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工作心得体会 时间:2020-08-06 07:02:18 阅读:

【www.bbjkw.net--工作心得体会】

迭起的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促使全社会对科技工作愈来愈重视,新时期作好科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在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在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前,郭市长就开好这次会议作了重要指示,要求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高科技含量和水平,造福铜川人民。刚才,晓红同志对去年的科技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就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会议还对2013年度全市科学技术工作进行了表彰奖励。在此,我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地祝贺!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下面,就做好今年科技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去年中央、国务院的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工作达到15次之多。省委、省政府也对我省的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召开了全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大会,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也多次学习和研究我省科技创新工作。今年我市“两会”提出,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促转型、调结构、惠民生。

  可以说,科技创新在国家和全省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国家推动科技改革发展的措施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力,科技事业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科技创新必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过去的一年,全市科技工作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顺利完成了省级科技考核目标任务4项,市级科技考核目标任务7项。其中承担省级4项考核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增长比例居于全省前列;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6项;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10项;实施中、省、市重点科技项目20余项,争取科技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市科技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如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支撑作用不强、全社会创新氛围不浓等。目前,全市仅有2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市研发中心,社会研发强度仅为0.09%。较省内其他地市差距较大。依靠科技促进转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我对全市科技工作状况的总体评价,可概括为六个字:基础差、进步快。基础差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市的传统产业结构,特别是产品结构以煤炭、水泥为主,输出的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日子比较好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缺乏依靠科技创新谋生存和发展的内生动力,科技创新的力度和空间有限。二是我市大专院校少,没有一所本科院校,没有一所工科科研院所,本地的研发人员较少,成果少、专利少。三是科研项目少,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少,企业自身的研发经费也少。进步快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各部门人员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上报的科技成果项目数量增多,质量提高,比较成熟的多项成果获得了中省奖项,且在实践中应用推广快。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成果涵盖的领域不断扩大,2013年非农比例达到近60%。由过去以农业为主,扩大到工业、交通、卫生等多个领域,特别是陶瓷、装备制造等科技创新成果突出。三是各级各部门越来越重视、支持科技创新及研发工作,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的力度在加大。四是借用外力开展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意识增强,与大专院校的战略合作效果显著。比如,工艺陶瓷、铜川紫砂请外地技师设计、研发,在铜川当地生产,经济效益明显。

  二、强化措施,努力开创我市科技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全面落实重大改革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又是组织编制“十三五”科技规划的奠基年。我们必须从全市实际出发,准确把握科技工作新要求、科技发展新趋势,要牢牢把握关键环节,选准主攻方向,定措施、抓落实,见实效。

  一要围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施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是转型发展的推手。我们要以科技项目为依托,产学研结合为抓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煤炭、水泥、陶瓷等传统产业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性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支持陶瓷工艺品的设计、创作,支持铜川紫砂新品的研发和生产。二是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围绕“煤-电-铝-铝深加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解决铝深加工产品多样化开发、重大装备安装、调试及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中省科技统筹重大专项,突破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技术、循环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加快关键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推动资源就地转化。三是培育壮大接续产业。加大对智慧旅游、养生科技应用项目的支持。强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对中医保健产品、中药新药剂型、配方等的研究。重点支持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装备研发、制造,提升装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农业研发和技术集成与示范,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的创新能力和示范推广效应。支持区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鼓励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创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竞争力。大力推广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二要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力军。我们要继续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激励和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市级科技计划经费60%用于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中、省企业配套科研生产,对取得创新型核心成果的给予奖励补助。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要设立民营科技企业创新专项基金,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支持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聘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优先推荐申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省级科技项目。三是支持企业发明创造。要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力度,对通过发明创造争取到中省科技立项的企业给予政策、资金的扶持。四是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政策引导。落实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完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估制度,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三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培养造就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建设创新型铜川的希望所在。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改革创新人才机制,全面提高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大力培养创新人才。要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中省重大科研专项为依托,培养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形成我市自主创新的人才团队。二是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积极引进中药研发、高效农业、工艺陶瓷、智慧旅游、装备制造等能够带动我市产业发展的“高精尖”人才,培养一批“留得住、用的上、有贡献”的乡土人才,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三是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承认人才的价值,尊重人才的创造。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任用、合理流动和分配激励制度,努力创造一个拴心留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四是强化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健全科技人员评价制度,坚持把科技人员服务科技创新的成效作为评价的关键指标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才实行重奖,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创新人才的创业热情,切实为创新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

