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创业的真实故事_普通人创业

来源:法律论文 时间:2019-04-19 11:30:12 阅读:

【www.bbjkw.net--法律论文】

幸运占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能,勤以创业,俭以聚财,诚以待人,逊以自处。今天,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 小编是为大家分享普通人创业范文,欢迎参考!

  普通人创业(一)

  普通人创业成功的例子一

  他高二时研究软件赚4000块,从草根消费者做起,如今身价过亿

  经历失败:高中时代就开始网络“掘金”

  与大多同龄人一样,黄承松从小就对新的事物十分热衷,凡事总喜欢刨根问底。他的这种执着,也让他比别人想得更多,看得更远。进入高中后,黄承松开始接触电脑。当同学们不是打游戏打得风声水起,就是上网聊天聊得火热之时,他却通过电脑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花了20天研究软件,赚4000块钱!”黄承松说,互联网时代,网络上遍地都是机遇和商机,只要看得准,下手快,就有成功的希望。黄承松被保送华科大后,高三下学期就闲了下来,做起了全职软件开发,从那时候起,他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钱。从高中到大二上学期那段时间,经济来源主要靠写程序来挣学费和生活费。2010年8月,还在读大二的他开始尝试创业,注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用兼职赚到的钱作为创业资金,做电商导购网站。就是消费者通过他们的平台渠道,购买其他大型电商商户的产品,累计积分,然后他们根据买家所积累的积分,得到相应的返利。谁知,看似前景很好的平台渠道,真正运作起来并不简单,加之同类网站竞争激烈,大的电商平台担心利润被挤压等原因,黄承松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差点连吃饭钱都折腾光了!”回忆起当时的窘境,黄承松至今记忆犹新,坦言不仅积攒的钱打了“水漂”,身上也只剩下几十块钱。这次失败,黄承松思考得最多的不是折腾出去了多少钱,而是失败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经过三个月深思熟虑,黄承松悟出一个道理:做网络要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走得更远。

  逐渐演变:抓住一个需求点持续去做

  2012年4月,黄承松刚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就创立了“九块邮”,9.9包邮成为了国内这一商业模式的首创者。不过,在黄承松看来,人们选品牌货会想到“淘宝”,选电器会想到京东,消费能力好一点的会选“唯品会”。那么,18-35岁群体中,收入差别很大,消费能力也各异,不是每个人都会选品牌货,选择低价实惠的群体并不在少数。如果补齐完善这一空间,必将大有可为。2012年8月,黄承松创立的折扣精选特卖网站“卷皮网”正式上线,主要瞄准“草根”消费人群,定位为“低价版唯品会”。卷皮网专注在低端市场,从高性价比入手,与唯品会覆盖中高端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做到所有的货品是网络上的最低价并非易事。为了控制成本,一方面与许多品牌厂家建立了很好信任合作关系,其中有10多万大小商家,1000余家独家合作品牌商;另一方面,千方百计的精打细算,努力打造全国首家买手制电商。机会总垂青有准备的人,黄承松的“卷皮网”已很快地在电商界崭露头角。2012年,销售收入近1亿多元,2013年销售达7亿元;2014年全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拥有超过3000万买家会员、移动端APP总用户达1500万,成为了国内折扣特卖电商第一品牌和国内成长最快的互联网电商企业。

  不骄不躁:像上帝一样了解用户

  “做产品,核心的核心就在于一定要像上帝一样了解用户,无论他们多么小众、多么与正常想象不一致,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提供‘水’还是‘饮料’。当真正理解了你为用户提供的是什么,你才会知道你的用户究竟是谁,喜欢什么。”黄承松说。他们坚信“昂贵不一定好,精准才是好的”。同样价格的商品对于不同人来说,价值是不一样的,人们在判断自己“有多想要一件物品”时,除了受到该物品价格的影响,还受到个人喜好、场合等更多更复杂因素的影响。即我们常说的用户“痛点”。“对创业团队而言,最怕的是丢了最初的创业梦想”,黄承松说,到今天“上卷皮,购便宜”成为老百姓很熟悉的广告语,卷皮团队一直不忘创业之初的梦想:让购物变得更省时、省心、省钱。如今,卷皮折扣已经完成两轮融资,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商业大潮中的黄承松也将继续迎接挑战,其中的风雨只会比以前更艰难。但他表示,卷皮折扣将一如既往为用户“解渴”,关注低收入人群、关注购物体验、关注中国,并最终成为一家“伟大公司”。

