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来源:学生作文作业 时间:2018-05-29 10:12:29 阅读:

【www.bbjkw.net--学生作文作业】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篇(一):合欢树短文试题及及答案解析

  ①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装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②我20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她提醒我说。我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③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④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⑤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还都把我当儿孙看,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嘛,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⑥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⑦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
  ⑧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喜欢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⑨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了享受。
  ⑩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 文章前三段选取了人生的三个时段,它们集中表达了哪些内容?(6分)
  2.文章结尾说,那个孩子“会跑去看看那棵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联系文章分析“合欢树”的象征意义。(9分)
  参考答案:
  1.“我”的长大:童年很淘气,青年经历“两腿残废”的打击,最终成长为能够独立活下去的作家,始终离不开母亲无怨无悔的爱的付出。(2分)母亲的受苦:默默将命运对于儿子的沉重打击转移到自己身上,母爱日趋无私和深沉。(2分)“我”的纪念:为母亲不再为“我”受苦而求一种安慰。(2分)
  2.表现生命的轮回,每个孩子都拥有母亲和合欢树般的故事;(2分)渴盼母爱的无逝,希望自己还是孩子,可以看合欢树和亲近母爱;(2分)寄托心中的纪念,物是人非了,母爱却恒在。(2分)
  3.象征了母爱,它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见证了母亲对儿子的无私付出;(3分)象征了作者的生命,它也曾弱不禁风,因承受着母爱而生机蓬勃;(3分)象征了流逝的岁月,它见证了“我”走向成熟的心理历程。(3分)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篇(二):合欢树优秀课件

  史铁生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合欢树优秀课件,欢迎参考!
  合欢树优秀课件
  【教学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外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等相关文章,初步了解史铁生的生命轨迹和创作经历,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铺垫感悟本文的情感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39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而下肢瘫痪的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为美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坐在轮椅上生活和思考的科学家霍金向人类贡献了伟大的黑洞理论;在中国,也有一位作家,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幸瘫痪,但他如“凤凰涅磐”一般坚强地站立起来,用他的笔书写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评价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就是史铁生。
  那么,史铁生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主要由学生阐述,教师做补充和点评)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高烧,
  其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2.关于母子情
  请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秋天的树》和《我与地坛》节选)谈谈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归纳总结:从不理解到理解,怀着爱与愧疚。
  三、感知课文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再读课文,与《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比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点。(提示:从情感基调、情感内容上去归纳)
  情感基调——忧伤。
  情感内容——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
  (二)是什么样的母亲让作者如此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三)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
  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
  ⑴诵读第一自然段。
  ⑵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⑶母亲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
  故作轻慢、警戒勉励
  ⑷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我”:对母亲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
  2.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
  ⑴诵读第二、三自然段。
  ⑵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②鼓励“我”好好写作: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⑶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
  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⑷这时候,你会想起哪些颂扬母亲的故事和诗文?(学生交流)
  故事:孟母三迁、欧母教读、岳母刺字……
  诗歌:冰心《纸船》、孟郊《游子吟》、泰戈尔《仿佛》……
  名言: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法国)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俄罗斯)
  妈妈,你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泰戈尔(印度)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意大利)
  母爱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尔扎克(法国)
  ⑸“我”对母亲又是什么态度?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3.30岁时小说发表
  ⑴“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母亲却因操劳而早逝,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我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
  ⑵读读下列诗文,进一步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
  老舍《我的母亲》: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四、理解“合欢树”所寄寓的丰富的情感内涵
  (一)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并体会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1.请同学根据下列提示,简要叙述合欢树的由来。
  合欢树是_______在___________时,在_______挖来的,种在________里。第二年,合欢树______,母亲______。第三年,合欢树_______母亲__________。第四年,合欢树长在_____________。第五年,我们搬家合欢树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所以,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的象征。
  3.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
