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昼夜观后感|四个昼夜观后感1500字3篇

来源:观后感 时间:2019-05-23 07:20:19 阅读:

【www.bbjkw.net--观后感】

下面是www.zzxu.cn小学作文网小编整理的四个昼夜观后感1500字3篇,供大家参考!

  四个昼夜观后感1500字3篇

  四个昼夜观后感1500字1

  前几天我们单位组织了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片子主讲的是“三年的自然灾害”人们吃树叶为生。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很多人不再会为柴米油的问题而犯愁。很多90后的脑子里,基本没有吃不饱穿不暖的概念,挑食,浪费现象也普遍存在。我们要知道,今天的浪费,必定会造成明天的缺失!这部电影犹如一面镜子,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贯穿影片的主线是求真和“善意”谎言的矛盾冲突,而无论哪一方的主观目的都是善意的、积极的。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即便是郭凤林等部分村民善意隐瞒真相,目的也是为了“不让中央着急”,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这一矛盾冲突让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应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有几点格外让人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周恩来用公社喇叭果断地宣布“毛主席说,办不办集体食堂,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时,“一切从实际出发”催生的雄才大略得以生动展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实现了高度的融合,作品也完成了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思想表达和作为艺术作品的主题表现。相信看到此处,广大观众会由衷地拥护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思想路线,广大干部也能够反求诸己,完成一次思想的跃升。周总理在生活中对邓大姐也充满真挚的情感,那种深情的眼神和生活中细节的体贴,对家人的温馨和爱,这也是我们更多党员应该学习的。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还原了1960年左右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样貌。平凡的农民,他们的淳朴和诚恳,善良和执着,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风雨同舟,还有作为一名父亲对国家,对家庭的那种级强烈的责任感,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也让这部影片增添了更多感动。

  四个昼夜观后感1500字2

  昨天,单位组织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于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实在不抱多大期望。偌大的电影院里只稀稀拉拉的坐了四分之一。一看是陈力导演的作品,心里还是喜悦了一下。

  电影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好几次,都忍不住擦眼泪。谁说主旋律就不好看了,关键得看谁拍,怎么拍。电影讲的是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周恩来到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白天黑夜里和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故事。一边是鞠躬尽瘁的好总理,一边是朴实心诚的好村民。我想,这个电影主要还是给领导,给党员干部们看的,看看当年总理是怎么下基层调研的,不作秀不敷衍,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学学总理那个精神,那双慧眼。

  不过,我的感动并不是来自于此。歌功颂德的故事看得太多了,搀着老太太,抱着胖小子,吃得少,睡得晚,干得多,这些在新闻联播里天天都能看见,不算新鲜。倒是老百姓们的无私让我感动。重病的汪老师脚肿的穿不上鞋,坚持给孩子们补课。八旬老太太宁愿把自己的棺材板卖了,也得让总理吃上碗自己扯的面。养了四个孩子的单亲父亲宁愿再苦再累,也不愿总理带走最小的孩子。还有那些肚子饿的咕咕叫,却千方百计告诉总理千万别为这点事费心的老百姓们。他们的身体趴在泥里,如黄土一样的卑微,心里却有坚定屹立不倒的信念。肚子咕咕叫,心里却满满的。

  联系当时的年代,这些老百姓们不是装的,不是演的,他们的相信是刻在骨子里的。坚定的信仰让人敬佩,生活的卑微又让人心酸。

  老外们如果看这个电影,会怎么想呢?在民主土壤长大的他们能理解中国人那根深蒂固的卑微吗?他们能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值得吗?他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都要啃树皮撸树叶了,为什么不怪社会不怪政府呢?”“为什么病了残了死了都没棺材板了,还打肿脸充胖子满脸堆笑,‘总理啊,千万别为我们操心,我们好着呢?’”在国外,政府下基层,百姓们也会这样吗?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老百姓们的卑微是刻入骨髓的。即使到了现在,虽然生活环境变了,虽然不愁吃穿了,这种卑微仍然存在,生活里处处可见。比如我老爹,给他买点衣服,他就嘟囔,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不用穿的这么好。还有我老妈,给她钱换假牙,她非得回老家换。就因为那里比北京便宜一大半。我说,那样多不方便呀。她嘻嘻哈哈,都差不多,咱不是有钱人,得省着点。节约当然好,可我分明听到一个声音,“我们不值得。”这让人多少有些心酸。