  普通人创业成功的例子二

  朋友圈说我大学两年赚了100多万,写给读大学想创业的你

  我21岁,大三。干过工地,发过传单,做过家教,在大公司上过班,在小机构兼过职,做过11份不同的工作,卖过项目,开过公司,见了四个投资人就有人要投资,曾在一夜之间公司估值500万又在一天后重新回到原点。上过电视录过真人秀。朋友说我这种人在电视上只能活两集,结果一不小心活了四集,活到了总决赛。

  闲下来的时候自恋的百度了一下自己的名字。看到一个帖子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大一大二赚了20多万,期间开了一家公司卖了100万。看完后乐了一下,呵,原来在网上自己已经这么厉害了,而这只是在网上。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后面写的一定是关于创业过程中的艰辛,然后我如何克服这种艰辛做到今天这种地步,进而得出一个结论,这人好牛逼,但是关我毛线事。那你就想错了。

  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去做什么

  作为曾经创过业的大学生,自己却并不鼓励大学生去创业。大三了,很多时候呆在学校。偶尔会遇到一些想创业的学弟学妹征求自己的意见。往往给他们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多读书。那句话是说给他们听的,同时也是说给自己的。一路摸爬滚打深知大学创业的艰辛,更了解无知的代价有多高。

  慢慢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开始在高校蔓延。高校创业渐渐的在这种浮躁又浮夸的氛围中沦为一地鸡毛。接触过一些大学创业者,很多甚至大一大二,在一些高校创业者分享的聚会上,大三的甚至已经算大龄创业者了,而大一就出席创业聚会的往往会被人投上敬佩的眼光。

  自己也曾是一个大学生创业者,对大部分大学生所做的项目有所了解,大学生所做的项目往往是没有什么技术门槛,依靠简单的人力成本来赚取一些微薄的利润,有的甚至不能叫做创业,只能称作一门小生意。还有一些,有一个初步的想法,然后就去把公司注册了,找办公室,找人,然后把CEO CFO COO什么的分好,以便给同学讲起来时候自己还是个CEO以此来显示优越感,只能说这些同学的勇气令人敬佩。

  明白自己比什么

  大学时候自己交学费,生活费不花家里的钱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大学时候靠兼职赚一点钱也不是为了拿来和同学比较的,以此显示自己能力有多强。身处大学,要明白自己比什么以及和谁比。

  大学四年应该和已经参加工作的比时间更加自由,可以趁周六周日去外面参加一些讲座活动什么的来提升自己,大学四年的所见所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等到四年后和同时步入社会的同学比的是资历。而不是在大学时候比你比同学赚了多少钱,那是件很可悲的事情,就算在大学翘课忙生意每月可以赚几千元,但那也只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更可怕的是,用了四年青春赚了几万元钱而让自己的能力一直停留在每月一两千的水平上。

  大学四年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也是最重要的升值期。大学最重要的是多读书,深度思考,在业余的时候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充实自己,如果一个学生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做好那何谈创业。

  。

  普通人创业成功的例子三

  大学毕业生贺伟龙创业,就要“玩把大的”

  与一般的大学生创业者不同,贺伟龙选择“玩把大的”。

  这个1988年出生的年轻人,已是河北贝克艾瑞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创业项目,核心技术来自一位留美归来的博士,项目生产的新型非培养微生物检测芯片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仅一条小型生产线,就可实现年产芯片100万片。”

  几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上,闲谈中有人无意提到了归国博士白向阳的“新型微生物检测芯片”技术。对于饭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种“高大上”的尖端科技离他们的生活实在太远,话题也很快被一带而过。但当时贺伟龙却从只言片语中敏锐地捕获了三个重要信息:留美博士、技术先进、与自己来自同一座城市,并从中嗅到了一丝商机。

  “您是邢台人,完全可以回到家乡来发展!”在辗转联系上白向阳之后,贺伟龙却得知上海、南京、杭州甚至美国的公司都在与白向阳积极接洽中,无奈之下,他只能拿出自己与他是“同乡人”这一“杀手锏”,而当时的白向阳恰好表现出想要回家乡发展的意愿。

