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征文600三篇

来源:领导述职报告 时间:2019-08-04 08:30:08 阅读:

【www.bbjkw.net--领导述职报告】

 依法治国征文600三篇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依法治国征文600三篇,供大家参考!

  依法治国征文600一

  4月23日下午,我局按照县委政法委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全局干警集中学习了省委党校社科部王卿教授的辅导讲课,通过学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依法治国征文600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过执法司法来实现,法律的权威也要通过执法者的权威来体现。因为在社会上一般人心目中,执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着法律权威与尊严。如果执法机关威信扫地,司法没有权威,就难以有效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国社会公众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责众”、“只要有理怎么闹都行”等不讲法制的传统观念,从严执法,对一切违法行为、包括有些自认为“有理”的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树立执法者的权威。另一方面,执法者要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让执法司法行为令人信服,用公正赢得权威。没有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彰显其权威性,难以起到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凡能做到执法如山,法制的权威与尊严就能得到较好的维护,就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就能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严格执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到执行某一部法律,检验我们执法行为合法、正当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执法的结果是否符合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强调执法结果符合立法目的,就要强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尤其要克服当前执法环节中存在的部门保护、地方保护、只重视单位利益和个人主义的倾向。

  模范遵守法律,是政法干警的应尽责任。政法干警模范守法对于培养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普通社会公众眼里,执法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法律的地位、权威和形象,执法者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执法者能够自觉尊重法律,模范遵守法律,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就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给社会和广大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带来积极影响。反之,如果执法者不尊重、不遵守法律,甚至执法犯法,带头破坏和践踏法律,那么,也同样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恶劣的典型,普通群众也会不尊重、不遵守法律,并进而产生对法律尊严的轻视和对法律权威的怀疑。因为我们是执法者,法律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我们自己不带头遵守法律,不去维护法律的权威,导致整个社会轻视法律,到最后,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职业也就不会被社会所尊重,也就丧失了价值和尊严。因此,每个政法干警都应当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识,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克服特权思想,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时时自觉遵守法律,努力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

  依法治国征文600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日益走向成熟,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实践迈入更高阶段。依法治国征文600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国家,是以市场经济的相当发展为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的相当完善为政治基础、以发达的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为思想文化基础的。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实行,但是,正如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一样,资本主义也不可能有彻底的法治。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应当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必然是而且应当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最高历史类型的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逐步发展与成熟,以科学的权力义务观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逐步发展,全面确立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承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的成功经验,反映全国人民的意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理念,这标志着党和国家治国方略的根本性转变。

  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一)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有法可依不仅要求立各种各样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精神的法。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多,不仅会给坏人提供为非作歹的机会,还会使好人无从依法行事。(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要求:(1)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执政党作为国家的领导核心,能否做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能否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能否实现的关键。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要求执政党不去随意干预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更不能代替国家政权包办一切,而是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严肃认真的监督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执法守法,保证其充分、正确、合理地行使职权。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加强对法律和法学知识的学习,努力增强法治意识,掌握和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本领,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风气,为坚持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2)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是代表国家制定、执行和实施法律的专门机关和人员。它们严格依法办事,是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都要严格依法办事,这样才能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又为人民群众树立守法的榜样。(3)广大社会成员要依法办事。广大社会成员不但要自觉以法律为行动指南,还要善于运用法律来争取和捍卫自己的权力和自由,勇于同一切破坏法律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威严。这是依法治国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是依法治国真正实现的重要标志。(三)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在执法。执法必严一是讲执法要严肃,即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忠实于法律的精神严肃认真地、一丝不苟地执行法律。二是讲执法要严格,即正确、合法、合理、公正、及时。(四)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违法不究,不但会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和救济,使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得不到恢复,而且还会损害法律的威严,使法律失。

  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作为基层司法人员,我们要切实做到从自身做起,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在司法工作中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征文600三