  四要加强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有效利用市域外先进技术、先进人才,弥补我市科技资源不足。要按照省上提出构建科技专家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四大平台”的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与省科技资源中心的有效对接。要深化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扩大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友好合作的范围,争取科研项目,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参与我市产业开发研究和科技攻关,培养和带动我市科技人员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要引导企业与院校、科研单位开展技术、人才、项目“三对接”活动,积极推动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联合承担科技和工程项目,共建研发机构,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企业提高承接和转化重大创新成果的能力。

  五要抓好科技规划的衔接。要查漏补缺,保证“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完成。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调研论证,围绕事关转型发展的关键领域,着力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编制好“十三五”科技规划。

  三、加强领导,为科技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科技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铜川,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科技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改进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积极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参谋。各相关部门要协作配合,积极支持科技部门的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要加大科技投入。要认真贯彻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的科技投入、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力度,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同时,要加强对科技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对科技项目资金的监管工作,保证项目资金使用合法合规,不违规违法。

  三要加强科技宣传。市科技局要发挥全市科技工作的龙头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铜川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宣传我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科技贡献人才等,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科技创新氛围。

  同志们,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让我们紧紧围绕“创新发展”这个主题,凝心聚力,勇于超越,为加快我市转型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9年全市科技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今年的重点任务。刚才,旭鸿同志宣读了市委书记郭承录同志对全市科技工作的批示,文杉同志代表市科技局作了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2019年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重点任务,我完全同意,请大家抓好落实。

  2019年,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立足实际,服务发展,制定出台了《平凉市贯彻落实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平凉市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平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激发和增强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二是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逐步建立了“公平公正、权责明晰、行为规范、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激发。三是战略布局更加精准。谋划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使之成为平凉科技创新腾飞的“两翼”。在促进红牛、果菜、中草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统筹发展煤电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努力打造陇东南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高地,形成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目标清晰的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四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5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农业科技园区4个、技术创新中心1个、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6户、众创空间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华亭市成功创建为省级创新型试点县(市),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33户,甘肃省科学院在我市设立了平凉分院,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五是支撑作用更为显著。微波管、疏水阀、碳纤维材料、胶原蛋白肽等新产品研发,苹果、冬小麦、马铃薯等新品种选育,电子陶瓷低温金属化工艺、矮化密植栽培、饲用甜高粱青贮等新技术集成开发深入推进,一大批科技成果在公共安全、医疗保健、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领域得到转化,庄浪县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省上2019年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资金200万元,科技助推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作用日趋彰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科技人员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奋战在科技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不足”:一是创新人才不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科研院所创新动力不足,带动能力不强,科研型人才比重很小,结构梯次不合理,“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科技创新进步的“首要”短板。二是研发投入不足。财政投入十分有限,杠杆作用发挥不够。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天使基金等科技融资规模不大,直接制约企业引进人才和转化成果。三是科技成果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不强。人才、投入、成果是创新的三个要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这三方面的不足直接导致我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在全省的排位比较靠后。

  今天会上,我们宣读了郭书记的批示,郭书记重点强调指出的就是这一问题。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认清形势,正视差距,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道路,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发挥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关于今年的工作,文杉同志已经作了很好的安排。下面,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

  一要着力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科技创新必须依靠项目推动和资金支撑。要全力争取项目。要把国、省科技项目争取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项目争取包抓责任制,认真学习研究项目申报指南,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精心组织遴选重点领域技术需求,精准申报、有的放矢,提升项目申报命中率。近期,省科技厅下发了2020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通知,市科技局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与科技部、省科技厅的衔接沟通,做好申报政策解读培训,县(市、区)和市直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科技项目建设,认真学研政策规定,指导企业、科研院所积极申报,努力争取到更多的项目、更大的项目、更有益于助推我市产业发展的项目,实现质与量的齐头并进。需要强调的是,相关企业可以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项目承接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成果转化。要真正实施好项目。无论是争取的国家和省上项目,还是实施的市列科技计划项目,最终都要以研发新产品、技术成果产业化作为验收指标,要坚决杜绝“一申了之”“应付性验收”的心态。科技部门要健全科技项目管理责任制,加强实施督导、过程管理和项目验收,真正达到“实施一个项目、转化一个成果,带动一个产业”的目的。