  自以为是“平步青云”的贺伟龙,没想到紧接着便陷入了更大的焦虑。这种高科技项目前期投资巨大,至少需要3300万元,这对他而言显然是个“天文数字”。

  正在“抓狂”之际,脑中突然闪过的一幕又让他两眼放光。贺伟龙大学时在一家民营钢铁企业做兼职会计,在老板与其他钢铁企业老总们的谈话中,他得知时下许多钢铁企业由于产能过剩、资源消耗较大,正在寻求转型升级,对一些高新项目非常渴求。“能否从中牵线搭桥呢?”整理好厚厚的一沓资料后,他开始奔波于各大钢铁企业老总的办公室。

  在对一位当地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前后4次的出色“公关”后,他终于成功了!经过协商,出资方龙海钢铁集团将占据新公司55%的股份,白向阳博士以技术占股40%,贺伟龙拥有5%,并出任公司总经理。当年,河北贝克艾瑞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下一步,就是探索怎样开拓市场!”在企业步入正轨后,对贺伟龙的考验才真正开始,“我觉得创业就像是在开车,有了车之后,要想开得快,还得加足油,得整合资源并充实专业人才!”

  目前,公司生产的新型非培养微生物检测芯片利用的是微生物学和流体力学原理,可以迅速完成对病毒和病菌的检测。新型芯片可广泛运用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疾病诊断与控制、进出口检疫等领域。带领公司上市,是贺伟龙的梦想。

  普通人创业成功的例子四

  35厘米长大馒头卖1元,8年不涨价,每年卖2000万元

  只卖1元,8年从不涨价,在一块美食林立的土地,以及物价飞涨的今天,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如何杀出重围并且持续盈利?围绕一个馒头,完成商业生态,升级商业模式,这样的产品你可能学不会!

  馒头的营销学

  在重庆洋人街,有很多怪事。

  比如,世界最大最牛的厕所,没有收银员的小货摊,以及1元钱的美心馒头。

  黄昕是洋人街美心馒头的负责人,在她眼中,馒头有一种朴实的情结。

  个头饱满的美心馒头,长得像擀面杖,很多人叫它“擀子馒头”,每一个有35厘米左右,分量更是普通馒头的4倍。在游人如织的洋人街,总会看见排着的长长队伍,提着一大包馒头的人们。“跟重庆小面、陈麻花和合川桃片一样,美心馒头也成为重庆的美食名片。”在黄昕看来,看见自己的馒头如此受欢迎,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洋人街的美心“擀子馒头”

  如今的美心馒头还是小小的网红,有一帮簇拥者,在微博上搜索洋人街,几乎一半的结果会提到它。和馒头来一张合影,比一比谁的脸小,或者分食馒头秀恩爱,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法,让普普通通的馒头有了新的生命。

  美心馒头的名声,渐渐地在当地家喻户晓,洋人街的人气也因此越来越大,“打的去洋人街买馒头”成为一时潮流。需求太大也成了一种烦恼,黄昕描述到:“一天卖两吨面粉,节假日还要翻倍,有时更是要24小时加工。”

  一个馒头成就了整个洋人街,但背后的过程却是艰辛的。

  早在2006年,彼时的洋人街刚刚开业,交通还很不方便,游客多,商家少,配套服务完全跟不上,甚至连最基本的餐饮都无法提供。

  “解决这个问题,并打响市场,需要一款拳头产品来引导”。黄昕说,“大众都能接受的馒头成了第一选择。”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太表面,更不能为了做馒头而做馒头。于是从2008年开始,洋人街就着力打造“1元钱经济”,豆花、糍粑、面包和矿泉水等1元食品可谓五花八门,这些低价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天销量超过8万件。

  可馒头毕竟是北方的主食,南方人吃得少,市场本身不大,“前期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是黄昕经手以来,最难忘的一段时间。“最初美心馒头的知名度低,洋人街也是假日经济,平时人不多。”为了打开销路,引导顾客去洋人街消费,黄昕和团队做了很多努力,有一段时间,他们几乎跑遍了市区每个人多的地方,每天开车派人做地推宣传,直到天黑连路灯都关了,才收摊回家。坚持了半年,基本打开了销路,人们知道重庆有个洋人街,洋人街有个美心馒头。

  美心馒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一种即食又便于携带的旅游小商品,风靡于洋人街的街头巷尾。

  “1元馒头是招牌,是洋人街食品线的引导者,更是洋人街的缩影。”黄昕回答。

  馒头的经济学

  依靠“1元策略”,美心馒头的销量很好,但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却浮出水面。

  随着原材料涨价,馒头的成本不断增加,1元的馒头很快出现亏损。“2008年50元一袋面粉,一个馒头还能盈利几角钱,现在涨到100元一袋,馒头的成本也达到1.5元。”摆在黄昕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馒头涨价,要么分量减少。

  为了此事,美心集团董事长夏明宪专门组织开了一场会议,他甚至拍着桌子说道:“美心馒头打死也不涨价,不减量!”