  今天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的第二次革命》作为题目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从政治角度、从长远角度的考虑。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决定》不仅是一个依法治国、法治的概念,还是政治改革最具体的里程碑式的、纲领式的文件。因为法治文明就是政治文明。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能不能成功最终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能不能成功”。政治体制改革我们以前也进行过理论上的探讨和具体的实践,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怎么搞,民主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势。邓小平认为,民主必须要制度化、法治化。要发展民主没有问题,但不能把西方社会的民主拿到中国,那将会是不适应的。民主又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就要在法治文明上规范民主,发展中国政治改革。

  一、依法治国——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依法治国,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这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里的原话。用什么方法治理国家,深化改革,带领人民实现梦想,就是要依靠法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改革的总目标,到底怎么样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给出了答案,就是依法治国,这既是治理方式的明确规划又是如何更好的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很好的落脚点。这一届的领导集体的执政智慧极高,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提出了一套非常有效的办法,而且每个方面做出了十分权威、十分内行的决定。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一个非常严密、符合逻辑、符合中国实际的决定,不带有西化的东西,也没有因循守旧的东西,既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又紧紧扎根于中国改革实践的深厚的土壤里。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要形成一套制度,包括法律、法规等各种各样的制度;光有制度还不够,还有一套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治实施使法律活起来,让文本上的东西变成实践上的东西;在实施过程中,就可能有些人偏离了,还有一套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这是第三个体系;第四个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必须保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有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十八届四中全会给了明确解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也是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独立之外的,这标志着我党的理论思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不是油和水的关系,二者是一致的,没有大小之分的。

  (一)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怎么样建设法治文明,世界上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有自己不同的法统。中国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有什么样的总目标,要规定什么样的方向呢?总目标就是方向,方向错了,可能在发展中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目标就已经出了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体系,不能撇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撇开我们的国家制度。不是西方的所谓的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一套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的经济制度,扎根在中国深化的历史文化传统上的国家政治的框架、国家权力的框架以及发展运行的各种各样的规范。资本主义的法治文明在长达几百年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但西方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东西,我们只能借鉴,不能照搬。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里讲的那段话,就是对中国社会实践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所以,中国依法治国总目标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五大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是有法可依;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执法必严;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违法必究。原来我们曾经有过无法可依的情况,过去法律不健全,有空白点,而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时候法律上没规范的,没有办法去依法。法属于制度范畴,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我们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但是在具体细节、具体实施方式,在司法、执法,以及一系列法律、法治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没有制定出来,还有很多空白的地方需要完备、完善,所以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还需要继续努力。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现在好多层面上还存在着执法不严、贪赃枉法、徇私枉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代法等司法腐败情况,司法腐败是老百姓最痛恨的,司法腐败就是权力腐败。所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这方面要下大力气,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还有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就是保证我们法治实施不走样、不变形,真正体现我们公平正义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如果出了问题,那法治国家、法治文明也建不成。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政治改革的一个目标。民主怎么搞?民主必须法治化,必须按照规矩来,按照中国特色的规矩来制定。这么大的国家,遇到这么多的问题,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遇到了深层次的问题,如何破解,靠人、靠政策,随意性太大,靠法治来治理更加可靠。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不以人的注意力改变而改变,不以人的性情改变而改变,这就是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必须要有专业的法治队伍。民主不是那么简单的,民主必须有多如牛毛的法律来确保实施,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民主制度实施的并不好。另外,还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纪严于国法。就是在国法之外还有一套作为党员来讲要接受的严密的法律制约,可能法律治不着你的党纪就能治了你,这就是党纪严于国法。所以,完善的党内法规也是依法治国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油水分离的。