  ⑵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⑶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母亲似乎就在身边。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所以,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二)启发学生自主体会,自由发言,说说合欢树在自己心中还有什么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五、结束语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史铁生
  六、作业
  1.阅读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全文。
  2.背诵一首歌颂母亲的诗歌。
  3.用一段短文,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与感激。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篇(三):合欢树说课稿范例

  篇一:合欢树说课稿
  一、说 教 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合欢树》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版《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学习重点是略读,即从文章的整体着眼,以较快的速度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以形成对读物的概括性认识。本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散文,也是一部颂扬母爱的抒情乐章。非常适合指导学生进行略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精美的构思,以及巧妙的篇章结构等进行研读和品味。 ② 把握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目光从书本转向自我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和自我发现的舞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三)【教学重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难点】
  作者并未浓墨重彩地直接描写合欢树,只是轻描淡写地通过邻人的话语和初生小孩的目光引出合欢树,此为其构思立意所在,也是文章结构的巧妙所在。
  二、说 教 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以朗读带动体会,师生共同感受。
  2、 讨论点拨,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把握文章内涵。
  三、说 学 法
  1、感受,通过认真的聆听,汲取信息。
  2、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讨论,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四、说 教 学 设 想
  (一)【教学模式】
  感受——引导——探究。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摆脱填鸭式教学的束缚。
  (二)【学情分析】
  每一位学生后面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投入地聆听《合欢树》的全文,让学生抛开一切的分析,只默读作品,看看哪一处打动自己,甚至叫自己落泪。是在四处寻找“我”的母亲的背影?是“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的母亲的语言?是那棵枝繁叶茂,当初被母亲偶然之间当作含羞草栽下,却也能独自成荫的合欢树?还是那个“在你可以看到时,却无心情去看;等到你有了心情去看时,却再也无法看到”的莫大的人生玩笑???同学们或许什么也说不出,留下的只是似明似暗的朦胧的感觉,但却一定会有心灵的瞬间的悸动,而这,正是解读《合欢树》最好的情感积淀和教与学的契机。 更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素材。
  五、说 教 学 过 程
  (一)、 激情导入,渲染铺垫
  展示题目:合欢树(展示图片)
  大家对这种植物也许很熟悉,它就叫合欢树,它的花是淡淡的粉色,花朵毛茸茸的,给人一种温馨又亲切的感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合欢树》,它的作者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1983年全国
  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突出他母亲给他的帮助)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从文本出发”——8分钟的全文配乐朗读。充分利用文学的魅力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去聆听、去感受、去体会,真情就是沟通文本与学生最好的纽带。
  (三)、感受母爱,深入探究
  1、“从学生自身出发”设计学生谈自己在聆听的过程中哪一个环节最受感动。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划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并把它读出来。(联系写作手法)
  预设答案: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
  ①给“我”治病:(找出具体的语句)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②鼓励“我”好好写作: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
  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2 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作者笔下描绘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而作者对于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交流得出情感线索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热爱生活“做裙子”
  ↑(不理解)
  “我”:“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 怄气)
  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
  母亲:用心良苦一心给“我”治病
  “我”:丧失生活的勇气
  3、阅读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分析在“我”的小说发表时(三十岁),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以后,作者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找文中的句子
  母亲:早逝 “心里太苦”“受不住”;“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
  深深的思念与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理解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的苦心。
  (四)、分析主题,提示感恩
  1、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
  (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2、合欢树的由来:母亲怎么会栽了这棵合欢树的?
  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之类的东西(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以为这是一棵“含羞草”,不曾想却长成了一株合欢树。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这棵象征着合家欢乐的吉祥树。
  3、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4、在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来。
  1)在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
  2)母亲去世后,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3)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似乎就在身边。—(原因)→“悲伤也成了享受”。看到这些事物能让我感觉到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似乎就在身旁,是小屋,是林中的风,是小院中的合欢树。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5、文中一共三处:第七、九、十二自然段处,提到小孩子看树影。通常说来,孩子不太会对一棵大树关注这么久。而且这个小孩子是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在他长大后还会想起树影,想起他自己的母亲。
  为什么小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孩子通常看见谁才会不哭不闹呢?自己的母亲。
  所以这个不知名的小孩子看所看到的合欢树其实还是什么的象征?
