只知道心在痛,好像被掏空了一样。
  母亲离开我们到现在已经是七个年头了。回忆起母亲去世的那年夏天,我和母亲的一次谈话,她对我说,她要是死就一下子过去,省着连累别人。我当时没有当回事。可是现在看来是母亲的遗愿,她如愿的离开了我们,去了天堂。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坚强,豁达的女人。她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把我们姊妹八个培养成人,人人身体健康,品德高尚,有文化,有修养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人,我们小的时候总是用她的巧手给我们做衣服,织毛衣,做棉鞋。无论是颜色还是样式都是最流行的。她还能用四个人做裤子的布料,裁出五人的裤子。
  在我的心目中母亲很了不起。母亲是个坚强的女人,无论遇到什么时她都能想办法解决,父亲常年有病,家里的活都是母亲自己打理。男人能干的她都会,刷墙,扒炕,打烟囱,抹墙,她都会从不求人。现在想想母亲她当时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压力。她那弱小的身躯,为什么有如此巨大力量,到了现在我终于理解了。
  母亲的心胸也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别人。对待素不相识的人也是同样,记得我小时候,一天家里来了一个老头,母亲让我们叫他爷爷,后来才知道爸爸表弟远房的表亲,没儿没女,母亲决定收留他,并给他上了户口,成了家里的一员,一直到去世。母亲又发送了他。
  母亲的坚强是令我们钦佩的。记得那一年父亲去世,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没有成家。家里生活特别困难,只靠二弟的工资维持生活,小弟弟还没有考上大学。小弟不想读书了,想挣钱养家,可是母亲坚决反对,在母亲的坚持下,弟弟他终于考上了大学。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现在想想母亲是多么有眼光呀。
  母亲用她那弱小的肩膀,担当了多少困难,可是她从来不说苦。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是伟大的。她为了我们能和别人孩子一样,幸福的生活付去了她的所有一切。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去母亲,她时时提醒我,教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
  她的善良、勤劳、开朗、豁达、勤俭的品质成了我人生的一面镜子,折射我的人生。母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春晖寸草忆母亲》
  一晃,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快八年了。虽然我们对母亲无限热爱、无限留恋,但我们没能最后留住母亲,终于她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亲,而母亲的伟大又无法形容。什么“山高水深”啊,什么“阳光雨露”啊,什么“碧海青天”啊都不足以比喻和形容。“一个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属于一个人只有一次”,母亲不仅仅给了我们最可宝贵的东西,更无法报答母亲的是她爱我们是那么无私,她哺育我们是那么无怨无悔,他抚养我们是那么无微不至和尽心尽意。
  母亲总计生我们姐弟十一人,二个姐姐早夭。剩下我们兄妹九人,母亲都把我们抚养大。父亲五十三岁去世后,母亲一个人挑起家庭的重担,那时我大学刚毕业,母亲那年已经五十岁了,除了大哥和我及三弟、四弟大了之外,尚有五个弟妹尚小。那时历经了怎样的艰难,历尽了怎样的坎坷啊?
