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雷锋的简短故事]名人雷锋的故事大全

来源:素材及写作指导 时间:2018-05-05 09:00:00 阅读:

【www.bbjkw.net--素材及写作指导】

  雷锋叔叔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他的 “雷锋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名人雷锋的故事大全

  名人雷锋的故事篇一:

  1962年8月15日,雷锋和战友乔安山连夜完成运粮任务回到团部时已是中午12时了。顾不上吃饭,雷锋赶紧招呼乔安山洗车。他们想把车开到九连前面的水栓处去洗。为了防备小孩淘气,通往九连的路上拦了许多铁丝网。雷锋去清理铁丝网,乔安山倒车拐弯,车开进一个狭窄的人行道。车左侧道口有一棵大树,从这棵树开始,用铁丝连了一排一人来高、碗口粗细的方木杆子。这是平时用来晾晒衣物的。雷锋一直紧贴着车左侧指挥着:“没事了,往前开吧。”乔安山听着指挥就往前开车。灾难就在这时降临了。拴在空中的铁丝被扯断,巨大的弹力将断木砸向雷锋左太阳穴。可驾驶室里的乔安山对外面发生的事一无所知,一直把车开到九连水栓处才停下来。下了车,乔安山才发现雷锋已倒在那里。他赶紧扑过去抱起雷锋,这时,雷锋的鼻孔和嘴都往外喷血。不远处菜园里的战士听到喊声也跑过来。副连长把雷锋抱上车飞快地向西部医院驶去。

  西部医院院长刘斌为雷锋腾出一个急救室。由于体温过高,雷锋抽搐着坐起来。刘院长见此情况,便让副连长下楼买一些冰棍。冰棍买回来后,放在了雷锋的脖子下和额头上,体温降下来,可呼吸停止了。刘院长又亲自上前为雷锋做人工呼吸,呼吸又恢复了。刘院长找到连长说:“他的颅底骨折,内部又出血,必须立即手术。可是抚顺所有的医院做不了开颅手术,我给你写个条,赶紧派人去沈阳陆军总医院找脑外科专家段主任来。”团党委立即派车去沈阳接专家救人,他们启动了团部唯一的一辆美式吉普车上路了。然而,忙中出乱,这辆本来就跑不起来的吉普车先是与一辆地方货车相撞,把地方车辆撞到路边壕坑里。地方车辆当然不让。

  军车人员下车说明救人求医的特殊情况,对方记下来车牌号、单位等情况后,才勉强同意放行。吉普车在走到望花区一条铁路时,正有一列火车驶过,不巧这辆不争气的吉普车突然制动失灵,一下子撞到列车后节车厢上。火车疾驶而去,吉普车却再也无法行驶了。车上受伤的同志急忙向团部报告了情况,团里又派运输连副连长曹玉德开着“嘎斯”车第二次去沈阳求医。这辆车疾驶出抚顺,可在其行驶到沈抚公路中间时,一辆抚顺市某单位的汽车压着这辆军车不让超越。军车多次鸣笛,地方车辆也不闪让。这时,心急如焚的曹玉德掏出随身携带的枪朝着挡在前方的地方车辆的轮胎开了两枪。对方停下车后,曹玉德一气之下又把地方司机拽下来打了几下。地方车辆上的人去沈阳也有要事,现在挨了枪又挨了打觉得很委屈,便把军车的牌号记了下来,告到了沈阳的军区。下午3时,当曹玉德把段主任接到抚顺西部医院时,雷锋早已停止了呼吸。运输连副连长曹玉德开枪打人的事,沈阳的军区领导很重视,决定对他作撤职处理。这事被到“雷锋事迹展览室”参观的中共抚顺市委的书记沈越知道了。他想,这事主要是抢救雷锋心切,感情用事才出了错,应予以谅解。于是,经沈越积极协调,并向沈阳的军区领导说情,曹玉德才未被免职。

  名人雷锋的故事篇二:

  雷锋的个子不够高,体重还不够55公斤。体检时,当年的鞍钢弓长岭矿焦化厂总务股长陈日东就站在雷锋旁边,对那个场景记忆犹新,“检查身高时雷锋把身子挺了又挺,还踮起脚来,才1.54米,量体重54公斤。给他体检的是个老医生,摘下老花镜说,‘雷锋,你的身长、体重都不合格。’雷锋回答,‘这两天感冒,今早到现在还未吃饭。’当时我还在旁边说,‘小雷,说话要实事求是。今天早晨我们不都是吃了两个酥火烧、一碗酸菜吗……’”

  雷锋一句天真的话逗乐了体检医生伍哲明。他笑着对雷锋说:“你肚子好大呀!一顿饭能吃两斤。”雷锋却十分认真地回答:“医生,我真的很能吃。”

  体检后,雷锋几次去找辽阳市武装部的政委余新元和戴明章,对他们说:“如果不给我换军装,我就穿便衣去。”雷锋那种对参军的执著态度和决心,让焦化厂的领导李钦荣于心不忍,松口同意他去当兵,这在当时很不容易,因为雷锋是生产骨干。

  雷锋再把进攻的路线锁定在辽阳市武装部和接兵部队。他特意向厂里请了假,从弓长岭走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武装部,几乎天天都去哀求。为了等着见辽阳市武装部政委余新元,他甚至在值班室里蹲了一宿。

  连续几天,终于见到余新元,雷锋发挥他的优势,缠着他讲自己的苦难史,结果余新元被感动了,并把周围的工作人员也吸引过来听雷锋讲家史。

  让余新元没想到的却是,第二天雷锋就拎着一只棕色小皮箱跑到兵役局里来,说,“政委,我把这点家当都带来了,这回我走定了,叫当不叫当都这样了!”