  二要着力在平台搭建上求突破。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创业活动的承载基础,在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接续加强已命名平台建设,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运行管理,真正把作用发挥出来。比如,已经成功创建的平凉工业园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努力打造成我市工业领域科技创新的中心,培育出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催生出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只有朝着这个目标思考行动,平台才具有其本质的意义。另一方面,要立足我市实际,有针对性地争创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将各类省级平台努力升格为“国字号”,尤其要加强技术创新中心、农业科技园区、成果转化基地等平台创建,充分发挥平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孵化出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切实增强平台承载项目、吸引人才、转化成果、集聚资源的能力,有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提升。

  三要着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出实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激活“存量”。面对现在人才引进难的现实问题,我们要转变思维“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使用、合理流动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改革人才评价办法,完善以创新质量、创新贡献、创新效率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形成靠政策留人、靠待遇留人、靠环境留人的良好格局,充分激发人才动力活力。要引进“增量”。要对近年来我市引进的各类人才进行评估分析,适当调整政策规定,增强人才的可用性、可塑性。要健全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实现人才“不为我有,但为我用”。要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在脱贫攻坚、基层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善于发现挖掘一批乡土人才、实用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

  四要着力在科技投入上拓渠道。我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之所以如此落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根据《2018甘肃省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显示,我市2018年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GDP比值、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3项反映科技活动财力投入的指标全部位列全省倒数第2位,这严重制约着我市科技进步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科技投入预算,建立财政科技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发挥财政研发经费投入引导作用,形成市级支持、县区配套、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投入格局。力争市科技部门可支配科技项目经费每年不少于500万元,县(市、区)每年不少于100万元。要加大科技创新考核力度。要建立科技创新考核督查和问责机制,对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两个指标进行重点考核,对R&D经费统计范围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开展考核。要加强部门协作配合。要建立研发统计联席工作机制,完善科技统计口径,保证企业研发项目不重不漏,全部入账,做到应报尽报。市统计局、市工信局要加强对军工企业和规上企业的指导和督导,做到应统尽统。市教育局要督促甘肃医学院、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全面真实地统计科技研发投入。市科技局要扩大采集数据覆盖面,切实提高科研推广机构R&D经费统计质量。通过健全各部门归口管理、统计渠道的工作督导和责任落实,做到口径统一、入统合规、应统尽统,确保全面完成R&D监测指标。

  同志们,科技创新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动我市科技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奋力谱写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就讲这些,谢谢!

  在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19年,全市科技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业绩明显,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增幅位居全省第七,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紧密配合、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奋战在科技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一直关心支持科技创新工作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何红梅局长代表市科技局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19年工作,提出了2020年工作思路,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科技创新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从微观到宏观各层次各领域的技术都在加速突破,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涌现。我国已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重要位置,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明确要求我们实行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近期,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全省科技工作会议暨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明确提出了科技工作思路、重要工作任务,为我们抓好今年的科技工作指明了路径,明确了要求。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定,推动科技创新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面对中央、省上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在持续激发创新活力上下功夫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特别是科技部门,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明确定位,理清思路,强化举措,主动作为,针对陇南实际和区位优势,着重在科技创新政策宣传落实、科技经费投入、科技项目建设、创新平台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作用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等方面发力,全面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工作。

  二、聚焦存在的突出问题,靠实责任,全力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

  一要健全科技投入机制。我市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GDP比值、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3等项反映科技活动财力投入的重要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2019年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0.81亿元,只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0.36%。市、县两级财政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重要的公共战略性投资进行财政预算,按照省上对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指标,建立财政科技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今年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要争取达到0.87%,确保市、县级财政科技投入有较大幅度增长。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0.536亿元,国资委、工信局要高度关注企业投入潜能,对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考核,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力争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 0.6亿元以上。