  同时,外界也不断发出质疑声。“打死不涨价的馒头到底能够撑多久?”“发生通货膨胀,老板能顶得住吗?”

  面对内部和外部的压力,黄昕意识到,没有商业化的逻辑,馒头根本不能持续地走下去。“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没有一个办法,既不用涨价减量,又能持续发展?黄昕慢慢发现,美心馒头其实带来了巨大的人流,但是却没有好好利用。“把顾客、馒头和其他食品捆绑在一起,通过馒头带来顾客,然后从其他食品上盈利。”黄昕说道,“虽然馒头卖一个亏一个,但是围绕馒头的衍生产品利润填补了一元馒头的亏损。”由于销量大,所以原材料消耗大,因此进货价格比市场低,再加上美心馒头周边,有了酸辣粉、香辣豆干以及各种伴饮的摊位,已经形成一个食品生态。在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方法,不仅让馒头生存下去,反而赚到更多的钱。

  现在黄昕不担心馒头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反而是1元的馒头卖断货最让她头疼。“美心1元馒头的招牌不能砸,如果1元钱馒头断货了,只卖两元钱的面包,顾客会怀疑1元馒头只是噱头,我们是欺骗顾客。”

  馒头卖得好,市场上也纷纷出现山寨品。有商家模仿美心馒头,外形上如出一辙,价格上也打出“只卖1元”,但是根本上没有洋人街美心馒头的生态模式,单一的产品很快承受不了持续的亏损,只好把分量减小一点。“减少了分量就明显不是美心馒头,还不如去洋人街卖。”销量小了,产品积压,造成口感很不新鲜,最后这些“山寨店”基本都关门了。

  在在重庆涪陵区蔺市镇美心红酒小镇,美心集团也照搬洋人街的模式,在当地开发了美心馒头,因为比市场价格低,这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人专门来批发美心馒头,然后把一个美心馒头切成几个,再转手以1元一个的价格卖出去。”这种倒卖的生意,让美心馒头的团队也很无奈,“这没有违反游戏规则,的确也是美心的馒头,打假怎么打。”美心馒头成了当地的馒头工厂,也成了一条美食风景线。

  没有组合拳的产品和规模化的生态,美心馒头的特殊商业模式很难复制,这已经形成洋人街独有的馒头经济现象。

  馒头的工匠学

  最早的时候,美心馒头的生产线只有一条,还是在一个破旧的茅草房,由于供不应求,现在已经增加至三条生产线。站在重新装潢的店面外,通过透明的橱窗玻璃,可以看见整个馒头的加工过程。

  从一把面粉到最后的成品,为了做好一个馒头,八年如一日,对于这份工作,黄昕和她的团队从未间断,也从不埋怨。

  因为热爱,所以追求。经过不停地改良,美心馒头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科学。“同家里面的手工馒头相比,我们的讲究更多,比如和面精度就必须达到规定程度才行。”原材料和辅料都是标准化机器生产,而这整套机器也是通过美心馒头的实际情况组装改良的。

  在不同的季节,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面粉在醒发的时候也会有差异。“有一次,供应商的面粉用手工做出来没有问题,但是用机器做出来,打开蒸炉的时候,本来看起很饱满的馒头瞬间就缩紧了。”对于这种不合格的产品,黄昕表示不会二次加工再卖给顾客。“洋人街有鱼塘,这种产品会做成喂鱼的饲料,馒头做不好是技术问题,缺斤少两是人品问题。”

  因为馒头的特殊性,保质期不会很长,追求新鲜度的美心馒头,更不会委曲求全的添加防腐剂,甚至做成半成品,物流运输半径和范围的缩小,让它的电商化之路根本走不通。

  现在,围绕美心馒头的洋人街食品线,员工已经超过一百人。“新员工需要组织专门的馒头培训,老员工也有定期考核,公司还派人去北上广和日本学习先进的食品机械和管理。”既是为了一个馒头,也是为了一份工匠精神。

