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传]杜如晦

来源:童话寓言 时间:2018-07-17 19:00:17 阅读:

【www.bbjkw.net--童话寓言】

篇一:[杜如晦]杜如晦故事两则

  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二人因此被称为“房谋杜断”。后世将杜如晦与房玄龄作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杜如晦故事两则,希望喜欢!
  房谋杜断
  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计谋,传为美谈。后人因以“房谋杜断”喻指同心协力,配合默契,同掌朝政,谋划国家大事。
  杜如晦少年时聪明伶俐,神采飘逸,悟性极高。归唐后,李世民任用他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改任陕州长史。李世民封王后,开府置属,广揽人才,罗致博学之士十八名,命画家阎立本作肖像,文学家褚亮题像赞,辟文学馆, 令十八人轮三番值班。李世民早晚入馆讨论文籍政事,彻夜不倦,时人称为“十八学士登瀛洲”。房玄龄、杜如晦两人名列前茅,高居榜首。
  后杜如晦被朝廷外迁,房玄龄知道后,便对李世民说:“王府僚属升迁外调的人很多,其他人都不足惜,唯杜如晦聪明过人,洞达事理,是辅佐您治国安邦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假如您仅想保住自己的封地,就可以不用他;如果一定要得天下的话,那么非用杜如晦不可。”于是,李世民便留杜如晦为秦王府掾史,封建平县男,补授文学馆学士,并为之作像赞曰:“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
  唐太宗贞观初年,房玄龄、杜如晦任左右相,珠联璧合,为“贞观之治”立下汗马功劳。杜如晦比房玄龄小6 岁,却先房玄龄18 年去世,可谓英年早逝。
  有一天,唐太宗在吃味道鲜美的甜瓜时,忽然想起了杜如晦,不禁潸然泪下,吃了一半便停下了,派人将另外的半个甜瓜放到杜如晦灵位上,以示悼念祭奠。后来,唐太宗将黄银官带赐予房玄龄时,又对他说:“杜如晦曾经和你一起齐心协力辅助我,今日赏赐,却只有你一人了!”言罢不禁又黯然泪下。因为当时民间有黄银带能祛除鬼神恶气的说法,所以不便赐给杜家黄银带。太宗便叫人取来金带,派房玄龄亲自送到杜家去。后来,唐太宗下诏在凌烟阁(后人称功臣阁)中绘功臣像,为24 名开国元勋树碑立传,长孙无忌,王孝恭以下,杜如晦名列第三,魏征居四,房玄龄第五。
  刀下救人
  相传,唐朝名相杜如晦是襄垣县城底人氏。
  有一年,杜如晦回乡探亲,走到襄垣境内,见到一位老妇人边走边哭。他下马拦住问道:“老嫂因何事伤心?”老妇人见他穿着普通,误认为是个商人,极不耐烦地说:“客官不必盘问,与你说也无用。”杜如晦说:“你有委屈之事,对我说说,或许能为你分忧解愁。我虽不是大官,却常久在外经商,认得朝中许多大官。”老妇人说:“哎呀!客官,明天正当午时,县官要开斩我那冤枉的女婿张生啊!你如能搭救于他,老身今世难忘客官大恩,来生变牛变马也要……”杜如晦说:“老嫂言之太重了,不知你的女婿身犯何罪?”老妇人说:“我那多病的女儿,不忍拖累女婿,自个儿寻了短见。村中有个财主和我女婿有仇,便用金银买通知县和证人,让证人诬告我女婿害了我女儿,把我女婿问成死罪……”杜如晦问:“莫非你女儿非你亲生?”老妇人说:“哎呀!老身就生了这么一个女儿,已累了女婿八年多。”杜如晦点头说:“何人可证你女儿上吊自杀,又是何人证明你女婿杀害其妻呢?”老妇人说:“证人是邻家一位嫂子。那天我女儿病得厉害,说啥也不吃药了,她说她的病好不了,吃药也是白花钱。女婿找来这位嫂子,让她好生照顾我女儿,然后来我家拿了钱去抓药,结果我女儿上吊死了。事发前,那嫂子曾对我说过,我女儿自打有了寻死的念头,便准备了绳子。这位嫂子劝过她,并将绳子藏了起来。结果她趁嫂子去茅房的机会,就上吊死了。可是过堂时那位嫂子竟说我女儿好好的,女婿抓回药来,唠唠叨叨嫌药贵,就掐死了她……”
  “你女婿和那财主有什么仇?”
  “这事说来话长。当初那财主想要我女儿为妾,老身认为财主年老,妻妾如蚁,就拒绝了他。后来,我女儿就嫁给了张生。财主恨我女婿,就诬告他为盗。我女婿和他到县衙打官司,前任县官是个青天,打了财主四十大板。因此,财主就仇上加仇……”
  杜如晦考虑了半天,说:“你先到县城喊冤,告那个恶财主,我随后就到,定能救你女婿。”
  老妇人向杜如晦叩拜后,即往县城去了。
  杜如晦扮成术士,去村里明察暗访;又找见那位证人,向她晓明利害,然后拿上那位财主送给她的衣物和银两,次日赶到县城。
  县城街上,人们得知开斩凶犯,挤了个水泄不通。
  这时一声呼喊:“行人闪开,让刑车过去!”只见一辆牛车拉着一只木笼,木笼里锁着一个犯人,犯人的头露在外面,脖子后插着亡命牌子。两个刽子手拖着犯人走近斩桩,举起鬼头大刀,只待午时三刻,县官一点朱砂,即行开斩。
  “时辰到!”监斩官大声吆喝。
  刽子手举起大刀,正要砍下去时,忽听有人断喝:“刀下留人!”原来杜如晦纵马赶来。
  刽子手发了愣,监斩官傻了眼,都吃惊地问:“你是何人?胆敢闯入法场!”
  杜如晦的随从厉声叫道:“杜宰相在此!”
  县官扑通跪倒:“不知杜宰相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请大人恕罪……”
  “我来问你,这人身犯何罪?”
  “杀妻之罪。”
  “何人为证?”
  “犯人邻家嫂子傅氏。”
  “给我传来证人!”
  一会儿证人到了,那傅氏高叫:“我第一次说的是真的。第二次说的是假的。是那王员外的公子王士杰威逼着我诬陷张生,冤枉好人,请老爷明鉴……”“啊!”县官大吃一惊,忙跪下哭着叫喊:“杜宰相,学生审案不明……”
  杜如晦说:“你收了王员外多少贿赂?贪赃枉法,草菅人命。来呀!摘去乌纱,等候处罚!”然后将县官所收的贿赂赠给张生作为赡养其岳母的费用。
  张生说:“多谢青天救命之恩。那王士杰诬告小人之罪呢?”
  杜如晦说:“将王士杰暂押南牢,定予严惩!”
  差员和衙役把前来观斩的王家公子当场锁监。
  杜宰相对傅氏说:“你本应监禁,念你受人威胁,且能如实供出案情,故免受刑罚,下堂去吧!”
  说毕,杜宰相骑马踏上回乡路程。

