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师德师风建设 时间:2020-03-26 07:03:12 阅读:

【www.bbjkw.net--师德师风建设】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论文题目:农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3年 5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 录

1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2

1.1动物防疫机构基本完善 2

1.2动物防疫队伍基本建成 3

1.3冷链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3

1.4健全了应急三项物资储备 3

1.5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基本形成 4

2.存在的主要问题 4

2.1防疫人员老化、素质不高、队伍不稳 4

2.2设备严重落后 5

2.3编制内人员缺乏 5

2.4基层防疫资金缺乏 5

2.5应急反应机制不完善 6

2.6畜主防疫意识淡薄,养殖业水平相对落后 6

2.7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 6

3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对策 7

3.1中央和省级防疫机构重点措施 7

3.1.1修订完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 7

3.1.2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7

3.2地市级及以下防疫机构重点措施 8

3.2.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防疫队伍 8

3.2.2逐步引导改变畜牧生产的方式 9

3.2.3建立动物尸体管理体系 10

3.2.4强化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10

3.3各级防疫机构共同协调的措施 10

3.3.1保障防疫工作经费 10

3.3.2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储备 11

参考文献: 11


农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农村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存在较多问题,如人员素质低、积极性不高、资金严惩缺乏、设备严重落后、应急反应机构不全、畜主防疫意识差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作者从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现状着手,探析现有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对策,使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 动物防疫 问题 对策

随着动物防疫法的深入贯彻实施,从广泛宣传、建立防疫制度、抓好农村基层体系建设、完善防疫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基层防疫经费的投入和强化基层动物疫情防治责任制等方面入手,在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促进养殖业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护人体建康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流通频繁、国内外动物疫病尤其是高致命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命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畜产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仅2013年,就发生了速成鸡事件、长江漂浮死猪事件、人禽流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的动物疾病,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对人民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也日益突显出农村基层防疫体系建设的不足,如何应对目前农村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就河南省商丘市农村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1.1动物防疫机构基本完善

为了全面开展防疫检疫,全市共投入资金957万元,通过建房、买房、租房等形式,建成54个防检疫区域中心站,均达到了有单独办公房子、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有办公设备、有检疫消毒设施和通讯设备的标准。并建立检疫申报点1568个,制作产地检疫公示栏2120个。目前已经能正常开展工作。

目前全市共设立市级监测网点22个,县级监测网点536个,按照集中监测和日常监测相结合原则,加强了对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重点病种、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监测监控。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和监测频率,增加了监测点,扩大了监测范围,针对各大养殖场、养殖小区、水网密集区、畜禽交易区、兽医门诊等都设立了疫情监测点。2012年全市共监测规模猪场219个,奶牛场40个,养禽场(户)2009个,其中种禽场5个,商品代养殖场户1407个,散养户595个,市场2个。同时建立了以市、县、乡防控机构为主干,以防疫、检疫人员为支点,以村级疫情报告观察员为基础的疫情报告网络,保障信息畅通,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提高了我市的动物疫病预警预报能力,为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2动物防疫队伍基本建成

基层防疫队伍方面,通过考核招聘等方式,积极吸收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防疫队伍中,全市乡级防疫员达到1118名。为解除防疫员后顾之忧,把防疫员报酬纳入县、乡财政预算,每人每月发放补助300-400元。国家对基层防疫工作经费,进行了补助,每年中央财政给予基层防疫经费补助400万元左右,根据辖区行政村数量、基层防疫员人数、动物存栏量和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配,用于基层防疫人员补助和工作补助。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后,由县畜牧局对防疫员的防疫情况进行考核,防疫补助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对防疫效果优异的给予奖励,对防疫落后的防疫员扣除部分工资,对出现严重失误的,清除出防疫员队伍。我局还专门制定了防疫员培训计划,多次举办培训班对防疫员进行培训。有力提高了防疫技术。

1.3冷链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严格按照“既要保证免疫密度和效果,又要保证疫苗不浪费”的原则,积极组织订购疫苗。继续完善冷链建设,全市建设动物疫苗冷冻库380立方米,冷藏库520立方米,基层防疫员也大都配备了便携式保温箱1500多台,确保疫苗按照要求保管得当。今年在全市实行了疫苗计算机网络化跟踪管理,所有疫苗档案全部上网,详细登记疫苗名称、规格、批号、生产厂家、领取人等,准确记录每一批疫苗的流向。可以方便的通过网络查询疫苗的库存、有效期、领取、发放、使用情况等。

