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读后感|孔子的故事三篇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9-08-03 17:30:17 阅读:

【www.bbjkw.net--读后感】

 孔子的故事三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的故事三篇,供大家参考!

  孔子的故事一

  征在带着年幼的孔子和孟皮,在鲁国的都城曲阜城定居下来,与曼父母子一家为邻,日夜以织布、耕作为生。两个孩子逐渐长大,她心中很是宽慰。

  曼父与孔子年纪相仿,活泼好动。他在都城待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熟悉了很多有趣的地方。一天清晨,曼父早早来到孔子家窗前,把脸贴着竹窗,叫嚷道:“孔二,孔二(孟皮为兄,孔子次之,故称孔子为孔二),快跟我来!大王来了,大王来了,要在周公庙里祭祀呢……” 孔子的故事

  孔子这么大,只听旁人说起一国之君的威武,却无从见识。所以迫不及待地跟着曼父向周公庙跑去。

  周朝诸侯国中,鲁国是当年圣人周公的封地,所以是唯一一个能以君主形式祭祀周公的一国。因是周公故乡,更有“天下周礼出自鲁”的说法。曼父和孔子来到了人声鼎沸的周公庙,周公庙已是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围观的人群。庙宇四周都有鲁国的兵将把守,里面传出了洪亮的祭祀(si)钟声,而外面却看不见里面情景。

  孔子正焦急,只见曼父向他招手:“这边这边……”说着领着孔子绕到围墙后,两人手脚并用,爬上了一座依附墙边的山石。探出头去,终于看到了祀庙内的情景。

  只见周公庙内,古朴典雅,气势恢弘,门窗华丽。众将士排成一列,位序有致,神情庄重。地面红绢铺展,两侧宝器陈列。中央高堂上坐着一个孩童,身穿锦服,幼稚的脸上滑稽地用墨毛粘着胡须,俨然一副小周公的模样。

  孔子看着起劲,听得有趣,眼睛不断地观望着。忽然耳边钟鼓齐鸣,嘹亮宏壮,只见正中古朴的大门中,一支威仪万分、阵容强盛的队伍徐徐走进了祭殿之中。

  领头两侧的仕官,身穿黑羽锦袍,头带礼帽,各领着一列将士,肩抬巨大的鼎器,内盛着一只只全牛、全羊,分别放置在两旁坫台之上。接着列队围绕着祭堂而站。前后分别各站着执三尖矛的守将。

  大殿中央,一个头戴精致礼帽,身穿着华丽锦袍的须眉男子在人们的篇拥和保护下迈着沉稳的步伐,沿着翠红的地毯,慢慢步上了祭堂……

  躲在房檐上的曼父兴奋地低声对孔子说道:“嚷!快看!那中间的就是我们的大王。”

  “大王?”孔丘怔怔地望着不远处的鲁襄公。

  “就是我们鲁国最大的那个。”曼父又补充了一句……

  热闹而壮观的祭祀场景震撼了孔子小小的心灵!

  孔子回家之后,母亲就发现他对“礼”道很喜欢。她想:“少年习礼,长大必有出息,况且昔曰伏曦、神农、文王、周公传下的经典,博大精深,孩子如果能学会,他日定有所长,成就一方事业,自己也不愧了丈夫孔纥当年的嘱托和遗愿了。”于是她俯下身,认真地望着孔子天真的眼眸,问道:“丘儿,你想习礼道,学祭祀吗?”

  孔子求之不得,兴奋地拍起小手道:“要学!要学!学礼,重道……可好了!”

  从此以后,征在开始给孔子和孟皮讲授自己在书上和父亲颜襄那学到的知识。每天教他们读书习字,由浅入深。

  不知不觉,孔子腹中的知识越来越多,听到的故事也越来越丰富。从盘古开天、女蜗造人,到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等。每天晚上他和哥哥睡觉时还在温习母亲教的字和讲的故事,兄弟俩很是高兴。

  在母亲的循循善诱,耐心教导下,孔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诸事遵从以礼服人、勿骄戒躁、虚心受教、耐心坚毅的品格,为往后宣扬仁义,推崇德行的艰辛旅程,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母亲讲的关于周公的故事,奠定了周公在孔子心中崇敬不可动摇的地位。孔子深深认为周礼是天人互通的方式,是礼道的法则,是对苍天和先人的尊敬。日后吸收周礼,创建儒家学问,周公成为了他不可缺少的重要楷模。