  “有时候你会看见开豪车来购买的人,也会看见很多社会底层只为填饱肚子的人,美心馒头在他们面前没有贫富之分。”这种善的商业逻辑和价值,也成就了一项民生工程。

  在进驻洋人街之前,美心馒头在海峡路有过一个老店。提起这件往事,黄昕至今还很感慨:“经常可以看见一对做环卫工作的老夫妻,当时我们有两块钱免费劵的活动,你可以看见他们每天都来排队领受,一个馒头加一杯玉米羹,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美心馒头除了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利之外,对于抑制洋人街的物价也有很大的作用。洋人街里面也有其他外来的经营户,但是都是捆绑在洋人街做生意,美心馒头起到了平抑价格的作用,欺客宰客,漫天要价,这种现象在洋人街几乎很少发生。“老百姓一提到洋人街,都是竖起大拇指。”

  因为雇佣收银员的成本高,在每个美心馒头的售卖点,都安放得有一个一米多高的投币箱,顾客自己投币,因为零钱太多,每天还要安排人来数钱。“今年过年期间,6天卖了100万元,七十多袋装零钱的编织袋,堆了半间屋。”

  2015年,美心馒头的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相比挣钱,更大的价值是带来了海量的人流量,把洋人街打造成了重庆著名景区。黄昕已经记不起来自己卖了多少馒头,摸了摸头笑着说:“1亿个肯定有了!”

  普通人创业(二)

  在读者里就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有过硬的技术和牛逼的高管经历,并且一心只想做一款好产品,但他却说创业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他就是于林。

  见于林的那天下午,正是北京城柳絮纷飞的时候,他穿了一件格子衬衫,匆匆走进办公室,真人看起来要比照片上略显清瘦,身上有一股淡淡的烟草味道。

  ▼

  

 

  创哥不禁有些惊讶,明明才30多岁的年纪,却已是满头藏不住的白发,还有些佝偻背,像是《食神》里的周星驰,生活的重压让于林看起来满脸沧桑和疲倦。

  于林以前是个奸商,专门靠山寨其他名牌来获取暴利,他辉煌过,也迷失过,直到有一天,女儿跑过来问他为什么整天要骗人,于林的心理防线一下子被击溃了,他发誓要从头再来,做个好榜样。

  高管做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为了留住他,老板送房又送车

  于林很聪明,也很会挣钱,1998年那会,别人工资才500块的时候他就已经月入1500了,是吉林设计界的大咖。

  ▼

  

 

  后来于林去了一家广告公司,一干就是6年时间,干遍了所有的岗位,硬是把一家10个人的小门店折腾成了资产7000万的大公司,跺一跺脚,当地设计界都要抖三抖。

  当然了,老总也很够意思,送完车又送了套房子,简直花了大血本,于林也俨然成为了朋友眼中羡慕的对象——年薪20万,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这个条件,即使是放到现在都很牛逼,何况还是8年前。

  

 

  然而就在他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在上班途中发生了车祸,右腿粉碎性骨折,昏迷了5天,又在医院里整整躺了4个月。

  躺在病床上,于林一直在想,如果今天变成了植物人,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公司还是会有条不紊的运转,自己是不是就像从没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一定要创造点什么,能比有限的生命留存的更久一些!

  创业,一定要创自己的业。

  出了院,架着双拐安排完公司最后一项工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辞职,他不顾老板费尽心思的挽留和同事的不舍,什么年薪20万,什么副总,统统不要了。

  抛弃高薪和副总职务去创业,却陷入了利益熏心的泥淖

  创业虽然看起来很容易,但过程却异常艰难,而于林在这段创业中,遭遇了无数个坑,甚至连良心都弄丢了。

  第一个坑:家人不支持,朋友不理解

  当他决定创业时,朋友都以为他疯了,放着20万年薪不要,跑去创什么业,就连老婆也纳闷,创业又累又苦还挣不着钱,为何要执意淌这趟浑水?