  这种卑微和不值得一方面来自世代血脉遗传,一方面更源于父母从小给孩子播下了这颗种子。电影里有这么一段,老奶奶让儿子把自己的棺材板卖了,换成一袋白面,给总理做扯面。儿子从外面回来,看到女儿吃了一碗面,他责问女儿,“这面你怎么吃了?!”奶奶说,“是我让她吃的。”他气愤的追打女儿,“叫你吃你就吃!怎么不给奶奶留着。”看,这个父亲就这么告诉他两三岁的女儿,你不值得吃面。类似这样的故事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父母为了挣钱把孩子留在老家,他们会说,“好好听话,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孩子恐怕想不了那么长久,他的感觉是,我不值得,不值得你们留下来照顾我。前几天,在公园里听到一个奶奶这么教育孙女:“告诉你别下去,你就不听话。你再不听话,奶奶不喜欢你了。”很耳熟吧,我一点也不怀疑奶奶爱孙女,可她分明在告诉孩子,我对你的爱是有条件的,不听话的孩子不值得爱。

  种下这样的种子,孩子长大了,就会结出卑微的果子。他在意识里可能是我要大胆追求,我要勇敢去爱……可他潜意识底色却是我不值得获得爱,不值得享用这些,我微不足道,说了等于没说。潜意识比意识更能决定人的行为。他会有很多不敢,很多不能,很多不安全,很多不幸福。他以为这就是命,却不知是小时候父母种下的因。

  相比电影里那些什么都说好的奶奶大叔们,我更喜欢二廷,他老婆死了,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总理说,“我们替你养最小的孩子吧,他长大了,就给你送回来。你和孩子们可以去看他,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二廷很感动,转过头去擦了眼泪却说,“你不能带走孩子。我答应过他娘,不管怎么样,也得把孩子拉扯大。”他不懂心理学,但他知道孩子不需要总理,需要爹。

  四个昼夜观后感1500字3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61年,周恩来总理到革命老区XX省XX市XX伯延镇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中,特别是周总理说过的“四句话”,充分体现了周恩来总理深入实际、情系民众、服务群众的高尚情怀。

  “只要有一个问题我不清楚,都不会离开的”。影片充分展示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展示。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风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周总理一进村,当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的与群众交心,细致的做群众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的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下乡,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他们不是没说实话,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国家”。周恩来总理通过四个昼夜的调研发现,所谓的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而且即使党的决策出现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家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的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树皮也被吃光。但是周恩来带队来这里搞调研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在这种老区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虽表现了困苦和灾难,但又没有陷入悲观失望,反而贯穿着一股团结起来共度难关的激情。

  “心最痛的,就是这个家的家长,责任最大的也是这个家长”。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本质、最突出的人格本质,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通过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等情景,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总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面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当好,这个家长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的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看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

暖春1观后感 地道战观后感550 观看小兵张嘎有感 地道战观后感 巧奔妙逃观后感 南极大冒险观后感 小兵张嘎观后感300字 哈利波特观后感500字 三国演义观后感800 参观小毛驴观后感 东京审判观后感 禁毒观后感500字 观后感600字初中 看阅兵式观后感400字 博物馆观后感800 参观发电厂的观后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医学优秀人物事迹的观后感 铁路安全警示观后感 东胜科技博物馆 观后感 看挑战不可能观后感 洗脚观后感 电影巧奔妙逃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专题片不变的步伐 《不变的步伐》心得体会 大圣归来观后感 滚蛋吧肿瘤君观后感 2016年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450字 2015国庆阅兵式观后感 119对我说观后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2000字 九三阅兵观后感100字 交通警示教育观后感怎么写 描写电影英雄人物的观后感300字 互联网时代1观后感 九三阅兵观后感 交通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人生不能重来观后感 作文百团大战观后感400ZI 918观后感 9.3阅兵观后感2000字 不为的步伐观后感 不变的步伐上集 70周年阅兵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不变的步伐,下集 9.3大阅兵观后感 三打白骨精电影观后感

四个昼夜观后感1500字3篇由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zzxu.cn/fanwen/guanhougan/887105.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340557/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