  天下所有母亲的象征,是亲情的象征。
  “文末”提到→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合欢树还会是什么?(启发学生自己说)
  →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五)总结全文,拓展迁移
  史铁生的《合欢树》语言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动人。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于“合欢树”中表达了丰富的象征含义。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沉的母爱。
  作业:1、 推荐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全文、《对话四则》(关于生、死、事业、平等)
  2、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可是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去体会、去感受、去感恩母爱?也许更多的时候我们厌烦母亲的唠叨,心安理得的接受母亲送到我们碗里的鱼肉,毫无感觉的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生活费┅┅同学们,其实母爱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感受;感恩、珍惜也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提醒,今天《合欢树》就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提醒,让我们都拿起笔,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一篇献给母亲的文章。
  (六)教学后记
  课文内容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共鸣,感情主题容易把握,进行顺利。遗憾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写作风格。
  (七)板书设计
  亦母亦子合欢树 一枝一叶总关情 爱子,思母
  合欢树
  我 :倔强 好强 怄气;丧失信心
  母亲:用心良苦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合欢树 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儿子对母亲的怀念
  母爱 亲情
  篇二:我的说课稿《合欢树》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曲靖农业学校的选手,今天我说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必读课文《合欢树》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合欢树》是一篇回忆母亲的优秀散文,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通过本文的学习,主要是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在感受史铁生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的同时,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单元总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能力目标:
  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目标:
  品味文中平淡朴实的语言,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三)教学重、难点
  《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的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歌。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以我确定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体会母亲伟大的形象,感悟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四)课时安排
  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计划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认识生字、生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基本思路。
  第二课时:把握母子亲情,感悟合欢树。
  (五)学情分析
  学习主体是一年级学生,优点是:活泼、好动,喜欢合作,善于思考,学习认真踏实,缺点是:大多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中,应让他们多读、多思、多动,自主合作,积极探究。
  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
  考虑到本文在单元的位置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把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前提下,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集体讨论法
  3.读书指导法
  4.任务驱动法
  (二)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确定的学法及能力培养是: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过程:
  本着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部流程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从易到难,从浅入深,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感受背景音乐(阎维文《母亲》)的同时,展示图片。同学,你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2.有这样一位残疾人作家,在他最狂妄的年龄却残疾了双腿,是他母亲一直用浓浓的母爱支撑着他的世界,陪伴他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这就是史铁生。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感悟他为我们描写的母子深情。
  (二)走近作者,触摸文脉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21岁双腿瘫痪,曾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合欢树》作为史铁生歌颂伟大母爱的典型范文,文中深切的母爱,触发每一个读者的心灵。《秋天的怀念》所表达的情感和《合欢树》非常相似,有助于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所以,请先听《秋天的怀念》朗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基础知识——前提
  (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圈点起来,让学生自己根据字典或语境推断。)
  生字:呛(qiàng) 逛(guàng) 诓(kuāng) 胯(kuà) 灸(ji?) 敷(fū) 生词:虔诚:恭敬而又有诚意。 惊惶:惊慌、害怕。 侥幸: 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 侍弄: 整治;料理
  2.朗读课文(采用各种形式)
  3.反复熟读课文,理清文章基本思路
  明确: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6):追忆母亲;第二部分(7-12):思索合欢树
  (四)读中思考,随文感悟
  1.细读第一部分,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1)速读课文看作者写了人生哪几个年龄阶段的哪些事?
  明确: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先圈点出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再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细读,边读边思考。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2)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①在刻画母亲这一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举出实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②通过这些描写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本环节采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概括总结的形式完成。)
  儿子对母亲(怎样的一种情感变化):不理解母亲的苦心→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2.分析第二部分,感悟合欢树
  任务一:找一找,说一说
  (1)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2)根据提示,简要叙述合欢树的由来。为什么母亲会栽种这课合欢树?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学习基础提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朗读文本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筛选信息,整合材料,逐渐养成带着任务主动学习的习惯。)
  任务二:论一论,悟一悟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感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自悟自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三:探一探,写一写
  作者说:“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作者为什么说“悲伤也成享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究文章的细微动人之处,升华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播放背景音乐(满文军《懂你》),展示母爱图片。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事呢?趁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快回家吧!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总结: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作业:史铁生用一棵合欢树,凝聚了他对母亲如此深沉浓厚的情感。想一想,我们自己如何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爱?
