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1000字]论语读后感800字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8-05-23 09:32:28 阅读:

【www.bbjkw.net--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800字一:论语读后感之君子之风

  论语是一部流芳百世的文学著作,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论语读后感之君子之风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论语读后感之君子之风一
  《论语》中提倡大家成为君子。君子,乃孔夫子心中理想的做人标准。当然,现代人的做人标准也是如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呢?君子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孔子认为君子的标准为:“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义的人,由于内心的富足使得他不会担忧。有智慧的人,在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能从容不迫。勇敢的人由于内心的力量,内心的勇敢,可以有足够的自信和镇定。君子能够同时具备仁,智,勇。所以避免了忧,惑,惧。所以,君子是那种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人。君子之力来自于内心。所以,孔子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即远离了怨恨。这说明君子不去更多的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即不怨天不尤人。
  北师大的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对君子的界定总结了四条。
  第一,要做君子,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中对君子的第一条界定。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永远不好高骛远。所以做好自己的事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善良就更不用说了。对于一个恶人来讲,“君子”一词对他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君子必须是一个伟大高尚的人。做到“达则兼济天下,而穷则独善其身。”就是说在发达富有时,要想到天下己任。在贫穷困难时仍不忘自身修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已经穷困潦倒。但他仍不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在不能“居庙堂之高”时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此可以看出此二人是多么伟大高尚,可谓君子也。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是:君子与小人每天惦记的事是不同的。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的怎么样。小人每天惦记的是自己家的房子。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小人则是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于丹教授认为:“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所以,我认为陈胜的话可以改一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改成“小人者鄙,未能远谋。”
  第三,即是要好处事,人际关系好。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他有自己的观点。说明君子容易和别人一起合作,一起共事。孔子又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君子容易处事而难以取悦他,小人容易被取悦,但难以共事。
  第四,君子讲究言行举止。子曰:“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君子要做一件事,总是先做再说。“言过于行”绝不是君子所为。《圣经》中也提到过:“世上最追不回来的有三件事,射出去的箭,说出去的话,和失去的机会。”所谓的“覆水难收”了。所以,“言过于行”乃君子之耻。
  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君子都是被人尊崇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做到以上四点,即是成为君子的捷径,也就是《论语》教给我们的君子之道了。
  论语读后感之君子之风二
  《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可说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典范。《论语》中 孔子对“君子”的界定,以比较具体的道德规范充实了“君子”的内涵,形成一个完整的“君子”理论体系,即:“君子”的修进之道、“君子”的特质,从而反映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君子”观。
  一、“君子”的修进之道