1.4健全了应急三项物资储备

对各项应急预案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增添了节假日和重要节庆期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严格落实“三项物资储备”,在资金储备上,市级50万元、县(市)区10万元储备金,都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在技术储备上,针对动物疫病发生情况,及时充实了重大动物疫病现场诊断专家组,为控制扑灭疫情提供先进技术保障。在物资储备上,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疫苗、消毒药品、防护服等应急物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供得上、护得好。全市提高物资储备管理水平,采取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物资储备和动物疫苗的管理。

1.5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基本形成

市委、市政府把防疫工作提升到社会公共安全防范的高度,为了进一步强化责任,市、县、乡三级政府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畜牧局与疫病防控中心,疫病防控中心与规模养殖场层层签订责任状。畜牧局领导及技术骨干实行分片包干制度,谁包干谁负责。明确了工作责任,强化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管理。为加强规模饲养场的规范管理,落实政府、部门、技术、法人责任制,积极推行动物疫病防控责任明示牌。市畜牧局统一规范了动物疫病防控责任明示牌,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法人、县联场防疫员、责任乡包村干部、责任乡驻场防疫员的责任,使养殖场法人提高了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的自觉性,更加有利于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开展。

市局成立了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导组,分片督导,并对防疫情况检查验收,量化了工作,细化了职责。通过畜牧兽医部门与卫生、交通、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市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畜牧业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防疫人员老化、素质不高、队伍不稳

乡镇兽医站建站初期人员多是由民间游医组成,现大多数已退休,由其子女顶替,他们中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居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能力有限。畜牧兽医的大中专毕业生又因乡镇兽医站收入无保障,社会地位低下而望而却步。为了维系现有防疫工作的开展,尽管采取了公开选拔招聘,但是还都是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基本技能掌握较差,防疫人员培训工作滞后,缺少继续教育机会,使本就学历偏低、来源复杂的防疫队伍无法提高整体水平与人员综合素质,人员知识与能力滞后。与新形势下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严重不适。

招聘防疫人员待遇问题值得研究。招聘人员多为临时人员,只能发放人员补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均没有办理,年纪大的防疫员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引发老防疫员、检疫员上访问题。目前,随着城市劳动力资源的严重不足,劳动力工资逐步提高,农村防疫员每月不到1000元的补助,已经不再吸引干防疫工资。由于评价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松散,没有明确的目标责任体系、利益诱导机制与激励机制,严重影响了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地位低、待遇差、工作辛苦,防疫人员纷纷转行、“下海”、“跳农门”,队伍很不稳定。

2.2设备严重落后

尽管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基层站的投入,但是全国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缺少必要的预防、诊断、检疫和监测手段,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县级机构由于基础设施标准低,有相当部分缺乏必要的查验、隔离、消毒、处理设施设备,不能有效开展工作。乡镇兽医站防疫设施更差,检验检测设备更落后,缺少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设施,防疫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几乎所有的乡镇兽医站缺乏必要的诊疗设备,没有畜禽检疫隔离场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不能实施隔离检疫观察,无害化处理能力弱,不规范。对一些常规的检测如药敏实验、抗体检测,病原分离等无法操作,一旦发生疫情,无法紧急处理控制。

2.3编制内人员缺乏

河南省“瘦肉精”事件后,尽管省、市、县在动物防疫、检疫、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等方面都增加了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但是,由于动物防疫、检疫队伍存在大量的无编制、自收自支人员,增加的人员难以满足消化县级原有超编人员,很难用于解决基层防疫人员的编制,即使国家投入建立了基层防疫检疫分站(所),也没有人员或者下派到基层分站上班的人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2.4基层防疫资金缺乏

表现为人员工资无保障,日常业务工作经费严重短缺。在一些乡镇兽医站内,检疫员还执行2001年前工资标准,防疫员基本没有工资,很多人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资待遇长期无保障,难于做到公正、文明执法和踏实工作。各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最需要资金投入的是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重建,而这笔改革的成本被一级一级的压在了县级财政的身上,县市财政本来就困难,因此不可能有较多资金支持其改革。几乎没有改革的资金来源,县、乡兽医站改革举步维艰,而这些地方恰恰是动物防疫体系最薄弱的环节。一些地方的兽防资金时常不能及时到达乡镇兽医站,有的把原来拖欠兽医站的资金补到位便视为拨款,有的是表态金额和实际拨款金额差距大。由于资金短缺,不能为防控工作配发足够的物资,有的防疫员甚至没有任何防护设施,人员安全无保障,也严重影响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5应急反应机制不完善