  四、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由文本到人生,引导学生学会感悟亲情,珍惜亲情,懂得感恩,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有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当然,也存在很多的遗憾、不足之处,如不能兼顾所有学生,有些教学问题分析不深入等。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还要多钻研,多请教别人,使自己不断进步。
  篇三:合欢树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专家、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是榆树市大坡职业高中语文课教师-----周丽君。我说课的题目是史铁生的《合欢树》,本节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倪文锦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课时。
  我选择《合欢树》作为公开课的篇目,是因为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过我,让我自己对生活有了一些积极意义的思考,因为史铁生的人生际遇和他面对残酷命运的坚强和乐观强烈地震撼过我的心灵。我也希望把这种震撼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心中有这样的一位强者引领,希望他们今后不论遭遇怎样的人生风雨,都能够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生命才会更有意义。
  我所授课的班级是O9级信息工程专业,这个班的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他们思想不稳定,课堂上接受教育容易,课下形成能力就比较难了。我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感受儿子对于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愧疚。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作者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对话互动法 情境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采用播放散文《秋天的怀念》的avi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创设情境进入对母爱的深深思索中。
  二、设置问题,理解感悟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组问题,分别从“构思、情感、语言、材料”四个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搜索课文中的内容现加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回答问题。
  这一环节侧重于“情感”方面的教学,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态度的变化经过,使学生领悟到作者对于母亲那种愧疚之情。
  在“语言”方面的教学中,引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这种思念让作者在写作中用他那平淡的语言写出了一篇又一篇赞美母爱的好文章。
  三、情感迁移,学会感恩
  这一环节我采用课前让学生编排手语舞蹈《感恩的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他们能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重点突出,学生看板书就能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节是本节课所讲内容的总结,我主要从儿子对母爱的那种深深的思考,作者想借合欢树来表达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思念和无法报答母亲的愧疚之情,总结意味深长,耐人回味。
  六、布置作业
  作业的设计重点是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使学生从中了解爱,感悟爱,珍惜爱,学会感恩。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望各位专家评委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篇四:《合欢树》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河北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合欢树》的课堂设计及其分析。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所选的几篇文章表现了父女之间、母子之间、夫妻之间真挚的情感,赞美了人间真情的纯真和美好。
  史铁生的文章沉淀了他对艰难生活的解读,《合欢树》不仅符合单元的要求,而且已深沉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母亲对儿子付出的艰辛,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伟大的母亲形象,更能引导学生感受史铁生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艰难和痛苦。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合欢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孩子们十一、二岁,缺乏人生阅历,很难和作者产生共鸣,对本文象征义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我在设置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方法,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
  接下来说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意义。
  3、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情深,引导学生体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史铁生的母亲对他影响深远,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母亲的形象和影子,例如《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等。所以“体会母亲的形象”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说学生时提到学生尚小,史铁生的人生经历是学生不曾体验到的,所以很难产生共鸣,较难体会到母亲对史铁生的影响,所以“理解合欢树所包涵的情感和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是本课难点。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本课采用小组积分原则评价,在“我参与,我抢答,我挑战“环节中评出积分排名前三名鼓励,每人奖励一分;作业评价依据语文学练测测试;仿写题要重点评价,选出优秀作者,大力表扬。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高效课堂的标准不是看老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不是看老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生动,看老师在课堂上是否激发、开发、诱发、启发、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为了让学生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学生能自己完成的,老师绝不包揽,所以我设计的课堂流程基本上是有学生自己完成。
  (一)、情景导入
  (1).展示校门口马路两旁开花的合欢树照片。
  (2).有这样一位母亲,每天,她总是伫立在门前,看着儿子摇着轮椅运去的背影,一动不动的站着,无论风霜,无论雨雪,这份爱绵长而悠远。
  (板书:孩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倍的。)
  (二)、 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字词
  课前留预习作业,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圈点起来,根据字典或语境推断。
  课堂检查:(出示小黑板:1.给下列生字注音:
  呛( ) 敷( ) 熏( ) 灸( ) 虔( )诚 瞎逛( ) 2.解释下列词语:a 茂盛:b 虔诚: c安慰: d惊惶:e 侥幸:f 侍弄:)让每组6号上白板展示注音、正音,然后把字词读三遍,用手势比划,加强记忆。
  2.作者简介
  (板书: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的残极了双腿。)
  (三)、梳理课文:
  教师出示问题:
  1.速读课文看作者写了人生那几个年龄阶段哪些事,理清课文思路。
  2.分析把握母子间亲情。
  ①、速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母爱的段落
  ②、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那些事情。
  ③、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④、通过这些事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学生自己先用“圈点法”圈出关键词,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问题①男女生比赛读,读出情感。
  问题②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细读读这两段,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问题③采用“小组抢答”的形式,回答对加星,(答题要全面,即某种描写,举出实例)。
  问题④引导学生概括。
  (四)、探究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
  1、对这样一位母亲,在母亲去世多年后,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情感?