  孔子的故事二

  因为鲁国贵族公子南宫敬叔的拜访,仲尼得以获得去周天子京都洛阳观礼的机会。 孔子的故事

  这一日,两匹骏马拉着一辆便于旅行的轻便车子,沿着黄河岸,风尘仆仆向西赶路。车中坐着的是已过而立之年的仲尼,少年公子南宫敬叔,和一个随行的童子。

  行程月余,横穿卫国,又走了些日子,才到京畿洛邑。从洛邑东门进城,找了一座馆舍住下,歇息了一宿。次日,先去拜访周守藏史李耳。

  周有守藏室,是王室书库。其中收藏有三坟、五典等古书,有《诗》、《书》、《礼》、《易》、《春秋》等典籍,也有历朝朝会所记汇编成的官书、文告、政令、制度沿革、礼仪等。真是无所不收,无所不藏。此时,管理收藏室的小吏,便是李耳。据说,这是一位白髯飘洒的老者,大智若愚,常自隐其名。时人多不知道他的姓名,见他年老睿智,便称其为“老子”。入周学习礼仪、文物、典章、制度,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到收藏室观王室藏书,以及向守藏史请教。

  临洛水,靠近王宫的地方,有几幢殿宇。经路人指点得知,那便是守藏室。请门人通报,有两个鲁国来的客人,一名叫仲尼,一名叫南宫敬叔,求见守藏史。守门的苍头,似在闭目养神,又似在打盹,抬起昏花的眼睛,打量了一下来人,说:

  “我不知道什么史,里面只有一个像我一样老髦的先生.”说完,又闭上了眼睛。

  仲尼笑笑,又对守门苍头说:

  “打扰了,我们要见的正是这位老先生。”

  敬叔郑重加一句:

  “姓李,名耳的老先生。”

  苍头又把眼睁了开来:

  “姓李,名耳?我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只知道叫他老先生。耳朵?自然有,耳朵还长长的。”

  仲尼高兴地说:

  “对,对,就是他,耳朵长长的老先生,老子。”

  “老先生一向不大愿意见客,你们见他有什么事?”

  敬叔嘴快:“学习礼制。”

  一听“学习”二字,刚欲起身的苍头又不动了:

  “老先生常说‘绝学无忧’,你们看我,什么也不学,整天无忧无虑坐在门口打盹。老先生最忌讳人家登门向他学习。”

  仲尼连忙改口:

  “不为学习,不为学习。为什么?无所为而见。”

  苍头想想,点点头:

  “老先生好像说过,无所为而见他的人太少了。无所为而见,也许他愿意见。”苍头一面往里走,一面喃喃自语,“守门多年,还是第一次碰到个无所为而见老先生的人呢……”

  二人进了守藏室大门,便见内殿阶上已有一老者伫立相迎。仲尼快走几步,上前行礼。进内室,分宾主坐下。

  “现今洛邑冷清,连周天子宗亲也不来朝,仲尼、敬叔千里迢迢,远道跋涉,来这里做什么?”

  仲尼笑笑:“无所为而来,不过想看看老先生。”

  老子睿智的目光看了仲尼一眼,又望望敬叔,摇摇头:

  “年轻人,没有说实话吧?我主张‘绝学无忧’,‘绝圣弃智’的,你们不一定赞同。你们似乎是主张‘学而时习之’的。我主张‘无为’,你们也不一定赞同。你们似乎是主张‘学而优则仕,以仁义、礼乐治天下’的。”

  敬叔表示惊讶:“我们和老先生初次见面,以前天各一方遥遥千里,互不相识。老先生如何尽窥我们肺腑,莫非老先生是仙家?”

  “道家并非仙家。然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敬叔怕仲尼不肯直来访目的,虚此一行,抢先说: 孔子的故事

  “瞒不过老先生慧眼,直说了吧,弟子随仲尼先生朝周,实在是想求见老先生问道,并求观王室藏书,以学习周礼和古代文物制度。”

  老子点点头:“还是少年公子爽快。”

  仲尼这时才见机说话:“三代以来,学在官而不在民,草野之人无由登大雅之堂。知老先生为周守藏史,掌数千年学库之管钥,而司其启闭。所以,不远千里而来,拜见老先生,求观王室藏书,一览天地秘藏,古今大成。”