  我生于一九四四年,那时,东北处于伪满洲国的统治之下,张维屯车站只有一个日本人,叫大翟。剩下就是什么“王上士、吴上士、秦警官”一类狗腿子。一九四五年光复那年,父亲被抓了劳工,虽然父亲后来因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幸免于难,但在父亲被抓了劳工后,母亲抱着我,领着哥哥,不光是要解决吃饭问题,还要东藏西躲。因为那年很乱,先是兵匪,后来是跑“毛子”,人言沸沸,母亲担惊受怕,他的亲老姑父因母亲带着我们躲到他家,十分不满。他当时是一个乡绅一类人物,还曾当过伪街长。母亲一气之下带着我俩又躲到别人家去。
  转过年,到我三岁时,就闹上了大病,最后我已经奄奄一息了,父亲找来了稻草,把我放上去,要扔掉。是母亲苦苦阻拦,央求父亲不要扔。那时哪有什么大夫呀,也没有药。母亲抱着我出门去找一个姓周的老奶奶。这老奶奶会扎针治病,可人家一见我那样了,不给治了,说怕坏了名声。母亲又苦苦哀求人家,说:“大娘,你就发发善心吧!”老周奶奶的儿子叫周子兰,和我父亲认识,后来禁不住我母亲的苦苦哀求,便说:“这样吧,我试试,要是救过来了,你不用谢我;要是救不过来你也别怨我,更不能说我没救过来”。母亲同意了。周奶奶说:“我就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拿出了三根二寸长的钢针,她想了想又放回去二根,留下一根用灯火烧了烧便在我的胸口扎下去。针扎下去后,周奶奶捻了几下,稍一会,我竟然喘出气来了,就这样,是母亲、也是周奶奶救了我一命。就是那年的年底,我和哥哥又遇上了伤寒病。那时叫“窝子病”母亲又是给我们熬“蒲公英”水喝,又是用“萝卜缨子”搓身上,又是搓耳头,什么招都用尽了。好在我们是头一茬,轻,我们俩都好了。好了后不能走,母亲就一手拽一个,让我和哥哥比赛,看谁走得远。就是那年的年底,刚刚身体缓过来,又开始闹肚子。拉水,接连几天,拉的脑袋丢当的,又不行了。母亲又东奔西走,找这个找那个,给我喝“鬼子红”,我拉“鬼子红”,给我熬榆树皮喝也不行,熬“包米糊子”喝还是不行。最后,有人送给母亲一块膏,说肯定行,母亲壮着胆给我放嘴里一块,我咽了下去,又奇迹般地好了。是母亲把我从“三灾八难”中救了出来。所以,我的母亲不是给了我一次生命,那时多少次啊!
  在那个年代里,养育儿女那要付出多大的辛劳啊?光是吃穿,就相当的艰难了。以做鞋为例,首先要把线麻熟了,就是要用木锤把麻砸一遍,为的是把麻丝上扒麻所带下来的麻茎砸碎,把硬的麻丝砸软,再抖落干净了。再把麻喷上水、阴好,再用线锤纺成绳。很少看见母亲有闲下来的功夫。除每日三餐外,母亲永远在忙。弄好了绳,还要打袼布。先要把苞米饭汤烧开,再把胶块煮好,和苞米馇子汤再加上些土豆粉,熬好。再把一块块布角一层层地贴在板上,大约得3、4层。有了袼布先开底,再纳鞋底,纳底很不容易。用

鬼子红三:纪念抗战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红部——为在1943年河北“平阳惨案”中罹难的烈士刘耀梅而作
  序
  在和平中长大的我
  没有经历过战争
  但台灯下
  我的目光却充满着鲜血
  历史说:看吧,这就是战争
  我变得谨慎起来
  台灯照耀着文字
  我就一字一字的读
  一直读到一伙食人肉的“鬼”
  从黢黑的文字中蹦跳出来
  让我在夜里的神经
  倏忽间毛骨悚然
  就像在影院观一部猛鬼大片
  我不知道世间还有哪一种人性
  比食人肉更惨烈更残酷更撕毁人性
  当心灵的颤栗潮水般汹涌而来
  当战争的乌云蜂拥汇聚
  当自己的亲人瞬间惨遭杀戮
  我不知道这时有谁不仰面向天
  渴 望 和 平
  一
  “鬼”,从文字中蹦出来的“鬼”
  从历史中蹦出来的“鬼”——
  日本鬼子,这声恶称
  我从父辈们那儿早已刻骨铭心
  只是我无法想象今天的日本青年
  在听到这样的称呼时
  该是什么样的感想,滋味
  二
  “鬼子进村了”,这句话
  我敢肯定今天的日本青年
  是真的无法想象
  无法想象中国的老百姓
  曾经是怎样的害怕
  害怕听到。那种恐惧感
  我在今天广阔的华北平原上
  仍然能够强烈的感应到
  日本的青年们啊
  别以为这是一种“荣耀”
  三
  “鬼子进村了。”——来吧
  让我领着你们进入到历史
  钻到它的深处去
  让你们体验,体验一把钢刀
  是怎样的迎面砍将过来。
  鬼子进村了——
  鬼子一进村就疯狂的杀一个村的人
  手无寸铁的人,普通的百姓
  那种像杀猪切瓜一样的
  见人就杀,就切
  (他们疯了吗?)