  (2)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四实现一促进

  十八届四中全会除了这五个法治体系之外,还有三个共同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层面的,必须推进依法治国。治理国家需要大智慧。习XX总书记昨天在APEC会议上,特别是在互联互通问题上,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如果说十三年以前的上海APEC会议还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那么今天中国已经开始以主场优势,在某方面营造某种氛围,制定某种规则,把话语权渐渐拿过来了。这是国力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五千年的文明史,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黄色国土,还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依法治国,治理如此大的一个国家,古今中外没有过。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不到两年的时间,局面已经渐渐打开,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拨云见雾。我们现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各种挑战也很多。国内,利益集团固化,很难破除,如何破除,高调反腐,从自身做起,纠正四风,群众路线教育,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从虚到实;军事,面对军队腐败,治军,大手笔、大气魄,不管是谁,决不轻饶 ;外交破局,上任伊始,先去俄罗斯,再到非洲,这是一个我们曾经在新中国初期的一个外交路线,非洲是我们的资源大陆,俄罗斯跟我们有这么长的国界线,又曾经跟我们有着相同的制度,有很多传统的联系,随着美日的不断结盟,我们也要不断寻找破解美日结盟的外交思路,一路一带,在经济上建立开发银行,到南美洲这一美国的后院;在领土问题上,既坚持原则,又有灵活性,很多方面,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在后冷战时代,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对中国的遏制逐步增强,我们并没有像苏联、东欧那样多米诺骨牌似的坍塌,而且短短三十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力迅速上升,但是在制定游戏规则上,我们有很多话语权还没有。因此,我们提出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怎样依法执政?过去靠政策、靠领导人,在好多地方,可以看到,换一任领导换一个思路,领导之间的想法不一样,没有连续性,资源大量浪费,经常出现劳民伤财的事情,为了自己这一届拿出成绩来,就想一切办法吸引人的眼球,吸引媒体,给老百姓带来眼前的好处,不管将来,这都不是依法执政。如果说改革初期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的改革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就可以的,要探着暗礁过海,需要更大的智慧,更高的眼界,更大的胆略。

  治国、执政、行政三个层面,不是单线路的,不是一维的,会产生发展中的综合效应。在这过程中,我们发展中的毛病会在一点点的抽丝剥茧中形成一个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效应,我们就应该用发展中的办法去治抽丝过程中的病。这个办法就很好,共同推进,不是单向的,国家层面、执政层面、行政层面,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法治国家层面,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在法治政府层面,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列出了权力清单,所有行为必须按清单去做,负面清单是针对市场制定的,百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政府行为必须在法律框架之内,不能知法犯法;在法治社会层面,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按照规矩来。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说明我们依法治国已经形成了一种顶层设计,战略思维。

  四实现一促进,实现科学立法,按照法本身的内在逻辑,还要按照我们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阶段、面对的问题、未来要实现的目标,所谓科学,就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规律,违法规律就是反科学的、人为的、随意的;严格执法,不管你是谁,只要犯法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执法过程中总会出现许多自由裁量权,这就要公正司法,法律条文是怎么样规定的,量刑恰不恰当;全民守法,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就必须守法。一促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遥相呼应,两者可以说是姊妹篇。

  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四实现一促进,再加上五个体系,形成了我们完整的法治思维,是规范的依法治国的战略思维。

