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资料简介]圆明园简介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5-28 10:07:16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篇一:[圆明园简介]《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2)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读书和分析课文结构,我们把这篇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2.默读、思考。
  第二段从哪儿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学生按照不同方面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第二自然段是一层,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三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了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第四自然段是第三层,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3.逐层讲解,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
  (1)学习第一层(第二自然段)。
  找一位同学朗读这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画出圆明园由哪几部分组成?
  (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另外,还有很多小园。)
  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
  (“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众星拱月”的意思是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众星拱月”的各种园子。
  引导同学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模样,根据自己的“众星拱月”图,谈谈感想,体会圆明园的布局规模(宏大)。
  板书:圆明三园众星拱月
  (2)学习第二层(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
  (作者很形象地描述)园中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并为背诵做准备。
  ②理解“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请同学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
  板书:民族建筑西洋景物
  ③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结合第3自然段内容,前后桌讨论。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圆明园集中外名胜于一身,所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习了这一部分,我感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也感到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非常热爱。)
  ⑤练习背诵这一自然段。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同学们互相提示着背诵。
  (3)学习第三层(第4自然段)
  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说明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做“奇珍异宝”。因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学生朗读,练习背诵。
  (4)小结第二段
  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你认为这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看待圆明园的辉煌。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园林史上的奇迹。)
  (三)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在文中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掠”、“毁”、“烧”这三个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
  (“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
  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暴行,想怎样就怎样。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很快化为灰烬。)

篇二:[圆明园简介]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


  圆明园的毁灭讲的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任意抢拿,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可恶行径,下面我们欣赏一下优质课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大家再欣赏一次。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学生答后板书:英法侵略者,1860年10月。)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教师提问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①我们应该怎么办?(痛恨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②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全文,思考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五、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六、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七、总结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答:有!)
  八、作业布置: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拓展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相关知识
  圆明园 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面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很高。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理,万春园、福海、万花阵(欧式迷宫)等逐步恢复,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篇三:[圆明园简介]《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全解(2)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损失:没有代价地消耗或失去。
  殿堂:指宫殿、庙宇等高大建筑物。
  漫游:不受拘束,随意游玩。
  饱览:尽情地观看,看不够。饱,足足地、充分地。览,看。充分地观看。
  瑰宝:珍奇的宝物。特别珍贵的东西。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以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离清朝2000多年。
  估计:量,读“liang ”,推算、计算的意思。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象征: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
  有如:好像,仿佛。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清朝康熙皇帝将这里的一座面积约600亩的园林赐给他四子胤祯,并亲自题写园名为“圆明园”。
  学习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文重点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学习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拓展阅读: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文情并茂的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用不同感情朗读,惋惜、赞叹、仇恨,相互交织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惋惜之情。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人民为之惋惜。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也应感到惋惜。
  朗读课文第一段应用惋惜之情,尤其读到“不可估量的损失”,该痛惜。
  二、赞叹之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
  圆明园建筑宏伟壮观,充满诗情画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处“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用赞叹之情朗读第二部分要声色和谐,气势贯通,富有节奏。尤其第三节最后一组分句,要舒缓深沉,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第四节则要读得洪亮,尽显自豪。
  三、仇恨之情
  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蹋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用仇恨之情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语速要稍快,“凡是”“统统”“任意”用重音读出愤慨之情。最后两句语速要稍慢,读得凝重、沉痛,以表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6365/

推荐访问:圆明园资料简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