生产中发生的疫情,应该由最基层的组织在第一时间报告情况并及时作出应对措施,而我国基层防疫机构仅仅在动物疫情测报方式、技术和手段落后,疫情报告统计周期长,时效性差,不能及时反映动物疫情动态,难以对重大动物疫病做出早期预警预报,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野外监测预警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隔离、消毒、扑杀、无害化处理等动物疫情快速处理设施设备明显不足。动物防疫指挥调度、疫病诊断、扑灭控制等应急反应机制不完善,疫区动物扑杀评估和补偿机制不健全,不能快速组织动员人力、财力、物力,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迅速有效地控制扑灭疫情。缺乏部门、地区间有效的信息交换和组织协调机制,联防联控难以落实。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尚未建立,难以满足应对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的需要。

2.6畜主防疫意识淡薄,养殖业水平相对落后

当前,我国的畜牧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各种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规模饲养的比重不断加大,但是以农村散养、大养殖户传统落后养殖方式还很普遍。这种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制约了中小养殖户的防疫条件,使他们不可能像规模化养殖场一样,独自聘用兽医人员,而普遍倾向于接受饲料生产厂家提供的免费但不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的防疫指导。虽然畜主防疫意识在逐步提高,也只是体现在疫苗注射上,对圈舍高温、高湿、不清洁、通风不好;畜粪便乱堆乱放,未经发酵就随意作农作物肥料;乱抛乱弃病死畜的现象重视不够,而且相当严重,今年发生的长江等多地漂死猪事件,就充分暴露了防疫意识淡薄;在动物饲料内滥用抗生素;还时有拒绝防疫、逃避检疫的事件发生。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疫病传播和病毒变异的机会,导致疫病此起彼伏。

2.7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

由于养殖量的不断加大,病死畜禽量也在不断加大,如何做好病死畜禽的处理,成为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重视的问题。由于环保意识薄弱、资金短缺、选址难等因素掣肘,使得不少地区的无害化处理设施普及率仍较低。首先,养殖户环保意识弱,推进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受到制约。农村地区不少群众对乱丢病死畜禽行为司空见惯,不认为会产生污染问题,很少主动向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报告。其次,推进无害化设施建设存在困难。,畜禽无害化处理站选址最大难题来自群众抵触。农民一是担心污染水源,二是怕病死畜禽污染场地、怕病菌感染,甚至有人认为有阴气。再其次,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属于公益性事业,既没有高收益也不能带来高额税收,维持其运营的燃料费、运输费、人工费、执法人员补助费等支出较高,制约无害化设施的正常运转。

3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对策

我国农村饲养业的分散、小规模、防疫水平落后等现实情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必须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建立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而且应该是从中央到省、地、县、乡各级机构高度协调与配合。

3.1中央和省级防疫机构重点措施

3.1.1修订完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

应根据新形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WTO有关规则,借鉴其他国家通行做法,抓紧修订《动物防疫法》和兽医从业管理、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兽医医疗器械管理、外来动物疫病控制、动物福利等相关配套法规。并根据需要,及时制定一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扑灭计划和技术规范(标准),保障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作用。

3.1.2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200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应认真贯彻落实,以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为重点,完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优化重组各级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建立健全各级动物防疫技术支持体系。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合理划分基层防疫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相结合的新型兽医管理体制。整合社会兽医资源,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防疫服务职能,其人员、业务和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3.2地市级及以下防疫机构重点措施

3.2.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防疫队伍

优化防疫队伍、稳定人心、加强防疫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是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关键。人才是事业成功的根本,必须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防疫专家队伍,必须努力营造人才“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制度环境,充分激励防疫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合理的制度安排是推进技术进步的最强大的动力。政府的主要职能就在于为专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制度和其他社会环境,而检验一种制度安排是否适当的最终标准在于它是否有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此应确立能够保证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摒弃不利于人潜能发挥的评价标准和落后习俗,努力营造宽松、自由、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

3.2.1.1科学定编

国际通行做法是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因此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兽医工作人员编制就是经费。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和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合理核定兽医工作机构人员编制。一般根据各乡镇耕地面积、行政区划、农业人口数量、地方养殖业发展状况、兽医基础设施状况、地理特点等进行宏观定编,根据兽医防疫单位的性质、职能、管理方式及工作任务进行微观定编。运用财政依据定编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定编定人后,应对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3.2.1.2合理确定上岗人员

任何一个进步的体系也都是开放的,不然就会丧失其发展的可能性,因而也就会丧失其进步性的特点。一个进步的动物防疫体系应是一个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体系。地方基层防疫机构应加紧制定较完善的人员准入制度,充分运用竞争机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对上岗人员通过严格的考试和资格认证,确保高技能型人才能充实到基层;重视人才引进,确保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比例。在人员配备上,既要考虑工作经验,又要考虑实际能力,确保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各占三分之一,防止青黄不接。还要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人员的专业配备,确保人员专业特长与本地的特色畜牧业需求相符。例如某县农户养猪历史悠久,养猪收入在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市场需求量也大,那么在该县就应适当多配备一些能提供养猪生产与疾病防治技术等的人员。而另一地农民俗有养殖水禽的习惯与条件,则在这些区域可适当引导农民发展这种养禽业,并配备有相应技术专长的人员。同时国家对从事兽医诊断、治疗、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认可制度。通过建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加强对执业兽医的管理,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3.2.1.3建立防检队伍的稳定与激励机制