  (3)实现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大原则

  要实现上述这些目标、任务,必须坚持五大原则。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动摇。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共产党在每个时期都经历了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某些方面经历了其他政党没有经历过的艰难险阻。革命年代,共产党成立初期,一大召开时,十三个代表,还有一个共产国际派来的,全国五十多名党员,最大的四十八岁,最小的十八岁,挑战当时所谓合法政府、合法权力架构,经历二十八年,一个党从小到大,从历史的夹缝中生存斗争,不断发展壮大。很多比共产党成立基础好,队伍壮大的党没有发展起来,而共产党成功了,是偶然吗?这是历史的必然。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多少被砍头、被杀戮、被抄家、被灭九族的事情,数不胜数。革命成功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社会建设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行,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改革时期,中间也经历了一定的挫折,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这些既是教训也是经验。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走向富裕,走向强大,超越了许多基础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但是共产党也不是没有问题的,由于执政时间长,腐败问题逐渐滋生,面临着执政考验。共产党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制定规矩,从不敢腐到不能腐再到不想腐,三个阶段非常清楚。现在打腐是为了给制度反腐营造时间,因为制度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共产党的腐败靠改革党的执政方式、改革党的领导去解决,不能因为党存在的腐败现象而否定党的领导,也不能因为改革开放前后各有经验、教训而相互否定,都是共产党的执政智慧,积累了这么长时间,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执政思维。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离开人民共产党什么都搞不成,没有普罗大众、草根阶层,共产党是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成功的。《亮剑》中有一场戏,李云龙在南京军区政治学院学习,给李云龙讲课的是常乃超。常乃超讲战略,李云龙课下休息的时候不服气,去找常乃超,“你凭什么讲战略,你是我的手下败将,淮海战役你们八十万,我们六十万,论人你比我们多,论武器你们天上飞机地上坦克,论单兵实力我们也不是你们国军的对手,但是我们把你们打败了,还讲什么战略?”常乃超不紧不慢的说,“李军长你说的不对,徐蚌会战你们不是六十万,你没有把几百万的农民工算上去。”实际上,淮海战役支援我们的农民工有五百多万,光农民工支援我们的小推车可以从北京的中轴线排九排,排到南京。老百姓把自己的粮食给你,把自己的被子给你,老百姓自己的孩子都不管,用奶水哺喂伤员,这都是真的。用陈毅元帅的话说,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把我们推赢的。老百姓用小推车把我们推到了北京,推到了执政地位上,老百姓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忘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说对了一半,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就没有共产党,这才是前提。坚持老百姓的主体地位,这是原则,是不能动摇的。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之上还有一个道德的东西,尤其是官德。焦裕禄、杨善洲都是我们的道德楷模。杨善洲作为地厅级领导干部,在自己的从政生涯里,一心为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秘书、自己的司机,自己家里的房子漏水,他只是掏出自己口袋里的38块钱,但却几万块的对外捐款,退休后他绿化荒山,之后又把价值不菲的山林交给了国家。退休后乘车,他对司机说,“计程,我付油钱”,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如何规范现在市场经济下我们官员的道德,处理老百姓与我们官员的利益关系,必须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一点就不用细说了。五大原则必须坚持,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4)全会提出的六个重大任务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是我们的根本法,所有法律的上位法,加强宪法实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zd;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公信力就是政府的公信力,就是权力的公信力,是权力合法的根基;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守法,法治观念要深入到每个公民的血液中、日常行为之中,出门就受法律的约束,一言一行都要合规合法;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要有专业的、职业化很强的法治工作队伍;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依法治国不是不要党的领导,一切重大的问题都要在党的领导之下进行,历史上有过深刻的教训。

  (二)《决定》的基本框架结构:三大版块

  第一版块:总论(导语和第一部分)阐述依法治国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重大决策,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里程碑似的意义。这是一个帽子,是前提,是方向。

  第二版块:(第二至第五部分)以宪法为核心的立法;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公正司法和司法公信力;全民法治观念和法治社会。第二部分讲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的立法,形成一个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宪法是根本法,其他法律要根据宪法制定,要科学立法,加强人大对宪法实施的监督;第三部分是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过程中一个非常实在的,有许多任务需要做的,法治政府是对廉洁政府、透明政府的最好表述;第四部分讲公正司法和司法公信力,司法公正是老百姓心目中最直接的体现,这次四中全会让每个老百姓感受到司法公正的威力,共产党的公信力可以在这个地方重整旗鼓;第五部分讲全民法治观念和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没有全民守法的基础一切都将付诸东流。

  第三版块:(第六、第七部分和结束语)法治队伍建设;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这就是整个文本的结构,可以说跟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建设等的另一个层面的诠释,侧重点不一样。

  《决定》体现出依法治国的十大亮点:

  亮点一,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亮点二,公民参与立法途径更多,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亮点三,重大决策终身负责,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亮点四,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亮点五,领导查收司法要记录,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亮点六,法院检察院可跨行政区划设立,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亮点七,错案要倒查,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亮点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亮点九,律师可当法官,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zd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亮点十,法治建设纳入政绩考核,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21328/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