  他放下皮箱就开始抹桌子,扫院子,打开水,到处抢活干,以少见的固执与坚决,让部队不得不重视起他来。

  接下来为雷锋做说客的人增加得更多,除了矿上的领导,甚至连担任体检工作的医护人员也替他说情了,因为他每天为各房间打扫卫生,宣讲参军愿望――雷锋是个天生的演说家。甚至与余新元的爱人田儒文(当时的辽阳医院外科医生)也相处得跟亲生母子似的。

  余新元更被雷锋的决心所感动,打算帮助他,为这件事他找了辽阳市市委的书记曹奇,向地方政府汇报了雷锋想当兵的这个难题。雷锋是普通公民,当他的问题部队解决不了时,地方政府的支持意见往往能起到决定作用。

  曹奇认为这样的好青年虽然身体条件不合格,但政治条件合格,同意并支持去当兵。有了地方的支持(其实这也只是一个借口),余新元于是“设计”让雷锋先去新兵营当“便衣通讯员”,让他直接去接触部队的接兵干部。

  余新元直接找了新兵营教导员李恒基:一开始,李恒基依然要坚持原则,余新元就再找戴明章商量体检如何通过的问题,戴明章担心体检表的问题。

  余新元只好再想办法,去找主检医生吴春泽,吴不肯签,担心犯错误,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是很纯正的。

  最后还是余新元想到一个权宜之计,他在“甲乙丙丁”几类表中,填了份“丙”字表,因为每一百个兵里有五个预备数,如有人到部队里复检不合格,地方上还有回旋的余地,可以再补两个。这样,雷锋终于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候补名额。

  名人雷锋的故事篇三:

  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在日记里,记载了一位同样平凡而伟大的战友,他就是郑春满。但两人却素昧平生。

  郑春满,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高炮营的一名战士。小时候家境贫寒的郑春满,给地主砍过柴、养过猪,常常挨打受骂,饱受欺辱。这个苦大仇深的孩子,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大家庭的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1957年7月,郑春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这样写道:“我愿意把我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人类最伟大、最光辉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我不惜牺牲自己的鲜血与生命。”

  1961年4月16日,狂风怒吼,海潮冲没了大连城子坦吊桥河临时用石头筑成的小堤。已是排长的郑春满和战士隋信正坐在桥边谈话,忽然听见桥下传来了“救命”的呼叫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七八个女孩从小堤上走过时,有两个女孩不慎掉进了汹涌的激流中,其他几个孩子在堤上吓得连声呼救。千钧一发之际,郑春满一边喊着:“快!救人!”一边拽脱身上的棉衣,毫不犹豫地纵身跳进滚滚的激流中。

  水深浪急,漩涡急速地旋转着,随时都可能将年轻的生命吞噬。只见跳进水中的郑春满忽而被卷进水底,忽而又挣扎着露出头来,那情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郑春满发现掉进水中稍大一点的女孩已经被激流卷入了漩涡,就直奔她游去。但大浪冲击着,他被打了回来。几经反复,他终于游到大女孩身边。当他将大女孩救上岸后,小女孩又被卷进了漩涡。筋疲力尽的郑春满,咬着牙,又一次奋力将小女孩推出了漩涡,浪头却又一次将他吞没了。战士隋信正要前去营救,就听郑春满在最后一次露出水面的刹那间,用尽力气喊出了最后的一声:“不要管我,快去救孩子!”隋信含着眼泪,把处于极端危险的小女孩从激流中救出来,当他再去救自己的排长时,激流的漩涡上面,只漂浮着一顶闪耀着“八一”军徽的军帽,除了大风的呼叫与海潮的咆哮,再也没有了英雄的身影。

  郑春满舍己救人的事迹在军队和地方都引起了极大震动,沈阳的军区党委为了表彰他的英雄事迹,为他追记一等功,并授予“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全军上下和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郑春满”的热潮。人们称赞他是毛主席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罗盛教式的英雄。

  被他救上来的两个女孩为了纪念郑春满叔叔,分别改名为宋纪春、宋纪满,两人就读的学校也改名为“春满小学”,所在的街道改名为“春满街道”。当地人民的政府为郑春满烈士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后来又修建了郑春满荣誉室。

  1961年5月2日,雷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在《前进报》上看到了共产党员郑春满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后,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在抢救两个孩子的生命与怒涛漩涡搏斗中,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为失去一个这样好的阶级兄弟而感到十分沉痛。同时,也为有这样一个在党和毛主席教导下,在革命军队熔炉里熔炼成长起来的真正优秀的阶级兄弟而感到光荣和骄傲。

  我要学习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雷锋留下了热泪,为这位未曾谋面的战友。在那一刻,他们的思想走到了一起。在雷锋短暂的一生里,郑春满成了他最为亲密的精神挚友。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150/

推荐访问:名人雷锋的简短故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