  老子见二人言辞恳切,也不好坚拒其求,破例准许他们每天来守藏室观书。

  仲尼二人晚上在馆舍歇息,白天就去守藏室读书。不管二人到得多么早,老子已先于二人或在书库翻检典籍,或在殿中读书。不管二人走得多么晚,老子还在卷帙间流连,或者掩卷思索。敬叔不解:

  “老先生说‘绝学无忧’、‘绝圣弃智’似乎不是实话。他自己倒是勤学的 。”

  “不勤学,怎么能‘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呢?‘绝学无忧’、‘绝圣弃智’是指治国理民之法。”

  “原来如此……”

  二人在周守藏室观书月余,看到一些以前没有见过的秘籍、珍本,大有收获。随后,二人又观光了周的太庙、明堂。明堂是明政教之堂。诸侯可以在这里朝见天子,天子可以在这里飨宴有功之臣,及行其他的国之大典。庙堂里各式礼器、祭器,难以计数;各种鼎铭、盘铭,看也看不尽。

  看各种祭器时,敬叔忽然问:

  “周有郊祭、社祭,为什么鲁只有社祭,而没有郊祭呢?”

  仲尼一时回答不上。

  次日,转问老子。老子说:

  “郊祭是当年周公修订的,专属天子的祭礼。郊祭祭天,社祭祭地。万物本乎天,而天子奉天承运,郊祭非天子莫属;社祭祭地神,乃是祈祷农事。古礼说‘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社有大小,天子大社,祭九州之土;诸侯国社,祭国内之土;乡大夫置社,祭一乡之土。鲁国是周公后裔,谨守周公制定的礼制,不敢僭越,所以,只行社祭,不行郊祭。”

  仲尼听罢,顿悟,感动莫名。大哉周公,制礼作乐。郊祭祭天地,太庙祭祖先。此外还有民间各种礼制,馈祭礼祭死丧,射飨礼祭乡党,食飨礼敬宾客。居家有礼则长幼分,闺门有礼则三族和,朝廷有礼则官爵尊,田猎有礼则戎事闲,军旅有礼则武功成。礼乐崩坏,则居家长幼不分,闺门亲族失和,官爵失序,军旅失势,宫室失度,百官失礼,政事失施,动静失宜,国家失道,遗祸不可收拾。

  仲尼、敬叔在周观光月余,要返回鲁国了,动身之前去守藏室向老子辞行。老子送到大门口,惜别说:

  “我听说,富贵者送人以财,哲人送人以言。我不能富贵,却虚有哲人之名。送二子以言:聪明深察的人容易死,因其喜欢议论他人长短;博识逞辩的人难保身,因其爱发逆耳之论。为人子,孝亲不惜己身;为人臣,忠君不惜己身。”

  二人都说,这是最好的临别赠礼。仲尼上前,单独相请:

  “此地一别,后会难期,老先生能单独教我数言吗?”

  老子点头。二人中,仲尼胸怀大志,欲有所为,学识渊博。而其所长正是其所短。他既然虚心求言,便说给他听吧:

  “一月晤谈,你常挂在嘴边的那些礼乐之言,创言者尸骨早已朽烂,只剩下一些空话罢了。我听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掉你的骄气和多欲,去掉你的恣肆和太盛的有所为之志吧,这些东西都是于你无益的。我所以告你的,若是而已。”

  仲尼大受震动。一月晤谈,二人有投机处,也有貌合神离处,但一直没有挑明。现在,老先生明白指责自己多年孜孜以求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公开的挑战。“当仁,不让于师”,应该反驳他几句。话到嘴边,却又咽下了。“道不同,不相谋”,也就罢了,用不着和老先生当面辩论。况且,老先生的话毕竟充满哲理。于是,仲尼稽首,谨谢而别。

  回馆舍的路上,敬叔问老子这人如何?仲尼久久不答,沉默半天,才说:

  “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走。走的,可以捕之以网;游的,可以钧之以丝;飞的,可以射之以箭。至于龙,乘风云而上天,不是我能捉摸的。老子,思想深邃,也像不可捉摸的龙啊!”