  在《论语先进》篇,子曰:“德行:颜渊,h子q,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被后世誉为孔氏四门,孔子认为君子应尽可能地修身砺己,在这四科中求得精进。
  二、“君子”的特质
  对于君子之道,孔子在《论语》中屡有提及。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这是对君子人格系统多方面、多层次的界定。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 孔子在评论子产时说他有四种德行:“行为态度谦逊、庄重;侍奉君长严肃、尊敬;抚养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理而适当。”曾子言曰:“君子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进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君子注重容貌,端正态度,注意谈吐。(《泰伯》)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 智、仁、勇是所谓“三达德”,既是道德,又是传统的文化积淀。
  与孔子的一贯主张相同,为君子之道,依然注重自身的内在条件。在孔子看来,君子应是仁、智、勇的统一体。“三戒”、“三畏”、“九思”、“三变”,君子时刻在自警;不忧、不惑、不惧,态度恭敬,对君主尊敬、对人民恩惠。这些对君子道德修养的“定量”规定,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之德的严格要求和多方赞美。
  为明确君子的特质,《论语》中一度将君子与小人并提。孔子认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关键是道德。君子道德品质高尚,小人道德品质低劣。君子以义为先,见义忘利;小人以利为本,见利忘义。君子为人处世以仁为本,依礼而动;小人为人处世弃仁忘义,违礼而行。君子追求真理,寻求善道;小人追求享受,寻求私利。君子崇尚道德,为政以德;小人推崇武力,为政以刑。君子和小人在性格、好恶、器量、作风、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是相背的,在道德修养上彼此对立不同。然而,正是在这种比对中,二者的形象更加鲜明,也使得孔子界定的“君子”更加丰满。
  三、孔子对“君子”的界定
  据现有文献所记载“,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虽然沿用至今,但其涵义却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君子”的本义源于“君”字。许慎《说文解字》注:“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上面表示手执笔,即“尹”字,与“父”近形,有“父辈掌权”的意思,
  表示治理事务,是对做官者的通用称呼;下面的“口”字表示发布命令。“君”主要是对社会地位高的贵族的称号,有时也指国家元首。“君子”合称,多是对贵族的专有称号。而《论语》中的“君子”一词已经突破身份、地位的高贵而增加了道德品质的内涵,孔子继承和发展了前代以来“君子”与道德品行有关联这一点,第一次从大到安邦治国,小到修身养性,全面具体地阐释了“君子”的内涵。《论语》通俗而多方面地阐释了“君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及其道德评判标准,多视角、多层次地探讨了“君子”应具有的内在人格和外在表现。
  孔子从内、外两方面对君子作了界定,对内,即自身修养;对外,即立身行事。自身修养方面“,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指人的内在品格“, 文”指人的外在仪表。在立身行事方面,孔子认为君子应“以合宜为原则,以礼节实行它,用谦逊的言语说出它,用诚实的态度完成它”。
  四、《论语》中的君子之行
  (一)君子在家如何侍奉父母和对待兄弟。孔子认为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就必须从治家开始,治家如治国,治国如治家,治国治家一体。孔子认为对待父母要孝,不违背父母意愿,“父母在不远行“。对兄弟要悌,对兄要听其言,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兄长;对弟要怜爱和关心,帮助其健康成长,要和兄弟和睦相处。
  (二)君子为政。孔子认为君子应以德教化百姓,为政以德。统治者应该明白治国之道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心所欲,不要乱开战事和滥用民力,要爱护老百姓,提倡节俭,减轻赋税和徭役,使老百姓能休养生息。.治理老百姓不能只用政治和刑法,用道德加礼法才是治国的根本之道。
  (三)君子在外如何交友
  1. 孔子认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认为做人应该做到“温、良、恭、俭、让”。3.君子之交,重的是义气和情谊,有高尚德行和节操的人,才能赞扬人和批评人,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值得追求的什么不是我们该拥有的。另外,孔子认为君子应“敏于行,讷于言”。
[论语读后感之君子之风]相关文章:
1.论语读后感高中
2.《论语》读后感3篇
3.关于论语的读后感
4.读后感范文:《论语》
5.论语读后感经典作文
6.《论语》读后感800字
7.论语一则读后感2000字
8.《不读论语枉少年》读后感三篇
9.《论语》的600字高一读后感范文
10.《论语》颜渊第十二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800字二:《不读论语枉少年》读后感三篇

  《不读论语枉少年》,这是一本90后小作家对儒家经典《论语》的另类且幽默、现实而深刻的解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不读论语枉少年》读后感,欢迎阅读!