  于是老婆天天不搭理他,朋友就当他是喝大了,于林郁闷至极,但还是硬着头皮干了起来,开业当天前老板也来了,对他说:“放心干吧,干不好了,我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话虽是好意,但于林听着却很不是滋味。

  ▼

  

 

  第二个坑:老实做生意,反而不赚钱

  刚开始,于林满怀信心的进军家居行业,投入几十万,结果一个月只卖了一两千,无奈之下,他只能挨家挨户亲自去扫楼推销。被狗追着咬,被保安到处撵这种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为了多跑几个小区,吃饭时间也被压缩到三五分钟,从前是山珍海味,如今只能喝矿泉水就点面包。

  当时于林虽然没有太多的行业经验,但非常注重产品品质,经常亲自跑到南方去找工厂,求着人家生产一批品质好的产品,结果被工厂负责人一顿奚落,你一个东北小地方的小破店,要求咋那么高?有什么资格跟我们谈品质?即便是如此死磕,但生意还是越做越小,根本赚不到钱。

  第三个坑:行业黑幕太多,以次充好是常态

  太累了,辛辛苦苦经营了三四年什么也没得到,实打实为客户着想换来的却是被别人当成傻子,同行都在吃肉,自己连口肉汤都喝不上。死磕品质有用吗?反而是身边那些以次充好的同行,生意越做越大,赚了个盆满钵满。

  于林彻底迷失了,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一个星期,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做!奸!商!

  ▼

  

 

  他靠山寨别人一年挣了几百万,终于再难以承受良心的谴责

  “只要思维一变,不讲良心,钱就会来得特别特别快。”坐在创哥对面的于林,丝毫不愿掩藏自己的过去,他觉得做过就是做过没什么好瞒的。

  那段时间,他在世界各地搜罗壁纸,淘回国内交给南方的加工厂,一卷山寨的壁纸成本才60元,贴上标签当成原装进口一下就能卖到600元,一转手就翻了10倍。

  ▼

  

 

  很快,32岁的于林便靠着倒货和山寨成了当地的成功人士,他有花不完的钱,收不完的款,和买不完奢侈品。

  但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变了味,他隔三差五就被消费者投诉,大公司动不动就告他侵权,知道内幕的朋友们也不再把他当哥们尊重,亲友来买货都略带嘲讽的口气问这货是不是真的,然而最让于林崩溃的是,女儿经常问他,爸爸你明明在家,为什么每次打电话都说自己不在家?

  于林心里越来越不安,最终,这种昧着良心赚钱的方式终于让于林彻底崩溃了,他与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手机半个多月都不愿开机。

  直到有一天,他离开了东北跑到了北京散心。在北京,于林参加了一个创业者的线下活动,他发现原来创业那么吸引人,原来认真做事那么吸引人。

  

 

  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把山寨货全部处理掉,扔了烧了都行,反正就是不能再有,朋友都觉得这小子是不是又喝大了,跟打了鸡血似的,就连于林的老婆都觉得他肯定是被人洗脑了。

  无奈之下于林选择再次北上,创一次真正的业,抱着必死之心去闯,如果失败了就当是对从前的赎罪!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为了死磕一口锅他差点倾家荡产

  

 

  然而事情的开局并没像于林想的那么顺利,从春节到五月份,他喝遍了北京70%的咖啡馆,约见了100多位创始人谈创业,最后却发现没一个靠谱的,不是瞻前顾后就是好高骛远,要么就是光说不练。

  五月份,他整个人耷拉着脑袋回了趟家,没想到却有了意外收获。

  刚回到家,母亲就打电话让于林去吃饭,母亲说一早准备好了他最爱的排骨,俩人一边做一边聊,说到高兴处突然间闻到排骨糊了,母亲赶紧跑过去,把烧糊的排骨放到水盆里去味儿。于林就问:“妈你整这个干嘛”,母亲说:“你不用管,这些糊的我留着晚饭吃。”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这个大男人再也抑制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满是对母亲的愧疚。

  于林下定决心,创业第一件事就是要为母亲和老婆设计一口烧不糊的锅,懂温度,会计时,还能自动报警,这样母亲再也不用吃糊锅菜了,老婆边辅导孩子边做饭也不至于把菜烧焦,更是当作送给全天下母亲的一份爱。

  ▼

  

 

  从此于林简直变了一个人,一天到晚躲在屋里疯狂搞研究,把涂层一个个的剥离,把一个个锅劈开,研究锅壁多厚,底有多厚,热传导是否均匀。

  ▼

  

 

  技术难题攻克后,于林开始着手批量生产,他带着自己的“心血”去南方找工厂挨个洽谈,结果被机场安检扣下了。

  过安检时,他唯一的模块被安检员给没收了,说什么也不让带上飞机,甚至还叫来了警察,因为这个模块看起来太像个定时炸弹,又是针又是表,一按还能叫。于林耗了近一个小时终于说动了安检员,出门时,站在门口的民警轻蔑地说:“这人脑子简直有病。”