  二要加大科技创新考核评价力度。今年,省上将建立完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对各市州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两个指标进行重点考核,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统计范围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开展考核。各县区政府、财政、工信、统计、科技等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完善科技统计口径,保证研发经费、财政投入等统计不漏报、不错报、不虚报,做到应统尽统,提高统计认定率。我市也要建立与省上科技创新考核评价相配套的考核机制并进行考核,对未完成考核指标的县区、企事业单位进行通报。

  三要加强部门协作配合。科技创新涉及发改、工信、财税、金融、农业、人事、商贸流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领域广、部门多。但是,我市科技创新的部门联动机制还没有形成,科技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创新政策贯彻落实不够到位,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技创新人才严重短缺,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凸显,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仅靠科技局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只有各部门共同协作,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充分释放和有效集成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和要素,才能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缩小发展差距。

  三、拓展思路,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全市科技工作新突破

  (一)着力在提升科技项目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要围绕经济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技术需求,搞好项目储备。认真研究政策导向,指导企业、科研院所积极申报,争取更多、更大的项目立项,力争今年立项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0项以上。同时靠实项目管理责任,加强实施督导和验收,坚决杜绝“重立项、轻实施”、“应付性验收”的现象,达到“实施一个项目、转化一个成果,带动一个产业”的目的。

  (二)着力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有新突破。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双方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型研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转移和技术转化,力争实现技术交易额6亿元以上,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惠政策的宣传,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及时协调解决科技人员在创新和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三)着力在精准扶贫上有新突破。强化科技在扶贫工作中的示范引导作用。要围绕我市油橄榄、核桃、花椒、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及中蜂养殖、放养鸡等生态畜牧业,充分发挥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科技特派员的技术优势,开展技术攻关,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要抓好东西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开展人才交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特色产业合作,争取青岛科技扶贫资金更多落地陇南。

  (四)着力在创新平台建设上有新突破。要发挥好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既拓存量、又创增量。一方面,要把现有的各类技术中心、实验室、基地等平台作用发挥好,切实让平台成为科技创新开花结果的有效载体,每年每个平台要有一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另一方面,要结合陇南实际,争取新建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科研分支机构、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农业科技园区、成果转化基地等平台创建,加大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引导激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转化机构,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众创空间,通过平台建设获取各类政策性补助,今年力争新培育科技创新平台10家以上。

  (五)着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有新突破。一要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开展深层次的科技合作交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一批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和科技顾问。二要发现挖掘一批乡土人才、实用人才,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在脱贫攻坚、基层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促进形成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三要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创新人才评价办法,全力支持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创新。要破除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突出科研能力、工作业绩、实质贡献等指标,激励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生产实践第一线创新创业,让更多的拔尖人才在产业开发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创新体制,强化落实,推动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新成效

  今天会议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指示及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把坚持发展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的重要举措,积极作为,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努力开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工作新局面。

  一要深入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和政策环境,调动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在政策激励上进一步拓展,让科技特派员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要改变事业单位干部管理模式,在离岗保留工资福利、职位晋升、职称评聘、参与技术收益分配等方面,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要抓住当前“放管服”改革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利时机,进一步落实放活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积极推动激励机制与成果机制相结合,调动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要在政策扶持上进一步拓展,将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与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无缝”对接。要在“个人自愿、双向选择”上进一步拓展。要拓宽选派视野,创新服务模式,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选派一批市级科技特派员,引导农村实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建立一批提供技术示范、成果转化、技能培训、人才培养、创业辅导的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夯实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基础。

  二要认真抓好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落实。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推动科技特派员助力保障春耕生产和扶贫攻坚,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要发挥科技特派员助推精准扶贫作用,不断创新服务和协作方式,逐步推动形成一个以院所高校为依托,科技特派员为纽带,企业、农村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农民群众为基础,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服务新体系,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精准扶贫全覆盖行动,加速先进技术成果源源不断地向基层生产一线转移。 要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发挥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平台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同志们,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不断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93700/

推荐访问:2020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