  《不读论语枉少年》读后感1
  《小王子》这本书我们已经啃完了,现在我们又啃了一新本书——《不读论语枉少年》。这本书的作者是谢然,深圳高三学生,十七岁,是读经典的小天使。
  《不读论语枉少年》在封面的这几个字是徐磊题的,曹文轩亲自为它序言。《不读论语枉少年》是谢然对儒家学派经典《论语》的深刻解读。这本书使我大饱眼福。人人都认为,经典是最枯燥的。但这本书用幽默的眼光,让我觉得读《论语》很有趣,很好玩。孔子是一个可爱的,普通的,智慧的老头,他也有喜怒哀乐,他也会骄傲,他也会骂学生。可他又对自己和学生严格要求,力争达到君子的标准。他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为了克己复礼,不辞辛苦带着弟子周游天下。孔子看似普通,却很伟大,谢然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评价孔子,借而解读《论语》。《论语》虽五千字不到,但它是一本可以用心玩读的书,是一本可以当作小说来追读的书,是一本长得最不像经典的经典。我看了这本书以后,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修养。
  《不读论语枉少年》,一本好书,它不适合增囫囵吞枣的人,不适合看短篇小说的人,不适合走马观花的人,只适合慢嚼细咽的之人。
  《不读论语枉少年》读后感2
  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孔子,以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论语传播的精神。
  但是,里面也有很多文言文。我觉得,读完论语以后再读这本书,可能看得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
  像我这种对论语一窍不通的人,把整本书看透彻了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我只好囫囵吞枣似的把整本书大致看了下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至今为止对这本书的内容还是一知半解的原因。
  虽然,我看不大懂这本书,但它还是改变了我对一个人的看法——那就是孔子。我原本以为孔子是一位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很有趣、经常和弟子开玩笑的人。这本书使我对孔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原来,一本书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及印象!
  除了孔子,书中还讲到了孔子比较著名的几位学生,比如:子路、子贡、颜回……我最敬佩的是子路,他的学问虽不及子贡和颜回,但他对孔子忠心耿耿,一片赤诚 。就算有人用再高的官职再多的钱也不能使子路离开孔子。而且他敢于在孔子说的不对的情况下大声反驳孔子。他这种不为财色所动、敢于坚持真相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孔子,原来,读论语也可以读的很轻松、很平静、很幽默。
  《不读论语枉少年》读后感3
  选择捧读起这本书多半原因是封面“广告”打得好,曹文轩是我大学时写过其《细米》书评的一位著名当代作家,“全国首部中学生系统读《论语》的心得文集”、“以传统经典的眼光来猛烈批判现实,又用当下的眼光来深刻解读传统经典,颇有创意,很具有可读性”,一个90后的高中小女生,在前人林语堂、傅佩荣、于丹等多位专研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师”著作中学习、思考,进而对《论语》进行“幽默个性”、“深刻犀利”的解读,不得不承认曹文轩作的序让我对此书有了阅读的兴趣。
  在快餐文化泛滥的今天,我对于那些被媒体吹捧得天花乱坠的文学“神童”总带着怀疑的态度,十几岁的少年对社会百态的体验和感悟是有限的,所写的文字大多无病呻吟或是自怜自艾。即便是与我同龄的韩寒、郭敬明,我更愿意看他们现在的作品而非刚出道时被人津津乐道的“处女作”。解读经典的作家并不少见,安意如的诗词评赏“浪漫古典情”系列,尽管有人例证其抄袭,但无损我对书中那些解读古典诗词曼妙语句的犀利文字。所以,我读谢然的《不读论语枉少年》首先就带着苛刻的批判态度,且看看这个小女生写了些什么,写得如何。
  写书评,我的通常做法是看看他人是如何评价的。恰好谢然开了新浪博客,百度一下也有不少的评论文章,其中不乏白烨(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陈建森(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等人对她的高度评价。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当代中学生能对中国传统经典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解读,能对社会、时事给予关注、评论,无论其立场如何、是否有足够的深度,至少比那些每天只知盲目追星的“非主流”孩子让我更能看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最崇拜的偶像是孔子,把《论语》视为成长圣经,七岁开始背《论语》,家中摆着多本他人解读孔子的书籍,就是这样的一个女生,用她幽默、个性解读着孔子,还一个真实的孔子。
  谢然笔下的孔子是个“可爱的普通的神奇的智慧的老头子”,是“大帅哥”,也是“天下第一情圣”。她认为孔子不仅是“万世师表”,而且是“万世生表”。孔子好学天下第一,是天下所有求学者的表率,首先是好学生,才能成为好老师。谢然读《论语》、评《论语》、评孔子,也不完全“就事论事”,而是联系了社会的时事,从文章的标题就可看出,如“孔子、富贵和唐山大地震”、“孔子之道与高房价”、“孔子的食品安全问题”,作者以幽默的笔调解读了孔子,也剖析了当今社会。真实的孔子,承认自己是“丧家狗”,他好学仁爱,对周公顶礼膜拜;他坚持原则,被学生评价为温良恭俭让,他也会开玩笑,更有破口大骂或悲痛欲绝之时,甚至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使小性子的一面。这可是孔圣人啊!谢然笔下的孔子几乎颠覆了我对孔子所有的印象,却也毫不掩饰地展示了一个与凡人无异,却又卓尔不凡的孔子。因为孔子,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圣人”。