  但就是这样一个“脑子有病”的人,却硬生生把锅给做成了,身边很多当初并不支持他的朋友,朋友圈里好多平时不聊天的人,看到他在京东众筹上的信息都会默默下单。

  ▼

  

 

  人前有多辉煌,人后就有多受罪,“我曾在6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喝了咖啡480包、抽了烟300多盒烟,摔过无数口锅,抑郁地在房间里三天三夜吸烟不出来,到最后竟然适应不了外面新鲜的空气。”于林说。

  于林原本代表着某种创业梦,然而却被现实层层阻击,但这就是一个普通创业者的现实人生。

  世上没有纯粹的好人或坏人,所谓的“好”与“坏”并非与生俱来的标签,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被迫背离了原本的创业轨迹,而且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但最令创哥欣赏的是,他虽尝过现实的甜头,却依旧有勇气从头再来,并且坚定的走下去。

  如今于林公司账上只剩下几万块钱,但于林一点不担心未来,这事成就成,不成也认了,但现在看来,一切都还好。

  普通人创业(三)

  给普通人创业机会的"资源整合"——微商

  随着微信的普及化,你的朋友圈是不是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微店占领了? 被他们刷屏的感觉是不是很不爽?有见到朋友的时候开玩笑说“是不是该交房租了?”对此小编是很有感触的,朋友圈居多的就是朋友们的微店,最多的还要属于受到女性朋友们青睐的化妆品啦。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把通过微信开个小店就当成了“微商”,并且与淘宝相提并论,认为所谓的微店就是微商,其实不然了。

  在朋友圈刷屏的“微店”就是帮助卖家在手机开店的软件。而且微店作为移动端的新型产物,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号码就可以开通属于自己的店铺,并通过一键分享到SNS平台来宣传自己的店铺并促成成交。微店降低了开店的门槛和复杂手续,回款约为1-2个工作日,且不收任何费用。

  那么何为微商呢?

  在目前,对于微商还没有统一的认知和统一的定义。一般意义上是指以“个人”为单位的、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衍生的各种载体渠道,比如“微信”,将传统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没有地域上的限制,且可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个体行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资源整合。

  二者的关系是“包含”关系的,微商包含着微信电商。微信APP仅仅是微商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具体说微信只是其中的一个媒介载体。

  每一种互联网新工具的诞生都会给人们带来新的财富,同时人们做生意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在哪里商机就在哪里,而财富也就在哪里!

  韩束为微商保驾护航,百雀羚宣告“要进军微商”,国际一线大牌伊丽莎白雅顿也加入,越来越多的成熟品牌开始进入微商渠道,这意味着什么?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悄然出现,但却并不在意料之外。为什么微商会如此受到大众的青睐?它与传统电商的区别或许会解答这个问题。

  微商与传统电商的区别

  第一 推广成本低;

  与传统电商相比,微商的推广成本更低。在微信朋友圈中,理论上一条微信可能同时被5000人看到,而其实微信的流量成本要低很多。

  第二 以人为中心;

  传统电商以商品为中心,但是微商确是以人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社交的时代,人与人的关系才是最核心的东西,通过关系获得信任,通过信任卖出商品是关键所在。但社交购物的微商时代,追求的是关系深度,不一定要有太多的客户,只要维护好粉丝,就能形成多次转化。

  在淘宝网方兴未艾之时,谁能预测到不久之后微商的势头汹汹,微商也能像淘宝一样不仅给我们普通人一次创业的机会,还能更方便最直接的给人以自我价值感。总之拭目以待吧!

一个普通人答案 一个普通人,李娟阅读答案 一个普通人阅读答案21.第(1)节中的划线句 一个普通人阅读 一个普通人阅读答案2124 一个普通人李娟读后感 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 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 一个普通人李娟阅读答案

普通人创业由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zzxu.cn/wendang/983211.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294658/

推荐访问:魏桥创业人 年轻人创业 创业人加 属狗人创业 创业人的心态 中年人创业 创业投资人 创业人简介 聋哑人创业 创业都昌人 厦门创业人 创业人的故事 创业成功的人 想创业的人 法律人的创业 年轻人创业项目 新西兰普通创业移民 魏桥创业人论坛 年轻人如何创业 创业人简历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