  一个村一个村的杀人
  一个村一个村的抢劫
  像一伙强盗(我只能这样的比喻)
  然后就开始奸淫虏虐所有的女人
  像一伙野狼(我只能这样的比喻)
  上至七十岁的老太
  下至七岁的女童
  一个也不放过
  真正实现了兽性大狂欢
  “鬼子进村了。”锣鼓一响
  喊声阵阵。百姓就赶紧四处躲藏
  而我,我们呢
  生长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呢
  又能往哪里去躲呢?
  史页让我们无处藏身。
  四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
  中国的一个普通的青年
  因此,面对这一切
  我的神经顷刻就会绷紧
  就痛,就会急以双手掩面
  让大脑不晕眩
  而日本的青年们
  你们在面对这一切时
  会是怎样的呢?
  五
  “鬼子进村了。”雄纠纠气昂昂
  我是在1999年7月11日
  从石家庄《燕赵都市报》上的
  一张被尸身分离的黑白照上
  深深地嵌进了
  1943年11月21日的河北省平阳
  继而大痛,继而有了这首诗的
  写作。写作——
  六
  “鬼子进村了。” 雄纠纠气昂昂
  妇救会主任刘耀梅说:闯吧
  让枪子儿打死,也不让鬼子杀死。
  大气凌然——
  可哪里又闯得出去呢?
  偌大的“刮民”政府都拱手相让鬼子了
  不再“刮民”
  城镇村庄又哪里还能去找寻到
  能够抵抗鬼子的——“刮民”军队呢?
  刘耀梅只好任鬼子抓住了。
  鬼子们抓住她的头往墙上撞她
  直撞得她头晕脑胀,头晕脑胀
  我的头也晕胀起来。眼冒金星
  眼冒金星,整整三天三夜都没有消散
  七
  刘耀梅被鬼子五花大绑
  押向他们的“红部”
  红部?这是我第一次听说
  第一次听说
  我敢肯定你们也是第一次听说吧
  就像我多年以前第一次听到
  玛鲁达一样
  无比的惊讶 无比的惊讶
  噢 玛鲁达
  八
  玛鲁达,这是日本语
  日本语玛鲁达的意思是
  ——木头
  木头,木头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日本鬼子是这样说的——
  死人。蠢人。劣等的人。
  九
  好一个劣等的人
  就好像这个世界上
  除了日本人
  其他地方的人
  其他国家的人
  其他民族的人
  统统的都成了
  非“智类”的人了
  非“高等级”的人了
  ——我很是纳闷,奇怪
  日本鬼子的这一逻辑
  不知是从何而来的?
  难道说人还成了跟动物一样
  有个“高”“低”等之分?
  十
  在“红部”,在日本鬼子的“红部”
  日本鬼子就是用这一逻辑
  割妇救会主任刘耀梅的肉的
  割有思想有反抗的妇救会主任刘耀梅身上的肉
  刘耀梅身上的肉一块块地被割下来
  从大腿到大腿
  从手臂到手臂
  凡是肌肉厚实的地方
  肉都被一块块地割下来
  割下来,就像欧洲的列强们
  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
  割中国的土地一样
  一块块地割,割下来
  血腥沫乱溅
  我的脸颊也感觉到了腥沫点点
  而妇救会主任刘耀梅却硬是
  咬住牙忍住疼痛,一声不吭
  我却忍不住了
  喉咙咯咯乱响 乱响
  十一
  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张艺谋在德国柏林获得“金熊奖”的
  电影《红高粱》中
  就有日本鬼子剥人皮的镜头
  血淋淋的,伴随着惨叫声
  那时在影院我是用手捂住了嘴
  此刻,这会儿,我还能拿什么来捂呢?
  手已经用来捂住心跳
  嘴我是捂不住了,喉咙咯咯乱响
  我惨叫起来
  啊,这就是“红部”
  这就是日本鬼子的“红部”
  “红——部——”
  噢——耀——梅——
  刘——耀——梅——
  妇救会主任——刘——耀——梅——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55322/

推荐访问:鬼子红别名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