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七步诗的意思]反七步诗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6-26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反七步诗篇一:讽刺人的诗句


  讽刺人的诗句(第一部分)
  1、《七步诗》
  作者: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小人吟》
  作者:宋、邵雍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
  喜思其与,怒思其夺。
  3、《小人吟》
  作者:宋、邵雍
  小人无耻,重利轻死。
  不畏人诛,岂顾物议。
  4、《泊秦淮》
  作者:唐、杜牧
  烟笼寒江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咏针》
  作者:清、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6、《悯农二首》
  作者: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杂作》
  作者:明、董应举
  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
  事亲能若此,岂不成孝子。
  8、《蚕妇》
  作者: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9、《聊斋》
  你也反腐败,他也反腐败,
  喜怒哀乐一起都到心头来。
  奇也不必奇,怪也不必怪,
  五子登科——总比两袖清风更可爱。
  台前发宏论,幕后发邪财,
  几分庄严、几分虚伪、几分坚定、几分徘徊、
  此中奥妙,谁能解得开。
  10、《出塞》
  作者: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讽刺人的诗句(第二部分)
  11、《诗经·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12、《春帖子词二十首》
  作者:宋、欧阳修
  阳进升君子,阴消退小人。
  圣君南面治,布政法新春。
  13、《第一百七十五》
  作者:宋、文天祥
  小人困驰骤,后生血气豪。
  世事固堪论,我何随汝曹
  14、《酒德》
  作者:唐、孟郊
  酒是古明镜,辗开小人心。
  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
  酒功如此多,酒屈亦以深。
  罪人免罪酒,如此可为箴。
  15、《论语绝句一百首》
  作者:宋、张九成
  君子何尝去小人,小人如草去还生。
  但令鼓舞心归化,不必区区务力争。
  16、《嘲鲁儒》
  作者:唐、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道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17、《绝句》
  作者:唐、杜甫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18、《白鹭》
  作者:宋、唐庚
  说与门前白鹭群,也须从此断知闻。
  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
  19、《咏史》
  作者: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原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居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20、《结交》
  作者:唐、孟郊
  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
  结交远小人,小人难姑息。
  铸镜图鉴微,结交图相依。
  凡铜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讽刺人的诗句(第三部分)
  21、《君子法天运》
  作者:唐、韩愈
  君子法天运,四时可前知。
  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
  焉能使我心,皎皎远忧疑。
  22、《君子吟》
  作者:宋、邵雍
  君子与义,小人与利。与义日兴,与利日废。
  君子尚德,小人尚力。尚德树恩,尚力树敌。
  君子作福,小人作威。作福福至,作威祸随。
  君子乐善,小人乐恶。乐恶恶至,乐善善归。
  君子好誉,小人好毁。好毁人怒,好誉人喜。
  君子思兴,小人思坏。思兴召祥,思坏召怪。
  君子好与,小人好求。好兴多喜,好求多忧。
  君子好生,小人好杀。好生道行,好杀道绝。

反七步诗篇二:有哲理霸气文言文句子


  或许不少人还在迷茫自己该如何做人做事?自己该用怎样的姿态面对人生……其实,老祖宗早就给出了解答,这些留给我们的话,可以说字字珠玑。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一些有哲理的文言文句子,欢迎阅读。


  古代哲理文言文句子
  1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3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4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6 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7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0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19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20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2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23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4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25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27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8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30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31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32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33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34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35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36 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7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3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9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40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1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
  42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3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44 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45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6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47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48 吃一堑,长一智。
  49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51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

反七步诗篇三:《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


  李白对《将进酒》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把握得准,体会得深,讲课时旁征博引,教学内容丰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下面是《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供大家学习!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 “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 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 “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⑤练习背诵。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 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名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 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诫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名句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 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名句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 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名句四: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 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 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 他对曹植情有独钟,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yǐng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 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 “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 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正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所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来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也,两壶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2.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①生活不如意。李白的好饮性格也许与生俱来,但后天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他脱不掉儒家“济天下”的心愿,想当政治家,但当时的唐朝官场容不下飘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历经三年的长安之行后,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有“仙风”,也有“道骨”,但他首先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正常人,他不能没有惆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六、课外引伸、拓展
  (一)讨论李白的饮酒
  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 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
  探究学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② 政治上的黑暗,怀才不遇的结果。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李白首次入长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希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没有实现步入仕途的梦想,他只好四处云游。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入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肃宗时,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认为可以“暂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了,并自比谢安,辅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乱,当永王篡权的叛乱被镇压后,自己也身陷牢狱被流放,险些丢了性命,后经亲友的全力营救遇赦才脱险。李白的梦想和希望从此彻底破灭了。这次也使他认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排挤打击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现实。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挚友。
  4.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他曾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又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陶渊明曾经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可以使人进入忘物忘我的境地。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入胜。陶渊明则更独特的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18601/

推荐访问:反七步诗的意思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