篇二:[杜如晦]关于历史人物的作文素材


  在争夺帝位的关键时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阵营凸显出严重的精英短缺。反观秦王李世民方面,文有房玄龄、杜如晦、刘文静,武有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可谓阵容豪华、人才济济。唐太宗知人善任,放在现在,也是一位好老板。
  夸赞下属
  杜如晦年轻时聪慧明智。太宗发现并提拔他做秦王府的兵曹。不久,调陕州任长史。房玄龄对太宗说:“别人都不值得可惜,只有杜如晦这个人聪慧明智,通晓事理,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如果您只想保持藩王的地位,就用不上他;如果您想经营天下,成就帝业,没有这个人是不行的。”
  就此太宗和杜如晦的感情就进入了“蜜月期”。太宗请杜如晦佐助秦府,封他做建平县男爵,委任他为文学馆学士。他命令文学褚亮给杜如晦写赞,也就相当于“情书”,说道:“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意思是说:“杜如晦艺义礼乐,盛美而有法度。心怀忠贞而实行道义,使自己身立名扬。”表达了强烈的赞赏。所以,贞观初年,杜如晦做右仆射,房玄龄做左仆射。
  为下属减压
  太宗不但能识人,更懂得用人。一次了解到二位丞相皆忙于诉讼庭审,太宗就对他们说:“你们身为仆射,就必须耳听得远,眼看得宽,寻求查访贤明有智慧的人。近来听说你们听取和接受诉讼的状子,每天阅读这些状子已经使你们没有空闲,哪里还能为我寻找贤士呢?”
  你见到过劝你少做点活的老板吗?这样的老板会主动为下属减压排扰,为之创设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因此,房、杜二人也用积极的奉献来回报太宗。他们制定的法律命令,注意宽缓平和,用人不求全责备,也不用自己的长处去衡量别人。他们推荐的人,好像比他们自己都好。房、杜两人遇大事常互相商议,配合默契,谋略高远,决断准确,人称:“房谋杜断”。
  后来,杜如晦去世了。太宗对虞世南说:“我和如晦的君臣情义很重,他不幸去世,我心里很悲痛,你知道我的心思,就为他撰写碑文吧!”
  打感情牌
  一次,太宗品尝新瓜美味,想起杜如晦来非常悲伤,只吃了一半就不吃了,派人把另一半瓜放在杜如晦的灵座上祭奠他。
  等太宗把一条黄银带赐给房玄龄时,对他说:“如晦和你同心协力辅佐我,今天我赐黄银带,却只给了你一个人。”说着泪流满面。因为黄银带辟邪,是鬼神所惧怕的东西,太宗就命令取来金带,派房玄龄把它送到杜如晦家里。
  过了两天,太宗晚上梦见了杜如晦,第二天早上,太宗就告诉房玄龄,谈起昨晚的梦,不禁感叹唏嘘,于是命宦官也把自己吃的食物送去祭奠杜如晦。到了第二年杜如晦的忌日时,太宗仍没忘记此事,还派了宦官到杜如晦家中慰问其遗孀与子女。
  高瞻远瞩的英明领导,科学合理的制度理念,舒适愉悦的工作环境,体贴入微的情感呵护,就是太宗能够绘就“百川归海”般壮丽宏图的原因。

篇三:[杜如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

  房玄龄传作者是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  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璃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  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剐,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交,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49724/

推荐访问:杜如晦传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