  最后一篇文章里,谢然认为《论语》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当然,有这样观点的人,谢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论语》带给我们更多思考和启示的是:修德、习文、治国。且不说孔子思想或是儒家精神的精华和糟粕孰多孰少,也不论儒家精神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活力,我想,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善其身”、“济天下”为个人价值观,大胆创新发展,应该是小作者最想表达于读者的心声。
  普遍掀起的读国学经典热潮,轰轰烈烈地开展一轮后总是归于销声匿迹,也不见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力有多么深远。我们总是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关注了目标又疏忽了过程,让本该实实在在的诵读变成了一场华丽的作秀。终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我们浮躁的心缺乏足够的耐心,真正静心品读那些经典蕴含的精神实质。谢然七岁始读《论语》,十七岁写下《不读论语枉少年》,十年的积淀也许仍不足以读通《论语》、读透孔子,但她迈出了尝试和探索的一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她是值得得到肯定的。我希望,在我们日趋追求功利的今天,能拾起那些学生时代读过的经典,那些我们还没读完、读齐、读通、读透的经典,细细品读,久久回味,让灵魂得以洗礼,让心灵得以净化,让素质得以提高,让文化得以传承。别枉费了我们的少年,又枉费了我们的一生。

论语读后感800字三:品读国学经典——《论语》作文


  品读国学经典——《论语》有一本书,如林间清风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书,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它,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它,对我们诠释无数做人的道理。
  这本书便是国文经典——论语。品读《论语》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里面凝结了他们一生的心血,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论语》一共短短二十篇,寥寥数万字,却出现了一百多遍“君子”。孔子不也正是这样的人么?他对学生们以身作则,不由半点虚假,游说列国。
  《论语》中还特别利用季氏之类的小人来衬托出“君子”的高大。于是,“君子”成了《论语》中的主角。到底怎样才算“君子”,这是《论语》中主要探究的问题。古人将“梅、兰、竹、菊”代表君子,这表示“君子”需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视万物的气魄,这也是《论语》中主要推扬的精神。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正如上面所说,“君子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坚强刚毅,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只对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还很远,责任还很重。但是将“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会感到无比快乐。“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将仁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一直向前,不论路途多么艰难,丝毫不退缩。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就是他们所选择的路不同。“君子”为了道义而奋斗,小人却只贪图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私下用一些阴谋诡计来夺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别人;而君子则为天下众生着想,用正义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一些“小人行径”,在“不知不觉”的财富中塞满了自己的腰包,却还说自己“为官清廉”,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
  子曰:“君子先行起言而后从之。”君子在没有做成事情前,不会夸夸其谈,而在做了之后也不一定会向世人说是自己做的,“君子”不会向大家夸耀自己的成功,而想着继续努力,这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是从光鲜的外表和花言巧语来分辨的,而是应该看他的行动。
  他认为:“君子应呐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把自己所想所说付诸行动,用行动来证实。语言不重要,毕竟行动才是语言的火花!“君子”是《论语》中的主角,而我们应该立志成为君子,将这个主角在我们生活中延续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5243/

推荐访问:论语读后感1000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