  孔子的故事三

  子路比孔子小9岁,长年跟随孔子。子路不是没有优点,孔子就曾经夸奖过他,说,如果不得志,到海上漂流,只有子路会跟着他;还说子路能干,不在乎自己穷,和有钱人在一起也不感到难为情,而且听到一方的话就能断案,绝对说话算话。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子路应该是个品质高尚,观察敏锐,有能力,重感情,有责任心的人。

  可是,后来,两人的关系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子路说说,我不嫉妒,不贪财,所以才是个好人。孔子说,这只是好,不是最好。

  子路问孔子怎样侍奉鬼神?孔子说,活人都没伺候好,怎么伺候鬼?子路又问,那死是什么?孔子说,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

  孔子生病,子路为他求神。孔子不但不感动,反而问他,有用吗?要有用早有用了,我求了很久了。孔子病重,子路成立了治丧委员会,谁知孔子病又好了。孔子说,我死在他们手里还不如死在你们手里,我不用丧委员会就会死在路上?

  对于孔子的变化,子路不是没有感觉的,他也试探着问孔子,你要是当了大将军,愿意和谁在一起?孔子说,我只跟聪明、细心、有进取心的人在一起。这很像女人喜欢问男人,你爱不爱我?而男人偏偏说,我只喜欢温柔体贴的。

  这话让子路很受伤,他知道孔子的心已经远去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所以孔子见了大美女,子路似乎恍然大悟,才非常生气,孔子被逼得对天发誓,我什么也没干!

  子路的心才稍稍安定了些,在孔子的卧室弹起琴来。不料孔子却立即翻了脸,当大家的面质问他,你为什么到我卧室来弹琴?学生一片哗然。孔子对学生说,他在学习上可以到我客厅,但不可以到我的卧室。

  这等于当众撕破了脸,只承认是好学生之,但不是最好的学生,也没有亲密的关系;而颜回一定是最好的,可以进卧室。子路一下跌入失望的深渊,开始由爱生恨。两人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互相抬杠,互相伤害。

  有次他们被围攻数日,没吃没喝。子路怒气冲冲地说,你好,好怎么落到这个地步?君子也会遇到困难?孔子说,君子遇到困难安定,小人遇到困难胡来。

  子路问孔子,要你去治理国家,你怎么做?孔子说,先要给个名分。子路说,你也太迂腐了。孔子说,你也太粗野了,名不正,则言不顺,我没有名份,别人怎么听我的?

  子路让一个年轻人去当官。孔子说,他还小,应该读书,别害了他。子路说,那里有江山、人民,去了就会了,何必要读书?孔子说,我最讨厌狡辩的人。人不学习,仁慈就愚蠢,聪明就放荡,诚实就伤人,直率就尖刻,勇敢就闯祸,刚强就狂妄。我怀疑这个年轻人也与孔子有纠葛,不然为什么子路要把他弄走,孔子又要反对?

  别人问子路,孔子怎么样?子路说,不知道;别人问孔子,子路仁慈吗?孔子也说,不知道。子路站在孔子旁气呼呼的样子,孔子对别人说,你们看他,莽撞,争强好胜超过我,没别的本事。将来不得好死。这很像怨妇的诅咒。没想到一语成谶(读“趁”),后来,子路果然死于战乱。

  子路见孔子的心再也难以挽回,觉得没有再待下去的必要了,就毅然离开了孔子,以斩断情缘。后来,当一切纷扰归于寂静,孔子内心深处的情愫还是不断翻涌,这时孔子非常怀念子路,他毕竟忠诚、痴情、专一。当闻知子路死讯后,孔子一下就病倒了。孔子不吃不喝,大病7天而亡。

  子路的失宠也许与颜回有关。颜回比孔子小30岁。不错,他是温柔、乖巧,相比之下,当然更可爱。当孔子遭人围困时,颜回说的却是,像你这样优秀的人才,他们不用你,是他们的损失。孔子当然倍觉感动,本来就喜欢,看什么都顺眼,现在又说出这样养心的话来。孔子立刻说了一句不合身份的话,你要是有钱了,我给你当管家。

  然而,好人不常在。颜回年纪轻轻就死了,孔子痛哭流涕,说,这不要了我的命吗?孔子儿子死了,他也没这么悲痛。别人说,你干吗这么悲痛?孔子说,我不为他悲痛,为谁悲痛?一个老师这样哭学生,是很少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20323/

推荐访问:孔子三季人的故事 孔子和弟子的三个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篇 孔子的故事最好的一篇 孔子的故事动画片 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孔子小时候的故事 孔子与弟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大全 孔子孟子的故事 孔子尊师的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4篇 关于孔子的故事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