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考核机制、分配机制与流动机制,充分利用精神激励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及经济手段等各种管理方法,充分调动防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将他们在一线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主要依据,使他们在客观、公正、公平的竞争中比能力、较实力、量成绩。一些地方正在实行的干部末尾淘汰制作法(一般通过演讲、笔试、领导干部测评、自评、干部互评等环节进行量化评分确定被淘汰者)能大大改善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也不妨应用于本系统。

3.2.1.4完善培训机制

应增加培训资金,通过实施防检人员系统培训工程,对各级防疫人员分批、分层次进行培训,才能满足工作需要。培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灵活采用在岗培训与脱产培训、学历教育与进修培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国内学习与国外考察或研修相结合、组织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学术交流、专题讨论会、专家讲座等方式。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市场经济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通过培训,不但要更新防疫人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深化专业知识,还要提高他们的处理公共关系能力、适应农村环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及技术开发与研究能力等业务技能,把他们培养成适合农民需求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3.2.2逐步引导改变畜牧生产的方式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扶持,稳步推进发展小区养殖,或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的的模式,实行统一配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发展不同形式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推进养殖方式的转变。这样可以改善防疫条件,也是我国养殖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暂时缺乏条件推行适度规模饲养的地方,先引导散养户改进饲养方式,动员农民改造圈舍、建设沼气,大力推行畜牧业清洁安全生产,教育农民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养殖基本技术,力争做到清洁养殖、文明养殖、安全养殖。

3.2.3建立动物尸体管理体系

应以县乡两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为主作为动物尸体管理部门,建立农村散养户的动物死亡报告制度,明确畜禽主为动物死亡报告义务人,有责任向有关部门作动物死亡报告。合理建立动物尸体收集站点,对动物尸体分门别类进行收集,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进行尸体处理。农村散养户的动物尸体,应集中在指定地点并在相关人员监督下深埋、烧毁或做其它无害化处理,费用由兽医防疫部门承担并给予死亡动物的主人一定数额的现金补偿,减少农民损失。发生烈性传染病时,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处理。

3.2.4强化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由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免疫、畜禽档案管理等基本防疫任务,并给予相应的工资报酬。

3.3各级防疫机构共同协调的措施

3.3.1保障防疫工作经费

完善动物防疫经费的财政保障机制,保障防疫人员的工资与福利待遇、必须的办公费、培训费及设施设备更新经费等及解决其职称评定等问题,确保队伍稳定,才能保证其正常工作。

2.3.1.1增加各级政府财政投资

考虑到各种直接影响私人投资的利润和投资积极性的因素,如畜牧生产的高风险性、国际国内畜产品市场的千变万化性、各地区特点与农户的实际生产规模等特点,政府必须将公共投资作为防疫投资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采用的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经费的模式,因此首先要求中央不断加大财政投资的比重,并加强对地方政府防疫投资状况的监督。其次要求市、县政府在财政本来不宽裕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逐年增加财政投资。尽早用法律形式规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具体的防疫经费财政支出比重,财政部门要保证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检疫、监督、诊断、疫区封锁、消毒、扑杀、无害化处理以及兽药质量和残留检测等经费需要。要合理确定中央、地方和养殖户在动物免疫和染疫动物扑杀方面的负担比例,还应设立监督部门来检查财政拨款的真正用途。

2.3.1.2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

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广泛吸收民营资金,不断增加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养殖大户、各种社会团体投资乃至外资,以及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捐赠及国际援助等,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加强防疫力量,弥补政府防疫组织的不足。

3.3.2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储备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增加对动物防疫基础研究和科研工作的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扭转我国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发挥各部门优势,统一组织、资源共享、突出重点、联合攻关,重点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研究,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和监测技术研究,以及高效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究开发,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测预报、诊断和控制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范建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福建畜牧兽医.2012.1

[2] 广西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水平有待提升,中国农业新闻网. 2013-05-22

[3] 张丽琼. 浅谈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云南经济日报. 2012年1月16日

[4] 侯佑明 .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畜牧兽医杂志》 2013年01期

[5]何桂芳.浅谈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监督设施建设的必要性[J].畜牧市场,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58377/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