  2、题目换成《我的母亲》好不好,你怎么看。
  这一环节我采用“我抢答,我挑战”方式来解决问题。
  (五)、延伸拓展:
  学习了这篇课文,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肯定引起共鸣,学生肯定想畅所欲言,这样我设计综合性题,引发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请结合这篇课文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感触。
  (六)、小结:
  利用课堂小结,既可以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教学环节更完整、学生思路更清晰,从而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是这样设计的:课文以平淡朴实的语言,运用各种描写方法,以合欢树为媒介,既蕴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又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其实母亲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我们身上,就像《懂你》歌词所唱“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让我们珍惜这份深深的母爱吧。播放《懂你》这首歌,再次以情感收尾,留有回味。
  (七)、布置作业:
  1、从本文和《我与地坛》或《秋天的怀念》中选取两处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加以说明。
  2、学习本文朴实平淡的语言,在日记中描述一件母亲关爱你的故事。 板书是教学重难点的体现,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的反映课堂教学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我设计了一棵合欢树,把文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展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对于《合欢树》这篇文章,总感觉上的很草率,自己尚没有完全吃透,学生又没有完全进入到文章的氛围中。通过反复的文本阅读,我最后决定从文本出发,抓人物,分析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和不同时期作者对待母亲的情感历程。毕竟史铁生的文章不同于他人,每读一次总能感受到他字里行间的感情,总能悟出新的哲理。最后顺着设计好的思路上完了这节课,总体感觉还不错。惟一遗憾的地方是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没能准备音频朗读和一段缅怀史铁生的视频展示给学生,
  没
  有将学生带到我预计的一种情景中去。教学的遗憾同时也是一种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我将以此不断地激励自己。
  总之,我在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的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爱生活、会生活的人。
  以上我对这篇课文进行的说明,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篇五: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这篇文章是高一新教材下半学期《短文两篇》中的其中之一。另一篇文章是《记住我》,英国作家泰斯特的作品。在选课的时候,我顾忌到是公开课的缘故,所以主观上希望短文整教,力求一堂课完成。于是着眼于此文,而因为性格的原因,个体情感上比较容易回避《记住我》的阴沉,而主动投入《合欢树》的温情,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这一堂课。
  细想起来,选择《合欢树》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喜欢,它打动人。但问题也同时产生,越是感性的东西,越难以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诠释、解读和把握。其实母爱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感受;感恩、珍惜也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提醒,那么我究竟要教什么?但是我想既然已经决定了,改变不是应该有的积极的态度。我不但要教,而且要游刃有余地教。于是我就借着《合欢树》这件煽情的外衣,讲述文学作品欣赏的方法和角度,时而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时而拉远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无论如何都围绕在“合欢树”的周围,回到了语文的本分上。
  当然在准备这堂课的同时,我考虑的外在于文本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如何上好《合欢树》;如何把《合欢树》上成好的公开课;如何把《合欢树》上成是“有效课堂教学”课题下的好的公开课??想的东西太多,反而无所适从,放不开手脚。有时我想,从很多的目的出发,让语文课承载太多的使命和功能不是不可以,但未必就是成功与有效的语文课堂。总于有一天,当我抛开所有的杂念,静静地自我诵读《合欢树》时,我找到了感觉,找到了真正属于语文的感觉,属于《合欢树》的感觉。我常记得我父母那个时代有一句话: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中国人始终以不变应万变。我不恰当地化用它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中,这个“不变”就是——从学生自身出发,从文本出发。
  “从学生自身出发”——课堂的导入。当然这个导入如果说还有可取之处的话,要感谢三附中的“有效德育”,是他们的工作给了我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
  “从文本出发”——8分钟的教师全文配乐朗读。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我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和勇气的。在一个40分钟的课堂中,花8分钟实时间读一篇文章是一个非常大的冒险。读得不好,是彻底得无效;读得动情投入,那么怎么把学生的情绪拉回来。如果让此时课堂跟着感觉走,设计“请你谈谈你的母亲”或者是“母亲对你的爱”、“你应该怎样去感恩”??那么这样的课堂还是不是语文的课堂;还是不是《合欢树》的课堂?我想这样的课堂再精彩也只是一次借着《合欢树》导入的主题班会。
  那么怎么把已经“泛滥”的情感来回到语文,我想还是要 “从文本出发”——找人物。文学即人学。不树立优秀人物形象的作品不是好的作品;同样不解读人物形象的课堂也不是好的课堂。从“完美不是真正的美”的角度,让学生发现人物,发现史铁生笔下的一个真实的,伟大的母亲。再由文学审美的技巧推出“合欢树”的丰富意蕴,感受文章的巧妙构思与布局。并且在题型设计上,以“开放性的选择题”这一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扩大课堂的容量。文学不是科学,它真正的精彩不在于一堂课结束后给出一个既定的答案;而在于留给孩子们更多的回味与思考。于是我在课堂的结束时,播放了满文军的《懂你》,再次以情感收尾,留有回味。
  当然课堂还是有诸多的遗憾,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来得及重点点到史铁生朴实的写作
  风格。文学作品在结构上尚巧,但在文风上却要去“巧”。《红楼梦》中有一句:花至淡时始知艳,说得也就是这一点。而对于如今学生高考应试作文中不断地模仿、追求、崇尚华丽的文风这一现象,也有一定地正面指导作用,课堂的“有效性”我想在这里也是一种“从大处、从远处”着眼的落实。教学的遗憾同时也是一种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我以此不断地激励自己走在这条教学的“不归路”上。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7440/

推荐访问: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