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陋室铭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6-03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陋室铭篇(1):《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导语:《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简介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陋室铭》一文,刘禹锡诸集均未见收录,近年有人疑为伪作。但此文前代屡见献文记载,内容又与作者行事相合,似仍以视为刘作为宜。本文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颂功德与昭申鉴戒。
  《陋室铭》解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
  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刘禹锡 ,字 (梦

陋室铭篇(2):《陋室铭》阅读及阅读答案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阅读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可爱者甚蕃 蕃: (4) 亭亭净植 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4分)
  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参考答案:
  1.(4分)
  (1)鸿: 大 (2)劳:使……劳累 (3)蕃:多 (4)植:立
  2.(4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3.(4分)
  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
  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
  《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陋室铭》阅读及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陋室铭篇(3):《陋室铭》欣赏


  引导语:刘禹锡的《陋室铭》篇幅短小,内容却很丰富,主题突出。它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在表现手法上,把议论、描写、记叙、抒情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浑然一体。
  《陋室铭》欣赏
  刘禹锡,是唐代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有革新时弊的政治主张。曾官监察御史。早年与柳宗元一起参加王丕、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活动,为中坚人物。革新失败后,长期被贬谪在外作地方官,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官终检校礼部尚书。不得意的仕途生涯,使刘禹锡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认识,因此在诗文中对朝政多有讽刺,以致为权贵所不容。但他意志坚强,蔑视权贵,晚年仍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途万木春”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他是唐代享有盛名的大诗人,许多诗歌至今为人们所传诵。他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古文运动的胜利,也有他的一分功劳。相比较而言,他的散文一般人知道的少一些,但并不能说他的散文成就不高。这里要介绍的一篇短文《陋室铭》,就是一篇人人称道的托物言志的好文章。
  原文的开头是这样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篇短文的宗旨是要通过对陋室的赞美来表达自己高尚的志行的。为了说明漏室的可爱,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了一个人人都会点头称是的标准:山不论高低,只要有仙人居住其中就会远近闻名;水不论深浅,只要蛟龙潜藏其间就成为灵异之水。这样,笔落根生,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想紧紧抓住。根据这个标准,作者随即点出了自己要肯定的事物,点明文章的主旨:只要我有高尚的道德,这简陋的住室也会获得芳名。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其中还含有美丽的比喻。作者把仙山、龙泉与陋室并论,这本身就是对陋室的崇高赞美,而且体现了作者志向高洁,不同凡响。
  给陋室如此崇高的评价,名副其实吗?这是读完第一段后每个人必然要发的疑问。下面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几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这里作者首先描写了住所的环境:绿色的青苔长满了台阶,青青的杂草生在门庭。作者没有多耗笔墨,只选取了两个典型事物,就把室的陋相刻画了出来,既简练,又非常形象。一“上”一“入”,使人如见野草青苔生长的趋势,给人以“动”的感觉,一“青”一“绿”,色彩浓艳,给人以“美”的享受。细玩此句,你会觉得,陋室无荒凉冷落之景,反有清新悦目之情。这里,作者的高洁志行又可见一斑。
  接着介绍活动于陋室中的人:言谈欢笑的是学识渊博之士,来来往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人。“鸿儒”在本文里是指那些积极主张政治革新而被权贵所忌的人,“白丁”本指平民,缺少文化的人,这里则指那些窃踞高位,满腹秕糠, 骄奢淫逸的官吏。愿意到陋室集会的是那些和作者志同道合的人,而那些昏庸的权贵,只知道在华屋里醉生梦死。作者在这里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爱憎。一个“笑”字,活现了作者跟鸿儒集会的自豪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同那些权贵不妥协的态度。
  接下来写陋室里的活动:可以弹奏朴实无华的音乐,可以阅读佛经。没有粗鄙的音响扰乱听聪,没有公事文书来劳乏身心。文中的乱耳的“丝竹”,应是指朝廷衙门筵宴、朝见时的各种音响。刘禹锡对当权的昏庸无能之辈,对这些人纸醉金迷的生活是不齿的,一个“乱”字就活画出了作者的厌恶之情。在作者看来,不同这些人一起品丝竹,一起劳案牍,而在陋室之中自由自在地“调琴阅经”,是一种愉快的享受。把陋室的心旷神怡的活动同朝廷的仕宦生活对比起来写,就能衬托出作者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证明陋室的可爱的有确凿的道理的,绝不是故作风雅,强装笑颜。这样写,还把作者在这篇短文所表现的思想与当时社会现实生活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了,从而充实作品的内容,揭示了作品的政治意义,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观点,在当时来说,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对全文作了总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诸葛庐是诸葛亮隐居南阳时住的房子,诸葛亮在这里一边“躬耕陇亩”,一边注视、研究天下大势。子云亭是西汉扬雄(字子云)的住宅,在成都少城西南,亦称草玄堂,扬雄曾在这里著《太玄》一书。孔子语出《论语·子罕》,原文是:“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段话的意思是:陋室啊,可以同诸葛亮隐居南阳的草庐,扬子云的草玄堂媲美。这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居住在这里,能说它陋吗?这结尾写得很巧妙,别具一格。作者没有直述自己的心境,而是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精练、含蓄,意味深长,给人以回味的余地。读者如果熟悉诸葛庐和子云亭,并回顾一下第二部分的描写叙述就会知道陋室与历史上的两处名胜有相通之处,就会引起诸如陋室的外观、作者的心怀抱负等一系列联想、探索,就能悟出作者在使用典故时拈来得心应手,属之又天衣无缝的艺术手腕的高超。结尾这样写,还与开头作了呼应,如果说篇首以仙山、龙泉作比,虽奇特但不免有不可捉摸的抽象之感的话,那么,篇末以诸葛庐、子云亭为喻,既形象、具体,又使人觉得可寻可见。而且,首尾均现一“陋”字,这使文章紧扣中心,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作者通过典故的运用,不仅为陋室增光,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高洁志行作了醉心的自赏。这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也是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全文可知,在这篇短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的意趣,反映了作者不与权贵妥协的斗争精神,这些读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刘禹锡毕竟是士大夫中的一员,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短文中也流露了自命清高的不健康的思想。在他的陋室中,“往来无白丁”,这个“白丁”自然包括穷苦的老百姓在内,这就表露了他的阶级偏见。同时,作者虽有革新之念之举,但在失败后,找不到出路,只好以读经求佛来消极遁世。这些消极因素虽然不是主要的,但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并加以批判。
  这篇文章在艺术上我认为成就较高。它篇幅短小,内容却很丰富,主题突出。它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在表现手法上,把议论、描写、记叙、抒情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浑然一体。并且应用比喻、排比、对偶、对照、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语言的造诣也较高,它的句式短,或三言,或四言,或五言,或六言,交替使用。全文除最后一句,其余均押韵,犹如一首散文诗,因此,它的语言明快、活泼,音韵铿锵,充满了节奏感,与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趣显得很和谐。
  现在,让我们把《陋室铭》再完整地读一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知识拓展]
  陋室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84121/

推荐访问:《陋室铭》教学设计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